明朝到底有多麼強大?看英國女王寫信如何稱呼萬曆皇帝,就明白了

2020-12-19 文墨逐筆

《明史成祖本紀》記載:「雄武之略,同符高祖。六師屢出,漠北塵清。至其季年,威德遐被,四方賓服,受朝命入貢者殆三十國。幅員之廣,遠邁漢唐,成功駿烈,卓乎盛矣。」通過這段記載我們能夠深刻的感受到明朝的強盛,連屢屢抹黑大明的滿清都能夠如此稱頌明王朝,由此可見明朝的強盛絕不是故步自封的。那麼,明朝到底有多麼強大呢?看英國女王寫信如何稱呼的萬曆皇帝,就明白了。

作為最後一個由漢族建立起來的中原王朝,明朝和其他封建王朝大同小異,只不過君主專制在經過歷個朝代的拔高之後已經到了一個不可思議的高度,皇帝的權力在這時已然達到頂峰。

雖然朱元璋在當皇帝時留下了不少詬病,不過好在老朱家基因不錯,一連生了好幾個明君,在經歷了洪武之治、永樂盛世以及仁宣之治後,明朝果然成長為了世界上首屈一指的龐大帝國,更是令周邊一眾小國都以俯首稱臣為榮。

就以我們都非常熟悉的鄭和下西洋為例,這場史無前例的航海運動比西方的「大航海」足足早了一百多年,可以說是震驚了當時整個世界。這次航海不僅宣示了大明國威,更是使得南洋各國爭相朝貢,使得明朝的朝貢制度被推向了頂峰。

只不過中國人一直都沒有侵略思維,否則後來發現新大陸這些功績,就沒有西方人什麼事兒了。在海上能夠獨霸一方,明朝的軍事力量自然也是不容小覷,像當時圍繞在中原周邊的一些少數民族都被大明軍隊打得服服帖帖,絲毫不敢來犯。好在漢族人並沒有蒙古人那般好戰,否則當時的西方,又會像當初忌憚成吉思汗那般驚恐。

不過俗話說盛極而衰,明朝自然逃不過這個至理,在幾個明君相繼駕崩以後,老朱家的基因突然發生了「變異」。明朝中後期有不少皇帝都被人們所熟知,但他們並不是因為政績而被後人知曉,反而是由於他們那些奇奇怪怪的「愛好」。

比如痴迷仙道的憲宗皇帝朱見深,28年不上朝的萬曆皇帝朱翊鈞,以及一心想要成為木匠的天啟皇帝朱由校,他們都堪稱是皇帝這個群體中的另類奇葩。也正是在這些皇帝的折騰下,明朝的「氣數」被漸漸耗盡,加之自然災害增多,明朝的統治也漸漸陷入了險境當中。

但瘦死的駱駝比馬大,儘管明朝一直在走著下坡路,但放眼世界,它依舊是不容小覷的大帝國,沒有任何國家敢隨意染指。比如當時與萬曆皇帝同時代的伊莉莎白女王一世,她就對中國這個古老的東方國度一直都充滿敬畏,儘管她在任期間將英國帶到了一個新的高度,但她卻始終對中國保持謙卑態度。

她曾經就給萬曆皇帝寫過一封親筆信,在這封信中如此寫道:「吾人極願吾人之請求為陛下之洪恩所允許,而當陛下之仁慈及於吾人及吾鄰居時,吾人將力圖報答陛下也,願上天保佑陛下…」

伊莉莎白一世是英國都鐸王朝的最後一任女王,她統治時期也被稱為英國的「黃金時期」。當時英國國力不僅獲得了極大發展,在文化領域更是湧現了莎士比亞等人,甚至英國還在她的統治下打敗了西班牙不可一世的「無敵艦隊」。

因此,這位女王絕非等閒之輩。然而從伊莉莎白一世寫給萬曆皇帝的這封信中,我們能夠得知,她在面對明朝皇帝時將姿態放得極低,而她之所以甘願如此,這與明朝的強大是分不開的。

