欠債也不必還錢?有七種情形的債務,國家規定不用還

2020-12-12 小強財藝

公開數據顯示,我國年輕人負債率已經達到了1850%,以貸養貸的人更是佔據整個負債群體的30%,90後的平均負債高達12萬元。

年輕人借債的錢幹什麼去了?無疑就是消費了,基本上是房貸和消費貸。最新調查顯示,消費貸款年齡分布中,80後佔比佔3成,90後佔比更是高達5成,可以說90後真正的已經成為了消費貸的主力軍了。

提前消費本來也無可厚非,但是原則也要掌握,不該借的錢不能借,否則就有可能被拖入無底的深淵。雖然曾經的借款一般情況下都是需要償還的,但是如果你遇到以下七種情況的任意一種,國家規定,你不用再還錢了。

第一種情形,砍頭息。

砍頭息是指貸款公司在放貸時直接從本金中預先扣除應償還的利息,但是今後還款利息的計算仍然是按照全款計算的。

這種情況一般都發生在民間借貸的小額貸款公司身上,表面上這些小額貸款公司的利息並不是很高,於是很多急於用錢的人就從這些小貸公司借款。實際上,如果借款人不懂,看似不怎麼高的借款利息,最後的實際利息卻比名義利息高了很多。

我們現在舉一個簡單的例子。張三向某小貸公司借款12萬元,利息為12%,約定一年還本付息,每月還本金1萬元,一年的利息是1.44萬元。這個條件咋一看,也沒有什麼問題,也是符合國家規定的,但是,這個時候的小貸公司可能就會給借款人挖了一個「坑」。小貸公司先要求借款人從借款本金中支付利息,這樣借款人實際到手的借款10.56萬元,但是以後卻仍然要求借款人還12萬元本金。最後綜合算下來,借款人實際借款利率為24%,比名義利率高出一倍。

這種借款的砍頭息是國家禁止的,借款人不需要還款12萬元,而只需要還實際到手的借款10.56萬元,多餘的本金就不用還了。

第二種情形,超出國家規定借款利率的「高利貸」。

民間借貸這一約定俗成的稱謂由來已久,為廣大群眾所熟知,執行的是兩線三區模式,「兩線」指的是年利率24%的司法保護線和年利率36%的高利貸紅線。三區分別是司法保護區、無效區和自然債務區。即約定利率超過年利率24%的,人民法院不予以保護。對出借人起訴要求借款人支付利息的,人民法院司法保護的上限是年利率24%;出借人請求借款人支付超過年利率24%的利息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但對於年利率24%至36%之間的利息,借款人已經支付的,人民法院也不予幹預。

但是在《民間借貸修訂規定》之後,通行的標準是全國銀行間同業拆借中心每月20日發布的一年期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的4倍,目前一年期LPR為3.85%,4倍也就是15.4%,也就是說,當借款利率高於15.4%的時候是無效的。

第三種情形,套路貸。

套路貸是在借款人不懂得條款的情況下,被「忽悠」不明不白稀裡糊塗地按下了「手印」,被忽悠的對象基本上都是一些年輕人,這些出借人利用借款人缺乏社會經驗的缺點「慫恿」年輕人借款,而年輕人往往對條款重視不夠或者理解不夠,導致對籤下的借款合同不是很了解,當發現問題的時候,又不懂得請求協助,最後被迫還了很多錢。

比如曾經的「校園貸」就是典型的例子,部分學生由於深陷還款陷阱,甚至走向了不歸路。

第四種情形,借貸資金用於違法犯罪活動。

如果貸款人明明知道借款人借錢不是走正道,而是用於國家明令禁止的行業,這樣的欠款也是可以不還的。

比如張三明明知道李四借款用於賭博,但是仍然把錢借給了李四,一旦出現借款糾紛,法律是不會支持這樣的借款的。除非李四自覺願意還錢,如果李四賴帳,李三想追回欠款就會比較困難,如果起訴,法律不會支持。

