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民俗考試:東北十八怪,你知道幾個?

2021-02-26 葫蘆島晚報

窗戶紙糊在外,大姑娘叼菸袋,養活孩子吊起來,這是眾所周知名的東北三大怪。如今這些老東北的民俗,大多已經在現實生活中消失了,成了歷史和一些老年人的記憶。在這裡將「關東十八怪」一一評說,讓我們一起了解一下老東北過去一些鮮為人知的民俗風情。

第一怪:窗戶紙糊在外

過去東北人家因地制宜的一種冬季禦寒措施。東北冬季溫度普遍在零下三四十度,經常刮西北風,下「大煙兒泡」雪。為了取暖,保持室內的溫度,又不能讓風把窗戶紙刮掉,或者因為屋內外的巨大溫差將窗戶紙弄溼而掉了,一般都把窗戶紙糊在木製的小格子窗外面。不論平民百姓的破舊房屋還是富豪大臣的深宅大院,都是如此。窗戶用紙是當地人就地取材自己製作的,耐用,結實,亮堂,保暖,一般都能用一兩年。現在偏遠的東北農村也看不到了。

第二怪:草苫土房籬笆寨

草苫土房籬笆寨是對昔日東北人家的住房和院落的普遍描述。用從山上或者草甸子割來的草苫房;先是找那些耐腐爛的草,後來也有用稻草等代替的。用黃土與軋碎的草和泥做成坯,曬乾之後壘牆蓋房,然後在坯壘的房牆外面再抹上混雜著碎草的泥;從附近的山林中砍來細木頭截成一人左右高,將房子和空地圍起來,形成一個院落。草都是耐雨抗腐爛的,房屋和牆保暖性能好。現在這樣的房屋很少見,土房早換成磚瓦房,牆也是紅磚砌成。

第三怪:煙囪貼在山牆外

老東北漢族房屋一般都把煙囪貼在山牆外。為了讓保持熱度的煙火給房間內帶來更多的熱量,一般都把煙囪緊貼著山牆修築,也有的把煙囪的大部分直接裸露在室內,還把煙囪安上「插板」(通常用鐵片)。冬季晚上睡覺前,還要燒一遍炕,生煙出的差不多了,關上「插板」,這樣火炕能一直熱到天亮。風大的天氣,為防止從煙囪裡夾帶出的火星兒引燃苫房草,一般不燒火,等風停了再燒。煙囪一般都是泥坯壘起來的。

第四怪:除病驅邪薩滿舞

薩滿信仰是滿族民間信仰中最重要的信仰形式。薩滿溝通人神兩界,有著非同一般的神秘色彩。滿族的薩滿分為兩種,一種是氏族薩滿,也叫家薩滿;一種是職業薩滿,也稱野薩滿。為崇信者除病驅邪主要是野薩滿,薩滿行祭時要跳太平神或家神,俗稱跳大神。野薩滿除病驅邪時也跳神,而且法衣、法器俱全,身帶腰鈴,手持神鼓敲擊。舞蹈模擬各種動物跑動飛翔的姿態,以示各種神靈附體。現在東北城鄉連由此變異而來的「裝神弄鬼」的都很少見,更別說薩滿舞了。

第五怪:火盆上炕烤爺太

火盆和火炕、火牆一樣,是過去東北地區冬天取暖的必要設備之一。除去日常用火之外,並不能滿足人們對「熱」的要求。冬天過於寒冷和漫長,所以早晚要燒木頭或者玉米「瓤子」之類硬柴,然後將碳火放在「火盆」裡取暖。火盆一般也是就地取材,用黏土做成口大底小呈圓形的器皿。黏土做的火盆不需要什麼技藝,大人孩子都會。泥火盆保溫效果好,搬動也不燙手,用料一般選黃土,到處都有。後來有鐵的、銅的等火盆,但用的不多。家有老人的,因為身體和寒冷的原因,冬天基本不參加戶外活動,就坐在熱炕頭上,盤腿抽菸袋,烤火,給小孩子講故事。火盆的用途除了暖身之外,還用來燒烤一些食物,燒水,熱飯等等。中年人和青年人火力旺,家有火盆的都要先讓給長輩和年幼的孩子。現在的東北農村一般採用地炕(相當於樓房的地熱)或者電暖氣等,鋁合金門窗封閉的更嚴實,廢棄雖然暖和,但是翻動時,會讓灰塵跑滿房間的火盆,已經是多年以前的事兒了,不過對於上了年紀的人,火盆帶來的溫暖和幸福不是語言能描述的。

