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產階級婦女作為母親和家庭主婦的角色是怎樣被證明為合理的?

2020-12-13 百家號

近年來,許多歷史學家指出,1850年到1914年間的中產階級婦女面臨著諸多約束和限制。隨著婦女史研究的深入和拓展,這方面有了新的論述。

在以下文字中,歷史學家埃莉諾裡默爾和約翰·富特認為,當時的中產階級婦女日益質疑自己的社會角色,地們開始擴大活動範圍,進入到一些新興的重要領域中。中產階級婦女同樣面臨著19世紀和20世紀的新形勢和新挑戰。雖然有些中產階級下層的婦女仍像過去一樣,在她們當店主的丈夫身邊工作,但大多數中產階級的已婚婦女沒有也不用再為養家餬口而繼續工作了。她們的生活集中在照顧子女和家庭上。

不過大多數中產階級婦女並不清閒。事實上,她們發現,隨著現代化進程的發展,社會對她們在時間和精力上提出了更多的要求,中產階級家庭對衛生、烹飪和身體舒適的標準也提高了。根據某種對女人本性與能力的雙重理解,中產階級婦女作為母親和家庭主婦的角色在19世紀被認為是合理的。一方面,人們覺得婦女是被動的,她們在體力和智力上不如男性。因此,女性需要從父親和丈夫那裡得到保護。

另一方面,由於婦女的非攻擊性和性方面的被動性,以及她們遠離了競爭激烈的工作環境的汙染,所以,人們又認為她們在道德上優於男性,並因此受到尊重。在生活中,一個女人的獨特能力和最大責任就是關照家人的道德與精神需求。這種理解的內部矛盾以及婦女們試圖調和或消除這些矛盾的努力,成為文獻中反覆出現的重大主題。從19世紀中葉開始,大批中產階級婦女就在自覺地、按部就班地將其母親角色和道德角色,以及她們的能力範圍。

拓展到家庭之外,進入到整個社會之中。她們完成這一轉變的一種方式是,改造中上層婦女傳統的慈善性工作,將之轉變為有組織的社會改革運動。這些婦女對於貧困女性和兒童的問題越來越感興趣。她們相信自己能夠理解工人階級的母親,相信自己與她們有很多共同的關注點;她們認為,工人階級的婦女及其子女正是由城市化和新工業秩序造成的經濟和社會混亂的主要受害者。

通過從事社會福利和改革工作,中產階級婦女不僅認識到自身的能力,也認識到她們在男性社會中受到的種種限制。許多人還認識到,儘管中產階級婦女期望成為有所依賴的妻子,但經濟和社會的現實並不能保障她們在一生中總能得到男人的支持。很多婦女還逐漸認識到,她們有限的教育程度、法律所施加的約束,以及溫文爾雅的女性行為規範,往往使之不能很好地扮演她們本應扮演或是想要扮演的生活角色。

