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孕之後,和小寶寶的健康發育直接相關的是孕媽媽平時吃的東西,因為小寶貝平時的營養吸收都是直接通過臍帶吸收身體當中的營養物質,如果想要讓小寶寶能夠吸收到營養均衡的食物保證他的健康發育,因為媽媽平時吃東西的時候就需要多多的注意,千萬不要讓自己覺得飢餓,但是也不要吃太多。
當然如果孕媽媽不清楚小寶寶什麼時候覺得餓的話,可以從自己的身體變化上看出來,因為小寶貝也會通過一些方式來告訴媽媽自己的一些感受,若有這幾種感覺,可能是小寶寶餓了,孕媽媽需要多多注意。
在過了早孕初期後,孕婦的疲乏感會有所減少,早孕反應會逐漸消失,當孕婦進入中後期階段,隨著胎兒的不斷發育,所需要的營養物質會逐漸增加,孕婦所吃食物的大部分營養都被子宮內的嬰兒所吸收,在胎兒的營養物質未完全滿足時,則會促使孕婦想要不斷地吃東西,即使孕婦吃了比較多的食物,也會容易感覺飢餓。
1、胎動頻繁
到了懷孕中期的時候,就可以感受到小寶寶的活動了,但是如果想要感受到比較有規律胎動的時候,一般在懷孕六七個月左右的時候才可以,因為在剛開始的時候,可能小寶寶就像一條小魚似的遊來遊去,魚媽媽感受到的活動是非常輕微的。在有規律的胎動發生之後,如果突然有一段時間小寶貝的胎動變得非常的頻繁,可能是因為小寶寶餓了,因為他通過這樣的方式,讓孕媽媽能夠知道他心情比較煩躁,想吃東西。
2、胎動減少
除了胎動變得非常頻繁之外,胎動在某一個時間段突然減少,也可能是小寶寶餓的一種表現,因為對於小寶貝的成長發育來說,胎動一般都是比較有規律的,突然之間的安靜,可能是小寶貝實在是太餓了,沒有力氣活動才導致的。
3、孕婦感覺餓
小寶貝如果想要獲得營養的話,必須通過期待,所以小寶寶在媽媽肚子當中如果有一些異常的話,也會通過自己的一些心靈感應,讓孕媽媽感覺到,如果孕媽媽吃的東西比較少,可能讓小寶寶營養不良,如果小寶貝真的比較餓的話,有可能通過自己的一些方法讓孕媽媽覺得比較餓,所以孕媽一定要學會觀察自己的身體變化,及時進行營養補充。
一方面固然是母體要提供給胎兒營養,從而對營養的攝入量需求增多,另一方面婦女在懷孕後,胃部的賁門從原來的吃完飯就閉合變成了長時間的呈打開狀態,因為這樣才能保證孕婦能在任何時候順利的攝入食物而不對身體產生影響,所以吃夜食對於孕婦來說並不算壞事,但是賁門的打開,就導致了胃酸等胃液很容易進入到消化道,從而對消化道產生刺激,孕婦隔上一段時間久攝入一定的食物,就是對這部分胃液進行中和,所以這也是身體自我保護的一個重要表現。
懷孕之後小寶寶是否能夠進行健康的成長發育,其實和孕媽媽平時的飲食有非常大的關係,所以如果在懷孕期間出現這三種感覺的話,孕媽媽一定要及時補充營養,保證小寶寶的健康發育成長。
那麼如何應對呢?沒有什麼特別的方法,就是平時所說的少食多餐,每次都要在感覺到餓時及時進行補充,不要暴飲暴食,再餓也要細嚼慢咽,吃好消化的、清淡的食物,少吃油炸,肥膩的東西,也要避免吃一些明確禁忌的食物就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