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裡是陝西】韓城民俗博物館:帶你感受傳統民俗魅力

2020-12-22 西部網

陝西韓城民俗博物館是司馬遷文化景區建設的一項重點民生工程,位於韓城古城東北片區,館內根據不同的主題共分為四大區,由三院一祠一戲樓的四個院落組成,主體建築風格為明清式民宅,佔地2000平方米,建築面積1300多平米,項目按照「修舊如舊,新建如舊」的思路,重點對古建進行系統的修繕,將四個院落貫通一體,整合文化元素,展示韓城當地民俗文化。

戲樓(本文圖片由韓城市景區管委會提供)

館內的四個區域分別為「祠堂戲樓院落」「民俗展陳院落」「民宅恢復院落」和「重教非遺院落」。

微縮模型「泥人張」作品

祠堂戲樓院落主要展陳的是韓城當地的祠堂文化,在東、西兩邊的廂房內則分別展示了社火和廟會文化。運用實景微縮製作了韓城當地的一些特色廟會場景,使參觀者能夠非常直觀的感受到社火和廟會的氛圍,這些微縮景觀人物都是天津泥人張為民俗博物館量身定製,每一個都栩栩如生,在民俗博物館內共用到了500多個這樣的泥人。除了微縮景觀外,展廳內還有各種廟會活動的視頻投影。

祠堂

上房則為這個院落的主要展陳——祠堂文化。祠堂的布置都是以韓城當地祠堂為標準,能夠看到原汁原味的韓城文化,館內牆壁上懸掛著很多老牌匾,內容都是表達對先祖的追思和對美好品德的崇尚,這些牌匾都是從民間收集來的老物件,它們本身就在講述著一個又一個的故事。

花饃

民俗展陳院落區域共有七個展廳,分別為婚俗文化、節慶街景、飲食文化、壽誕文化、服飾文化、生活用具、氣節文化,其中一間上房主要展示的是壽誕文化。而與之呼應的東、西廂房內所展示的是清末民初的服飾和一些生活用品,我們可以通過這些老物件來感受當地老百姓的日常生活,每一個陶罐,每一盞油燈都仿佛能帶著人們穿越時光,回到幾個世紀前的某個場景,回到那「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的情境。

婚堂

韓城自古以來就是崇文重義之地,仁、節、智、義、忠、孝這些都是韓城人所重視的做人的氣節禮儀。在商業街微縮景觀展廳中整個展陳融入了時間與空間兩種概念,表達了在農曆春節前後韓城老百姓的日常生活和街景百態。婚俗文化的展廳內,一對矽膠製作的仿真人像新郎半揭蓋頭含情脈脈的看著羞澀的新娘,他們身前一副披紅戴花的喜櫃喜盒是我們從民間收集來的老物件,上面斑駁的痕跡或許也在向我們講述它所經歷的滄桑和見證過的美好愛情。

民宅恢復院落

一座兩進的院落,一口百年的古井,一副家庭的畫面。在民宅恢復院落中主要是向大家展示韓城老百姓的生活起居,所以生活氣息也就更濃一些,每個房間內的擺設都是明、清現實生活中的用品。在實際的生活中房間的使用和格局也是有講究的,廂房一般為東高西低,在使用中一般來說是兄東弟西,這也體現了長幼尊卑的秩序,而門房內住的是一個家庭中當家的長輩,住在這裡為的是監督子女的日常行為,這樣的使用格局也是韓城當地特有的文化。

民宅恢復院落中堂

連接前院和後院的是一間高大的廳堂,這間房間是這個兩進院落的中堂,也叫腰房,在日常生活中類似於我們現在的起居室和客廳,廳中上方牌匾書三個大字「百忍居」,百忍取意百忍成金,後世張姓人家多以百忍為堂名,而這不僅是個一名稱更是這家主人為人處事的行為準則。