第五種情形,超過了訴訟時效的借款。

訴訟都是有時效的,對於借款而言,法律規定是3年。

即將2021年生效的民法典對於訴訟時效做了規定(第一百八十八條:向人民法院請求保護民事權利的訴訟時效期間為三年。從訴訟時效的角度看,如果借條註明了還款日期,那麼訴訟時效就從還款日期的次日起計算三年。

如果在法律規定的訴訟時效內沒有主張自己的權利,那麼錢款自然就追不回了。

第六種情形,向無民事行為能力放款。

無民事行為能力是指公民不能獨立進行民事活動,只能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進行民事活動,包括未滿八周歲的未成年人和不能辨別自己行為的成年人。

法律規定,無民事行為能力人實施的民事法律行為無效。

比如向8歲以下的小孩、精神病患者放貸,法律是不會提供保護的。

第七種情形,盜取信息的借款。

網際網路的發展也給一些不法分子提供了空間,他們利用各種途徑盜取了用戶信息,違法進行買賣,然後利用這些被洩露的信息進行違法活動,有些人就有可能莫名其妙地背上債務。

如果出現了這種情況,只要能證明債務不是自己操作,就不需要償還這筆借款。雖然不用償還,但是在處置過程中勢必會給當事人帶來身心健康損害,所以大家平時一定要注意保護自己的隱私,不要輕易洩露個人的身份信息。

如果你遇上了以上幾種情況的任意一種,你都是有理由拒絕還錢的,但是在平臺的絕大部分都是要還的,所以借款不要有僥倖心理。

在這個互聯科技高度發達的年代,金融科技也得到了高度發展,各種平臺鋪天蓋地的廣告鼓勵大家去消費。但是作為有理性的消費者,消費一定要量力而行,適度消費,不能為了消費而大量從平臺借款,否則就有可能在不知不覺中上了「老賴」名單,甚至影響個人徵信,出現不應有的麻煩。#自媒體錢途挑戰賽#

