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ll Metabol:為瘦素正名!瘦素耐受並不是引發肥胖的根本原因

2021-01-10 生物谷

2015年5月20日 訊 /生物谷BIOON/ --很多年來研究者們一直認為瘦素抗性是引發肥胖的可能性原因,但近日,來自辛辛那提大學的科學家通過研究卻發現,瘦素的作用並不是引發個體肥胖的罪魁禍首,相關研究成果刊登於國際雜誌Cell Metabolism上。

研究者Diego Perez-Tilve博士表示,恢復瘦素的作用或許並不能有效地減少肥胖,因為瘦素的作用是正常的,而並不是像是在肥胖中受損一樣;瘦素是一種激素,其在機體食慾和體重控制上扮演著重要作用,當我們吃飽時瘦素就會產生,隨後向大腦發送信號,提示機體已經有足夠的能量了,從而大腦就會做出反應減少機體進食。

1994年研究者對一系列肥胖小鼠進行研究,發現其機體根本不能產生瘦素,從那時其歲瘦素的研究就一直是一個熱點領域;研究者表示,小鼠非常肥胖因為其一直處於飢餓狀態,而當利用瘦素處理小鼠後,其就會停止進食,並且開始降低體重。科學家們開始非常好奇,因為相比平均體重的個體而言,肥胖個體機體中的瘦素水平非常高,而研究者從理論上認為機體會製造額外的瘦素來幫助抵禦肥胖,而且肥胖個體也需要更多的瘦素來向大腦發送信號從而間接阻斷進食。

然而在人類臨床試驗中,研究者發現給予肥胖病人更多的瘦素似乎並沒有發揮作用,這些個體依然吃的很多而且依然肥胖,因此肥胖或許並不是機體瘦素耐受的一種狀態。這項研究中研究者通過阻斷較瘦小鼠及肥胖小鼠機體中的瘦素作用,結果發現兩種體重的小鼠依然吃的很多,而且體重增加相同,這就再次證明了瘦素的作用或許在肥胖小鼠中並沒有受到損傷。

目前肥胖影響著超過三分之一的美國人,而且其嚴重影響了美國的國家醫療保健系統,本文研究結果告訴我們或許應當重新思考利用瘦素來作用開發治療肥胖的新型潛在靶點,而不是一味地認為瘦素耐藥性是個體肥胖的元兇。(生物谷Bioon.com)

本文系生物谷原創編譯整理,歡迎轉載!轉載請註明來源並附原文連結。更多資訊請下載生物谷APP.

Diet-Induced Obese Mice Retain Endogenous Leptin Action

Nickki Ottaway1, Parinaz Mahbod1, Belen Rivero1, 2, Lee Ann Norman1, Arieh Gertler3, David A. D』Alessio1, 4, Diego Perez-Tilve1, ,

Obesity is characterized by hyperleptinemia and decreased response to exogenous leptin. This has been widely attributed to the development of leptin resistance, a state of impaired leptin signaling proposed to contribute to the development and persistence of obesity. To directly determine endogenous leptin activity in obesity, we treated lean and obese mice with a leptin receptor antagonist. The antagonist increased feeding and body weight (BW) in lean mice, but not in obese models of leptin, leptin receptor, or melanocortin-4 receptor deficiency. In contrast, the antagonist increased feeding and BW comparably in lean and diet-induced obese (DIO) mice, an increase associated with decreased hypothalamic expression of Socs3, a primary target of leptin. These findings demonstrate that hyperleptinemic DIO mice retain leptin suppression of feeding comparable to lean mice and counter the view that resistance to endogenous leptin contributes to the persistence of DIO in mice.