第六怪:百褶皮鞋腳上踹

百褶皮鞋就是靰鞡,也叫烏拉,東北滿族人最先發明和穿著的一種特有的鞋子。靰鞡多用牛皮或者鹿皮縫製而成,鞋幫和鞋底有的是一整塊皮子,鞋臉兒帶褶並縫有穿鞋帶的耳子,鞋面可以蓋住腳背。鞋裡面絮上靰鞡草,穿在腳上鬆軟暖和還結實。靰鞡鞋因為絮靰鞡草得名。這種鞋曾經在東北非常流行,尤其是那些趕大車的車老闆更喜歡穿。現在完全看不到了,只在一些民間收藏家或者民俗村裡能到真正的百褶皮鞋,也就是靰鞡鞋。東北還有一句歇後語,靰鞡頭子邁門檻,先進者(褶),說的就是靰鞡鞋。

第七怪:雙腿沒有單腿快

和「雙腿沒有單腿快」類似的還有「馬拉爬犁比車快」等等,說的都是和東北的冰雪有關的「怪」。
冰雪一直是東北的獨特景觀,過去交通不便,一到冬天,河流封凍,到處都是積雪,人們便用「馬拉爬犁」這樣特殊的方式來解決通行的問題。
「雙腿沒有單腿快」是描述大人們為了幫助孩子們消遣漫長的冬季時光,想出來的冰雪娛樂活動的一種。
當時冰上滑具有雙腿的小爬犁和單腿的划子,有些地方管划子也叫「單腿驢」,划子和現在的滑冰鞋的構造和原理差不多,只是材料是木頭和厚鐵片,人的雙腳站在上面。划子佔地面積小,冰上阻力小,所以在鐵釺的支撐輔助下,行進速度比爬犁更快更敏捷更需要技巧。

第八怪:冰上釣魚單線拽

冬季鑿冰捕魚,在關東有悠久的歷史,形式多樣。有的在冰下撒網捕的有的在冰下放置誘魚進去的器具,定期砸冰來取。
「冰上釣魚單線拽」是老關東人根據個人的經驗,鑿開冰面,和夏季在河邊釣魚一樣,將魚線、魚鉤和魚餌放到冰面下,但魚竿和魚漂兒此時就派不上用場了,所以只能根據每根線的蠕動情況來判斷是否有魚上鉤。釣上來的都是大魚。

第九怪:大姑娘上樹比猴快

生活在東北山林地區的百姓,每年到了收山貨的季節,女人們便三五成群地進山打山貨,摘松籽,採猴頭,日積月累練就了一身登高爬樹的本領。
她們的膽量和技能,令男人自愧不如。孩子們都是從小和大人們一起上山的,不分男女。所以在東北,有些地方女孩子爬樹玩耍是很正常的事情。國內其他山區,也應該有這樣的現象。

第十怪:大碗白酒輪著喝

過去關東人親友聚會,招待客人或者紅白事兒,尤其在農村,飯桌上除了豐盛的美味佳餚,更重要的是一大碗白酒大家輪著喝,喝光再滿,盡醉而止。東北人大碗喝酒的習慣,和過去關東的氣候和人的性格有關。尤其是冬天,外面天寒地凍,忙碌一天,男人盤腿上炕,燙一壺酒,媳婦給炒幾個菜,大口吃肉,和老婆孩子熱炕頭一樣,是典型的幸福生活。因為大雪封山封路,沒特殊事情,很少有人走親戚看朋友,一旦來了,主人肯定熱情招待,說不完的話,喝不夠的酒。過去東北人趕車出遠門兒,也隨身帶著白酒,冷了下車跟著車馬跑一段兒,跺跺腳,最好也啁上一口白酒祛寒暖身。東北人愛喝酒,講究「感情深,一口悶,感情淺,舔一舔」。現在東北人喝酒,喝白酒,喝純正的東北糧食酒的習慣還普遍存在。

