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先生在難中》讀後感

2020-12-16 道教文摘

本文摘自大道文明公眾號,作者為漢學道學研讀,版權歸其所有,轉載旨為弘揚道教新風,文章觀點不代表本人,圖文無關,歡迎關注該公眾號,如拒絕轉載請聯繫本人,將即刻刪除。

讀完這篇大作之後,第一個感覺是不知道這個潘先生會不會就是葉先生自己,不然他怎麼對這細節掌握得這麼全面和具體呢!又或者這潘先生是葉先生的非常熟悉的朋友,親戚或者同事吧。

作為道教徒的我們其實也可以不人云亦云地對潘先生再進行一番口誅筆伐,說他自私,如何云云,當我們以慈悲的心態來看這個事情,反而覺得有一種悲傷。

甲申國難,出爾反爾背信棄義的李自成攻入北京,明崇禎帝於煤山殉國。山海關守將吳三桂引清兵入關,李自成兵敗,清軍南下,剃髮易服,竊據神州。

滿清末年,列強環伺,杯酒話前塵萬馬濤聲天際湧登臨懷故國八公山北洋三傑之一北洋之虎段祺瑞自德國陸軍軍校畢業歸來,立志效法俾斯麥武力統一中國。袁世凱洪憲帝制失敗之後,中國進入軍閥割據時期。

細看這每一個軍閥其生存空間則必然有自己的基本盤和根據地,而其也必然尋一境外強國作為合縱連橫之策,而每一軍閥則都有問鼎天下與一統山河而救亡圖存的最高綱領。只是到了部將副官們的手裡可能就變得有點沒那麼光彩和冠冕堂皇而是有點實事求是和因地制宜了。袁世凱少年時的感事詩「眼前龍虎鬥不了,殺氣直上幹雲霄。我欲向天張巨口,一口吞盡胡天驕」之句或可做他去世之後軍閥混戰的寫照。

「大野龍方蟄,中原鹿正肥」,中嶽嵩山作為中原的象徵也曾經得到白崇禧,吳佩孚等軍人傑出代表人物的青睞,親自登中嶽廟祭拜並留下詩詞書法碑文,以表達對祖國大好河山的尊崇和對國家社會安定統一的祈禱和願望,然而這些願望,卻是需要用軍事鬥爭來執行的。

只是這些軍事鬥爭的發生,就要有若干的潘先生們不停地逃難,而且他們未必如潘先生一般可以有車子坐,有紹興喝,有菸捲抽,還有紅十字會的紅旗和徽章戴。當然,在面對侵華日軍的時候,無論吳佩孚還是白崇禧,要麼寧死不做漢奸在北京淪陷區每天率領自己的衛隊升國旗直到被日本牙醫害死,要麼親自在一線戰場指揮作戰,在淞滬會戰,喋血崑崙關等戰役中打出赫赫威名,留下汗水和衛國戰爭的足跡。

只是潘先生們和葉先生們並不會在乎吳佩孚在北京升國旗時候的無奈,也不會在意吳佩孚或者湯恩伯死於日本牙醫手中的悲哀,又或者白崇禧在一線戰壕的辛苦。他們沒有那麼長的時間與那麼大的空間跨越可以如我們一般可以去安靜地坐下來花費數日數月數年的時間來研讀當年的那段歷史,來剖析當年的文武北洋,來思考民族的得失。他們要做的是保護自己的妻子兒女老小,活下來!

又或者在這個關口,看到了不順眼的事情寫下來,可是自己也只能是拿住自己的筆桿子,而沒有可能去拿槍桿子,去做自己不擅長的事情,所以,寫下來,也只是給閱讀的讀者們看,發一聲感嘆,加一句口誅筆伐,多一聲似是而非的嘲笑,而自己卻未必能逃脫潘先生的窘迫,亦或者葉先生的閒情雅致。

誠如在今年病毒肆虐的時刻,潘先生和葉先生們也在武漢封城的前後掙扎著,帶著妻子兒女老少勞苦奔波或者困鎖愁城,還有寫日記的作家們,也沒閒著。如今病毒又進攻到了北京,潘先生和葉先生們又該在怎樣的擁擠的站臺上或地鐵中狼狽不堪,還是在尿騷味的空間裡喝一杯勁酒,二鍋頭或者燕京也樂呵樂呵。人生百態,各領風騷。

當年的潘先生處在滿清末年列強瓜分壓力下的軍閥混戰割據時期,他能夠做的最基本的也許就是盡最大努力去保護自己的妻小,而狠心的留下王媽替他看著他的宅子。為了保住工作又不得不響應教育局長的號召隻身返回讓裡去開展開學工作,在這種靠近戰場的地方他絞盡腦汁地去紅十字會領旗子和徽章以圖保命,在聽說正安失守的消息後嚇得留下王媽趕緊逃進紅房子裡找了一間拼湊將就合住的房間卻竟然遇到了要求照常開學的教育局長!我突然又覺得葉先生是不是也在這紅房子裡不然他怎麼知道的那麼徹底?

