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斌老師揭秘徐小平如何做股權投資?及期權分紅合伙人機制設計

2020-12-12 簡異思維

真格基金的創始人徐小平曾說過:「合伙人的重要性超過了商業模式和行業選擇,甚至比是否處於風口上更重要。」其實翻看任何一家成功企業的歷史,無論是馬雲創辦阿里巴巴時的18個聯合創始人,還是小米初創時雷軍到處網羅優秀合作夥伴,最後都驗證了合伙人在創業過程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徐小平談股權投資

同樣,投資界也流傳著這樣一句話:「讓我投資一個只有一個創始人的企業,除非真的發生奇蹟。」這也說明了合伙人的重要性。所以說,創業需要的是一個系統,而非某一個人的才幹。尤其是在網際網路時代,單獨一個人不可能具備創業需要的所有技能和資源,況且,有些還涉及到專業領域的問題。所以,我們老闆始終要記住,讓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創業者自己不要過於逞強,不要以為自己是十項全能。

我記得,徐小平老師還說過這樣一句話:「不要用兄弟情義來追求共同利益,這個不長久,一定要用共同利益追求兄弟情義。」否則很容易上演兄弟式合夥,仇人式散夥的悲劇。

馬雲談股權分配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

如果合伙人選錯了,那分道揚鑣也成為必然。我舉個案例啊,西少爺肉夾饃,可謂是餐飲界的明星品牌,我也無數次提起這個很有網際網路思維的餐飲品牌,但他們也曾因為合伙人問題,導致昔日並肩作戰的創業夥伴,最後對簿公堂!差點導致企業一蹶不振。

西少爺在2014年4月8日成立,創始人孟兵佔股40%,宋鑫佔股30%,羅高景佔股30%,在開業不到一周後,估值就達到了4000萬,然後公司信心滿滿地開始了壯烈的股權融資之路,並在海外進行了複雜的VIE結構設計。然而,在看似一片大好情勢下,2014年11月13日,西少爺創始人之一宋鑫在知乎上發布了一篇名為《西少爺賴帳,眾籌的錢怎麼還》一文,指責CEO孟兵將其逼走,拖欠早期眾籌股東的錢不還。14日晚,另外兩位創始人羅高景和袁澤陸公開回應宋鑫的指責,稱其全文污衊,孟兵則以新品研發為由表示不再對此事件說明。於是,1月30日,宋鑫起訴了公司。其實本次內亂,首先就像孟兵自己說的,大家在合作之初對彼此不夠深入了解,沒有在一起的工作經歷,後來才發現大家合不來;第二呢孟兵說宋鑫在價值觀,經營理念和企業目標上都跟他不同,然後呢有沒有很好的交流,所以導致了矛盾的總爆發。在我看來啊還有三個更重要的原因,第一就是創始人股權設計不合理,創始股東和眾籌股東都存在嚴重的股東架構問題,你想想啊,本來大家的股權就很相近,最開始還無所謂,可短短一周時間企業估值就達到了4000萬,你想這個時候,在沒有一個絕對核心股東的情況下,誰還能淡定呢。第二呢,在創始人股權問題沒有解決的情況下有草率進行眾籌引發了事件的餘火。第三呢,本來創始人股權設計就有問題,融資正好是彌補這個硬傷的最好機會,可是融資後股權又沒有進行優化和彌補,一個個問題連環錯雜,最後導致西少爺創始人難以招架。

西少爺肉夾饃

那麼創業的合伙人怎麼找?尋找合伙人的標準是什麼?我給大家總結三個標準。

標準一:共同的價值觀

這是選擇合伙人的核心要素。性格可以各異但價值觀必須相同,只有那些擁有相同或相近價值觀的人,才會有共同的認識和追求。就像幾個合伙人,你問其中一個,你的夢想是什麼,他說,我的夢想是讓我的企業成為行業第一,能夠最大的實現企業價值甚至改變一個行業現狀;你問另一個,他說,我的夢想就是儘快賺錢買房買車然後退休享受生活,那我估計這個合作很難長久。一句話,價值觀不同,合作就是空談!

