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考中國 中華血脈連世界

2020-12-11 中宏網

  ——聯考中國港澳臺僑培訓學校張洪亮校長採訪側記

  在國外疫情如火如荼日趨嚴重的同時,聯考中國華僑港澳臺培訓學校,也正面臨著一次雙重考試:一是,新冠疫情帶來的諸多國際問題,給海外生源回流造成諸多不便;二是,線上教育窗口和渠道擴大,海外華僑華人青年歸國參加高考的願望逐漸強烈,怎麼處理好線上線下教學相得益彰的格局,成為一個棘手問題。可以說,機遇與挑戰並存,榮耀與艱辛同在;聯考中國正在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為港澳臺華僑華人歸國高考架起了一座彩虹橋,為海外學子實現祖國大學夢而努力著,奮鬥著......

  中國教育百年民族夢想

  普通高校聯合招收華僑港澳臺學生,是中國教育面向世界的窗口,是中國教育加強內地(祖國大陸)與港澳臺地區教育交流與合作的主要途徑,更是加強海內外華僑青年對祖國了解、增進感情的主要方式,充分體現了國家對港澳臺地區和僑務工作的關心和重視。可以說,在中國教育的百年曆程中,經歷了中國有史以來最偉大的風雲變幻;1840年,西方列強用堅船利炮打開了東方文明古國的大門,腐朽的清政府無力抵抗,中國人民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深淵,仁人志士開始探尋救亡圖存,教育強國的夢想。「師夷長技以制夷」「西學中用」「學東洋日本,西洋歐美」,中華英才在海外求學的過程中,也造成了人才的大量流失。在西方列強的侵略過程中,也對中國文化造成一種強有力的衝擊,曾有一段時間,中國人崇洋媚外,甚至提出全盤西化的思想,使中國人對自己的文化不那麼自信,對自己的道路不是那麼堅定,中國的學子也以學好英語,出國留學為榮。可以說,中國教育一直在生源輸出的大趨勢下,形成難以扭轉的格局;這也暴露出國內高校資源薄弱等關鍵問題。

  1995年11月,面向21世紀、重點建設100所左右的高等學校和一批重點學科的建設工程,經國務院批准後正式啟動,被稱為「211工程」,全國各省市迅速啟動,其中北京有26所,江蘇11所,上海有9所,時至今日,全國共有115所211大學。

  1998年5月份國家為了實現現代化建設提出必須要建立擁有世界先進水平的一流大學,因為是98年5月份提出的,所以被稱之為是985工程,也被稱之為是985大學。北京大學,清華大學首先加入,隨後,復旦大學,上海交通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中國人民大學,浙江大學,南京大學、同濟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南開大學,北京師範大學,武漢大學,天津大學,等39所高等教育學校加入985工程行列。可以說,985,211高校教育工程的全面啟動,是中國政府實施「科教興國」戰略的重大舉措、是中華民族面對世紀之交的中國國內外形勢而作出的發展高等教育的重大決策;給中國的百年教育注入了強大動力,中國教育也成為世界關注的焦點。

迎得東風育桃李,教育界的逆流勇士

  魯迅先生說,真的猛士,敢於直面慘澹的人生,敢於正視淋漓的鮮血。2007,對於師範大學畢業來到北京的張洪亮而言,內心正醞釀著一個教育夢想,但當時以海澱為中心的中國教育市場,競爭已到白熱化程度,是隨著「託福」「新東方」的大道洪流還是另闢蹊徑,成為張洪亮心中難以抉擇的坎。

  當時,211、985已全面啟動,國內教育硬體、軟體全面升級,中國高考政策為吸引海外華僑華人青年,政策大幅度傾斜。國內高考與華僑港澳臺聯考看似分值相同,總分750分;但在試卷內容上,難度則大大降低。比如,國內高考語文作文是800字,而華僑港澳臺聯考則是600字;其他科目則各有偏重,難度則明顯降低;並且,還設置有預科生制度,即參加大陸高校考試,未被錄取而接近錄取分數的港澳臺學生,可申請就讀預科班。經過預科班一年學習後,取得學分證明,經過校內考試取得該校系入學許可後,報所在地省級教育行政部門批准,可轉為本科生。這些政策對於海外青年學子來說,很具有吸引力。張洪亮在對教育市場的考察中,看到了中國高等教育正蒸蒸日上,海外華僑華人港澳臺學子歸國高考也有著強烈的願望,市場雖未形成,趨勢與日俱增;毅然於2008年創辦聯考中國華僑港澳臺培訓學校及北京洪鵬盛世教育科技有限公司,開始了教育夢想的逆勢上行。

