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群體外表光鮮,但超半數月收入不足5000元

2020-12-25 證券之星

(原標題:這個群體外表光鮮,但超半數月收入不足5000元)

這是一個光鮮亮麗的職業,也飽含著不少的酸楚。12月21日,中國傳媒大學音樂與錄音藝術學院教授張豐豔工作組發布了《2020中國音樂人報告》(下稱「報告」)。

報告收集了3000多名一線音樂人的問卷數據,並對其中104位音樂人進行訪談,深入研究音樂人的生存與發展現狀、音樂人的版權認知程度、音樂人的專業能力、音樂人對行業發展的適應情況等方面的相關問題。

這個行業中,一檔音樂綜藝節目的音樂總監的收入可達千萬元,但同時,53%接受調查的音樂人月收入不足五千元,低於北京市平均工資30%,其中超過一半的音樂人沒有任何從事音樂獲得的收入。

可喜的是,與2019年的調查相比,音樂人中低收入的群體在變小,高收入的群體在變大。背後的重要原因是,音樂人從數位音樂平臺獲得的收入增加,2020年有超過七成音樂人從QQ音樂、網易雲音樂等數位音樂平臺獲得收入,有超過19%音樂人的收入在1000元以上,這個數據雖然仍處於較低水平,但相較往年已有大幅提升。

儘管生存境況持續改善,但獲得一份穩定且可持續的版稅收入,對於絕大多數音樂人來說仍然遙遠。

收入增加但仍然處於底層

收入,是音樂人生存最核心的關切。

報告顯示,調查數據顯示,較多的非學生音樂人群體的月收入集中在2000-4999元、5000-7999元,佔比分別達到了28%、22%。23%的音樂人月收入在2000元以下,17%的音樂人月收入在1萬元以上。

而去年,有47%的音樂人月收入在2000元以下,9%的音樂人月收入在1萬元以上。

可以說,音樂人整體的生存收入環境有了一定的提升。

(2020 年與 2019 年音樂人月收入情況對比 來源:報告)

在有音樂收入的音樂人中,過半數的音樂人的音樂收入較上一年有所增長,其中19%的音樂人的音樂收入較上一年上漲了50%。

但仍有超五成的音樂人表示沒有音樂收入,24%的音樂人音樂收入佔總收入不足5%,僅7%的音樂人音樂收入佔比達到100%,即全職音樂人。

「除了知名歌手,這個行業收入最高的是大型晚會、知名音樂綜藝節目的音樂總監,這些節目需要翻唱大量歌曲,但需要重新編曲,於是會請一名音樂總監帶領一個團隊負責整個節目的編曲創作。當然,這樣的音樂人沒有幾個,其他大部分音樂人收入很一般。」音樂人、詞作家冀楚忱說。

另有業內人士介紹,少數頂級的音樂總監,通過製作綜藝節目的收入可超過一千萬元。

音樂人的身份特徵

收入低,形塑了音樂人群體的身份特徵。

首先,音樂人群體格外的低齡化。報告顯示,受調查音樂人平均年齡為24歲,16-25歲音樂人佔比高達六成,整體偏年輕化。「這正是可以依賴父母,父母也願意養活他們的年級,等過了25歲,一般人就會面臨組建家庭,養家餬口的情形,於是離開音樂。」張豐豔說。

與往年相比,41歲及以上的音樂人比例有所減少。

(音樂人年齡比例)

其次,音樂人群體普遍入行時間較短。報告顯示,有46%的音樂人發行第一首單曲時間不足 1年,13%的音樂人發行第一首單曲時間有2年,10%的音樂人發行第一首單曲時間有3年。

一方面,線上數位音樂平臺的開放性以及網際網路音樂學習資源的增多,吸引了越來越多新音

樂人。另一方面,音樂市場的不夠成熟和不夠規範,無法保證音樂人的物質需求與社會認同,令許多優秀音樂人離開行業。報告顯示,入行五年以上的資深音樂人,僅佔比11.4%。