標準二:與自己優勢互補

只要是人就會存在不足之處,創業者也不例外。所謂互補,是指合伙人之間需要在不同的領域各有所長,以此彌補各自的不足。只有合伙人各有所長,才能各有分工。西少爺就是因為他們幾個創始人呀,都是BAT這樣網際網路公司出來的IT男,大家的能力和優勢太過近似,沒有形成有效的互補,再加上股權又很接近,所以導致了誰也不服誰。就像雷軍當初創建小米的時候,首先就是到處網羅所需不同領域的頂尖人才作為合作夥伴,後來連雷軍也說,他們幾個初創合伙人平常其實很少見面,因為每個人在各自的領域都有明確的分工,所以只要在手機上互通有無,就可以做到高度默契。每個人負責自己專業內的一攤兒事,只要自己做好自己負責的事情,企業就可以很好的運轉。這就是擁有優勢互補的合伙人的好處,我們很多老闆之所以累,企業之所以發展緩慢,很大原因就是一個人經營或者合伙人選擇的不好,沒有形成互補。當然,合伙人選擇一定要謹慎,寧缺毋濫,有時候找合伙人比找老婆還難找,老婆找錯了還可以將就著過,合伙人找錯了那就只能散夥了。因此,尋找合伙人還有第三個標準。

