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文化遊激活這裡的綠水青山

2020-12-20 中國臺灣網

民俗文化遊激活這裡的綠水青山

2020年11月22日 12:02:00來源:光明網-《光明日報》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百城千縣萬村調研行」】

  光明日報記者 劉勇 光明日報通訊員 劉暢

  「觀自然風光、品歷史人文、住茅草民宿、吃滿漢全席,還可體驗農耕樂趣,享受採摘的喜悅……」11月17日,記者來到遼寧撫順市永陵鎮赫圖阿拉村,從茅草屋中迎出來的村委會書記羅天成饒有興致地對記者說,來到我們村,你能體驗到獨具特色的滿族民俗田園生活。

  赫圖阿拉村地處遼寧撫順東部山區,是長白山餘脈下的一個古村落。村域面積24平方公裡,曾經,村民們還只能依靠傳統種植方式維持生計,日子過得捉襟見肘。全村628戶人家,有25戶低保戶,64戶是建檔立卡貧困戶。

  近年來,赫圖阿拉村秉承綠色發展理念,充分挖掘厚重的歷史文化和滿族民俗文化,依託世界物質文化遺產清永陵和國家4A級旅遊景區赫圖阿拉城在村內的優勢,大力發展滿族特色文旅產業,逐步將小山村打造成「中華滿族第一村」「中國美麗休閒鄉村」「中國傳統村落」「中國鄉村旅遊模範村」,帶動農業產業升級,助推群眾增收致富,努力把「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的藍圖逐步變為現實。

  展示民俗特色發展文化旅遊

  赫圖阿拉村村委會制定了以滿族民俗文化為核心、開發滿族特色旅遊產品的鄉村旅遊規劃,因地制宜打造「龍頭企業+農戶聯動」的創新模式,注資設立了民俗旅遊產業發展有限公司,帶動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讓一產圍繞旅遊提升,二產支撐旅遊做強,三產融合旅遊延展。

  「我們先後建成了中華滿族民俗風情園、滿族歷史博物館、旗袍博物館、人參博物館、前清歷史博物館和滿族民俗博物館。」羅天成告訴記者,中華滿族民俗風情園,是我國目前唯一展示滿族民族發展歷史的綜合性遊覽區。五處博物館從歷史文化史料展示、古董的陳列到民俗的介紹以及活態的體驗,讓遊客可以全方位感受滿族的歷史變遷、風土人情和民俗文化。

  赫圖阿拉村打造的「滿族農莊過大年」,已成為遼寧省冬季旅遊品牌中的佼佼者。去年,該活動吸引各地遊客超過35萬人,創造旅遊及相關產業收入過千萬元,形成了北方冬季旅遊的新熱點。隨著旅遊升溫,「滿族地秧歌」「滿族剪紙」「滿繡」「八碟八碗」等非物質文化遺產和文化衍生品也越來越受到遊客的青睞。一度沉默的小山村漸漸沸騰起來,村民們腰包也漸漸鼓了起來。

  豐富遊客體驗探索深度鄉村遊

  為了讓遊客能留下來深刻感受鄉村生活的舒適,赫圖阿拉村探索修建特色民宿,通過先租賃後入股的方式盤活村民的閒置房產。前三年村民是房東,三年後村民以房入股,參與公司的利潤分成。80多歲的建檔立卡戶袁振祥把居住房屋租給村裡,每年租金收入8000元,加上兩個合作社的分紅,年收入達到了26604元。

  赫圖阿拉村的民宿,以清代四大功臣家族的四合院為原型,打造功臣府邸特色民宿,將滿族特色庭院、滿族火炕、滿族四大怪等民俗元素與滿族建築緊密融合,一戶一品一特色的精品民宿實現了眾多遊人從一日遊到兩天一夜遊的升級。今年,在村委會的努力下,村裡得到有關部門的大力支持,籌集資金建起「獵戶家」和「漁民家」,為已有的滿族民宿群落增加了新的亮點。如今,赫圖阿拉村年接待遊客110萬人。

