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0月31日,廣汽本田汽車有限公司在天津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新落成的碰撞試驗室公開舉行了國內首次車對車15°角小重疊率高速碰撞試驗。在全球9個NCAP機構代表、國內汽車安全專家以及全國兩百家媒體代表的共同見證下,兩輛第九代雅閣分別以56km/h的速度,相對112km/h的速度,呈15°斜角以25%重疊率進行碰撞。試驗後對假人傷害值的分析顯示,碰撞過程中試驗假人得到很好的保護,各項指標均遠遠低於基準值要求,最大傷害值也僅為基準值的60%左右。國內首次進行的車對車15°角小重疊率高速碰撞試驗獲得了圓滿成功。
廣汽本田執行副總經理鬱俊致辭
廣汽本田執行副總經理鬱俊表示,本次碰撞試驗是廣汽本田繼舉辦國內首次車對車碰撞試驗、行人保護碰撞試驗之後,在汽車安全領域的又一次領先創舉。「尊重人」是廣汽本田的企業基本理念,其中就包括對生命的尊重。作為一家有責任感的汽車企業,廣汽本田不僅僅滿足於向消費者提供先進的產品和優質的服務,更要向全社會傳遞以人為核心的安全觀念,並將「為了所有人的安全」的企業安全理念貫徹於行動之中。希望通過「挑戰更安全」的持續努力,最終推動實現「零事故」的交通社會。
碰撞測試難點解讀
難點一:車對車碰撞
目前很多測試機構進行的碰撞測試均是以車對障礙物的形式,而現實生活中交通事故中的大部分都是以車對車碰撞的形式出現,車對車的碰撞測試更具實際意義。相對於車對障礙物碰撞試驗而言,在車對車碰撞中,碰撞能量的吸收與分散情況比車對材質均勻的障礙物碰撞更加複雜,對硬度不均勻的車輛結構和零件碰撞吸能提出了更苛刻的要求。因此車與車碰撞對車輛安全性的要求更加嚴格,更能體現出車輛真實的安全性水平。
難點二:25%偏置率
25%偏置率的實際意思就是車輛發生碰撞時的接觸面積只有車頭面積的25%,可以說是小重疊率碰撞。從表面上來看只是碰撞接觸面積的減小,單位面積的衝擊強度會增加。而實際上由於碰撞接觸面積大幅減小,碰撞能量可能會錯開前縱梁等核心安全吸能結構,因此對車身結構的安全性要求也更高。
難點三:15°斜角
15°斜角的設定是模擬交通事故發生時由於駕駛員本能避讓所導致的車輛傾斜,相比傳統的正面碰撞形式更加真實。不僅可能會錯開前縱梁等核心安全吸能結構,而且撞擊位置更靠近乘員艙,減少了翼子板等結構的緩衝,對乘員艙造成更大的衝擊。
難點四:單車56km/h時速
在碰撞中,碰撞速度即使提升1公裡,都需要汽車具備更高的安全性能。相比2006年廣汽本田車對車碰撞的50km/h速度,本次試驗雖然只提升了6km/h,但相對速度卻提升了12km/h,對於車輛的安全表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碰撞過程描述
子彈車以56.9km/h的時速(計劃速度為56km/h)與時速56.2km/h(計劃速度為56km/h)的目標車發生碰撞。兩車的相對速度為113.1 km/h,碰撞點位置實際偏差為0,碰撞速度及偏置重疊率的偏差在允許範圍之內。
碰撞結果
子彈車
目標車
兩車發動機艙充分變形,左側翼子板處變形嚴重,吸收碰撞能量。
兩車碰撞瞬間
子彈車
目標車
兩車氣囊及側氣簾及時彈出,子彈車A柱無明顯變形,目標車A柱經過受力有明顯變形,兩車車門均可正常打開,乘員艙結構完整。
結果分析
廣本車對車小角度小重疊率碰撞測試取得成功,主要歸功於Honda研發出的ACE承載式車身構造,普通車輛主要通過左右兩個縱向的主車架吸收碰撞能量,而ACE承載式車身除縱向主車架外,還在前部增加了橫向連接的頂架和下橫梁。在發生事故時,ACE車身用多個車架組成的「面」來承載撞擊,這樣可以有效吸收和分散撞擊力。
現場一位專家指出「廣本之所以敢做條件如此苛刻的碰撞測試,頂架和下橫梁功不可沒,這次碰撞測試主要體現的就是它們的作用」。
另外在這裡糾正一個大多數人的傳統誤區,撞擊一側乘員的傷害程度不一定最大。當碰撞發生後,車輛會有一個反向的旋轉力,撞擊一側乘員的頭部、頸部有側氣簾支撐保護。另一側的乘員則被甩向車輛內側,由於沒有中部安全氣簾的保護,極易造成乘員頭頸部受傷。
部位
頭部
胸部
測試指標
頭部傷害
指數HIC
壓縮變形量
(mm)
粘性指標
(m/s)
基準值(ECE R94標準)
1000
50mm
1
180o車
(目標車)
駕駛員
312
29.8
0.145
乘員
127
19.8
0.129
15o車
(子彈車)
駕駛員
257
29.4
0.154
乘員
98
20.2
0.083
結果分析
廣本車對車小角度小重疊率碰撞測試取得成功,主要歸功於Honda研發出的ACE承載式車身構造,普通車輛主要通過左右兩個縱向的主車架吸收碰撞能量,而ACE承載式車身除縱向主車架外,還在前部增加了橫向連接的頂架和下橫梁。在發生事故時,ACE車身用多個車架組成的「面」來承載撞擊,這樣可以有效吸收和分散撞擊力。
現場一位專家指出「廣本之所以敢做條件如此苛刻的碰撞測試,頂架和下橫梁功不可沒,這次碰撞測試主要體現的就是它們的作用」。
另外在這裡糾正一個大多數人的傳統誤區,撞擊一側乘員的傷害程度不一定最大。當碰撞發生後,車輛會有一個反向的旋轉力,撞擊一側乘員的頭部、頸部有側氣簾支撐保護。另一側的乘員則被甩向車輛內側,由於沒有中部安全氣簾的保護,極易造成乘員頭頸部受傷。
部位
頭部
胸部
測試指標
頭部傷害
指數HIC
壓縮變形量
(mm)
粘性指標
(m/s)
基準值(ECE R94標準)
1000
50mm
1
180o車
(目標車)
駕駛員
312
29.8
0.145
乘員
127
19.8
0.129
15o車
(子彈車)
駕駛員
257
29.4
0.154
乘員
98
20.2
0.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