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2日下午,全國網絡媒體消夏長春行的成員來到位於長春市世紀廣場南側的東北師範大學東北民族民俗博物館,穿越時空,到東北民族民俗館尋找關東遺蹟,了解長春人繁衍生息的黑土地上有啥民族風俗。
民俗館內設東北古代民族民俗展區、東北近現代民族民俗展區、東北地區代表性行業作坊展區及若干專題展區,展示從古至今東北各民族的民風民俗及與之相關的最新研究成果。據東北民族民俗館講解員介紹:「古代的東北地區,主要有三大族系的民族民俗,每個民族的生存生活文化風俗,在這裡都有展示。4萬餘件藏品主要是從民間徵集、考古研究所調用、古玩城購買的。為徵集這些展現東北地區民俗風貌的展品,展館的工作人員利用5年的時間遍尋東北地區,總行程達到60多萬公裡。」
漢族的闖關東、鄂倫春族的狩獵、朝鮮族的種植、蒙古族的畜牧等充滿民族氣息的模型充斥著採訪團的目光,展館的每一樣擺設都按照史料的記載還原、精美逼真,不禁讓採訪團的成員們嘖嘖稱奇。
而民俗館的二樓則帶著媒體團成員們展開了一場穿越之旅。這裡以場景復原的形式對東北地區具有代表性的老行業、老作坊做了還原與演示。穿過一座大牌坊,媒體團走進一個近代時期的東北大集,染坊、鐵匠鋪、錢莊讓媒體團的成員看的眼花繚亂,一個小小的房間裡透著一絲「書卷氣」,東席坐著一位「學究」,西面的炕上坐著兩名小童,正認真地寫著毛筆字,街角有一個擺攤算命的盲人,他的鄰居是一個挑挑兒剃頭的……街上,鐵匠鋪、木匠房、炮仗房、小劇場應有盡有,儼然一個超級市場……只隔著一條小過道,一個門裡有個高高的櫃檯,櫃檯上露出一張冷冰冰的臉,一支筆,一個算盤,櫃檯外,是一個穿著粗布衣裳的婦人,正不情願地把一個包袱遞上當鋪的櫃檯,近20處場景惟妙惟肖的再現了東北民間的五行八作,讓媒體團目不暇接驚呼不斷。
據了解,東北師範大學東北民族民俗博物館是目前我國東北地區規模最大,展示東北古代及近現代民族歷史最多、古今民俗事象最豐富的綜合型博物館。民俗館佔地面積3.1萬平方米,建築面積2.2萬平方米,展廳面積1.3萬平方米,擁有藏品4萬餘件,東北古代民族民俗展區展現了從40萬年前廟後山人的古人類所開始的東北地區古代民族分布、演變、發展及其在生產生活中形成的風俗;東北近現代民族民俗展區則對世居東北地區十二個民族的生產、生活、文化等習俗進行了詳細、生動的解讀;
自東北民族民俗館建館以來,民俗館不斷加強基礎設施建設,秉持創新教育載體,豐富教育形式的理念,以「引導滲透」為指導思想,結合本館展陳特色,開展了豐富多彩的主題社教活動,得到公眾的廣泛認可。(中國日報吉林記者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