第三,音樂人群體呈現「陽盛陰衰」。報告顯示,音樂人整體男女比例為8:2。

(音樂人性別比例)

但據了解,國內眾多音樂院校學生性別比整體卻是女多男少,個別學校男女比例達到3:7。音樂類職業收入不穩定、工作強度大等特點,可能也是造成女性音樂人不入行業的重要原因。陽盛陰衰的現象也反映出「科班出身」的音樂人才培養與實際的音樂市場入行情況存在一定的錯位。

最後,音樂人的風格以流行為首選,高達79.56%,其次為民謠和古風,分別佔到27.43%、21.17%。而除此之外的說唱、嘻哈、搖滾、電音等小眾風格,較去年同期數據,略有下降。

「流行和民謠是國內最受市場歡迎的風格,很大程度上,音樂人為了謀生不得不多創作這樣風格的作品。」張豐豔說。

超七成從數位音樂平臺獲得收入

擁抱數位音樂平臺,成為近年來音樂人群體的鮮明特徵。

在數位音樂收入總體增長的背景下,音樂人來源於數位音樂平臺或短視頻直播平臺的收入呈現上升趨勢。報告顯示,2020年有超過七成音樂人從QQ音樂、網易雲音樂等數位音樂平臺獲得收入,有超過19%音樂人的收入在1000元以上,這個數據雖然仍處於較低水平,但相較往年已有大幅提升。

(2020年與2019年音樂人數位音樂平臺收入情況對比)

報告顯示,有91%的音樂人已經入駐了數位音樂平臺,並且有79.6%的音樂人已經在數位音樂平臺發布了自己的音樂作品。

在所調查的音樂人群體中,有75%的音樂人表示獲得過數位音樂收入,相較於2019年41%的音樂人獲得過數位音樂收入,這一數據有了較大幅度的提升。

為激勵音樂人進一步參與到平臺活動中,音樂平臺開始探索新的收入激勵方式,如按照播放量、廣告等標準分配收入,兌換推廣資源等。音樂人收入整體呈現上升趨勢。19%的音樂人的數位音樂收入較上一年大幅上漲50%,11%的音樂人數位音樂收入上漲了20%-49%。

其中,通過騰訊音樂獲取收益的音樂人佔比64.4%,其次為網易雲音樂,佔比24.9%。調查數據顯示,平均一位音樂人入駐了2.6個數位音樂平臺。

直播貢獻「高額」收入

直播和短視頻平臺是近年來數位音樂發展的重要平臺,越來越多的音樂人正在接納這些形式。

調查數據顯示,有37%的音樂人有直播行為,在這一群體中,62%的音樂人獲得過直播收入,8%的音樂人通過直播的獲得的年收益在1萬元-10萬元,3%的音樂人進行直播獲得的年收益在11萬元以上。這對於音樂人來說,已是一筆很高的收入。

抖音、快手、全民k歌是音樂人直播收入來源最主要的三家平臺。它們的共性在於與音樂有一定的屬性關聯,同時又具有泛娛樂性質,並且平臺流量較大,故而受到音樂人的歡迎。

(音樂人直播/短視頻平臺選擇情況)

報告顯示,音樂人對直播基本上呈現半數願意、半數抗拒的情況。較多的音樂人表示「願意直播,能夠增加知名度、收入」,也有音樂人表示對直播的擔憂,但也表示會考慮直播,也有28%的音樂人表示「不願意參加直播,怕給自己打上不專業的烙印」。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垂直類短視頻平臺開始進一步拓展與音樂產業的融合,並逐步向上遊進軍。這其中,以抖音和快手兩大巨頭為首進行版權和渠道的布局,除此之外,兩大巨頭還分別推出了各自的原創音樂計劃,爭奪短視頻音樂產業上遊的話語權。