所以,大明朝的強盛是無可爭議的,這一點我們不僅能夠從歷史上感受,更能夠從西方人的文獻中得知。值得一提的是,在1986年英國女王伊莉莎白二世訪華時,這位女王還將這封390年前的信當做贈禮送給了我國,而這封遲來的信件,也成為了兩國人民友誼的象徵。

參考資料:

《明史成祖本紀》

相關焦點

  • 明朝到底有多強大?看英女王寫信給萬曆皇帝時的稱呼,你就明白了
    自明英宗徵伐瓦剌以來,明朝盛世逐漸走向衰敗,以後的皇帝都無法和開國初期的幾個帝王相比較,但是,歷史上的每一個封建王朝都是這樣,考慮到《明史》是清代編撰,從順治年間一直拖到乾隆帝即位後才勉強定稿,其中有不少「不小心」抹黑了前朝皇帝的描述,明末年的情況究竟如何,恐怕還得細細研究,事實上,明末雖大不如前,但影響依然存在,這一點看英女王對萬曆皇帝的封號是怎樣規定的。
  • 明朝到底有多強大?看看英女皇信中對萬曆皇帝的稱呼,你就明白了
    1583年我國處在明朝萬曆十一年,距今已經四百多年了,放眼西方的英國,正是伊莉莎白一世統治時期。英國經歷了他最輝煌的黃金時代,中國同樣如此,在首輔張居正的輔佐下,出現了短暫中興局面。1582年首輔張居正逝世,萬曆皇帝漸漸出現了怠政的心理,後來甚至有20年沒有上朝,國政荒廢,奸臣並起,而他每天沉浸在奢華享樂中。
  • 明朝我國稱霸世界,英國女王曾寫信給萬曆皇帝,信中內容令人自豪
    明朝的強大,是大家有目共睹的,不僅是在我們東方強大,在西方,大明王朝依舊有著很大的影響力。在當初,英國的伊莉莎白女王,在寫信給萬曆皇帝的時候, 便透露出了對大明王朝的態度。伊莉莎白是西方國家的君主,當時,在伊莉莎白的領導下,整個的英國發展得十分好,在當時,英國算是超級強大了,國家的經濟很是繁盛。
  • 明代中國稱霸世界,英國女王曾寫信給明朝皇帝,裡面內容讓人自豪
    眾所周知,明朝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由漢族統治建立的大一統王朝,也被人稱為是最有氣節的王朝,比如流傳最廣泛的那幾句話「不和親,不納貢,不割地」以及「天子守國門,君王守社稷」。但是這種骨氣也是自己爭取的,明朝憑藉著自身的強大才能收服境內少數民族。那當時的明朝究竟有多強大呢?
  • 60多歲的英國女王,寫信給30多歲的明朝皇帝,信裡究竟說了什麼?
    好像從那個時候開始,我們才意識到世界上有一個英國存在,中外開始慢慢交往,其實真不是這樣。1986年的時候,今天的英國女王伊莉莎白二世來到我們國家訪問,當時他帶來一件禮物——一封信。這封信是400多年前,一五八幾年的時候伊莉莎白一世寫的信,寫給誰的呢?寫給萬曆皇帝的信。
  • 明朝伊莉莎白寫信給萬曆皇帝,信的內容是這樣
    在我國古代,有很多皇帝雖然身居皇位,但是從來都不做與國家命運天下蒼生有關的事,而是身居皇宮內院,驕奢淫逸,不理朝政。萬曆十一年,大明王朝的萬曆皇帝也是如此,朝野上下結黨營私,為了爭奪權力整天都鬧得沸沸揚揚的。
  • 英國女王424年前給中國萬曆皇帝寫信:請予相互貿易和安全通行
