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承繩結技藝 體驗非遺之美」 秦淮區中華門街道舉辦青少年暑期活動

2020-09-02 南京社區教育

為了弘揚中華傳統文化,讓青少年們感受傳統文化魅力,8月19日,中華門街道聯合1865園區舉辦了「傳承繩結技藝 體驗非遺之美」青少年暑期活動活動。

本次活動有幸邀請請來了南京市非物質文化遺產繩結工藝的傳承人蔣妍俠老師為大家講解授課。蔣老師首先向大家介紹了中華繩文化的起源和歷史。從最早的結繩記事到後來繩扣作為裝飾品和實用品走入千家萬戶,繩文化歷經千年。接著蔣老師還為大家講解了基礎的繩扣知識,並教給大家如何製作繩結。隨後老師手把手教授孩子們繩結技巧,大家跟隨老師按照步驟學習。在蔣老師耐心細緻地指導下,一個個漂亮的繩結製作完成,每位小朋友臉手拿著自己的作品臉上都洋溢著喜悅的笑容。

繩結是中國傳統文化,通過此次活動讓孩子們更進一步了解到我們傳統文化魅力所在。民族自信來源於對於民族文化的深度理解,希望青少年學生能在結繩技藝及其他非遺文化中繼續傳承我們中華民族之美。