此外,各大數位音樂平臺也瞄準短視頻領域積極布局,QQ音樂、網易雲音樂等頭部音樂平臺嵌入短視頻板塊,菠蘿BOLO、動次等APP則是自誕生起就瞄準了音樂細分市場的新玩法。

在所調查音樂人中,有54%的音樂人曾經發布過音樂短視頻,46%的音樂人沒有發布過音樂短視頻。

(音樂人對於短視頻平臺的選擇偏好調查統計 單位:人次)

靠版稅為生仍不現實

通過版稅獲得收入,曾是幾代音樂人的夢想,至今仍只是大多數音樂人的夢想。

冀楚忱已從業15年,他說:「如果我是在日本或歐美,我早就可以退休了,因為我寫了那麼多歌,早就可以靠版權養活自己。」

但是直到現在,冀楚忱向唱片公司或其他合作公司出售自己的作品後,「從來都是一錘子買賣,只拿到過預付版稅,從沒拿到過後續版稅」。

其實,音樂人對版權收益有較高的訴求。報告顯示,94%的音樂人認為音樂製作人應享有版權收益。

「目前國內還沒有建立起音樂人版稅收入的生態,需要完善一種制度,讓真正有創意的人有機會得到收入,但目前還沒有機會。」張豐豔告訴21世紀經濟報導。

在歐美,比如著名的甲殼蟲樂隊,每年會創造3000萬-4500萬美元的授權和版稅收入。高昂的版稅收益不僅激發了創作者持續創工作的熱情,也為下一個作品繼續成為精品提供了物質保障。

在國內,中國音樂著作權協會是唯一代表詞曲作者及其他音樂著作權人的集體著作權管理組織。但報告顯示,86.3%的音樂人未加入音著協,在未加入音著協的音樂人中,有超過三成音樂人沒聽說過音著協,有四成雖知道音著協的存在,卻不了解如何才能加入。

而在接受調查的音著協會員中,超過八成沒從音著協獲得過收益。

「我的作品上了春晚,上之前版稅年收入為94.75元,上春晚之後的版稅收入是96.41元,前後增長還不到2元。」在調查中,有很多音樂人對數據不透明、分配不公平表示出不滿。

數位音樂平臺普遍付給音樂人版稅報酬,但平臺與音樂人的作品結算規則也有很大的改善空間。報告指出,不管是集體管理組織或是數位音樂平臺,多數做法是向流量藝人傾斜,這對音樂創作者的積極性造成了消極影響,音樂產業需要更加透明、更加公平的分配規則。

(作者:王峰 編輯:周上祺)