    華聞之聲全媒體聯播網整理報導(記者 彭瀟瀟)1596年,也就是明神宗朱翊鈞(1563年9月4日-1620年8月18日)皇帝萬曆二十四年,時任英國女王伊莉莎白一世(英文:Elizabeth I,1533年9月7日-1603年3月24日)寫了一封親筆信,委派使者約翰·紐伯萊帶給明朝萬曆皇帝,信中表達了英中兩國更好開展貿易往來的願望。
  • 掌控著世界上最強大的帝國,為什麼明朝的萬曆皇帝卻如此孤獨?
    ▲明朝是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帝國明朝荒誕,因為他的帝王荒誕;明朝先進,因為資本主義萌芽最早就是在明朝出現在這荒誕,先進與落後的一團亂麻中,孤獨的萬曆皇帝像當初在朱庇特神廟裡用刀解開格爾迪奧斯繩結的亞歷山大大帝一樣,解鎖了他新的、也是最重要的身份,成為當時世界上最強大帝國的主宰者。
  • 英國女王給萬曆寫了一封信,透露了一個殘酷真理,只有六個字!
    大家都知道,在乾隆83歲時(1893年),英國馬嘎爾尼使團訪華,希望兩國開展貿易,但被乾隆一口拒絕。這是中英之間最重要的一次早期交往,也是中英關係史上的重大事件。   然而,鮮為人知的是,在此之前,英國還和中國有過一次交往,即:英國女王中國萬曆皇帝寫了一封信。
  • 雜談明朝萬曆皇帝批閱奏摺的事事非非
    這些通過科舉考試的官員們,多年寫文章都是按照明朝科舉考試要求的寫的文章,延伸到他們寫的奏摺,也是「之乎者也」的一套,沒有一定的文化程度是完全看不懂的。萬曆皇帝把內閣大學士轉送過來的奏摺用硃筆批寫一些比如「如擬」、「知曉了」等意思的詞語就算完成任務了。畢竟萬曆皇帝還小,用如此簡單的批寫奏摺方式也就是走走形式而已,體現一下皇帝的權威,然後再有司禮監秉筆太監用硃筆代勞。
  • 看了明朝人畫的世界地圖,才知道,大清皇帝落後到了什麼地步
    這幅圖出現時,明朝在位的皇帝是萬曆皇帝朱翊鈞,萬曆皇帝駕崩24年後,明朝就滅亡了。 明朝滅亡後,清朝延續了近300年的封建統治,但清朝最終也覆滅了。我們知道,清朝的覆滅跟內憂外患太嚴重有關,在內,有思想先進的人士不滿封建專制,在外,有列強虎視眈眈,對清朝進行殖民欺壓,奉行「閉關鎖國」的清廷,在第一次鴉片戰爭中就被打得措手不及。
  • 有人說明朝亡於萬曆,也有人說明朝亡於崇禎,其實明朝亡於這個人
    中期經土木之變由盛轉衰,後經弘治中興、萬曆中興國勢復振。晚明因政治腐敗、東林黨爭和天災外患導致國力衰退,爆發農民起義。1644年李自成攻入北京,崇禎帝自縊,明朝滅亡。那麼,明朝到底亡在誰的手裡?學術界對於「明朝到底亡在誰的手裡」這個問題一直爭論不止,有人說明朝是在萬曆年間滅亡的,有人則認為是崇禎皇帝的錯,還有人說是東林黨爭才明朝覆滅的根本原因。現在我們把前兩個觀點進行一下對比,看看到底哪個觀點才是正確的。
  • 萬曆皇帝朱翊君
    今天我要給大家講的人物是距現在400多年前的一個人物,明朝的萬曆皇帝,這個皇帝的名字叫朱翊君。名字很有意思,翊有輔佐的意思,這當然是朱元璋留下的規矩,他給他二十幾個兒子每個兒子的後代都留下了多少個字,所有兒子每一代用什麼字都是有規定的。
  • 明朝太監馮保,陪伴了萬曆皇帝整個童年,最後因為貪汙被萬曆抄家