相關焦點

  • 欠債還錢天經地義?國家新規出爐,這7種債務可以不用還了
    一直以來,在民間都流傳著這麼一句話:「欠債還錢,天經地義。」在大部分人的心中,欠別人的錢,無論是從哪個方面來說,都是要還的。因為這既是法律要求的事,也是道德上必須遵守的事。 但是你知道嗎?根據我國法律最近出爐的新規定,在所有的債務關係中,有7種債務可以不用還了。
  • 欠債還錢,天經地義,別以為坐了牢,錢就不用還了
    在許多人看來,因欠債被判刑出來後,欠的錢我不用再還了,因為我牢都坐了,債務會一筆勾銷,難道又把我抓進去坐牢嗎?我明確的告訴你,不會在追究你的刑事責了,但那個欠的錢還在。如果你既不想再坐牢也不想還錢,我給你支個招,裝窮。這個裝不是假裝,而是真窮,出來後通過街道或鄉鎮辦個低保,再想辦法給自己弄個貧困戶,有了這兩項加持,恭喜恭喜,錢暫時不用還了。
  • 深圳將實行個人破產條例,欠債可以不用還錢了嗎?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看到《深圳經濟特區個人破產條例》擬於明年 3 月 1 日起實施的消息,當然這也是我國第一部有關個人破產的法規。很多人看到這部法律首先一定是懵逼的,會在腦海裡不自覺蹦出一個疑問,怎麼了,這是欠債不用還錢了嗎?
  • 2020新規:以下幾種欠款不用還,別傻傻的還錢了!
    俗話說:欠債還錢天經地義,可是有一些投機分子,鑽了法律的空子,在不平等的條件下,籤訂了一些借貸協議,讓借款人痛不欲生,而根據國家發布的法律,已經明確地指出有部分欠款是不用還的。因此,為了規範民間借貸的亂象行為,在近日,最高法院修訂了民間借貸利率規定,放棄了之前的年利率24%和36%的「兩線三區」規則,取而代之的是浮動利率機制,即為一年期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4倍。
  • 2020新規:以下幾種欠款不用還,別傻傻的還錢了!
    俗話說:欠債還錢天經地義,可是有一些投機分子,鑽了法律的空子,在不平等的條件下,籤訂了一些借貸協議,讓借款人痛不欲生,而根據國家發布的法律,已經明確地指出有部分欠款是不用還的。因此,為了規範民間借貸的亂象行為,在近日,最高法院修訂了民間借貸利率規定,放棄了之前的年利率24%和36%的「兩線三區」規則,取而代之的是浮動利率機制,即為一年期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4倍。
  • 欠債還錢?2021年新規出臺,欠下的這7種債務不需要還了
    網貸平臺、銀行信用卡、花唄借唄、零錢通微粒貸等等,如果你沒有失信記錄,又有穩定的工作,想從各種渠道借個幾十萬還是很容易的。正所謂「欠債還錢,天經地義」,借了錢就必須償還。然而,借起來容易,還起來卻很艱難。相關數據顯示,截至到2019年底,我國老賴人數高達1590萬,5年時間數量翻了180倍。各大借款平臺,為了擴展客戶,都大大地降低門檻,甚至是無門檻,免費借錢,比如花唄。
  • 在借條上簽字就一定負有還錢責任嗎?有下列情形則可以不用還錢
    前言在傳統思維中,欠債還錢,天經地義。而借條屬於鐵板釘釘的證據,那麼,在司法實踐中,只要借款人在借條上簽字了,是否就必須承擔還錢責任呢?其實還真不一定,下面說的這些情況可能會突破你的法律常識,讓我們看看到底是什麼情況借款人可以不需要還錢吧。
  • 欠債必還?這5種債務不還也沒事,對方打官司也沒用!你知道嗎?
    文:林蕭咱們中國有句老話,叫做「欠債還錢,天經地義」。這句話的意思也非常直白,就是說借了別人的錢,是必須要歸還的。然而,隨著時代的發展,當下欠債不還的現象越來越多。而除了這些之外,國家還明確了5種可以不用歸還的債務。下面,我們就一起來看一看。高利貸不用還目前,國家規定的借貸利率是不得高於同時期LPR利率的4倍。當下我國一年期LPR利率為3.85%。也就是說,如果貸款利率高出15.4%時,則屬於高利貸,可以不用償還超出的部分。另外需要提醒大家的是,放高利貸是一種違法行為。
  • 欠債還錢,天經地義?國家出臺新規,這6項債務,可以不用償還了
    原本,很多人只是想借兩三千生活費來渡過難關,但沒想到,網貸機構的各種「灰色操作」,比如在砍頭息和利滾利的情況下,最後竟然要還上萬元。根據銀監會信用卡數據顯示,一季度信用卡貸款資金減少3300多億,不良貸款率比年初上升0.52%。根據相關數據統計顯示,目前信用信息系統已收錄個人信息8500多萬條,P2P貸款4000多萬筆。俗話說,有借有還,再借不難,而誠信也是借款人最基本的要求。
  • 法律新規定:欠債不還,債務人追債到家,算私闖民宅嗎?
