費曼圖是如何徹底改變物理學的

2020-12-15 老胡說科學

為20世紀最著名的物理學家之一,理察·費曼(Richard Feynman)聞名遐邇。在他的職業生涯早期,他作為曼哈頓計劃的組長,為第一顆原子彈的研製做出了貢獻。1967年(費曼所做的兩年後)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項目的科學領導人漢斯貝特(Hans Bethe)引用他的門徒的觀點:「有兩種類型的天才。普通的天才做了很多偉大的事情,但只要你努力工作,他們就會留給你相信你可以做同樣事情的空間。然後有魔術師,你不知道他們是怎麼做的。費曼是個魔術師。「

在他1993年的傳記天才中,詹姆斯格萊克稱費曼「傲慢」,「熱情洋溢」和「現代最聰明,反傳統和最有影響力的物理學家。」費曼在演奏邦戈鼓並演唱橙汁時捕捉到了大眾的想像力。他是一個充滿樂趣,充滿魅力的實用小丑,在長途旅行中巡迴美國。他的同事弗裡曼戴森稱他為「半天才和半個小丑」。有時,他吸氧的傲慢態度有些錯誤,他的表演性別主義看起來與現代眼睛截然不同。費曼也將因其教學而被人們記住:他所講的講座 1962年,加州理工學院的新生和大二學生在物理教學方面樹立了金標準,後來作為三卷集發行,在全球銷售了數百萬冊。

物理學界以外的大多數人可能最不熟悉的是作為費曼最高科學成就的工作。隨著20世紀40年代後期的物理學家努力重新制定描述帶電粒子相互作用的相對論量子理論,費曼創造了一些獲得諾貝爾獎的魔法。他介紹了一種可視化方法,以簡化描述基本粒子相互作用所需的看似不可能的計算。正如Gleick把它放在Genius中「他在二十世紀四十年代採用半成品的波浪和粒子概念,並將它們塑造成普通物理學家可以使用和理解的工具。」通過費曼,戴森,朱利安施萬格和辛 - 伊蒂羅·託莫納的工作,一個新的和改進的量子電動力學理論誕生了。

Feynman的線條和曲線,後來被稱為費曼圖,自那以後「幾乎徹底改變了理論物理學的每個方面,」 2005年科學歷史學家大衛凱撒寫道。「就像今天計算機計算可能被稱為為了實現基因組革命,費曼圖有助於改變物理學家看待世界的方式,以及它們在世界中的地位。「

幾十年後,隨著娜塔莉Wolchover報導,2013年,「很明顯,費曼的裝置是魯布·戈德堡機器。」即使兩個分別名為膠子來產生四個精力不足膠子的亞原子粒子的碰撞,這期間會發生幾十億次的第二個事件在大型強子對撞機的碰撞,她寫道,「涉及220個圖,它們共同貢獻方面的散射幅度的計算十萬。」現在,一群物理學家和數學家正在研究幾何對象稱為「amplituhedron」有有可能進一步簡化粒子相互作用的計算。

同時,其他物理學家希望費曼圖和數論之間的新興聯繫有助於識別更複雜圖表生成的值中的模式。正如Kevin Hartnett在2016年報導的那樣,理解這些模式可以使粒子計算更加簡單,但是像放大器方法一樣,這仍然是一項正在進行的工作。

「費曼圖仍然是物理學中珍貴的資產,因為它們通常可以很好地逼近現實,」 三年前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的物理學家Frank Wilczek寫道。「他們幫助我們將視覺想像力帶到了我們無法看到的世界。」