    明朝第十位皇帝正德是一位個性很強的皇帝,在他的統治期間,他經常離開京都幾個月甚至一年,以前的朝代都有早期朝代,但正德皇帝開了開夜宵的先例,正德皇帝在位僅16年,死時31歲,沒有留下繼承人。經大臣與太皇太后商議,由後代,萬曆皇帝的祖父繼承大一統,他就是嘉靖皇帝,嘉靖皇帝在位45年,僅次於明朝萬曆皇帝,嘉靖在位的前二十年,盡職盡責,但當他到了中年,他把精力轉向鍊金術和追求長生不老。萬曆的祖父嘉靖死後,父親繼承了他的王位,他就是隆慶皇帝,在位五年半,明朝期間,國家恢復了繁榮,隆慶也被稱為繁榮之王。
  • 明朝如何處置日本戰俘?讓萬曆皇帝來告訴你什麼叫真正的天威
    而此時的中國正處於明朝萬曆年間,所以我們也把這場戰爭稱為「萬曆朝鮮之役」。那時候的萬曆皇帝從來都不上朝的,但在這件事情上破例了,經過和眾大臣討論,明白救援朝鮮就是在保護大明,於是乎,派遼東總兵李如松率4萬大明精銳前去救援。
  • 宋徽宗、嘉靖和萬曆,對英國君主立憲制有什麼借鑑意義
    今天看到一個腦洞大開的提問,說英國的君主立憲是1689年才完成的。自此英國的君主只具有象徵性作用,根本不能實際掌握政權。但是,明朝的萬曆皇帝卻30年不上朝,那麼,英國是否是學習萬曆的做法呢?是不是萬曆是最早嘗試君主立憲的皇帝呢?看完這個問題,我覺得這位讀者的腦袋真是腦洞大開呀。大開得沒了腦子兒!
  • 萬曆十五年到底講了什麼,為何眾人都趨之如騖?看完就明白了
    萬曆十五年到底講了什麼,為何眾人都趨之如騖? 看完就明白了萬曆十五年即公元一五八七年,嚴格來說,這一年當中並沒有發生什麼非常重大的事情,但是許多研究明代歷史的學者都會將這一年當中明朝歷史的轉折點。而萬曆十五年這一本書通過講述萬曆皇帝、張居正、申時行、海瑞、戚繼光、李謨等人來表達了明朝萬曆年間各個階級的人生,來表達出明朝衰落和滅亡的原因。首先從萬曆皇帝的角度來說,他從小非常聰明,在張居正的教導之下,教育的極其出色,不止學到了該如何勵精圖治,也學到了要勤儉節約,而在張居正執政的前十年間,明朝的國力日漸強大了起來。
  • 萬曆皇帝給日本丞相下了一道聖旨,鬧出笑話,現存於大阪博物館
    提及歷史上有名的不上朝的皇帝,大家自然而然就會想到明朝的萬曆皇帝。這位皇帝在張居正死後,無人監督的情況下,開始荒廢政事,不理朝政。國家在無人管理的情況之下,出現了許多的漏洞,到最後明朝只能逐漸走向滅亡。
  • 萬曆皇帝不足20歲修陵墓,有何訴求在其中?
    當然,也有許多帝王,在其生前就開始著手修建陵墓,單說明朝皇帝,朱元璋、朱棣、朱厚熜(嘉靖皇帝)、朱翊鈞(萬曆皇帝),這其中就屬萬曆皇帝最瘋狂,在其不到20歲已經著手修建陵墓了。這麼早就開始為自己後事做準備,萬曆皇帝這是想「死」嗎?還是有別的打算?
  • 萬曆皇帝:「從此君王不早朝」只是片面描寫,實際上政績卓越
    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揭秘萬曆皇帝的真實面目。其實說起萬曆皇帝大家都還是嗤之以鼻的,畢竟史冊中的記載有其歷史依據,但是要告訴大家的是,書是人寫的,一旦有人的參與,那麼這個歷史現象就很有可能不是歷史真相,畢竟人是會思考的高級動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