    如今,現代社會中,當我們不幸遇到欠款人不歸還債務的時候,在我們自己通常的觀念中,欠債償還,乃是情理之中的事,這是對的。於是,便開始上門討債,天天在王某家呆著,不還錢就不走了;沒過幾天王某的父母就報警了,李某認為是王某欠債不還在先,自己是有理的一方。2、某年某月某日起,孫某分 3 次向羅某借款 40 萬元,借款到期後,羅某多次向孫某索要無果。
  • 欠債真的可以不用還?2021年新規實施,以下7類債務視為無效
    其實如果遇到這種情況,我們是不用擔心的。因為當我們自身利益受到損害時,有些錢是不用還的。在2021年1月1日起實施的《民法典》中,就有相關規定,以下這「7種債務」視為無效,可以不用還。高利貸雖然大家都知道「高利貸」的壞處,但有時人們急需用錢,不得不「病急亂投醫」。當然,有些人則是在不知情的情況下,誤借了高利貸,導致自己被「坑」。
  • 2020法律新規定:欠債不還,債務人追債到家,算私闖民宅嗎?
    如今,現代社會中,當我們不幸遇到欠款人不歸還債務的時候,在我們自己通常的觀念中,欠債償還,乃是情理之中的事,這是對的。於是,便開始上門討債,天天在王某家呆著,不還錢就不走了;沒過幾天王某的父母就報警了,李某認為是王某欠債不還在先,自己是有理的一方。2、某年某月某日起,孫某分 3 次向羅某借款 40 萬元,借款到期後,羅某多次向孫某索要無果。
  • 羅永浩稱6億元債務已還4億元?法院:真還了
    欠債還錢這句俗話相信很多人都懂!但如果是欠6個億?你打算怎麼還?》第一條規定,被執行人未履行生效法律文書確定的義務,出現有錢不還,違反限制消費令,抗拒或規避執行等行為,才能被納入失信被執行人名單。如老羅公司被法院發現是有錢不還或有轉移財產、抗拒或規避執行等情形,法院將進一步把老羅公司列入失信被執行人哦!(注意,這裡是老羅公司而非老羅哦!)也就是說,被限制高消費的人並不一定是失信被執行人;但被列入失信被執行人名單的人將同時被限制了高消費及非生活或者經營必需的有關消費!
  • 欠債了就得還?錯!欠下這種債務的人,鬧到法院也不會讓你還
    從古至今,大家都奉行一個道理,那就是「欠債還錢,天經地義」,這也是現實生活中大家都沒有什麼爭議的。然而有許多老賴,欠債卻不認帳,不還錢,所以許多人為了保護自己的合法經濟利益,都會讓欠債人留下文字憑證,白紙黑字的寫下來,欠條,借條就是其中比較常見的憑證。
  • 欠債不還,債務人追債到家,算私闖民宅嗎?法律新規定已明確
    如今,現代社會中,當我們不幸遇到欠款人不歸還債務的時候,在我們自己通常的觀念中,欠債償還,乃是情理之中的事,這是對的。於是,便開始上門討債,天天在王某家呆著,不還錢就不走了;沒過幾天王某的父母就報警了,李某認為是王某欠債不還在先,自己是有理的一方。2、某年某月某日起,孫某分 3 次向羅某借款 40 萬元,借款到期後,羅某多次向孫某索要無果。
  • 「老賴」將債主送進監獄,債務直接免除,不用還錢
    借款還不上,怎麼辦?控告債主套路你,讓他坐牢,你就不用還錢。這是一個民間借貸盛行的時代,也是高利貸非常活躍的時代。高利貸是個暴利行業,那麼高的利息,借錢的人往往還不上。很多人借了高利貸,都還不上,然後傾家蕩產。
  • 欠債人去世了,可以要求「父債子還」嗎
    一、可以要求他的子女還錢的情形如果欠債人有遺產,並且他的子女繼承了他的財產,是可以要求他的子女還錢的。二、不能要求他的子女還錢的情形這也要分兩種情形:一是欠債人沒有遺產的,不能要求他的子女還錢;二是欠債人有遺產,但他的子女放棄繼承的,也不能要求他的子女還錢,但你可以就遺產部分獲得償還。
  • 破產法的推出,已表明欠債還錢不再是天經地義
    欠債還錢,天經地義這是中國人一直遵循的傳統道德,因為中國是一個人情社會,別人借錢給你相當於別人幫助了你,你就欠了別人人情,自然要還錢,這是一個人誠信的體現,也能表明這個人的品德,但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欠債還錢已經不適合每個人了,在2019年,最高人民法院已經就研究推動建立個人破產制度及相關配套機制,著力解決針對個人的執行不能案件,而在此之前,已經就個人破產進行了4次討論,而今年深圳已經開始著手
  • 子女欠債,父母有責任償還嗎?法律是這樣規定的
    「欠債還錢」是債務人應盡的義務,但如果遇到債務人無力償還的情況,是否可以要求其父母代為償還呢?問題的關鍵在於,債務人是否是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第13條第一款規定:不能辨認自己行為的精神病人是無民事行為能力人,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民事活動。
  • 欠錢可以不還?2021年起,國家「新規」實施,這7種債務不需要還
    欠錢可以不還?2021年「新規」出臺,這7種債務不用再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