相關焦點

  • 南京秦淮區中華門街道舉辦「非遺剪紙」青少年暑期活動
    為了讓青少年學生感受中國優秀傳統文化魅力,豐富青少年們暑期文化生活,8月25日,中華門街道特邀市級非遺剪紙傳承人張林娣老師來到1865園區教授孩子們「非遺剪紙」技藝。活動結束後孩子們紛紛把自己的作品展示出來,得到了老師和家長的誇讚。
  • 「七彩夏日——牽手大師,相約非遺」 南京秦淮區中華門街道1865園區舉辦青少年暑期活動
    8月16日上午,在中華門街道晨光1865科技創意產業園,聯合南京報業傳媒集團融媒體事業中心、南京市民俗博物館聯合舉辦的「七彩夏日——牽手大師,相約非遺」活動盛大開啟。10名小朋友表演的「手獅」舞,將活動推向了高潮。「手獅」是發源於南京江浦地區的省級非遺項目,儘管很多孩子都是第一次接觸「手獅」,但他們一板一眼的表演,還是贏得了現場非遺傳承人的紛紛點讚。意匠畫稿、織機體驗、布貼畫,在當天的活動中,青少年朋友們還分組體驗了這3種課程。
  • 發現"非遺"之趣 福建莆田多彩活動引導青少年傳承文化之美
    近年來,福建莆田推進校園文化建設,大力支持各類優秀傳統文化進校園,同時,引導青少年走出課堂,走進非遺,在體驗和感受中,將文化之美,傳統之韻,非遺之趣的種子播進孩子心中,讓成長一路精彩!  城廂區:《媽祖頌》節目在人民大會堂展演 綻放非遺傳承之美
  • 秦淮區中華門街道開展青少年科技探究主題體驗活動
    為進一步增強青少年的科學意識,提高他們對知識的興趣。8月26日,中華門街道聯合秦淮智高科教工作坊的志願者為轄區內的青少年開展青少年科技探究主題體驗活動。活動中,志願者們帶領孩子們走進南京科技館並介紹了各種科學現象,
  • 打卡非遺生活館,華富街道組織青少年體驗古法造紙
    讀創/深圳商報記者 徐麗近日,福田區華富街道組織轄區30餘名青少年代表,赴「工業強國青少年培育活動基地」之深圳非遺生活文化產業有限公司參觀學習,讓青少年零距離接觸中國傳統文化,體驗古法造紙傳統技藝。首先,講解員帶領大家參觀非遺生活館,了解非遺傳統老物件、非遺元素新文創產品、多種非遺技藝刺繡,如潮繡、苗繡、馬尾繡、蘇繡、王府刺繡等。在手工體驗環節,大家對傳統手工藝充滿了好奇,小朋友們各個豎著耳朵認真聽老師講解關於非遺傳統文化,學習古法造紙的步驟。在實操課開始時,大家迫不及待的拿起手中的工具進行實踐。期間,家長義工手把手指導孩子們怎麼去製作平整的紙張。
  • 2020「走進非遺」非遺夏令營活動成功舉辦
    江蘇海洋大學應用技術學院社會實踐團隊共50餘名師生一同感受非遺的魅力。此次活動邀請到的是麵塑市級代表性傳承人王曉明,以麵塑創作、文創產品知識講座與麵塑製作技藝教授活動相結合的模式,讓同學們對麵塑有了更形象的了解。
  • 感受非遺之美 弘揚優秀傳統文化 團區委舉辦青少年非遺實踐體驗活動
    在老師的指導下,孩子們在樹葉上雕刻作品 記者 楊青 攝渝北區融媒體中心訊(記者 楊青)12月4日,團區委在環湖雅居社區舉辦青少年非遺實踐體驗活動,來自兩江小學的50餘名青少年體驗葉雕傳統工藝,近距離感受非遺文化的魅力
  • 廈門將舉辦"我們的節日七夕"活動 非遺傳承人傳授技藝
    學非遺技藝、逛能工巧匠市集、參與趣味賽巧會……8月17日,「我們的節日·七夕」系列活動將在廈門市海滄區嵩嶼街道鰲冠社區舉行,參與海滄親子義工夏令營的營員們也將走進活動現場。活動以「耕讀傳家話七夕,能工巧匠展乞巧」為主題,將開展系列活動,呈現充滿傳統韻味的七夕。
  • 「非遺零距離」青少年體驗活動之紙與墨的傳奇——雕版印刷
    揚州市圖書館 今天點擊藍字關注我們雕版印刷在印刷史上有「活化石」之稱,揚州是中國雕版印刷術的發源地,國內唯一保存全套古老雕版印刷工藝的城市。揚州雕版印刷技藝精湛、獨特,是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一顆明珠。為豐富青少年的暑期生活,揚州市圖書館特邀非遺大師帶您體驗中國的傳統印刷技藝,共同循跡千年前的工藝之美。
  • 秦淮區烏衣巷社區開展青少年擊劍體驗活動
    為了弘揚體育精神,進一步豐富轄區青少年的暑期生活,南京市秦淮區夫子廟街道烏衣巷社區於8月26日組織開展了暑期青少年擊劍體驗活動,吸引了轄區十多名青少年參加。活動現場,教練帶領孩子們在互動活動中了解擊劍運動,讓孩子們更好地了解擊劍這項優秀的奧運項目的歷史和要領,用生動的解說將孩子們引入神氣的擊劍世界
  • 93號院博物館舉辦非遺體驗活動