  旅遊業的發展也加快了赫圖阿拉村的土地流轉,傳統單一的大田作物耕作轉變成了休閒農業和觀光農業,村裡先後創建了御果種植專業合作社、啟運湖生態園、黑木耳產業基地、水稻深加工等產業。1000多畝的藥園產值逐年遞增,效益十分可觀;景區周邊近600畝的李子園,吸引了不少前來買苗和訂購的客商。

  美麗鄉村引人才回歸

  全村接通了上下水、路燈,鋪上了柏油馬路,家家戶戶旱廁全部改為水廁,WiFi信號全覆蓋……赫圖阿拉村將鄉村旅遊與美麗鄉村建設有機結合,在2016年率先開展了「垃圾分類及資源化利用」,通過幾年的努力,赫圖阿拉村人居環境得到了大幅度提升,垃圾分類常態化運行,村民愛家園、講衛生、保護環境的意識已養成。

  幾年來,全村經濟穩步發展,村民收入顯著提高。除去村裡經營農家樂的村民,全村30%以上的村民都吃上了「旅遊飯」。有的老鄉參與村裡的秧歌演出隊;有的老鄉參加村裡的滿族文化展演團。每逢周末和節假日上演數場實景民俗表演,參演村民就達115人,此一項每年每人收入5000元以上。2019年,赫圖阿拉村人均年收入已達3.22萬元。今年,建檔立卡貧困戶64戶177人全部脫貧,人均收入8689元。

  良好的營商環境、更多的發展機會,讓幾十年來外出打工的年輕人紛紛歸鄉創業。「以前東奔西跑去打工,一家4口人相聚難上加難。現在服務遊客家門口創業,一家人一起回家過上了富足的日子。」經營農家樂的韓富貴請記者參觀他的旅遊項目時說,「我們要守住這綠水青山,要努力奮鬥建設好我們自己的美麗鄉村。」

  《光明日報》( 2020年11月22日 03版)

[責任編輯:房琳琳]