第十一怪:嘎啦哈姑娘愛

抓嘎啦哈曾經是東北地區漢、滿、蒙等民族比較流行的,具有遊獵生活遺風的民間遊戲。
嘎啦哈滿語發音,是一種用豬、牛、羊的蹄骨和一個布面內裝糧食或者沙子的口袋來進行的一種遊戲,口袋上拋過程中,以手翻動和抓取嘎啦哈的多少,同時接住下落的口袋為勝負標準,骨頭四面都有不同的累計標準,花樣繁多,幾人一起玩,樂趣無窮。
過去嘎啦哈不僅僅是大姑娘喜歡,所有人都喜歡,也是進入冬季,北方室內活動中多人參與的重要娛樂活動之一。

第十二怪:女人叼個大菸袋

這樣的說法沒「大姑娘叼著個大菸袋」或「小姑娘叼著個大菸袋」更吸引人,但更貼近現在的生活實際,只是用菸袋抽菸的人,越來越稀少了。如今的農村姑娘抽菸的很少,倒是城市裡的吸菸女子越來越多了。農村只有上了年紀的老人也許還有抽菸袋的習慣。
過去女孩子抽菸都是從小學會的,先是就著火盆,抽幾口,把菸袋點著了,然後遞給老人,一來二去就學會了。
女人叼菸袋和過去的生活條件艱苦有關。漢族民間還有新娘子要給公婆行「裝煙禮」,公婆掏「裝煙錢」,等等和抽菸有關的習俗。
菸袋曾經不但是女人,也是關東人人必備的器物。和菸袋有關的故事與傳說,以此衍生出來的趣聞也數不勝數。

第十三怪:養活孩子吊起來

滿族先民的狩獵生活,女人也要騎馬。婦女生小孩難以攜帶,為防備野獸對初生嬰兒的傷害,就用樺樹皮編製成最初的搖車,把孩子放進去,掛在樹上。後來生活條件改善,這樣的習俗被保存了下來。北方漢族也用這樣的方式撫育孩子,只不過悠車掛在房梁上,孩子安全。悠車子搖起來,防蒼蠅、蚊蟲,有細微的風,孩子睡得舒坦。搖車、搖籃,悠車等都是大致相同的東西,古時製作一般用樺樹皮,長四尺,寬二尺,兩端呈半圓形,狀如小船。後來多選用椴木薄板,邊沿要漆上顏色,繪製花紋,寫上吉利話等等。為了避免孩子從搖車裡翻出來,還要把孩子的胳膊肘,膝蓋,腳脖子等地方用寬帶子捆起來。悠車材料的選擇和使用,後來就越來越講究了。比如結籽多的樹木做料,如榆木、松木、隱喻著多生兒育女。比如借誰家有出息的孩子曾經睡過的搖籃等等。現在這樣的養活孩子的方式也沒了,有搖籃,也沒地方掛了。過去裸露在房屋內的大梁,都用鋼筋做成的房梁代替了,還吊了棚。

第十四怪:年節喜慶吃豆包

「臘月到,蒸豆包,熱氣冒,香味飄。」說的就是東北的粘豆包,它外形酷似元宵,大小如雞蛋,色金黃,有粘度,象徵小日子團圓美滿,所以過年時家家都要蒸上幾鍋。粘豆包皮用大黃米(學名糜子)面做成。也有用小黃米和粘玉米面做豆包,但都不如大黃米正宗。過去一到冬深天冷,家家戶戶卻都忙著打糜子、淘黃米、壓面子,準備蒸過年的粘豆包。一家做粘豆包左鄰右舍的女人都來幫忙。今天我幫你,明天你幫我,成為一種習俗。蒸好的粘豆包,個個金燦燦、圓鼓鼓、粘稠稠、筋道道,熱氣騰騰地噴香。東北人吃粘豆包要凍起來,這樣貯藏的粘豆包不但沒有一絲裂痕,而且色澤新鮮。