標準三:擁有共同經歷

合伙人之間呀一定要有有共同的經歷,起碼發起人和各合伙人必須有著共同的經歷,因為共同經歷讓雙方更加知根知底,彼此了解和熟悉,在合作過程中,配合默契程度才會更高。

股權分配導師史斌

簡異思維微信在線學習平臺

相關焦點

  • 股權、期權和原始股,哪個更值錢?(推薦收藏)
    我們經常能看到新聞裡說創業公司對員工發放股權或者期權的獎勵,很多人就認為獲得了公司的股權期權就走上了人生巔峰,可以享受分紅或者合伙人的待遇,如果公司能夠上市那就可以一勞永逸,在家坐等收益。
  • PE工資單揭秘:年終獎三千萬就是項目分紅 「普遍高收入」更似神話
    在劇中,獵頭鄭秋冬(胡歌飾)欲把畢業於哈佛的陳修風(胡兵飾)獵到一家私募股權公司做戰略投資,該公司開出的年薪高達600萬元。如果說這是電視劇,那麼現實生活中,一些私募股權投資人的收入,總會不經意間刷新人們的想像力。比如,2014年,聚美優品赴美上市,投資人徐小平帳面投資回報高達1368倍,當初投入18萬美元,數年後帳面數額近3億美元。
  • 股權如何分配?這裡有詳細的股權方案,老闆再也不會掉入股權陷阱
    今天和大家探討一下:公司的股權如何分配?希望各位老闆不要栽在股權陷阱裡。事實再一次證明:創業股權平分是最大的坑,不管是2、3個人開公司,還是一幫人一起做事,一定會有利益分配,如果想和平的把公司做大做強,老闆就需要知道基本的股權思維,首先給大家區分一下股權和期權:股權,是指創業合伙人所持有的乾股,如果這種乾股能夠分配給開國元老,那麼開國元老的安全感較高,肯定會幹勁十足
  • 股權激勵體系怎樣構建最合適?這裡有一篇詳細的避坑指南
    比如本來是期權,在做期權的過程中,又會生出其他限制性股權的一些操作,也可能會有一些其他的持股交叉等,因為股權激勵是根據一個公司現有的發展階段和要激勵的具體人群來量身定做的過程。所以都是做期權,但很少有兩家公司有一模一樣的股權激勵方式。 股權激勵的功能 為什麼要做股權激勵?
  • 股權激勵與期權激勵有什麼區別?什麼模式更適合中小企業?
    除非企業用重獎去做激勵,但這樣很容易增加企業的激勵成本。股份期權激勵作者/熊老師(inte6198110)有一個關於股事的段子很有意思:1.賺了是我們的,虧了是我的:期權。那麼,創業公司如何分配股份期權?矽谷一般原則如下:外聘CEO5%~8%;副總0.8%~1.3%;一線管理人員0.25%;技術員工0.1%;外聘董事0.25%;期權總共佔公司15%~20%股份。期權在工作一年後開始兌現,四年完畢。
  • 《向華為學習績效管理與TUP股權設計》課程簡介(2021年1月份)
    1.做大蛋糕:全力創造價值1) 大績效管理2) 為什麼戰國時期秦國軍隊這麼強大?- 激勵因素差異化管理 4.學華為善用股權激勵·構建企業命運共同體1) 華為為什麼選擇股權激勵,如何善用股權激勵;2) 激活個體與組織·奮鬥為本的華為股權激勵;3) 華為TUP股權激勵的思想和理念,原則與導向;4) 學習華為,尋找一套合適自己企業的股權激勵方案。
  • 2人、3人及以上合夥創業,股權到底應該如何分配?落地乾貨 收藏
    在利益,尤其是巨大的利益面前,創業合伙人關係大概率完全服從「人性的基本面」,像瓷娃娃一樣脆弱不堪。 對創業合伙人而言,最為核心的問題之一往往是創業企業的股權架構應該如何設計?股權應該如何分配?這也是創業企業治理最為重要的部分。實際上,創業企業的股權架構設計和股權分配事關公司利益格局和利益分配,是創業者和創業企業必須邁過去的「生死劫」。
  • 從天使輪到C輪,企業股權激勵設計的12條建議
    對此,楊柳老師總結了創業公司從天使輪到C輪中,關於股權激勵的12個常見問題,她將從真實案例切入,對這些問題一一作出解答。後續,我們也將針對企業C輪後所遇見的常見激勵問題,進行更多的探討。Q2:聯合創始人之間的股權怎麼分?Q3:聯合創始人的股權是直接做工商登記嗎?- A輪企業的常見問題Q1:每個激勵對象到底應該給發多少期權?Q2:公司授予員工的期權需要員工出錢購買麼?Q3:期權激勵下員工如何納稅?
  • 中國合伙人之徐小平:從送餐員到天使投資人
    在北京某辦公大樓會議桌的正中央,坐著60歲的徐小平(英文名叫「鮑勃」),這位和藹可親的投資人身穿白色襯衫,配著鐵藍色運動外衣——徐小平是中國最成功、最有名的天使投資人(身邊人都稱他為「徐老師」)。作為一個由徐小平、王強和紅杉資本中國在2011年聯合創立的天使投資基金,真格基金迄今已融資6億美元,投資了大約400家創業公司。