相關焦點

  • 永昌縣民俗文化體驗遊
    永昌縣民俗文化體驗遊 2020-06-02 02:3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民俗博物館 如何激活文化記憶
    本報記者 張武明 萬仁輝每個地區的發展都有其獨特的記憶,而民俗博物館正如一個地區的「文化名片」,刻印著一方水土孕育的文化基因。我省文化歷史悠久,民俗文化資源豐富、特色顯著,其中不乏國家級和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
  • 遊千年古鎮,品羊肉火鍋……遵義市啟動冬季民俗文化體驗遊
    12月22日,2019「醉美遵義·四季主題遊」冬季民俗文化體驗遊啟動儀式在溪水土城舉行。遊千年古鎮土城、品原生態麻羊火鍋、觀四渡赤水實戰、購地道習水年貨。在啟動儀式上,市文體旅遊局黨組成員、市美術館館長劉德致辭。
  • 曲陽虎山「民俗文化遊」叫響旅遊品牌
    黃金文化展覽館、珠算陳列館、囍文化博物館、祈福文化陳列館、老鐘錶陳列館等13個館藏的8萬餘件老物件,讓遊客目不暇接、嘖嘖讚嘆;「好漢打鐵」「織布女」「傳統婚禮」等參與式民俗表演更是讓遊客樂在其中。「民俗文化遊」成為曲陽縣虎山景區弘揚傳統民俗文化、提升旅遊品質的新路徑。
  • 民俗文化遊加中高端酒店住宿漸成熱門
    原標題:民俗文化遊加中高端酒店住宿漸成熱門   4月7日,文化和旅遊部發布2019年清明假期文化和旅遊市場情況。數據顯示,清明假期3天,各地文化和旅遊產品豐富,市場平穩有序。
  • 這裡是巴渝文化發祥地,是火鍋發源地之一,民俗民風也值得觀賞
    如果到此一遊,你可以欣賞一下這裡的景觀,比如重慶擁有山、水、林、泉、瀑、峽、洞等自然景色,共有自然、人文景點300餘處,如果想遊遍這裡的景觀也不是一件太容易的事情,至少你要有時間上的允許。但是你可以選擇這裡最著名的景觀,這裡的大足石刻景觀屬於
  • 蘭西:建設「生態旅遊之城」 打造「民俗懷舊之旅」
    黃崖子民俗村是蘭西縣重點打造的民俗文化旅遊景區。這裡以極具關東特色的民居建築為依託,深度挖掘民俗文化底蘊,遊客們來到可以觀賞民俗風情表演、品嘗特色東北小吃,使人流連忘返。
  • 海東市:鄉村民俗風情遊讓你歡樂無限
    在這裡,你大可以敞開懷抱,感受土族絢麗多彩的民俗文化,觀賞古老純真的建築,體驗別具一格的民居。故土園景區,一座大型土族民俗文化主題公園,古樸有質的土城牆為景區添色不少。這裡擁有十八洞溝老油坊、世義德酒坊、活佛院、安召廣場、土司府、莊廓院和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保護中心等,青磚青瓦、生土土坯、磚雕木刻等形式建造的土族民俗文化古建築群,集中展示了土族的悠久歷史、民俗文化、生產生活習俗及非物質文化遺產,具有極高的觀賞性、娛樂性和參與性。如果你想深入了解土族文化,這裡是首選之地。小莊村,當地人似乎鍾愛有加。
  • 這裡的鄉村遊 清明假期兩天接待遊客超4萬人
    近年來,黃連河村依託區位、生態等優勢,發揮農業產業優勢,利用民俗文化資源,堅持文旅融合,設計出休閒度假、生態採摘、民俗文化體驗、鄉村驛站等旅遊產品,進一步激發鄉村旅遊新活力。但疫情發生後,黃連河村的旅遊景點、農家樂全部歇業,鄉村旅遊隨之按下了「暫停鍵」。作為旅遊鄉鎮該如何度過「嚴冬」,迎來鄉村旅遊的「春天」,成了擺在大家面前的一道難題。
  • 走進綏化市蘭西縣黃崖子民俗旅遊文化村
    5月19日是中國旅遊日,省文化和旅遊廳推出「雲遊龍江」系列活動,全省13個地市文旅局長變身「雲導遊」為網友和遊客搭建「足不出戶,雲上龍江」美景平臺,帶領廣大網友雲看日出東極、雲遊大美龍江、雲賞夏季美景。
  • 「觀民俗+納清涼」 張家界打造暑期民俗體驗遊「嗨」翻遊客
    由張家界市人民政府主辦的第二屆張家界民俗文化活動月暨首屆國際網紅直播旅遊節今年農曆六月六啟動,在為期兩個月的時間裡將舉行10大主題活動,讓遊客盡情體驗張家界的豐富獨特的民俗文化。張家界萬福溫泉潑水狂歡節是第三場活動,藉助張家界萬福溫泉獨特的森林溫泉資源,將當地獨具特色的潑水龍、民族歌舞表演、土家水車、抓魚捉泥鰍等民俗文化融入其中,讓廣大遊客參與體驗。