    原標題:「小博物館傳遞大文化」——93號院博物館舉辦非遺體驗活動 小朋友現場繪製的作品   為紀念2014年國際博物館日,5月17日以「感受非遺魅力、體驗傳統技藝」為主題的青少年走進博物館活動在93號院博物館舉辦。
  • 秦淮區紅花街道社區教育中心舉辦青少年演講比賽
    近日,南京市秦淮區紅花街道社區教育中心聯合街道關工委舉辦主題為「頌時代楷模、贊中國精神」的演講比賽。青少年們圍繞「頌時代楷模、贊中國精神」的主題慷慨激昂地表達著對祖國的熱愛,對中國精神的傳承。通過比賽,鍛鍊了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在演講臺上充分展現了自我,對孩子們今後的成長至關重要,大家都希望以後能更多舉辦此類活動
  • 廣東佛山:非遺走進生活 讓青少年成非遺傳承重要力量
    圖片來源:佛山日報 符詩賀/攝  佛山共有9所學校和13個非遺傳承基地成為「小手拉大手·大城小工匠」活動中青少年體驗、學習非遺的主要陣地。  由於市場供求關係的萎縮,很多傳統手工藝都面臨著生存困境。為給佛山非遺提供更多發展機遇,佛山市非遺保護中心主動聯繫南海金箔鍛造技藝的傳承人,建議他們利用南海區聯和金箔廠的場地,開展「小手拉大手·大城小工匠」活動。郭燕冰回憶道:早前,非遺傳承場地和師資都面臨著嚴峻的挑戰,磚木結構的民居年久失修,光線和空氣欠佳。金箔鍛造技藝則是一項重複捶打的體力勞動,沒有太多的創造性內容,項目課程需要進行調整才能適合小朋友學習。
  • 古都新生 青春起航 管城區2020年暑期研學夏令營活動火熱開營
    由管城共青團主辦的「古都新生·青春起航」2020年管城區青少年暑期研學夏令營活動,首期於8月10日在東大街街道辦事處東關南裡社區火熱開營。縱覽城牆,見證古都在青年志願者們的帶領下,第一期35名青少年集結成隊,大家冒著暑熱徒步毅行,抬腳丈量了隱藏在城市中心的商城遺址。
  • 福州東街舉辦「古厝+非遺」傳承活動
    福州新聞網6月11日訊(福州晚報記者 劉珺 見習記者 王月玲 /文 記者 張旭陽/攝)昨日上午,由鼓樓區東街街道舉辦的「古厝+非遺」傳承活動,在歷史文化街巷朱紫坊舉行。活動通過在福州老街巷展示非遺產品、聽非遺傳承人講故事以及遊坊巷、逛書院等形式,讓市民體驗傳統文化的魅力。
  • 天水秦州區文化館舉辦天水泥塑技藝走進東關街道活動
    秦州區文化館舉辦天水泥塑技藝走進東關街道活動12月17日,天水秦州區文化館組織開展「遇見非遺」——天水泥塑技藝走進東關街道活動,來自轄區的30多名居民參加了活動活動中,省級非遺傳承人何彥雲現場進行了天水泥塑技藝知識講座。何彥雲從天水泥塑的歷史淵源、發展變遷、製作工藝等方面,結合自身創作實際,做了生動詳實的講解,並現場展示了泥塑作品。何彥雲,秦州區勞動模範,天水泥塑省級代表性傳承人,「秦州工匠」榮譽稱號獲得者。
  • 煙臺萊州市景陽社區四點半學校舉辦暑期剪紙班(圖)
    膠東在線8月19日訊(通訊員 孫旭寧 王菁萱) 為豐富轄區青少年的暑期生活,傳承民族文化,培養社區青少年健康的興趣愛好。近日,煙臺萊州市永安路街道景陽社區四點半學校以「傳承民族文化,巧手剪出快樂暑假」為主題,舉辦了為期二天的社區青少年暑期剪紙培訓班。培訓班邀請了煙臺萊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剪紙)代表性傳承人吳素亭老師為社區的孩子們培訓剪紙技藝。
  • 秦淮區東水關社區暑期「五育課堂」開展快樂「陶」寶活動
    今年暑期,南京市秦淮區夫子廟街道東水關社區開設了 「五育課堂」系列活動。繼「德」之後,社區於8月5日上午在東水關非遺手工坊開展了「快樂『 陶』寶」活動,帶領孩子們感受「五育課堂」之美,在陶藝體驗中尋找指尖上樂與美。
  • 永寧縣婦聯2020年青少年暑期實踐活動集錦
    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豐富青少年的文化生活,使其度過安全、快樂、有意義的假期,永寧縣婦聯在暑假期間組織各鄉鎮(街道)、村(社區)開展「七彩假期 情暖童心」暑期實踐活動。九月,孩子們迎來了嚮往已久的開學,暑期實踐活動也落下帷幕,現在,讓我們一起來回顧一下豐富多彩的暑期實踐活動吧!
  • 【非遺之美】領略民俗之美 傳承文化之根——茶食製作技藝傳承人...
    【非遺之美】領略民俗之美 傳承文化之根——茶食製作技藝傳承人楊愛萍 2020-07-05 21:4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