  聯考中國華僑港澳臺培訓學校秉承「至誠、至堅、博學、篤行」的教育理念;「至誠」是傳統儒家思想的道德境界,更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基層維度;「博學」「篤行」是君子之行的指南,「至堅」是意志與文化自信的真實體現;這正是中庸之思,中和之美的儒家思想,知行合一的教育實踐與孕育之源。同時,聯考中國以具有豐富實踐經驗的名師為戰略,特聘畢業於首都師範大學、河北師範大學、哈爾濱師範大學、湖南師範大學、西安交通大學、北京外國語大學等院校的人才為骨幹教學力量,對聯考生實行精品小班、VIP一對一、藝術生文化衝刺班、高一班等靈活多變的教學模式;緊扣教育部制定的《聯考大綱》及《兩校聯考複習大綱》自編教材,結合內地高中和歷屆聯考試題設計港澳臺班教學計劃、專用講義、同步練習、測驗、模擬考試等;並對學生的報考進行專業指導,陪聯考學子走完最後一公裡。

      華僑港澳臺學子心中永遠的「高三班」

  「你可知『Macau』不是我真姓,我離開你太久了,母親……」 20年前,一首《七子之歌》撥動無數中華兒女心弦。中華兒女在近代屈辱的發展史中,流落海外,堅韌不拔,生根發芽,茁壯成長。趙錢孫李,周吳鄭王,一個個方塊字形成的中華姓氏,正是他們尋根問祖的文化基因。在聯考中國的金榜名單上,「陳黛安娜」「陳邦傑明」「劉聖地牙哥」「莊喬納旦」等中國姓氏與外國名字結合的稱呼,成為海外華人心懷祖國的有力見證。

  從某種意義上說,聯考中國成為海外學子國內升學的搖籃,心中永遠的高三班。考入北京大學的王劭軒在《致學弟學妹的一封信》中說道:「我從外地來到北京,在這個陌生的城市準備開始高三的緊張生活。」「聯考中國是一個大家庭,一年的時光雖然短暫,但這會是你們人生中難忘的一年……」,可以說,聯考中國以一種特有的文化凝聚力,使得海外學子有了一種情感歸屬,有了家國情懷;在聯考中國的課外生活中,免費為學生們買生日蛋糕邀請全體學員為之慶生,是增進學生友誼,體現聯考中國大家庭溫暖的集體情感;無論您走到哪裡,聯考中國每年都會給您送去生日祝福,美好祝願。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十多年來,聯考中國不斷發展壯大,成立北京校區、福州校區、深圳校區、海外辦公室等,以其富有人文情懷的教學模式,培養了兩岸三地及世界歸國華僑千餘名學生,多數學生被北京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中央財經大學、南開大學、中央美術學院等國內一流大學錄取,成為海外學子心目中考入中國高校的第一搖籃;成為中華民族人才回流的新渠道;增強了中華文化的凝聚力和海外學子的家國情懷。張洪亮校長在接受採訪時表示,我們的祖國日益強大,經濟發展迅速,我們的教育更是實力增強,資源雄厚;希望海外學子積極回到祖國懷抱,感受中華百年教育大計的新時代成果,積極參與建設中華民族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宏大構想與中國夢想成真。(孫秀明)


編輯:沈露

審核:吳娜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為本網站轉自其它媒體,相關信息僅為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網觀點,亦不代表本網站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稿件版權單位或個人不想在本網發布,可與本網聯繫,本網視情況可立即將其撤除。