第十五怪:家家戶戶有醬缸

東北人的家,特別是農村,過去家家門前或小院裡都有一個大醬缸,醬缸都是附近瓦窯燒制的,醬缸口用白布或者豆腐布蓋著,邊角繫上紅布條和螺絲帽,最後用「醬缸帽子」(葦子編制,形狀和過去土改地主頭上戴的尖頂紙糊帽子一樣)蓋上。東北的大醬在製作過程中,從選料、烀豆、做成醬塊子、存放、下醬、打醬缸等等,都有很多細節的講究。每家的醬都不一樣,更離譜的是,幾乎一個人做醬一個味兒,但共同的特點如童謠唱的那樣,「烀黃豆,摔成方,缸裡窖成百世香;蘸青菜,調菜湯,撈上一匙油汪汪。」。大醬在東北人家的餐桌上是必不可少的,幹豆腐卷大蔥蘸大醬、大醬燉豆腐、大醬燉小魚、醬燉茄子、醬炒角瓜片、小青菜、婆婆丁蘸大醬等等,吃的讚不絕口、津津樂道。

第十六怪:不吃鮮菜吃酸菜

關東大地冬季嚴寒而漫長,新鮮蔬菜很難保存,放在外面會凍,放在屋子裡容易爛。過去農村一般人家還挖很深的地窖,來儲存新鮮的白菜和土豆,後來基本上沒了。多年以前,東北的城市和鄉村一到秋季都要買大量的白菜,場面很壯觀,也是一個民生大問題,有專門的機構負責,類似「冬儲辦」。這些菜一部分用來吃鮮菜,大部分用來淹漬。東北冬天沒什麼新鮮的蔬菜,靠地窖這樣的儲存根本不夠吃,因此用淹漬大白菜方法貯存,經發酵變酸,夠一家人吃整個冬天。過去東北城鄉幾乎家家都有酸菜缸。城市居民的酸菜缸都擺在樓道裡。最近一些年,因為城市管理逐漸嚴格,由於樓道衛生和防火等問題,加上蔬菜品種一年四季都很豐富,城市的酸菜缸已經被全部清理掉了。淹漬大白菜成酸菜,在東北農村還普遍存在,和超市裡賣的酸菜比起來,還是自家的好吃。

第十七怪:上貼餅子下燉菜

上貼餅子下燉菜這樣的烹飪方式,有的地方也叫一鍋出。鍋裡又燉菜又烀餅子,菜燉在鍋底,餅子貼在鍋邊。多數一鍋出裡有排骨、油豆角、土豆塊,鐵鍋的四周貼上玉米面的餅子。用料十分豐富,味道也一樣,豆角綠綠的,綿而不過爛,土豆塊已經到了被燉得沒有任何稜稜角角的狀態,入口即化,而吸收了青菜香味的排骨,味道也不錯。當然主菜可以改成魚、牛肉、排骨、雞肉等等,也可在鍋邊貼上一圈白面小花卷,吃起來特別有味道。現在東北這樣的烹飪方式在農村見到的不多,反而城裡人喜歡。

第十八怪:南北大炕對腦袋

過去東北的人家,一般都是南北大炕。炕用來睡覺,吃飯,招待客人,取暖等等。這是為了節約柴草,保持冬季室內有足夠溫度的一個辦法,有時祖孫好幾代都睡在一個屋裡的南北大炕上。
一般長者都睡在朝陽的南炕,少者在背陰的北炕。晚上睡覺,還要掛上帷幔,一般南炕老人的炕沿外掛藍色的帷幔,北炕小夫妻的炕沿外掛紅色的帷幔。睡覺時,南北炕上的人都是頭朝外,所以出現「南北大炕對腦袋」的說法。
現在人口越來越少,基本都分家另過,沒有一大家子人睡在一個房間裡的情形了。火炕還有,但大致都是北炕,南面空出來,放點家具什麼的,和城市裡的臥室一樣。過去取暖,主要靠燒火做飯產生的熱量。現在的新房都在地面下也如炕一樣搭建,為了乾淨,灶坑都設置在房子外面。