看家樓是整個民俗博物館內最高的建築,是為了起到觀望和確保家族安全的建築,內部所展示的是韓城特有的古村寨文化,現存的古寨堡大部分建於明清。古寨堡的設計獨具匠心,有的以地道為門並設有機關,寨門一關,與外界的通道就全部關閉。有的設有第二道、第三道防線。古寨堡的生活和防禦體系非常完備。據說,當時寨中的儲備,一般都能應付3個月以上的生活所需。

學堂

韓城自古以來都是崇文重教之鄉,在私塾學堂的展廳內我們再現了韓城當地的文風教化。從孔子門生伯子夏在樹下傳道授業到小兒學堂的朗朗書聲,雖然時間經歷千年,但這座城對知識和文化的追求卻從未停止過。

韓城民俗博物館

地址:韓城市古城隍廟巷十字往北200米

門票免費

交通路線:從西安沿京昆高速到韓城收費站下高速,再從城區沿108國道進入金城大街,行駛200多米右轉到達景區。

編輯:秦秦

相關焦點

  • 文投研學遊|史聖故裡,學在韓城
    在行走間感受傳統文化的獨特魅力陝師大附中韓城研學營順利結課8月8日至9日,陝西師範大學附屬中學的百餘名學生和老師來到韓城,開展研學營活動。、民俗博物館等景點。一路認真聽介紹的同學們還體驗了祭拜孔子、印花袱子製作等,了解了這裡的國學、家訓和民俗文化。
  • 凌瀟肅唐一菲當實習幼師 帶萌娃感受傳統民俗魅力
    本期,凌瀟肅、唐一菲等人開始了新一輪的任務,用趣味演繹的方式來科普元宵節的來歷和習俗,讓孩子們「沉浸式體驗」中華傳統文化。凌瀟肅跳民俗舞蹈笑翻全場 唐一菲帶領萌娃演繹傳說故事本期節目中,為了讓孩子們領略中華傳統文化,感受傳統民俗的魅力,節目組精心準備了一場特別的傳統民俗會,三位老師要用不同的方式來科普關於元宵節的民俗
  • 【新時代 中國年】民俗文化活動豐富多彩 寓意吉祥寄託期盼
    西部網訊(陝西廣播電視臺《陝西新聞聯播》記者 何詠輝 楊燁 任超 卜亮 崔龍 李峰)今天(2月20日)是大年初五,在西安的一些景區景點,開展了豐富多彩的民俗文化活動,寄託人們新一年的期盼和祝福。
  • 兒童公益愛心義賣,感受傳統民俗魅力
    1月12號,貝德堡幼兒園開展「逛年貨一條街」迎新年親子遊園活動暨「手相連·獻愛心」兒童公益愛心義賣活動,將傳統新年的熱鬧喜慶和愛心公益活動融為一體,使孩子們在開心快樂中感受傳統民俗文化魅力。活動現場,設置了各類年貨攤點,冰糖葫蘆、棉花糖等美食小吃攤位前擠滿了興奮的孩子們;富有民俗風味的手工製作類也吸引了許多愛動手的孩子,他們有的在老師的指導下,製作紙工燈籠、鞭炮,有的拿起筆來寫起了「福」字,有的畫出一隻栩栩如生的老鼠;在二手商品攤位前,孩子們認真地挑選著自己心儀的物品。
  • 湖北學子云支教:傳承民俗文化,感受傳統魅力
    (通訊員 向雪穎)民俗文化作為中華民族燦爛的瑰寶,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為了促進民俗文化的傳承與發揚,讓孩子感受傳統文化魅力,增強愛國主義情感,提高中華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8月7日,湖北第二師範學院「情暖京山」暑期志願服務隊的志願者們給湖北省京山市羅店鎮的孩子們上了一堂以「民俗文化我傳承」為主題的活動課。
  • 博物館裡過大年 1079萬人次在陝西體驗傳統中國年
