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心童年
快樂生活
兒童體檢
活動規則
兒童生長發育的特點包括:連續性和階段性、不平衡性、遵循一般規律性、個體差異性。
1、連續性和階段性:
生長發育在整個兒童期屬於動態發展過程,不同年齡組有其自身特點,發育項目應呈有序過程,任何一個階段生長發育發生障礙都會影響到孩子下個階段的發育,如3個月的孩子抱起來豎頭會較穩,如果這個年齡組的孩子還不能豎頭,那麼就會影響到孩子下個階段坐位、爬行和站立的過程,那麼這說明生長發育是有一定的連續性。
不同年齡階段生長發育速度是不同的,比如第一年身長和體重快速成長,是生後的第一個生長高峰,尤其出生後前3個月。那麼這就提醒我們在嬰幼兒具有連續性階段性發育時期一定要動態跟蹤孩子的生長發育。
2、不平衡性:
人體各個器官及系統發育是不平衡的,其發育的快慢速度是不同的,如神經系統發育要早一些,新生兒的腦重量是370克,在6個月後就可以發展到700克,約為出生時2倍(佔成人50%), 2歲時約為出生時3倍,大腦比軀體、骨骼、肌肉發育都要快的器官,所以說,神經系統的發育在嬰幼兒期是尤為重要的。
3、規律性:
生長發育要遵循一定的規律性,一般來說是"由上到下"由近到遠"由粗到細"從低級到高級"由簡單到複雜"的規律。
由上到下:如出生後的生長規律俯臥位先抬頭,慢慢撐起來會抬起胸部,然後由坐位到可以爬行,然後站立、行走,慢慢的從上到下一點點開始發育;
由近到遠:嬰兒期開始常常會伸胳膊蹬腿,然後開始手和腳的活動;
由粗到細:再有孩子從不會抓東西,到可以大把抓取玩具,逐步的可以用拇指、食指捏取玩具;
由簡單到複雜:孩子首先會畫線條之後
會畫圈會畫圖形;
由低級到高級:孩子先會聽、看事物來感覺、認識事物,逐步到有記憶、有匹配和比較、有思維學會分析和判斷事物。那麼人體就是從最基礎的感知覺開始,發展到有記憶、思維、分析和判斷的能力。
4、個體差異性:
每個個體雖然會按照一定的規律性發育,但還會受到遺傳因素和環境因素的影響存在很大的個體差異。
二、嬰幼兒發育規律
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判斷,運動方面(粗大運動、精細運動) ,語言能力,社會適應性方面,認知能力方面來判斷孩子究竟符不符合同年齡組的發育。
(一)運動發育:粗大運動發育、精細運動發育來進行評判。
粗大運動發育規律
1個月 俯臥位的時候會嘗試著抬起頭;
2-3個月 俯臥位的時候可以將胸部離開
3-4個月 抱著豎頭的時候會相對較穩;
4個月 家長扶兩手和髖部能坐;
6個月 孩子試著可以獨坐;
8個月 會爬行;
1歲時 可以獨立行走;
15個月 可以蹲著玩;
2歲時 雙足可以蹦跳或者可以單腳站立;
3歲時 雙腳可以自由交替上下樓梯。
家長可以觀察孩子是否符合年齡段發育的特點,若發現異常可以儘快到我院兒童體檢科進行評估。
精細運動發育規律
1個月 寶寶雙手會緊握,當刺激時,緊握程度會更緊;
3-4個月 雙手會逐漸鬆開,並且會觀察、玩耍自己的手,有抓握玩具的動作意向;
6-7個月 雙手會有意識的輪替互倒玩具;
9-10個 可以用拇指和食指捏取物品,可以敲打玩具;
1歲時 可以翻書、握筆亂塗;
18個月 可以疊4塊方積木;
2歲時 可以一頁頁翻書,疊積木可以到6塊
3歲時 會模仿畫線條,疊積木可以到8塊等
如果孩子未達到以上運動規律,要帶孩子到息縣人民醫院兒童體檢中心進行精準評估,遵醫囑及時進行幹預,切莫錯過寶貴的黃金訓練期。
在下期"兒童科普"中,我將圍繞兒童成長發育中的語言能力、認知能力等方面進行解讀,哪些情況需要家長們特別注意,請家長及時閱讀,在嬰幼兒生長發育過程中,密切觀察孩子。
活動規則
諮詢檢查請聯繫我們,息縣人民醫院兒童體檢中心(兒科門診一樓)
範瑋醫師電話:13598595165
科室電話:0376-3010623
通訊員:陳衛平
息縣第一醫療健康服務集團
息縣人民醫院
國家二級甲等醫院
官方微信公眾號
總第443期
微信號:xyxxrmyy
急救專線:5921111
預約電話:3010085
精醫|厚德|為民|奉獻
官方訂閱號
官方服務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