相關焦點

  •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血脈
    可以說,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血脈是與人命、人性、人愛、人情、人倫、人治等相關的人學價值,體現在八個方面:  第一是人命——敬畏生命。這是中國文化的很重要的特點,西方在文藝復興之後才開始重視敬畏生命。從文獻上看,《黃帝內經》記載,黃帝問道廣成子,人怎麼能活得幸福、快樂、長壽?廣成子的回答主要是內修外養。內修就是修德養性、順其自然,寬厚仁德、心態平和,節制消耗。
  • 行走中的課堂之中華血脈Ⅱ:嶺南民間故宮 再造夢裡故鄉
    尋根教育是鄉土文化教育的重要部分,通過追尋具有鄉土性質、古老情結、啟蒙文化的物質載體,讓孩子找到自己的根,逐步構造屬於每一個人自己的精神家園,讓每一個中國人得以自信成長,立足於社會、國家、世界民族之林。
  • 兩岸血脈相連原本一家 統一的中國眾望所歸
    【環球網綜合報導】臺灣《旺報》10日文章,原題《統一的中國 眾望所歸》,全文摘編如下:這世界有一些東西你永遠扯不斷,分不開,那就是根與血脈。20多年前,我在大學的時候,偶讀余光中先生的那首著名的小詩《鄉愁》,讀得我幾乎涕淚潸然。
  • 《百姓中國周刊》《德孝中華周刊》同時發表了詩眼看世界的文章
    人民日報社市場報網絡版《百姓中國周刊》《德孝中華周刊》同時發表了詩眼看世界的文章採風網滄州站趙志忠報導:2020年3月18日, 人民日報社市場報網絡版《百姓中國周刊》《德孝中華周刊》同時發表了滄海印社與詩眼看世界舉行的「印象滄海」滄海印社成立35周年命題篆刻網絡展的文章。
  • 宗親血脈連萬裡,現代精釀傳佳話,古氏宗親會與瑪咖翁強強聯手
    雲南瑪咖翁酒業股份有限公司與古氏宗親會達成戰略意向合作,旨在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深度挖掘根親文化的內涵,將植根於雲南高原的現代酒文明與傳統文化逐漸融合,打造具有濃鬱鄉情的酒文化平臺。古氏宗親會與瑪咖翁酒業強強聯手,傳遞血脈親情雲南瑪咖翁酒業股份有限公司作為古氏宗親會的主要合作夥伴,將通過品酒、鑑酒、酒文化展示等形式多樣的內容,在宗親會上讓海內外的古氏宗親品嘗到具有原生態品質的酒飲佳釀。雲南瑪咖翁酒業秉承價值為先的理念,用原生態藥材和農作物作為原料,釀製地道好酒。
  • 「中華少年說」啟動,中國國際文化交流中心聯合51Talk讓中華文明...
    51Talk創始人兼CEO黃佳佳在致辭中表示,「在這場戰『疫』中,每一份無私的奉獻都將融入中華民族的精神血脈,化作穿越風雨的力量。大力弘揚中華傳統美德,培養和造就大批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黃佳佳指出,在線下教育停擺之際,51Talk第一時間積極響應教育部「停課不停學」的號召,堅定公益之心,以實際行動踐行企業社會責任。
  • 解讀海洋文學 傳承精神血脈
    這期間,無數文人墨客以海洋為主題,創作了豐富多彩的海洋文學作品,成為中國文學史上傳承不息的經典,更在字裡行間顯示出中華海洋文明博大、和平、包容與勁健的精神底蘊。 為增強學員們對中華海洋文明與中國海洋文學的了解,並通過解析經典,思接歷史、喻古觀今,構築學員們知海、愛海的海洋情結,激勵大家更加堅定、自覺地培育弘揚新時代海軍精神,近日,在基礎部教員的悉心指導和學員大隊的大力支持下,潛淵文學社的同學們策劃了一次主題為「向海而歌——解讀海洋文學經典 傳承精神血脈」的第二課堂活動。
  • 華僑生聯考|通向世界名校的有效途徑
    斐濟是大英國協國家,官方語言是英語,是迄今世界上發現唯一沒有癌症的國家,已經500年沒有經歷戰亂的國家,居民幸福指數高,生活愜意,犯罪率是全球最低的國家之一,主要宗教是基督教。斐濟與中國政府關係友好,兩國貿易經濟、政治文化往來頻繁。
  • 詩意端午頌中華——為新時代的中國朗讀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詩意端午頌中華——為新時代的中國朗讀 讓愛國精神激昂奮進,讓中華文化永久傳揚,讓天地播撒浩然正氣,讓愛國精神代代傳!為祖國歌唱,為中華民族謳歌,為新時代的中國朗讀!詩意端午頌中華!啊,不忘初心使命,愛國精神永傳,赤子情懷美語,家國一體奉獻!啊,戰疫春天英雄歌,詩意端午誦讀時,真摯的情感,融入到春夏秋冬寒來暑往中,融入到一花、一草、一木的熱愛中!
  • 世界上「第二個中國」?說中文用人民幣,連手機卡都是中國移動的
    世界上「第二個中國」?說中文用人民幣,連手機卡都是中國移動的全球有幾十億的人口,我們中國就佔據了十幾億,加上現在中國的經濟與科技發展的越來越好了,曾經那個沒落的中國已經今非昔比,在國際上的地位也越來越高了,說的話也有分量了,就連一些國家都開始學習漢語了,當然就和我們一樣,學英語,並不是平常交流用漢語,不過今天我們說的是世界上「第二個中國」?說中文用人民幣,連手機卡都是中國移動的。