這樣一來,社會改革與婦女改革便緊密地結合在了一起,兩者往往正是整個歐洲的婦女組織需要同時面對的問題。

相關焦點

  • 家庭主婦or職業女性:制度安排下的個體選擇
    從社會結構上看這一時期白領職業比例逐漸提高,最終超過藍領,中產階級開始形成,隨著中產階級的不斷壯大,家庭主婦開始成為中產階級男性事業成功的標誌和地位的炫耀:妻子的家庭主婦身份表明丈夫掙的錢足以維持一家人的舒適生活。於是家庭主婦逐漸成為各階層女性的楷模,不僅有文化有教養的女性把家庭主婦作為個人理想,平民百姓和農村來的姑娘更是把能夠嫁給一個工薪白領,成為家庭主婦作為人生目標。
  • 「家庭主婦只是幹家務活兒而已」?千萬別這麼認為!
    奧克利借用社會學對工廠勞動和有酬勞動研究中「工作滿意度」的概念來評估家庭主婦對自己工作的總體態度與感受。對「家務滿意度」的討論具有方法論上的創新意義,這意味著主婦們得以表達自己的真實感受——假如說家務勞動是女性的「天職」,是作為妻子、作為母親必須履行的職責,她們應該恪盡職守、甘之如飴,沒有理由感到不滿,或者說,滿意與否並不重要。
  • 當精英女性選擇做家庭主婦
    貝蒂·弗裡丹(Betty Friedan)在出版於1963年的一本非常有影響力的書《女性奧秘》(The Feminine Mystique)中認為,20世紀50年代和60年代居家女性雜誌和流行文化中的「快樂家庭主婦」形象是壓迫性的,因為它告訴女性,她們唯一的願望應該是做母親和妻子。弗裡丹的調查問卷顯示,那些家庭主婦感到沮喪、不滿意。
  • 一分鐘視頻學英語1期:美國中產階級家庭主婦的日常,你喜歡嗎?
    美國中產階級家庭主婦的日常生活下面這就話講述的是美國中產階級家庭主婦的日常生活。Waffles: 華夫餅乾chore: (家庭或農莊的)雜務,雜活errand: 差使,差事 run errand: 跑腿英語中很多動詞和名詞的搭配是固定的,當作詞組來記憶更好。
  • 全職媽媽≠家庭主婦
    老公中午開了油鍋,給我和閨女炸了一鍋饊子。第一次做,沒想到口感竟然很不錯,雖然沒有規整的形狀,但是酥酥脆脆的,閨女也很喜歡吃,剛好成了我們的餐前小點心。有時候我也會和他搶著做,但基本上餐後他都會主動要求收拾廚房,一邊還不忘強調一句,「我老婆一天在家帶孩子這麼辛苦,還要做飯,碗怎麼能讓老婆洗呢?」。每每聽到這麼暖心的話,我的內心只有感激,三生有幸,能遇見他。跟很多結了婚的男性不同,即便是我現在是全職媽媽的角色,老公也從沒有把我當成純粹的家庭主婦來看待。
  • 梅婷新劇《我的不惑青春》,新穎劇情聚焦40歲的家庭主婦重回校園
    ,身為全職主婦的她始終處於一種在丈夫身影下生活的狀態,直到二人因為文化差異和不同的觀念產生了離婚的念頭。 校園青春遇到家庭情感,這樣碰撞增添劇情特色 而在本劇當中大部分的時間都是以校園為出發點,濃厚的校園感和青春感讓本劇活力十足,並且這部作品的幕後主創團隊擁有著家庭劇和校園劇的豐富經驗,也讓本劇在整體質量上有著一定的標準。
  • 這個星座的女生不適合做家庭主婦,簡直是在浪費人才
    近日有消息爆出熱搜,得知自己所教的女學生如今選擇做家庭主婦,便大發脾氣,拒絕學生捐款,指責女學生只能依靠自己,不能依靠男人。俗話說得好:一個好女人,可以旺三代人。對家庭而言,母親、妻子的角色尤其重要。如今的婦女實現思想越來越前衛,要求獨立的呼聲越來越高。的確,還是有些女性希望不勞而獲,靠男人過上好日子。但也有一些婦女,她們確實無法成為全職主婦,她們並不像許多人所說的那樣對家庭不負責任,相反,她們對家庭很負責任,但也決不會為了家庭而放棄自我建設。在十二星座裡,我們首先要排除的是雙魚女和巨蟹女。
  • 兇猛的男人糾正了家庭主婦的名字,卻經歷了女人遭受的五大不公平
    簡介:印度在電影《他和她的故事》,卡比爾是一個高大威猛人,他母親去世是因為她丈夫看不起她當家庭主婦。深深思念他的母親卡比爾認為家庭主婦的工作就是看家,這是一門藝術,比在外面打架更重要,因此他決心成為一名家庭廚師,完成他心中的藝術,並證明這項工作對世界的重要性。
  • 日本現代家庭主婦,真是越來越難了……
    勞動政策研究機構主任研究員周燕飛在著作《貧困家庭主婦》中把「貧困家庭主婦」定義為:家庭收入低於貧困線,沒有工作,孩子未滿18歲的家庭主婦。 大多數學生都是看著為家庭奉獻自我的母親而長大的,她們會無意識地想像自己成為家庭主婦的身影。」
  • Fate中可能成為「家庭主婦」的角色,格蕾已經成為王妃的保姆
    Fate中的角色,雖然一般都是要戰鬥的場合比較多,但並不意味著他們就不會做其他的事情了。我們可以看到,這些角色中都有著相應的特長,並且在這當中,有很多都像士郎那樣,是適合成為「家庭主婦」那樣的角色。接下來就讓我們看看,在Fate的世界中,可能成為家庭主婦的角色有哪些吧。