    更多人選擇在春節期間走進博物館,過一個別樣的「文化年」。而陝西博物館眾多,受到了參觀遊客的青睞,陝西歷史博物院、秦始皇帝陵博物院等陝西文博單位人氣爆滿。據統計,春節期間共有約1079萬人次在陝西文博單位裡體驗傳統文化,感受中華文明,追尋文化記憶。
  • 西安博物館系列——秦嶺北麓的關中民俗藝術博物院
    說起關中民俗藝術博物院,有人把它和秦始皇兵馬俑相比,說是地上的兵馬俑,雖然初聽起來有些為過,但當你真正走入這裡時,那延續關中大地幾千年的文物家什和勞作工具,琳琅滿目,你或許感覺這裡確實是地上的兵馬俑,在這裡你或許不僅了解關中的幾千年文化和勞動物件
  • 別具民俗風情!來這裡感受八桂大地上的民族文化
    廣西新聞網實習生 覃芊芊 攝廣西新聞網南寧1月7日訊(記者 韋幸文 羅珊珊 實習生 覃芊芊)在廣西,有這樣一所博物館,它將廣西12個世居民族的文化展現得淋漓盡致,在這裡觀展者可以身臨其境地感受廣西各民族文化的獨特魅力,這就是——廣西民族博物館。
  • 【這裡是陝西】西安市:關中民俗藝術博物院
    想來一次歷史文化之旅,感受長安的風土人情。看到就是賺到的精品展覽西安關中民俗藝術博物院裡的寶貝可不少,走馬觀花地欣賞難免遺憾,有需求的遊客可以請景區人員講解(100元/次),也可以租一個語音導覽器(40元/次)。
  • 淺談民俗博物館的文化展示
    山西省民俗博物館  摘 要:民俗博物館作為展示、研究和傳播優秀民俗文化的重要場所,開展民俗文化展覽,發掘民俗文化的內涵,不僅使觀眾欣賞到精美民俗文物,也使觀眾切身體會到民俗文化的魅力通過從民俗展覽策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探討民俗博物館的展覽模式,可以充分發揮民俗文化在博物館及其陳列展覽中的作用。
  • 《傳統文化進社區》西安市團結民俗博物館攜手小彩虹藝術團迎國慶...
    2019年9月28日,《傳統文化進社區》西安市團結民俗博物館攜手小彩虹藝術團迎國慶文藝表演在西安市未央區鳳城八路團結村隆重舉辦。傳統文化進社區的啟動活動得到了團結村村委會領導的大力支持,特別是西安市未央區文化旅遊局對進社區進行了工作指導,未央區文聯書記王宏給予關心支持。
  • 「跨越」時間感受東北民俗——東北師範大學東北民族民俗博物館
    6月22日下午,全國網絡媒體消夏長春行的成員來到位於長春市世紀廣場南側的東北師範大學東北民族民俗博物館,穿越時空,到東北民族民俗館尋找關東遺蹟,了解長春人繁衍生息的黑土地上有啥民族風俗。民俗館內設東北古代民族民俗展區、東北近現代民族民俗展區、東北地區代表性行業作坊展區及若干專題展區,展示從古至今東北各民族的民風民俗及與之相關的最新研究成果。
  • 嶗山實驗小學參觀青島市博物館體驗傳統民俗文化之旅
    嶗山實驗小學參觀青島市博物館體驗了傳統民俗文化之旅來源:人民日報社市場報網絡版中國零距離2019年2月20日人民日報社市場報中國零距離2月20日山東訊 (本報記者 馬立瑜 整理 張燕)2019在這一片歡樂祥和的日子裡,青島市嶗山區實驗小學二年級六班的同學們,相聚於青島市博物館!在爸媽的陪同下,參觀學習了青島的歷史文化並體驗了一系列歡樂有趣的傳統民俗文化之旅!第一站,版畫體驗,繪製吉祥。同學們先來到了博物館年畫製作區,和爸爸媽媽一起體驗傳統手工。