相關焦點

  • 費曼圖徹底改變了物理學家對粒子物理學的看法,數學家也在模仿!
    然而,今天人們記住的是一個更強大的發明——費曼圖,它第一次出現在印刷版上。費曼圖對物理學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它們是描述亞原子粒子間相互作用的數學的圖示。數學上,每一個相互作用都是一個無窮級數,所以即使是粒子之間的簡單相互作用用這種方式寫下來也會非常複雜。
  • 費曼圖說明了什麼?為何說費曼是愛因斯坦之後最偉大的物理學家?
    可能很多人對史蒂芬·霍金聽說得比較多,但同時他們卻並不清楚理察·費曼對物理學的貢獻。說起理察·費曼,他對物理學最大的貢獻之一就是他的費曼圖。那麼費曼圖到底是什麼呢?簡單來說,費曼圖就是一種用圖形表達的數學計算,它可用於估算某件事發生的概率大小。
  • 講座預告 | 中科院邢定鈺院士:物理學改變世界
    物理學描繪了物質世界一幅完整的圖象揭示各種運動形態的相互聯繫與相互轉化是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
  • 費曼:物理學史上最偉大的魔術師
    這些都非常的有趣,科學知識只會為這朵花增添神秘與光環,我不懂它如何能使其減少。沒錯,這就是費曼。一位能夠從一朵花、或一杯葡萄酒中讀出整個宇宙的理論物理學家。○ 費曼,出生於100年前。在1965年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的不久後,便在歐洲核子研究中心舉行了一場講座。
  • 新熱力學:量子物理學如何改變規則
    新熱力學:量子物理學如何改變規則科學家開始探尋熱力學經典定律的極限
  • 2018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官方解讀:他們改變了雷射物理學 | 物理諾獎專題
    本文為2018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官方解讀,由中科院物理所科學傳播協會諾獎小分隊翻譯,標題為譯者所加。文中部分內容參考了科學網和果殼網的相關文章,在此表示感謝。為保證文章內容更符合中文語言邏輯,便於讀者理解,譯者對文中部分段落的行文順序進行了調整。由於時間倉促,錯誤在所難免,懇請讀者批評指正。今年被授予諾貝爾物理學獎的兩項工作,可以說徹底改變了雷射物理學。
  • 他在100年前改變了世界,影響了比爾蓋茲和賈伯斯的一生
    因為他們改變了事物。他們推動人類向前發展。或許他們是別人眼裡的瘋子,但他們卻是我們眼中的天才。因為只有那些瘋狂到以為自己能夠改變世界的人,才能真正地改變世界。」——史蒂夫.賈伯斯他是比爾蓋茲和賈伯斯的偶像。
  • 現代物理學的兩大基石,你知道不?
    博科園-科學科譜:物理學類博科園-科學科譜:物理學類19世紀末,物理學上空飄著兩朵烏雲。它們分別引發了兩場重要的革命:量子理論和相對論。量子力學以驚人的精確性,準確地描述了我們周圍的一切:它能解釋原子如何運動,分子如何形成,事物為什麼會有顏色。在我們製造計算機所需要的那些電子設備時,它也同樣是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量子力學是在20世紀20年代提出的,最初用來描述氫原子等原子。在量子力學中,能量並不是連續的,而是存在於一份一份的小包中,也就是所謂的量子。
  • 物理學真的已經到盡頭了嗎?止步不前的物理學到底怎麼了
    現在的物理學比較起以前的物理學來說,幾乎沒有太大的進展。所以現在的諾貝爾物理學獎基本上都是一些天體物理學家。 就在上個世紀物理學幾乎是迎來了爆炸式的增長。層出不窮的理論,讓人們重新認識了這個世界。牛頓的萬有引力理論都在某種意義上被徹底的顛覆。上一個時代是相對論和量子力學的時代。
  • 如何徹底地改變自己的命運
    人生重要的問題把握得當,命運也就可以因此而順利地改變。許多人都比較關心自己的人生運勢,經常問起這個問題,希望能夠獲得各種方法,更好地改變命運。其實,命運就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如果要改變自己的命運,從具體的福慧兩個方面著手即是正道,佛法的修行正是增長福慧的過程。在修行中,上師、佛菩薩可以起到助緣的作用,教給我們改變命運的方法,引導我們走向圓滿福慧的道路。
  • 諾特定理:引領物理學100年發展,是現代物理學的基石
    20世紀是經典物理學的終結,現代物理學的開始,提到現代物理學,大家可能想到最多的就是廣義相對論、量子力學這對現代物理學的雙子星,或者是波粒二象形、薛丁格的貓、海森堡測不準定理等,可是要提起現代物理學,是絕對不能少了這個偉大的定理—諾特定理,它是20世紀、21世紀物理學的指路明燈,引領了物理學 100 年的發展,是現代物理學的基石。
  • 看看國外的物理學與國內的物理學教材有什麼不同,通俗易懂直觀
    第1章 物理與測量和所有其他科學一樣,物理學是建立在實驗觀察和定量測量的基礎上的。物理學的主要目標是找出支配自然現象的基本定律,並利用它們發展出能夠預測未來實驗結果的理論。經典物理學是指1900年以前發展起來的所有物理學,包括經典力學、熱力學和電磁學的理論、概念、定律和實驗。牛頓對經典物理學做出了重要貢獻,他將經典力學發展為一個系統理論,並且他還是微積分作為數學工具的創始人之一。
  • 如果光子有質量,整個物理學將徹底亂套!
    高中物理教材會告訴孩子們光子是無質量的粒子,事實上在物理學中對光子質量的定義是「光子在靜止狀態下質量為0」。因為光子始終在運動,它的運動速度在真空狀態下為299792458 m/s,也就是約30萬公裡每秒。光子在運動狀態下具有質量、動量和能量。光子有沒有靜止狀態?以目前的理論不應該有。光子只要產生出來它就始終以光速或接近光速的速度在運動,直到消失。
  • 超弦理論 物理學最深邃的理論 外行也能看懂
    20世紀物理學的兩大突破——廣義相對論和量子力學在根本上是有衝突的
  • 我們是否必須改變目前對物理學的理解才能找出暗能量是什麼?
    問:為了弄清暗能量是什麼,我們是否必須改變目前對物理學的理解?答:是的。但在很大程度上,我們必須改變的是我們目前對物理學的誤解。物理學的基本原理可以保持不變。需要改變的是對這些原理的解釋,包括不完整方程,以及我們已經知道的假設,這些都必須改變。
  • 譚立東從哲學上解說:物理學的守恆定律如何成為可能
    現在我們就來探究其是如何成為可能的。二、歷史要想理解這些守恆定律就必須從巴門尼德的哲學說起。巴門尼德把抽象的認識看成是永恆的,不可毀滅的「一」。事實上,如果我們利用巴門尼德存在即是「一」的觀念,那麼就把這個水分子的問題在很多時候忽略掉了,或者說我們在運用物理學計算一張桌子的重量的時候,自然而然的會忽略這個水分子的重量,這就是我們利用了巴門尼德的思想,三、質量守恆定律如何成為可能?
  • 怎樣才能徹底的改變自己
    但,也有人會說,那還用說,肯定是後者啊,沒有心裡想要改變的想法,何從談起行動上的改變行為?肯定是心裡先有了想改變的想法的啊。如果你問我是如何想的。我想,我的答案是:兩個觀點都有道理,但都不全面。確實,沒有想要改變的心情,是不會有與之前的自己所不同的行為改變的開始的:事情的起因確實這樣 —— 某一天,你有了更想要成為的樣子,你對現在的自己不太滿意,然後你在心裡描繪了下那個樣子的自己會是什麼樣,並從某一天起,開始進行了新樣貌、新習慣的嘗試;但同時,我們想要獲得的「改變自己」,最終應是一個持續性的改變結果,並非三天打魚兩天嗮網,偶爾才出現的變化;我們想要「一種新的、穩固的更好的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