相關焦點

  • 靠吃素瘦不如靠瘦素瘦!穩定好瘦素就靠這4點
    那麼,瘦素到底是什麼呢?  一提到瘦素,很多減肥人士再也熟悉不過了,但對於小白來說卻是一竅不通,甚至感到挺陌生。也不知道它究竟是個什麼東西。那麼,瘦素到底是什麼呢?瘦素也叫「肥胖荷爾蒙」,它是一種脂肪組織分泌下的激素,會增加人體飽腹感,抑制人的食慾,使體重和體脂含量都有所下降。它能夠消耗能量,使大量儲存的能量轉變成熱量釋放。
  • 【學術前沿】 瘦素和能量平衡
    這個重大發現讓學界認識到肥胖和基因的密切聯繫,從而也開啟了科學家們對於肥胖、能量代謝以及神經內分泌學研究的新篇章。由於瘦素基因突變導致缺失瘦素的小鼠異常肥胖(ob/ob),這是因為瘦素受體接受不到信號,導致該突變小鼠長期處於虛假的 「零脂肪低能量狀態」。這種小鼠會表現出極強的食慾,同時由於自身能量代謝和脂肪的分解被抑制,最終積累出超過正常小鼠數倍的脂肪。
  • 瘦素-BDNF途徑可調控脂肪組織交感神經
    瘦素-BDNF途徑可調控脂肪組織交感神經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7/24 16:39:29 美國洛克菲勒大學Jeffrey Friedman和Ken H. Loh研究組合作取得新進展。
  • Cell:肥胖者為何會高血壓?
    2014年12月8日訊 /生物谷BIOON/ --根據Monash大學和劍橋大學的研究人員證實:瘦素除是調節體內儲存脂肪量的一種激素,也會驅動體重增加情況下的血壓升高。肥胖或超重是高血壓和心血管疾病發展的一個主要危險因素。雖然可能涉及許多因素,但精確解釋這兩個疾病之間的聯繫還不清楚。在Cell雜誌上發表的一項研究中,澳大利亞莫納什大學Michael Cowley教授領導的研究小組與英國劍橋研究人員將激素瘦素生成出現問題的小鼠和人類與「健康」的小鼠和人類比較,看這種激素是否是兩種疾病(肥胖和高血壓)之間。
  • 瘦素,讓你瘦的激素!勻初態教你怎樣減肥最快最有效
    而且,瘦素由脂肪細胞分泌,其受體也存在脂肪組織中,因此瘦素在脂肪組織中促進甘油三酯分解,抑制脂肪酸合成酶表達,最終發揮抑制脂肪合成的作用。 和瘦素密切相關,瘦素水平高,能夠有效地抑制人體食慾、抑制脂肪合成,反而如果長期節食的話,則會導致體內的瘦素下降,人往往會增加飢餓感,加大食慾。 那麼如何提高身體瘦素水平呢?
  • Cell Metabolism:飲食肥胖會破壞下丘腦神經投射
    紅色螢光部分為弓狀核神經細胞軸突,它們支配室旁核活動。藍色部分為細胞核。)  下丘腦(hypothalamus)是負責接收、整合以及發出食慾調節信號,並且維持體重穩定的腦部中樞。一旦生物肌體對於食慾的調節發生紊亂,就可能產生肥胖。動物的神經系統通過產生促進或抑制食慾的內分泌因子,從而形成下丘腦神經投射環路,它們構成食慾調節網絡。
  • Neurotez公司血清瘦素(Leptin)獲美國專利
    2012年7月30日訊 /生物谷BIOON/ --Neurotez公司宣布,血清瘦素(Leptin)獲美國專利,專利涵蓋Leptin用於阿爾茨海默氏症(AD)的治療及通過調節大腦中澱粉樣多肽的積累來改善認知功能的恢復。
  • 肥胖與糖尿病的關係:「死亡四重奏」罪魁禍首,肥胖不僅毀顏值更毀...
    肥胖和2型糖尿病的因果關係,目前醫學上還沒有明確定論,但已經探索出來的可能機制是肥胖可以誘發和加重胰島素抵抗,因為肥胖導致的脂肪組織炎症是胰島素抵抗的核心機制。人的脂肪組織包括兩種類型——白色脂肪和棕色脂肪。白色脂肪佔正常人體重的15%~20%,是人體主要能量庫,它又分為皮下脂肪和內臟脂肪。棕色脂肪負責分解引發肥胖的白色脂肪。
  • 肥胖四宗罪,宗宗都致命!現在減還來得及
    肥胖與後面這三種病關係密切,尤其對糖尿病影響巨大。 1.肥胖和 2 型糖尿病是如影隨形的「好兄弟」 國際上通用根據 BMI 指數來判斷人體是否肥胖。BMI 指數的計算方法為體重(kg)除以身高(m)的平方。
  • 腦科學日報:「DNA元件百科全書」第三階段成果;瘦素和能量平衡
    3,Nature | 瘦素和能量平衡 來源:BioArt 瘦素(Leptin)是一種由脂肪組織分泌的激素,它在血清中的含量與動物脂肪組織大小成正比。