  • 茶風,家風,國風,世界風,中國植物,影響世界的味道
    近期,隨著《影響世界的中國植物》紀錄片的問世,讓我們對中國的植物有了更加深刻地認識,該片用震撼而溫暖的鏡頭語言,呈現了21科28種植物的生命旅程,並講述它們如何影響世界的故事,其中給我印象最深的,還是茶樹。
  • 冠橋華僑高中介紹丨華僑生聯考與中國名校特別通行證!
    冠橋華僑高中旨在為華人華僑子女創造高端學習環境,提供優質教育資源,傳承中華優秀文化,厚植學生愛國情懷,開展優質雙語教育,涵養宏闊國際視野,為國育才,為民育人,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貢獻力量。(一)華僑生專屬通道冠橋華僑高中響應國家號召,服務海外僑胞子女國內國外升學需求,為他們學習中文、學習中華歷史文化,加快回歸中國社會、融入中國市場提供充足的便利。
  • 民進黨「去中國化」又邁出危險一步!只要能和中華扯上關係,蔡英文...
    實際上,人為切斷兩岸歷史文化聯結,進而切斷臺灣與祖國大陸的血脈聯繫,用歷史文化的虛無主義洗腦臺灣年輕世代,企圖實現臺灣事實獨立的政治目的,是蔡英文當局多年來的一貫伎倆。今年9月,臺灣新學期開學伊始,便有臺灣歷史老師指出,新版臺灣中學歷史教科書中對有關中國歷史的內容又進行了大幅刪減,3000年的中華文明史,僅用1600多字進行概括性論述,並將原來「臺灣史、中國史及世界史」三部分,改為「臺灣、東亞及世界」,將中國史放在東亞史項目下。
  • 盛世中華——五十六個民族大團結碳素筆畫展
    ,燦爛的中華文化,共同推動了人類社會的進步。中華民族擁有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歷史遺蹟和文化傳統延綿5000年之久而從未中斷。從遙遠的古代起,中華民族的祖先就勞動、生息、繁衍在祖國的大地上。碳素筆畫展作品千百年來,各民族融入一條中華血脈,同呼吸,共命運用勤勞和智慧共同創造了祖國悠久的歷史和燦爛的文化,共同捍衛了統一的多民族國家。
  • 媽祖信仰:延續文化血脈 聯結兩岸情感
    作者:廈門大學臺灣研究院 李朝霞  編者按:  媽祖信仰不僅是臺灣人的精神撫慰,更是他們內心深處對中華民族、中華文化根脈的堅守。即使當前,媽祖信仰仍可跨越歷史的鴻溝與政治的疆界,延續中華文化的血脈,聯結兩岸人民的情感。
  • 舒婦安·2019世界中華太太大賽中國區新聞發布會
    2019年4月21日,由舒婦安獨家冠名的2019世界中華太太大賽中國區新聞發布會於廣東廣播電視臺隆重舉行,廣州市工商聯副主席陳立及廣州市文聯黨組副書記主席喬平等領導及世界中華太太大賽創始人兼全球主席李逸欣出席了本次新聞發布會並且做出的重要講話。?
  • 重慶暨華中學:尋根鑄魂 讓中華文化走向世界
    作為西南地區基礎教育中唯一的國務院僑辦華文教育基地,暨華中學在傳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方面有著義不容辭的使命擔當。  「傳承和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不僅要讓傳統文化進校園,還要出國門,講好中國故事,傳播文化精髓。」學校校長孫興林強調。近年來,暨華中學堅持開放辦學,突出「融合多元文化,彰顯華文精髓」,積極開展海外華文教育,在傳承和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做出突出貢獻。
  • 中華醫祖扁鵲怎麼講?
    ——班固·漢書酒,自誕生之日起,就伴隨人類文明的始終,幾乎世界各個文明都不約而同的「發明」了酒。而酒的利弊也是從古至今爭論不休的話題。還是對中國文化的不自信?抑或嚴重了是崇洋媚外?中華醫學源遠流長,更是在歷史長河中無數次的抵禦住了大規模疫情的侵襲,使中華文明得以延續。在中醫典籍中對酒有深刻全面和經過漫長歷史實踐檢驗的認識,但卻無人問津。梧桐君遂借《史記》扁鵲之言作此篇,以期使我們對酒有更為全面的認識。
  • 何為免聯考MBA?哪些人在讀免聯考MBA?
    免聯考MBA又稱國際MBA,分為中外高校合作辦學MBA和海外高校在獨立辦學的MBA。這種類型的MBA項目無需出國留學,在國內即可感受海外商學院國際化、優質的教育學習資源。最重要的是無需參加國內的MBA全國統考。2.哪些人在讀免聯考MBA呢?免聯考MBA合適哪一類人呢?
  • 中國隊勝中華臺北 棒球賽場上演兄弟間較量
    德國《經濟周刊》網站15日發表文章《當中國人遇上中國人》,該文稱棒球是中華臺北隊的強項,中國隊和中國臺北隊的對局比其他體育項目吸引了更多賽場內和電視機前的觀眾,他們紛紛鼓掌、吶喊助威。該文認為,臺灣同胞在北京參加奧運是一種平衡舉措,是兩岸關係緩和的一個標誌。中華臺北隊的主教練洪一中說,希望和北京方面在賽中不會出現分歧。他說:「我們有相同的血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