如今的我們處在天下的大變局的關口面對著這世界的風起雲湧多少有點手足無措,雖不太清楚究竟該何去何從,也只能每天勤洗手消毒戴好口罩做好防護使之成為一種職業操守與時尚潮流。

而對於上層的博弈或者是對英雄的歌頌還是如其他讀者一般對軍閥的詛咒,卻都是普通的再平凡不過的老百姓的生態。大多數平時在寫字樓下精緻小餐廳吃工作餐或者在單位餐廳用餐的年輕人們貓在家裡在抖音快手上學習美食的製作人也都漸漸發福,缺衣少食的弱勢群體大家也實在都無心顧及,如小說中的王媽已經是較為幸運的了,至少可以在一個大宅子裡睡上安穩覺。

當杜統帥凱旋的時候,潘先生一不小心趕上寫字的差事,於是我也突然間想起來另一個軍閥張作霖在自己的門前掛的匾額「保境安民」!以及他的書法「一丸賽函谷,三箭定天山」;「書有未曾經我讀,事無不可對人言」。當然,他小時候上不起學曾經趴在私塾的窗戶上偷學過幾天。

因為他實在無法選擇究竟跟誰打天下還是坐江山,索性只拼命保證這東北的區域不變色,跟蒙古人,俄國人,日本人,滿洲人之間縱橫捭闔,用火車皮運輸山東人到東北居住生長,為的就是保境安民。

還有另一個人,西湖景點之一錢王祠的主人,這景點那許多的牌樓之一就有「保境安民」,只是那錢王祠的內部卻的確成了一個「一切如來心秘密全身舍利寶篋印陀羅尼」的密宗道場,怪不得景點介紹裡自信滿滿的自稱「東南佛國」了。不過葉先生筆下心中的潘先生看到的是拉夫,開炮,姦淫,縱火……眼前一閃,好比羅裡吧嗦又高而不切的杜甫看到的似乎都是某某日記一般的苦逼,而邊塞詩中的豪邁雄渾似乎與他絕緣。This is life,這就是人生。

看他對上一句什麼?當一切恢復平淡,我們是否應該做一個反思,這一切究竟是為什麼,究竟又是因為什麼?所謂「尋找中華的源頭,復興民族的文化」,從政治領域,文化領域,軍事疆域,抑或文化疆域,我們究竟在做什麼,又該怎麼做,又該做怎樣的思考?