  • 肥胖的6種類型,分別是什麼原因導致肥胖,又該用什麼方法減肥
    其實得先了解自己是屬於什麼肥胖類型,知道原因才能找到適合的方法。今天我按肥胖的部位給大家總結了6種肥胖類型和對應的減肥方法,我們來看看吧:一、上半身肥胖:這類肥胖通常是吃出來的,加上不運動,是最常見的肥胖類型。這種類型的減肥要點就是每天需要30分鐘以上的有氧運動,比如慢跑、遊泳,如果實在沒時間可以勉強用快走替代。同時戒掉甜點甜飲料是必要的。
  • 導致肥胖的原因主要有哪些
    現代人的生活節奏快工作和生活中變動跟多,情緒也是瞬息萬變,每日所吃的食物都是五花八門,在這樣的情況下,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出現了肥胖的情況。那肥胖原因分別是什麼?導致肥胖出現的原因有哪些?下面我們一起來詳細了解一下!
  • JAMA:體內瘦素(leptin)水平與阿茲海默病發病風險相關
    據12月16日刊JAMA上的一則研究披露,具有較高leptin(瘦素)水平的人,其罹患阿茲海默病及痴呆症的相關風險可能會降低。瘦素是由脂肪細胞產生的一種蛋白質激素,它與食慾的調控有關。以往的研究顯示,體重超標及中年肥胖症與一般人群中的較差的認知功能以及發生痴呆症的風險增加有關。
  • Cell Metab:總覺得沒吃飽?看看科學家發現了什麼
    但是當研究人員發現他們研究的小鼠模型在一到兩個月時間裡體重增加了近一倍,他們意識到其中可能存在著什麼原因。「二十多年前,當瘦素(leptin)被發現的時候,人們對於肥胖與食慾之間的關係有了更進一步的認識。但即使後來發現調控進食和體重的下丘腦上存在瘦素受體分子,人們仍然不知道瘦素究竟如何被精確檢測。」麥吉爾大學的Maia Kokoeva博士這樣說道。
  • 立刻排查這10個原因吧!
    當我們出現不掉秤或者有這疑惑時,可以先來排查下面這10個原因,排查結束,大家就會變成減肥專家了。1. 你可能存在胰島素抵抗。胰島素是使身體儲存更多脂肪的激素,它的水平高,身體就更多地處於合成脂肪的狀態。
  • 肥胖的孩子可能會更「蠢」,情緒控制和認知能力均會被肥胖所影響
    此外,大腦受到的神經損傷也與一些炎症標記物(如瘦素)有關。瘦素由脂肪細胞生成,有助於調節能量水平和存儲脂肪的能力。肥胖兒童的大腦對瘦素沒有反應,這種現象被稱為瘦素抵抗。它會形成一種惡性循環,導致他們持續、過量進食,然後過多的脂肪細胞又會生成更多的瘦素。 家長大多覺得「能吃是福」,作為孩子健康的第一責任人的父母一旦有這種想法就是不負責的「懶政」表現。孩子不僅要「愛吃」,家長還要讓孩子吃得健康才是最重要的。
  • 肥胖有救啦!日本發現控制食慾大腦組織
    【環球網綜合報導】據日本《朝日新聞》9月18日報導,日本基礎生物學研究所近日發表論文稱,其一研究小組發現了大腦中控制食慾的大腦組織,此次研究將在未來對抗肥胖問題上起到關鍵作用。從脂肪細胞分泌出來名為「瘦素」的一類激素會控制大腦的食慾中樞,我們知道肥胖者就是缺乏這種激素,所以難以控制食慾,但直到現今,對這塊大腦組織的了解還是微乎其微。但此次研究神經生物學的新谷隆史副教授帶領的研究小組,發現了腦細胞內存在的酵素「PTPRJ」就是控制「瘦素」形成的關鍵。
  • 兒童肥胖現象越來越多?怎麼預防?
    >​兒童肥胖的早期影響因素主要有以下幾點:孕前父母肥胖、孕期營養、新生兒體重(低於2kg或者高於4kg)以及後期的餵養問題幼兒階段~學齡前時間段的發胖原因:飲食模式的轉變1周歲之後,兒童飲食結構發生巨大改變,能量供給從乳類為主逐漸過渡到以碳水化合物為主
  • 飯後感到睏倦的5個原因,以及解決方法
    如果進餐後總是感到睏倦,請全天少吃一些,並分為更多頓飯,而不是一頓大餐。副交感神經系統的激活鹼性潮汐並不是飯後感到睏倦的唯一原因。當吃東西時,身體的優先順序會發生變化。現在的胃裡有食物,需要消化和吸收。這會開啟副交感神經系統,即"休息和放鬆"的組成部分,從而使血液流向消化道和消化系統,並遠離骨骼肌和大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