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是茶的故鄉,是世界茶文化的發源地,在今天,飲茶已經成為一項獨具魅力的生活藝術。茶不僅帶給我們歷史文化還起到了保健的作用。
茶的起源
我國是最早發現茶樹和利用茶樹的國家。在3000多年前,我們就在茶樹的種植、培育、茶葉的製作等著稱於世。
據秦漢時神農所著的《神農本草經》記載:「神農嘗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這裡的茶就是指現在的茶。唐代陸羽在《茶經》中說:「茶之為飲,發於神農氏。」直至今日,在江南茶區還流傳著神農氏為解除人們病痛,親自嘗試各種植物,不幸中毒,又吃茶解毒的故事。在這一階段茶是用來做藥。
後來人們發現茶不僅有解毒的作用,還有助消化作用,把茶葉當菜吃。在雲南的少數民族有吃「竹筒茶」的習慣,竹筒茶就是把茶與各種食物一起加工。在這一階段茶是食用的。
隨著社會發展人們生活有所改善,大家把茶葉加工後煮熟飲用,既能提神解渴,味道又清香,這是飲用階段。
茶在中國歷史上的發展
在三國時期,人們把採摘的茶葉做成餅狀,雖然做工很粗糙,但是人們已經開始了茶的加工。
茶是由中國的西南地區,經過了四川順著長江而下,經歷數千年的衰敗,迎來了茶聖陸羽生活的時代——唐朝。在唐代,茶餅是當時制茶的主要形式,唐代的茶餅形狀很多,通常是中間穿孔烘乾後穿繩,然後加以密封運往各地。最初的飲茶法就是把茶與蔥、姜、鹽一起煎煮,這就是最原始的生煮羹飲法。後來在陸羽的倡導下,茶開始由加料的羹煮發展為清茶的烹煮,並稱為:「唐煮」。
茶興於唐朝盛於宋。宋代是中國歷史上茶文化發展的一個重要時期。宋朝飲茶的方法從煮茶過度到點茶,稱為「宋點」。點茶就是茶盅不再放蔥、姜、鹽等調味品,直接用沸水點擊而成。宋朝追求記憶點茶,其中分為鬥茶和分茶,今天我們就來談談鬥茶。
鬥茶
鬥茶,又稱「茗戰」。就是比賽茶葉的質量好壞。在《雲仙雜記》說「建人謂鬥茶為茗戰」。唐代中期,甚至興起一種「鬥茶」的風雅遊戲。據無名氏《梅妃傳》載:「開元年間,玄宗與妃鬥茶。顧諸王戲曰:此梅精也。吹白玉笛,作驚鴻舞,一座光輝。鬥茶今又勝我點。」這是鬥茶的最早記錄。
鬥茶之風自唐代開始,至宋代達到高峰。在《中華雅文化經典》一書中指出:宋時宮中不僅成立了專司茶事的部門,飲茶也規定了固定的禮儀。宋徽宗趙佶對此項遊戲樂此不疲,並寫了《大觀茶論》盛讚:「天下之士,勵志清白,兢為聞暇修索之玩,莫不碎玉鏘金,啜英咀華。較筐篋之精,爭鑑裁之別,雖下士於此時,不以蓄茶為羞,可謂盛世之情尚也。」
在茶農之間要鬥茶,品評所產茶品的等級;在賣茶人之間,也要鬥茶,比試所賣茶品的高低;飲茶者之間,也結伴鬥茶,比試自己藏茶的優劣。
蔡襄《茶錄》說:宋代生產貢茶的建安,年年都要舉行鬥茶盛會,以茶品高低決定勝負。鬥試的方法是:「鈔茶一錢匕,先注湯調令極勻;又添注入,環回擊拂,湯上盞可四分則止。視其面色鮮白,著盞無水痕為絕佳。建安鬥試,以水痕先者為負,耐久者為勝,故較勝負之說曰:相去一水兩水。」可以看宋代的鬥茶通「鬥色鬥浮」來品鑑。
在了解了茶的發展後,我們一起來看看茶對我們健康的影響。
茶與人的健康
一、喝茶的好處
解渴:茶葉經過開水衝泡後,茶會內就會含有酚類物質、糖類物質、果酸、維生素等物質與口腔中的唾液發生化學反應,起到滋潤口腔的作用。
提神:喝茶對我人體中樞神經有興奮的作用,茶葉中的咖啡鹼和芬香物質是興奮劑,所以睡眠不好的小夥伴不要在晚上喝茶。雖說喝茶的效果和喝咖啡的效果差不多,但是喝咖啡會導致動脈硬化,而喝茶卻能抑制。因為茶葉中有較多的茶多酚和維生素C,可以有效地消除咖啡鹼的不良作用。
明目:因為茶葉中含有維生素物質,比如維生素C、維生素B、維生素E,對明目有一定效果,尤其是綠茶。
減肥:喝茶有降低血脂、減肥健美的功能。在唐代《本草拾遺》中說「茶久食令人瘦,去人脂。」我們發胖是因為皮下及內臟等處有多餘的脂肪類物質沉澱,茶葉中含的物質可以促使脂肪氧化,因此,多次飲茶能達到減肥效果。想先減肥的夥伴們可以做起來了。
預防高血壓:茶內含有茶多酚、兒茶素等活性物質,它們可以使血管保持彈性,防止血管爆裂。
助消化:根據研究結果證實,茶葉中咖啡鹼對於事物中含氧化合物,尤其是蛋白質脂之類有緩和消化作用。
預防癌症:茶葉中的茶多酚能抑制或阻斷多種致癌成分,尤其是綠茶,因此餐後喝一杯綠茶是對身體有利的。
二、健康飲茶
神經衰弱的朋友,晚間不適合喝茶,以免過度興奮。患有十二指腸的朋友,不適合喝濃茶,避免刺激太強引起不適。空腹不能喝茶,否則會引起頭痛、心悸、胃部不舒服,也就是我們通常說的茶醉現象,如果出現了也不用慌張,只要嚼口香糖和喝糖水就可以緩解症狀。有肝病的朋友,不適合喝茶,因為茶中的咖啡鹼等物質大部分是經過肝臟代謝,如果有肝病,肝臟組織就會有損。貧血的朋友不適合喝茶,茶中的鞣酸與鐵結合成不溶性的物質,使得體內鐵元素無法補充。總結
總而言之,茶文化伴隨著中國歷史的發展而發展,從原先用作藥材到食用最後演變成飲用,其間也隨著朝代的不同有所變化,使得茶中所蘊含的傳統文化得以傳承,也進一步讓我們更了解茶和健康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