相關焦點

  • 《波普先生的企鵝》讀後感
    >  讀後感的寫作,最難在於「感」。理順邏輯,看清架構,找到重點,再加上寫讀後感的完整思維導圖,一篇基礎的讀後感才出爐了,發自內心、豐富多彩。對於高年級的孩子,要求拔高,要學習引用前言後記中的恰當句子,一步步升級換代。聯繫現實,體會文章給自己的真情實感在現實中的作用,更加適於讀後感的質量提升。
  • 潘先生一家傷透腦筋
    前天上午,潘先生給本報打來電話,說他家附近出現了無數的臭屁蟲。  潘先生的家就在西溪路上的老和山腳下,整個住宅區都處在老和山的環抱之中,四周圍都是鬱鬱蔥蔥的大樹,生態環境非常好。  按理說,這樣的生活環境絕對惹人羨慕,可是潘先生一家自有苦惱。原來,每到10月份入秋以後,潘先生家的周圍就會出現很多灰褐色的硬殼蟲,會飛,還會放臭氣,也就是杭州人平常說的「臭屁蟲」。
  • 原告稱代理人認錯字 樂清潘先生躺著中槍成了被告
    一個多月前,樂清白石的潘先生收到一份民事判決書。判決書裡赫然寫著他的名字、身份證號以及戶籍地址,要求他償付樂清一家公司貨款8.4萬餘元及其利息損失。可潘先生壓根就不認識這家公司的老闆。幾經了解,原來是原告和原告代理人在調取被告身份信息時弄錯了,並將潘先生「告」上了法庭。
  • 福州潘先生:廚房裡裝的它,讓我損失了4萬元!
    福州的潘先生最近向FM全媒體《維權超給力》吐槽了他遭遇的倒黴事。客廳地板浸水怡口福建總代理:潘先生家的淨水器「來路不明」接到潘先生的求助之後,FM全媒體記者守明聯繫了怡口淨水器在福州的二級經銷商福州韋德環境科技有限公司。客服人員表示,潘先生的事情他們已經上報給廠家總部,至於是否有反饋,他們也不清楚。
  • 潘先生是如何通過會員管理軟體將門店轉虧為盈的?
    有一家自己的門店,自己來做老闆對於不少人都是心中的夢想,潘先生積累了幾年的積蓄,終於在生活的城市裡開了奶茶店,但程式設計師出生的他對運營門店確實有些一竅不通,只有在開店前期對一些必要的開店流程、技巧做了簡單的學習,在開店的前幾個月門店的運營狀況平平淡淡,只夠維持成本。
  • 讀後感作文 讀後感作文範文匯總30篇
    《狗貓鼠》讀後感範文精選小學【一】  我對魯迅先生的文章很感興趣,因為他的文章中有許多有趣可愛的地方。最近我讀了魯迅的朝花夕拾之《狗·貓·鼠》。本文中描寫的墨猴和隱鼠,文筆十分簡練,墨猴的動態卻盡顯眼前,好像它就剛「舐盡了硯上的餘墨」似的。隱鼠也十分乖巧。
  • 關於《朝花夕拾》讀後感7篇
    朝花夕拾是文學家魯迅先生的一篇回憶性散文作品,主要回憶了魯迅青少年時期的生活,形象地反映了魯迅的性格以及志趣的形成經過。以下是小編收集的朝花夕拾讀後感7篇,歡迎查看!《朝花夕拾》讀後感1《朝花夕拾》是魯迅先生的名著,由十篇小散文構成。
  • 《水滸》中兩個水性楊花的女人都姓潘?五大原因,為你解密!
    總共不到20位,只有兩位姓潘,而這二人還是施老先生濃墨重彩來描繪的,而二人的性格,皆可稱為女性楊花。潘金蓮嫁武大郎,後勾引武松不成,出軌西門慶,並且共同毒死了武大郎,她的名字在後代也成了壞女人的代名詞。
  • 小學語文讀後感的概念及寫法
    什麼是讀後感 讀後感的概念有兩重含義: 一是真實的、不受任何約束的讀後感。「觀點句」在文中的位置是可以靈活的,可以在篇首,也可以在篇末或篇中。初學寫作的同學,最好採用開門見山的方法,把觀點寫在篇首。 一篇讀後感,不能寫出諸多的感想或體會,這就要加以選擇。作為初學者,就要選擇自己感受最深又覺得有話可說的一點來寫。要注意把握分析問題的角度,注意聯繫自己的實際情況,從眾多的頭緒中選擇最恰當的感受點,作為全文議論的中心。
  • 「媽媽,讀後感怎麼寫?」愁壞孩子的讀後感,解決辦法在這裡
    寫讀後感,名著讀後感部編版,五年級下冊第二單元同步作文,優秀範文很多孩子一寫讀後感就發愁,今天的文章末尾附上讀後感寫法講解,寫法講解得很細,建議孩子們保存。現在,我正在寫這篇讀後感,隱隱約約,耳邊又傳來了他媽媽的吼聲:「讀,大聲地讀。這個字你竟然不認識?老師講課,你聽什麼了?」不一會兒,又傳來孩子的哭泣聲,以及磕磕絆絆地讀書聲。我想,開發商提前知道這樣的情況,肯定會加強牆體隔音。
  • 潘君諾先生的油墩子
    我是秋後去潘先生那裡學畫額,一直學到第二年春天,所以看到額潘先生,一直是一身冬裝,老棉襖,頭上戴頂東北抗聯的藏青解放帽,有兩隻大得像豬耳朵的翻蓋,大冷時翻下來包牢耳朵勿生凍瘡格額。伊歇辰光末得空調,連只取暖器也末得,天冷只有狗狗龍,頂多抱只熱水袋湯婆子焐焐。
  • 鄔大光:記錄百歲先生潘懋元老師