相關焦點

  • 6.5億網民月收入不足5000,保住飯碗是今年所有人的共識!
    報告顯示,截至2020年3月,我國網民規模為9.04億,其中,月收入在5000元以上的網民群體佔比為27.6%。換句話說,全國72.4%的網民(約6.5億人)收入不足5000元。其中,有收入但月收入在1000元以下的網民群體佔比為20.8%。
  • 夜讀丨6.5億網民月收入不足5000元丨鍾南山:氣溫上升對病毒有一定...
    網民學生最多…七成月收入不足5千?評論亮了中國青年報微信公號消息,今天,一條熱搜引發關注!4月28日,中國網際網路信息中心(CNNIC)發布第45次《中國網際網路發展狀況統計報告》(以下簡稱:《報告》)。報告顯示,截至今年3月,我國網民規模達9.04億,網際網路普及率達64.5%;在線教育用戶規模達4.23億,較去年底增長110.2%。
  • 每經10點丨報告:全國6.5億網民月收入不足5000元;川普稱不會推遲...
    來源:每日經濟新聞1丨CNNIC報告:全國6.5億網民月收入不足5000元中國網際網路信息中心(CNNIC)發布的第45次《中國網際網路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20年3月 ,中國網民規模為9.04億。
  • 6.5 億網民月收入不足 5000 元;豐巢快遞櫃開始收費;《三體》電視...
    豐巢開始超時收費,每 12 個小時 0.5 元4 月 28 日,據豐巢櫃顯示,豐巢將於 4 月 30 日推出會員服務,普通用戶可以免費保管用戶包裹 12 小時,超時後,每 12 小時收取 0.5 元,3 元封頂,節假日期間不計費;會員用戶,月卡每月 5 元,季卡每季 12 元,有效期內不限保管次數,7 天長時存放,有效時長 30 天;季卡會員
  • 月入2000工作最拼卻是中等收入群體?不!中等收入群體是這樣的!
    2019年1月25日,月入2000元-5000元的群體是中等收入群體的定義一下子刷爆了朋友圈,仿佛大家一瞬間都是在質疑這個定義,2000-5000元的怎麼就算是中等收入了?都不夠自己花還中等收入?2000元-5000元到底算不算中等收入?
  • 房產中介月入10萬? 真相是60%月收入低於5000元
    據揚子晚報9月3日報導,房市火爆,各種關於房產經紀人月入10萬,豪車開道的消息不絕於耳,但安居客剛剛發布的《百萬房地產經紀人生存報告》顯示,其實收入神話只是少數,近六成房產經紀人月收入不足5000元,而江蘇房產經紀人的平均月薪在7000元多一點,排在第六位。
  • 2020年醫護人員現狀:月入不到8000元,睡眠不足6小時
    疫情前後,醫護人員每周值夜班數對比六成醫護睡眠時間不足6小時長時間、高負荷工作的背後,醫護人員休息得如何?調研結果顯示,疫情後,醫護人員的睡眠時間明顯減少,近60%的醫護人員在新冠疫情後日均睡眠時間不足6小時。
  • 月收入達這個數,就是中等收入?全國有4億人符合,看看有你嗎?
    最近,發展研究中心前副主任王一鳴在CMF宏觀經濟熱點研討會上表示,中國的「中等收入群體」已達到4億。這個消息引起了廣泛的爭議,人們想知道他們是否是這4億人口中的一員。月收入在2000元以下的人群屬於低收入人群。月收入在2,000元至5,000元之間的人群被分類為中等收入人群。高收入群體是指月收入在5000元至10000元之間的群體。月收入超過10000元的人群被定義為高收入群體。
  • 中等收入標準出爐,年收入超「這個數」就行,達標人數已有4億人
    根據《2019年全國時間利用情況調查公報》顯示,針對不同的收入群體給出不同的劃分標準,其中低收入群體是指被月收入低於2000元;中等收入群體是指月收入2000元至5000元;高收入人群是指月收入在5000元至10000元之間,超高收入人群是指月收入在10000元以上。這組數據出來後,引起了網民的熱烈討論。
  • 月收入5000元,在國內算什麼水平?專家:僅7000萬人月薪5000塊
    根據國家統計局公布數顯示,2019年我國農村居民可支配收入為16021元,折算成月收入的話為1300元左右。對於這個數據,就可以得出,6億人口中不少人都集中在農村地區。對於這種情況,很多人表示並不陌生,因為農村地區經濟相對比較落後,而且很多農村落後地區的收入來源,均為種散地打散工得來,這樣的收入根本無法穩定。