  • 從博物館中感受哈薩克民俗
    七月,主題為「草原牧歌」的哈薩克民俗文化展在敦煌博物館舉辦,本次展覽作為阿克塞哈薩克族自治縣博物館與敦煌博物館的館際交流活動,吸引了眾多參觀者。展覽中,那一件件文物、民俗展品和文化遺址圖片讓參觀者領略到哈薩克族的歷史文化、民俗風情。
  • 民俗博物館 如何激活文化記憶
    調研組發現,已建成的民俗博物館,除行業博物館外,其他民俗博物館展示的基本上是全景式民俗,對當地特色民俗展示不充分;一些民俗博物館展示的藏品雷同、技藝趨同,同質化嚴重。如一設區市各地都有農耕文化類博物館,大部分收藏的是當地農業用具。由於地處同一片區,農耕勞作技藝和工具絕大多數一致,導致各館展品、展示同質化嚴重。
  • 小記者走進蘇州工藝美術博物館尋找魅力民俗
    左圖:小記者們在認真聆聽工藝美術博物館黃麗虹主任介紹民俗藏品。8月4日,來自蘇苑實驗小學和金閶實驗小學的80名揚子小記者在蘇州工藝美術博物館門前排著長龍等待進館參觀,炎炎夏日並沒有打消小記者的好奇心,他們的臉上洋溢著興奮的笑容,期待著融入到博大精深的蘇州傳統民俗文化的氛圍中去。
  • 觀民俗博物館有感
    □洛陽市教育局直屬第八小學三(1)班馬奕菲指導教師於洪    今天早上,我很早就起床了,因為要去參觀洛陽民俗博物館。以前只去過海洋館、科技館,還從來沒有去過博物館呢!博物館裡都有什麼呢?古代人用的東西是什麼樣子的呢?我好奇極了!
  • 民俗文化遊激活這裡的綠水青山
    民俗文化遊激活這裡的綠水青山 2020年11月22日 12:02:00來源:光明網-《光明日報》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百城千縣萬村調研行」】  光明日報記者 劉勇 光明日報通訊員 劉暢  「觀自然風光、品歷史人文、住茅草民宿、吃滿漢全席,還可體驗農耕樂趣,享受採摘的喜悅……」11月17日,記者來到遼寧撫順市永陵鎮赫圖阿拉村,從茅草屋中迎出來的村委會書記羅天成饒有興致地對記者說,來到我們村,你能體驗到獨具特色的滿族民俗田園生活
  • 莎車民俗手工一條街:帶領遊客品嘗美食、近距離感受維吾爾族民俗
    莎車縣城中一條古老的街道,號稱民俗手工一條街,原名東關街。在這裡,聚集了全縣的民族特色手工藝品製作店鋪,積澱了上千年的歷史文化,保留著大量歷史文化建築。這條街道保存著莎車完整的民俗、民風,街道兩旁有著各類民俗手工店鋪,有巴旦木花帽、小刀、雕花、馬鞍、驢鞍、搖床、樂器、打饢炊具、地毯、刺繡、艾德萊絲綢、銅壺、銅盆、鐵製農具等各種生活生產用具,可以說濃縮了莎車縣民俗、遊牧、農耕等文化記憶的手工藝品。這裡還有民俗特色餐飲、旅遊紀念品等。
  • 晉城:走進博物館漸成日常 感受歷史與文化魅力
    在新型城鎮化浪潮中,民俗文化博物館保護民間習俗和保留記載歷史的老物件,讓獨特的鄉愁文化得以延續。  展區的紅色收藏也十分引人注目。「太陽最紅,毛主席最親,您的光輝思想永遠照我心……"這是無數中國人耳熟能詳的紅歌。走進晉城民俗文化博物館各個時期的毛澤東畫像、瓷像展,帶我們重溫那個年代的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