    潘懋元先生在外調研潘老師的這些保留節目在潛移默化中影響著師生的言談舉止儘管這個保留節目有點兒難登大雅之堂,殊不知在教育界有人提出過「泡菜罈子」理論,我則把這個理論比喻為「燻」,即在煙的「薰陶」中學習。潘老師的第一個博士生王偉廉師兄抽菸,我進入師門後也開始「上癮」,我們從沒有比過誰的「菸癮」大,倘若真比可能也難分上下,但潘老師抽菸的自控能力很強。一般在開會或聽報告時,如果聽得不盡興或與我無關,我會不自覺地溜出去「吞雲吐霧」。
  • 留給自己的回想 ——汪曾祺散文讀後感(外一篇)
    我輕輕翻開第一頁,像個不小心走錯路的孩子,莽莽撞撞地闖進了那繽紛地天地。我按照書上的指引,一會兒在「花園裡鬥起蟋蟀,一會兒在茶館裡翻翻書,一會兒幫著大人收葡萄,一會兒和大夥一起跑警報」。初看汪曾祺先生的散文,總覺得有些語言怪怪的,總是提起一些不存在或與要寫事物毫無關聯的東西。有時也會寫出奇特的,與眾不同的感受。可仔細想想,這不就是童年時代的最真實的想法嗎?
  • @萬達開讀者 邀你共讀《紅巖》,讀後感有獎
    通過共讀《紅巖》徵集閱讀《紅巖》的讀後感,將評選出一等獎6名、二等獎10名、三等獎10名,頒發榮譽證書和獎品(投稿分少年組、成人組,評獎名額各佔一半)。讀後感作品體裁不限,題目自擬。緊扣主題,表達讀《紅巖》後真實的所想、所思和所獲,內容積極向上,傳遞正能量,弘揚新風尚,有較強的思想性和感染力,必須原創,每人限投一篇。活動期間,達州圖書館還將組織讀者觀看電影《紅巖》,舉辦《紅巖》讀書分享會等活動。
  • 「我和潘先生的故事」:高山仰止 如沐春風
    寫在前面的話:1999年考取廈大後,我的碩士導師、北師大物理系知名教授梁紹榮先生曾來信說:「你終於如願作了博士生,潘先生是國內著名學者,對高等教育研究在國內遙遙領先,你有機會就讀於他名下,會終身受益的。」誠如梁先生所言,廈大三年,就在五老峰下不離先生左右,親身領受先生言傳身教,如沐春風,是我一生中最大的幸運。
  • 《我們仨》讀後感
    《我們仨》讀後感初識楊絳先生,是第一次為學生們上八年級的一篇課文《老王》,這篇文章最後一句「這是一個幸運的人對一個不幸者的愧怍」印象太深了,常讓我想起的是楊絳先生的真誠、善良與樂觀。這次讀《我們仨》這本書,是第一次這麼深入地走近楊先生、走近她擁有的這個學者家庭,感受他們三口在人生苦難面前相互理解、關愛的親情,好多時候讀著讀著就熱淚盈眶。
  • 《書本裡的螞蟻》讀後感作文100字10篇
    《書本裡的螞蟻》讀後感範文二  我最近看了《書本裡的螞蟻》中一個有意思的故事,這個故事的名字叫「屎殼郎喜歡圓形」。  屎殼郎有著特殊的愛好,它就喜歡圓形以及一切和圓形有關的事物:肥皂泡、鐵圈、牛糞……看起來,這些都是廢物,可是到了有心的屎殼郎先生這裡都變成有用的東西,而且也給屎殼郎先生帶來了快樂。
  • 家長也得寫作業 答完試卷還得寫讀後感
    原標題:家長作業:答卷還寫讀後感 「孩子班上的家長也有在群裡求答案的,畢竟是開卷考試,可以查資料,倒也不難,只是家長們都不敢怠慢。」該名家長稱,孩子所在班級是重點班,家長對學生學習都非常重視,「如果沒拿個滿分,都怕影響老師對孩子和家長的印象,所以每條題都是仔細回答的,不懂的甚至直接打電話問律師朋友。」 「也有好久沒寫過東西的家長感到頭痛。有人甚至打趣說要請孩子代筆。」有家長表示。
  • 讀後感:讀《鋼鐵是怎樣煉成的》有感
    鋼是在烈火與驟冷中鑄造而成的,只有這樣它才堅硬,什麼都不懼怕,我們這一代人也是在這樣的鬥爭中,在艱苦的考驗中鍛鍊出來的,並且學會了在生活面前不頹廢。田連元先生是這麼說的:「人生就是謎語,青少年看謎面,中年人看謎底」我並不認同他的看法,那麼人到底應該怎樣度過自己的一生?怎樣才能在革命鬥爭中成長為真正的剛鐵戰士?保爾·柯察金以自己的實際行動做出了響亮的回答。
  • 我的領導小潘
    我說的「小潘」,其實也早已到了老潘的年齡;只是我改不了口,叫習慣了。十二年前老馬曾經跟小潘和語文組的幾個同事說:校慶是你們的,也是我們的,但是歸根結底是你們的。其間畢業的一批又一批學生,至今難忘老師們這種忠於職守,忍辱負重的崇高品質,它也成為激勵一中後來者在困難中前行的不竭動力。很多同志由於這段歷史而倍加珍惜其後的教育教學的穩定局面,學校由此形成了一種在逆境中堅韌、堅持的辦學性格,並延續至今。」最難著筆的一段歷史是上個世紀八十年代中期,三年多時間校長換了三任,工作開展得非常困難。這些領導又是把我推舉到管理崗位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