  • 月收入超5000需繳納個稅,但這「三類」人卻超過也不用繳,為啥?
    我國個人所得稅的徵收也佔有一定的比例,在2018年之前,我國的個人所得稅的起徵點是3500元,但是之後就提到了5000元。按照這個標準的話,我國個稅的繳納人數才有6500多萬人,對於這個數字相信大家應該是感到非常的驚訝的。
  • 90%月收入不到5000元,個稅起徵點已不適合當前發展
    報告:90%的中國人月收入不到5000元,5000元個稅起徵點已不適合當前發展近日,上海財經大學高等研究院發布《中國宏觀經濟形勢分析與預測年度報告》。報告指出,當前中國稅收未能有效起到擴大中等收入群體比重作用,5000 元的個稅起徵點已嚴重不適應經濟形勢的發展。
  • 2018中國中間群體收入劃分標準一覽
    2019年1月25日國家統計局公布並解讀《2018年全國時間利用調查公報》,其中提到了「中等收入群體」指的是月收入在2000-5000元的人群,引起了一些媒體關注及網友的熱議。頓時「月入2000是中等收入群體」,上了微博熱搜卻不是真相,更多具體內容詳解請看下文。
  • 工資個稅起徵點提高到5000元,為什麼勞務收入、稿費起徵點還是800元
    2019年起勞務報酬,稿酬收入,特許權收入已經和工資薪金收入合併成綜合所得一起計算個人所得稅!!一樣扣除5000月60000年的!! 如劉某提供勞務從A公司每月獲取15000元的勞務報酬,每月代扣個稅15000*(1-20%)*20%=2400。注意這是預交的,不是最後的個稅!! 不管是工資薪金的5000元扣除也好,勞務報酬的800元扣除也好,都是一個費用減除的概念。減掉了費用,才是應納稅所得。
  • 八成法官月收入不足五千,六成青年律師年收入不足十萬
    問卷顯示,法官中月收入不足2000元的31人,佔1.17%;月收入2001—3000元的698人,佔26.24%;月收入3001—5000元的1413人,佔53.12%;月收入5001—8000元的436人,佔16.39%;月收入8001—12000元的64人,佔2.41%;月收入12001—20000元的16人,佔0.60%;月收入20000元以上的僅2人,佔0.08%。
  • 月薪5000元,在國內排什麼水平?專家:5000元收入人群才7000萬
    如果按照5等份分組的話,月收入最低的那組人連月入1000都沒有,中間偏下收入的月收入在1300元左右,並且這兩組家庭佔據了全國家庭的40%。根據國家統計局公布數顯示,2019年我國農村居民可支配收入為16021元,折算成月收入的話為1300元左右。對於這個數據,就可以得出,6億人群中不少人都集中在農村地區。
  • 網絡名家收入超明星作家 唐家三少年入5000萬(圖)
    現狀  網絡名家收入超明星作家  由吳懷堯等發起的2014年「網絡作家富豪榜」發布,唐家三少、辰東、天蠶土豆分別以5000萬、2800萬、2550萬的總收入(包括網絡連載、紙質圖書版稅以及遊戲或影視授權總和)佔據前三名,遠遠超過2014年「明星作家富豪榜」前三位李開復、企業家馮侖、女星大
  • 中國音樂人報告:5成音樂人月收入8000元以下
    該報告顯示,2020年,超9成音樂人入駐了數位音樂平臺,其中有超過七成音樂人從QQ音樂、網易雲音樂等數位音樂平臺獲得收入,較多的非學生音樂人群體的月收入集中在2000-4999元、5000-7999元,分別佔比達到了28%、22%。▲12月21日,中國傳媒大學《2020中國音樂人報告》發布,這是報告封面。
  • 35年漲30倍,中國中產階級人口4億,那麼5000元月薪處於什麼水平
    對此相信很多人會疑惑,自己月收入不足6000元或月收入遠超600元,這個6000元是從何定義的呢?算是普通收入,還是中低收入,還是高收入水平呢?據相關統計數據顯示,截止2019年年底,我國居民人均可供支配的收入金額為30733元。換言之,每個月國民人均可供支配的金額約2560元。針對此數據,不少人認同,並表示這個數據才能代表我國國民月收入平均水平。
  • 「拖後腿」的六億人:月收入不足千元,是人均GDP的十分之一
    截至今年七月份,全國26省份以及32個主要城市人均GDP已經統計公布,人均GDP高達7018元,在最新召開會上總理指出,不能只盯著「人均」,還有六億人的收入仍未突破千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