  • 通商律師事務所劉濤:A股註冊制下如何實施員工股權激勵|甲子引力
    在當日下午舉行的"科技資本"專場上,通商律師事務所資深合伙人劉濤就"A股註冊制下,科技企業如何實施員工股權激勵"為主題發表了演講。剛才各位嘉賓從行業、生態和方向感做了分享和點評,非常的精彩,那麼我會更多的從企業的角度,從未來的融資,從未來的上市視角看,我們在整個企業的發展過程當中如何做員工的股權激勵。大家可以看到我在第一頁上做了一個相對比較完整的圖,左邊是上市前可以做的員工的股權激勵,右邊是上市之後,法律所規定的或者沒有明文規定,但是在實踐當中已經有相應的案例支持的股權激勵的方式。
  • 【黑馬大賽半決賽】徐小平:《中國合伙人》和新東方合伙人精神
    【黑馬大賽半決賽】徐小平:《中國合伙人》和新東方合伙人精神 2013-06-29 15:34
  • 一文讀懂「股權」和「控制權」的關係,中國合伙人股權分配!
    想要實現創始人的控制地位,首先就要明白公司的治理結構和決策機制,從而掌握控制權存在的關鍵地方。 三、控制權運用(以免失去控制權) 1、多數席位 2、董事提名權(寫入章程) 3、減少了所有權,就要增加【控制權】 4、注意股權架構設計、類別股份設計
  • ...和「控制權」的關係及9張圖教你如何進行中國合伙人股權分配!
    5、控制不了股東會,就控制【董事會】 6、【增加外部董事、設計提名權或引進新投資者】 7、控制不了董事會,就動用【否決權】 8、沒有否決權,就運用【期權設計】 9、好的股權架構 10、股權結構簡單清晰
  • VIE架構公司如何股權激勵員工,看這一篇就夠了
    職業前景、價值認同、發展空間、企業文化、晉升機制、工作環境…… 很多很多,但是別逃避,最重要的因素(沒有)之一,報酬!本期的法務大講堂,我們來聊聊員工股權激勵計劃應該怎樣設計。有股票期權、限制性股票、股票增值權、股票收益權、業績股票、虛擬股票等等,每種下面還有變種,真心列不全啦。僅就列出的這幾種,如果細說起各自的特點、適用性和變種,估計都能單獨成書,咱們只好簡單粗暴地分分類:股票期權、限制性股票是股權類的,員工最終會直接或者間接地持有公司的股權,員工最終能掙到多少,就看能依靠股票變現、分紅的了。
  • OP合伙人方案,怎麼設計?(這裡有答案)
    我們要建立一種合理分配機制,激勵員工要為自己而做,要自己給自己掙工資,實現結果導向、多勞多得、效果付費的共贏結果。1. KSF是宏成諮詢獨創的薪酬績效模式。 2. KSF不同於傳統考核,他將員工的薪酬同價值進行全面的融合,讓員工不再為老闆打工,而是為自己而做。
  • 小米創始人雷軍講創業股權怎麼分配
    從微觀層面上股權是多種股東權利的集合體(投票權、分紅權、知情權、經營決策權、選舉權、優先受讓權、優先認購權、轉讓權等),其中,表現最為重要的是投票權和分紅權。 當我們在早期真正做股權架構設計的時候可能需要考慮更多的是這四個宏觀維度背後具體的細節分析。
  • 青島市促進科技成果轉化股權和分紅激勵實施辦法!
    股權激勵是指國有科技型企業以本企業股權為標的,採取股權出售、股權獎勵、股權期權等方式;或者高等院校、科研機構以職務科技成果向企業作價入股,從該項科技成果形成的股份或出資比例中提取一定比例作為入股獎勵,對激勵對象實施激勵的行為。
  • 創始人和合伙人是相輔相成,實際中,為何兩者的關係會微妙呢?
    企業裡,創始人和合伙人微妙的關係,該如何保持呢?很多人的第一反應是馬雲和他的十八羅漢,馬雲作為阿里巴巴的創始人。如今,已經退居幕後,和他一起打天下的十八羅漢,實現了財富自由,但是,也不斷的退居幕後。其中,淘寶之父孫彤宇的離開,更是引發無數猜測。不過,作為僅次於馬雲的阿里二號人物,孫彤宇「出局」後,投資了拼多多。果然,是金子到哪都發光。
  • 【鈦坦白】中經合張國璽:投資人眼中好的創業團隊股權結構是啥樣?
    比如當年我投資的第一個項目,四個創始人,發起人佔25%的股權,其餘三個創始人各20%的股權,剩下15%作為期權池。四個創始人來自不同的專業領域,分別負責研發、渠道、市場以及財務,基本上都能獨擋一面又能形成互補,但這種情況對於投資機構來說,平均股權就意味著未來做最終決策的時候很難拍板,到時候不知道該聽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