  • 如果你被稱為家庭主婦那意味著什麼
    她是堅定的保守派和狂熱的右翼人士,率領一票家庭婦女阻止了美國《平等權利修正案》通過,她們以家庭婦女和保守主義女性為核心,捍衛保守主義價值,篤信傳統家庭結構。認為男女兩性的薪酬差異並不是問題,女性應當堅持傳統的家庭角色,反對同性婚姻合法化(儘管她的大兒子John就是同性戀),反對墮胎合法化,反對忽視男女生理上的差異——否則無異於要求戰時女性強制參軍,男女可以共用廁所;反對破壞傳統家庭結構——因為男人壓根不會帶孩子,家庭主婦也根本不想走出家庭的溫室,一邊照顧家庭,一邊在外工作等等 大魔王自己分析這個角色說:"那些一直以傳統的方式在家工作的婦女
  • 對作為「母親」的女性來說,從未是一個簡單的選擇
    清末民初,社會對牛乳哺育的看法頗為負面,在「強國強種,良母有責」的話語規訓下,母親親自授乳開始成為良母的標準和天職。但母乳哺育也為當時的女性帶來了諸多困擾,哺乳的壓力往往迫使「在職母親」放棄工作回到家庭,「摩登母親」也不願意因為母乳餵養破壞身形,限制出行的自由。此外,民國時期的媒體往往只會讚揚母愛的偉大和無私,選擇性地呈現或刻意淡化女性授乳的痛苦。
  • 民國時期的男女平等觀念與婦女職業問題
    在中國傳統社會,女子的家庭角色被定位為「相夫教子」的「賢妻良母」,所謂「婦者,服也,服於家事,事人者也」。而《女誡》、《列女傳》之類的書也將這一觀念具體化、規範化、道德化。因此,儘管你是如何的在交際場中和丈夫或朋友出雙入對,然而等到回進家庭,你斷不能拋棄自身應有的責任。儘管你在社會上幹著什麼事業,你一踏進家門,兒女牽衣,家事紛繁,又在你腦海中盤據(踞)著。的確,現階段的婦女,無時無刻不在雙重以上責任裡過活。」成功地扮演家庭主婦與職業女性的雙重角色,成為許多近代中國知識女性的最大願望。
  • 家庭主婦怎麼爭孩子撫養權,有哪些有利條件?
    為了爭奪撫養權,有人鋌而走險帶著孩子遠走高飛;甚至有人利用財產分割作為籌碼讓對方放棄撫養權……父母們這麼做只有一個目的,那就是爭取孩子的撫養權。那麼家庭主婦怎麼爭孩子撫養權,有哪些有利條件?
  • 《絕望的主婦》童星角色介紹之Kayla
    角色名稱:Kayla Scavo (Rachel Fox飾演)所屬家庭:Scavo家 Tom結婚前的和Nora Huntington的女兒角色介紹: Kayla的出現給Scavo家帶來了不小的風波,還好Lynette是個大氣的女人。
  • 日劇《坂道上的家》:絕望主婦的群像
    當然,三個世紀前的盧梭的確說過,「對女性來說最重要的任務就是當一個母親,母愛是任何事物都無法超越的崇高感情」……這實際上就是為母親這一家庭角色設置了一個極高的道德標準,與父親角色所承擔的義務不同,母親角色要求其為子女付出全部,幾乎承擔全部的育兒責任,這就是人們熟知的「喪偶式育兒」。《坂道上的家》正是這樣一部以「絕望的主婦」生活為主題的電視劇。
  • 中國傳統的中產階級家庭,對於進門的媳婦,真正的意圖是什麼
    但對方必須要願意在家當家庭主婦,為他們家生兩個兒子。(當時還沒有開放二胎政策)起初這位朋友不願意被父母規劃他的人生和未來。堅持在一線城市工作一段時間。後來年邁的父母生病了。孝順的他還是回到了家鄉工作,當一名公務員。還圓了父母的心願,娶了一位學歷普通的女子為妻。
  • 《82年生的金智英》:工作和家庭的選擇困境中,家庭主婦的自救
    性別歧視在職場很常見,精英女性怎樣?事業成功又怎樣?孩子要是沒教育好,那就全完了。金組長的預見成了真,智英結婚後,果然為了育兒犧牲了工作,辭職回家做了家庭主婦。每天丈夫鄭大賢去上班,智英也開始自己的工作,打掃房間,洗衣服,帶女兒,她的生活被各種瑣事充滿。
  • 種族歧視嚴重的美國,黑人是怎樣成為中產階級的?他們過得好嗎?
    但是,美國也還仍然存在一個黑人中產階級的集團,他們有比較體面的生活方式,子女能夠接受到一定教育,多以白人的生活方式、道德規範、行為方式約束自己,比其他黑人有更強的優越感。這些黑人,是怎麼成為中產階級的,他們在美國生活得怎樣呢?
  • 作為一個家庭主婦,老公要是覺得我們花錢多,不要抱怨
    很多的女人在找到自己的真愛,並且結婚之後,大多數的人為了家庭都會去放棄工作,從而去進行全身心的照料家庭,照料自己的孩子。在外賺錢的責任,大多數都落在了男人的身上。而要是我們的男人賺的並不多,我們的女人在家做全職主婦的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