相關焦點

  • 四平鐵鍋燉灶臺,長春鐵鍋燉灶臺,東北十八怪,你知道幾個?上
    福泰怪桌,今天給大家分享的內容是東北十八怪,你知道幾個?(上)窗戶紙糊在外,大姑娘叼菸袋,養活孩子吊起來,這是眾所周知名的東北三大怪。如今這些老東北的民俗,大多已經在現實生活中消失了,成了歷史和一些老年人的記憶。在這裡將「關東十八怪」一一評說,讓我們一起了解一下老東北過去一些鮮為人知的民俗風情。
  • 東北十八怪,逐漸消失的民俗!
    完全是免費訂閱,請放心關注東北十八怪就是東北人也說不全了,民俗逐步消失,但記憶銘刻歷史。好好看看,尤其圖片很豐富!藥補不如食補,食補不如睡補。可見,睡覺是天下第一大補。今天給大家分享睡覺可以練功的3種睡姿,此功法主要是採取在大腦安靜、肌肉放鬆情況下的深呼吸訓練。可以充分提高儲氧量,改善呼吸機能,為爆發力提供了物質保證。每次睡前選擇一種並堅持十天即可。
  • 民俗東北民俗考試現在開始!童鞋們請安靜!
    如今這些老東北的民俗,大多已經在現實生活中消失了,成了歷史和一些老年人的記憶。在這裡將「關東十八怪」一一評說,讓我們一起了解一下老東北過去一些鮮為人知的民俗風情。第一怪:窗戶紙糊在外這種鞋曾經在東北非常流行,尤其是那些趕大車的車老闆更喜歡穿。現在完全看不到了,只在一些民間收藏家或者民俗村裡能到真正的百褶皮鞋,也就是靰鞡鞋。東北還有一句歇後語,靰鞡頭子邁門檻,先進者(褶),說的就是靰鞡鞋。第七怪:雙腿沒有單腿快
  • 你知道關東民俗20怪是什麼嗎?
    隨著國內近年來旅遊市場的火爆,遊客旅遊需求的增加,到東北旅遊,來東北觀光,不光是夏來避暑,冬來看雪,還有一個重要的旅遊內容就是東北民俗旅遊市場的日益突顯。吸引著眾多遊客。隨著時代的變遷,以東北少數民族聚集為主的地區,尤其是東北農村的廣大地區,曾經出現過「東北三大怪」、「東北十大怪」、「東北十八怪」等諸多的民俗諺語及民俗總結。概括總結起來,現在流行的說法主要是「二十」怪,這二十怪的民俗說法,應該是最全面,最完善的,東北一些地區和旅遊景點出現了越土越火,越古老越值錢的勢頭。更有一些景區直接把民俗這二十怪當做一種文化,當成吸引眼球的民俗背景和體驗旅遊的內涵來展現。
  • 東北八大怪都有哪些,看看你知道多少?
    什麼樣的水土養育出什麼樣的民風民俗,各個地區都有很多有趣的民間生活習慣。在東北就有八個傳統生活習慣,又被稱為「東北八大怪」,這八個生活習慣不僅記錄著過去東北人的生活方式,更是東北地區特有的一種東北文化,東北的八大怪都有哪些呢?今天小編就給大家介紹東北的八大怪都有哪些。第一怪,窗戶紙糊在外。窗戶紙糊在外指的是東北冬天糊在外面的窗戶紙。
  • 「跨越」時間感受東北民俗——東北師範大學東北民族民俗博物館
    6月22日下午,全國網絡媒體消夏長春行的成員來到位於長春市世紀廣場南側的東北師範大學東北民族民俗博物館,穿越時空,到東北民族民俗館尋找關東遺蹟,了解長春人繁衍生息的黑土地上有啥民族風俗。民俗館內設東北古代民族民俗展區、東北近現代民族民俗展區、東北地區代表性行業作坊展區及若干專題展區,展示從古至今東北各民族的民風民俗及與之相關的最新研究成果。
  • 這座博物館展示了東北的民族民俗,是對東北文化的梳理,就在長春