  • 成都:從「看」文化到「種」文化 民俗文化入人心
    新華社成都2月6日電 題:成都:從「看」文化到「種」文化 民俗文化入人心  新華社記者葉含勇、李力可、軒玉珏  還原三國的仿古祭祀,別出心裁的「定製春聯」,家門口的文化演出……春節期間,成都各類民俗文化活動精彩紛呈。
  • 端午小長假出遊盤點:親子遊和民俗遊是熱門
    數據顯示,端午假期期間,周邊遊、探親遊、親子遊、文化民俗遊等細分市場供需兩旺,多重客流疊加,使得今年端午假期旅遊顯得格外熱鬧。學校周邊住宿受到雙重拉動高漲的出遊熱情帶來了各地酒店訂單量的增加,同程藝龍住宿大數據顯示,上海、北京、杭州、廣州、煙臺、廈門、西安、南京、武漢、蘇州是端午小長假期間國內酒店預訂熱門城市。
  • 婺源縣篁嶺民俗文化村
    這裡也是畫家和攝影家的創作樂園,有關篁嶺「曬秋」的攝影作品,曾在全國獲得十多次大獎」。篁嶺的獨特風光體現的是婺源傳統農家民俗文化,展示的是「天人合一」理想家園。  但是篁嶺交通不便,農民的生活生產資料大部分都在山下。艱辛的生產生活條件,使得百姓滋生「逃離」心理,有條件的村民大都遷至山腳,村落曬秋等人文景觀逐步消逝。
  • 綠水青山「邂逅」江西老表 湖州文化旅遊走進南昌推介美景美宿
    中國江西網/江西頭條客戶端訊 為深入貫徹國家文旅部、省市關於疫後旅遊復甦的決策部署,主動開拓國內跨省旅遊市場,全力辦好「乘著高鐵遊湖州」、「綠水青山生態遊」系列推介活動,全面打響「鄉村旅遊第一市、濱湖度假首選地」的目的地形象品牌。
  • 山水相邀·尋根華夏冬遊渭南文化旅遊八大主題系列活動
    為進一步加快文化和旅遊高質量發展步伐,激發新一輪文旅消費潛力,在市政府的主導下,市文化和旅遊局推出「山水相邀·尋根華夏」冬遊渭南文化旅遊八大主題系列活動,以此激活冬季旅遊市場,充分發揮文化和旅遊「一業興百業旺」的綜合帶動作用,為全市旅遊經濟持續穩步發展增添新動力。
  • 2019年海峽兩岸民俗文化節:兩岸文化展海絲風採 魅力民俗築幸福榕城
    福州新聞網2月17日訊(記者 邱陵)民俗展演、風味小吃、旅遊推介、有獎互動、手工技藝……17日-18日,2019年海峽兩岸民俗文化節在福州花海公園火熱上演,參展項目上百項,現場演職人員近千人,打造了一臺規模大、特色濃、項目多、節目精、參與廣的文化盛宴。
  • 弘揚傳承 地域民俗文化的使者
    呼蘭河,因為蕭紅,因為《呼蘭河傳》,而成為一條聲名顯赫的河流,而生活在呼蘭河岸邊的蘭西人,更是因為臨近了這條文化的河流而變得無限幸福,而專門研究地域民俗文化的楊中宇,更讓這裡成為外阜看蘭西的焦點。  為弘揚傳承民俗文化鼓與呼  楊中宇認為,一個國家的經濟發展和國民素質的提高總是離不開傳統文化,而傳統文化又和民俗文化密切相關。可以說,一個地域的民俗成因和民俗符號,決定了這個地方約定俗成的文化制度。
  • (賀新春·幸福年)成都:從「看」文化到「種」文化 民俗文化入人心
    新華社成都2月6日電(記者葉含勇、李力可、軒玉珏)還原三國的仿古祭祀,別出心裁的「定製春聯」,家門口的文化演出……春節期間,成都各類民俗文化活動精彩紛呈。記者看到,今年的新春民俗文化活動更加別具巧思,讓不少市民在看文化的同時體驗文化,讓傳統民俗文化在群眾心中萌生新芽。
  • 中秋小長假出遊:民俗文化、夜遊賞月人氣最高
    三秋桂子、十裡荷花,中秋佳節正是一年中最富詩意的時節之一。登名山賞秋、打卡主題樂園、周邊鄉村採摘、體驗中秋民俗文化……在旅行中歡度佳節,成為這個中秋小長假多數人的熱門選擇。  來自大型在線旅遊網站發布的《2019年中秋節出遊報告》顯示,中秋假期前兩天是出遊高峰,七成出遊者選在這兩天出發。追求「避堵+舒適」,高鐵遊人次增幅明顯;民俗文化、夜遊觀光、旅遊演藝等最受年輕人青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