    在中國的東北吉林省長春市,有著一座中國東北地區展示東北古今民族最多、展現區域民俗事項最豐富的綜合性博物館,東北民族民俗博物館。東北民族民俗博物館是2007年開始籌建,2014年開館,因為主要是由東北師範大學投入建設和經營,也叫做東北師範大學民族民俗博物館。
  • 東北八大怪你知道幾個
    大缸小缸醃酸菜第一怪,大缸小缸醃酸菜。每個地方都有特色美食,東北也不例外。東北冬天以前大部分都是土豆,蘿蔔,還有東北特色酸菜,說到酸菜,是東北的名吃,估計只有在東北才能吃到吧。吉祥喜慶粘豆包第二怪,吉祥喜慶粘豆包。東北冬天也是有零食的,我們可以看看東北的豆包。和酸菜一樣,這些製作美食的方法,都是在歷史中積累的生活經驗。
  • 東北師範大學東北民族民俗博物館
    東北師範大學東北民族民俗博物館,位於長春市經濟技術開發區世紀廣場南側,毗鄰長春國際會展中心與淨月潭國家森林公園,佔地面積3.1萬平方米,建築面積2.2萬平方米,展廳面積1.3萬平方米,擁有民族民俗類藏品4萬餘件,是旅遊觀光的重要景點之一。
  • 東北地區規模最大的民俗博物館,展示東北12個少數民族生活風情
    在長春旅行,自然也不會錯過東北民俗博物館,東北民族民俗博物館隸屬東北師範大學,據說也是目前東北地區規模最大、展示東北古代及近現代民族民俗最全面的綜合性博物館 。東北民族民俗館位於長春市經濟技術開發區世紀廣場,東北師範大學東北民族民俗博物館南側,毗鄰長春國際會展中心和淨月潭國家森林公園,佔地面積31000平方米,建築面積22000平方米,展廳面積13000平方米,民族民俗類藏品40000餘件。整個博物館的外形就像是一個清朝官帽的造型,展館共四層,樓上三層,樓下一層。
  • 「東北八大怪」是哪八怪?一位東北姑娘道出實情!
    「東北八大怪」是哪八怪?一位東北姑娘道出實情!說到東北,說先想到的是冬天的冷。其實,去過東北的朋友都知道,東北並沒有想像中那麼冷,可能是他們的那裡到處有暖氣的原因吧。實際上東北冬天的溫度是很低的,只是那裡的風不是太厲害,至少沒有中原的北方冬季讓人凍得骨頭疼,可能就是風太毒了吧。但是東北人很熱情,甚至是豪爽,而且他們好像自帶幽默細胞,說的話很容易逗人笑。那麼你知道東北八大怪是什麼哪八怪嗎?一位東北大姑娘道出實情!一是,狗皮帽子頭上戴。東北的冬天氣溫低,如果不注意保暖,會在不經意的情況下被凍傷。
  • 話說東北三大怪
    說起東北三大怪,可能有很多年輕人都不知道是什麼,上了點年紀的人應該都知道,在這裡我就向大家詳細的介紹一下東北三大怪:第一怪窗戶紙糊在外,第二怪大姑娘叼著大菸袋,第三怪養個孩子吊起來。第一怪:窗戶紙糊在外因為東北地區冷,所以冬天時候都會用紙條把窗戶的縫隙糊起來,這不奇怪,但是奇怪的是糊在外面,那是因為東北的冬天長達4、5個月,糊在屋裡容易被水蒸汽弄溼,也容易被窗戶縫的風吹壞。所以早些年在沒有的鋁合金窗戶之前,東北家家都是這樣的。第二怪;養個孩子吊起來.
  • 老人常說的「東北八大怪」都有哪些?一起來看看!
    大家好,當你看到這篇文章的時候,你已被小編的華麗文採吸引了吧,你一定要成為小妹的鐵桿粉絲哦~   人常說「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什麼樣的水土養育出什麼樣的民風民俗,各個地區都有很多有趣的民間生活習慣。
  • 東北三寶都知道,東北「三大怪」呢?現在的年輕人都不懂了
    人參、鹿茸大家都知道,但是靰鞡草大家肯定不熟。這種草學名叫烏拉草,具有祛除異味,緩解疲勞,增強免疫力促進血液循環的作用,但是並非只有東北才有,四川等地也有少量的分布,可是為什麼被歸屬為「東北」三寶呢?因為關外的冬天特別冷,連棉鞋都無法抵禦嚴寒,只有靰鞡草被捶打之後放進鞋內,不僅能除味,抵禦嚴寒,還有抑制真菌的作用,如此獨特的功效,列入東北三寶也是實至名歸!那麼「東北三大怪」又是什麼呢?估計現在很多年輕人都沒有聽過。
  • 東北四合院 帶你了解最真實的東北
    東北四合院 帶你了解最真實的東北 —遊記彭公館暨遼陽民俗博物館正門>彭公館暨遼陽民俗博物館,是遼寧省內唯一建在省級文物單位內的民俗博物館,彭公館本身就有近百年的歷史,是東北地區極具代表性的四合院建築群。
  • 「東北三大怪」的由來,怪不得東北人如此機智和豁達
    中國東北,那可是人傑地靈的地方,民風淳樸豁達,景色怡人,獨特的民風和地貌,盛產無數寶貝,大家都知道的「東北三寶」被調皮的網友稱為「直播」,「喊麥」,「擼燒烤」,實際的「三寶」是人參,貂皮和鹿茸,除了這些還有個更有意識的現象,叫做「東北三大怪」,你知道是什麼嗎?
  • 東北八大怪之第三怪:南方人說「奇怪」,北方人 卻說「最愛」
    起初由今遼西和遼陽地區推至黑吉兩省,而後東北人民通過生活實踐不斷將其進化成今天餐桌上的酸菜。醃酸菜是東北人民抵抗寒冬的生存智慧一提到東北的民俗,90%都能和寒冷掛上鉤,冬天為了能吃上一口蔬菜,人們常用的方法就是通過醃菜的冬儲方式來渡過漫長的冬季。
  • 老東北特色的《東北八大怪》順口溜,恐怕沒多少人記得了!
    那第一怪已經沒有了,這第二怪叫姑娘叼著大菸袋,他說姑娘叼著菸袋是從姑娘的時候,這可不是老太太,其實咱們東北把抽菸是一個當地的習俗,以前來說老太太抽菸特別多,他這裡邊有個解釋,他解釋說有三個原因。一個是增添女子的豪氣,第二個說東北的姑娘崇尚陽剛。第三個說是東北森林茂密,各種野獸經常出沒,所以用菸袋中的尼古丁防蛇成為人們常用的自慰方法。再說這菸袋鍋比較大,是吧?
  • 東北民族民俗博物館恢復開放
    關閉了近8個月的東北民族民俗博物館(以下簡稱民俗館)重新開放了!9月29日起,東北民族民俗博物館恢復對外開放。每天開館時間9:00-16:00,周一閉館。掐著指頭算算,你和民俗館已經分別有三個季節之久!
  • 30年前的老照片,告訴你真正的東北八樣怪
    東北八樣怪,很多人聽說過但沒見過。小編為大家整理一些東北老照片也基本上反映了過去東北農村的生活現狀,也留給我們很多回思。一怪,窗戶紙糊在外;二怪,姑娘叼著大菸袋;三怪,大缸小缸漬酸菜;四怪,養活孩子吊起來;五怪,吉祥喜慶粘豆包;六怪,翻穿皮襖毛朝外;七怪,草皮房子籬笆寨;八怪,狗皮帽子頭上戴。過去,一到大冬天裡,一群大媽圍火盆,吧唧大菸袋。二月二龍抬頭,在東北農曆二月初二有燎豬頭吃豬頭的習俗。現在基本上沒有自己燎的了。養活孩子吊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