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安市第一人民醫院完成首例大腦中動脈支架置入術

2020-12-25 齊魯壹點

10月3日上午,泰安市第一人民醫院神經內一科副主任醫師欒偉星、主治醫師王偉在齊魯醫院主任醫師吳偉的精心指導,及介入診療部、手術麻醉科同仁的大力配合下,成功完成醫院首例大腦中動脈支架置入術。據悉,患者翟某,63歲,因頭懵6小時餘入院,行腦血管造影提示右側頸總動脈末端和頸內動脈起始段斑塊形成,右側頸內動脈迂曲,右側大腦中動脈M1段狹窄約90%,左側椎動脈起始部迂曲,基底動脈粥樣硬化,中段見局限性狹窄約85%,患者無相關手術禁忌,於2019-10-03全麻下自右側股動脈穿刺行右側大腦中動脈支架植入術+球囊擴張術,手術歷時約1.5小時,順利完成,患者感覺良好,術中無不適,24小時後拆除穿刺點包壓,穿刺點無滲血,患者可獨立上下床活動。

顱內動脈狹窄(ICAS)是指由於動脈粥樣硬化、Moyamoya病、中樞神經系統血管炎、動脈夾層等原因導致的顱內動脈管腔變細變窄,其中動脈粥樣硬化最為常見。病變部位多發生於中等管徑的顱內動脈及其主要分支,包括頸內動脈顱內段、大腦中動脈、椎動脈顱內段、基底動脈等。一般症狀性顱內動脈狹窄全腦血管造影提示重度狹窄(70%-99%),規範藥物治療無效時可以實施顱內動脈支架置入術。對於支架置入困難或風險高的患者,可行顱內動脈球囊成形術。目前,該患者現已康復出院,患者本人及其家屬對醫院及科室給與了高度的評價及讚賞。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 見習記者 郭健 通訊員 王偉)

相關焦點

  • 泰安市第一人民醫院內鏡室成功實施高難度食管支架置入術一例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 記者 張澤文 通訊員 姜秀芳近日,泰安市第一人民醫院消化內科成功為一名食管惡性腫瘤根治術半年後吻合口狹窄的患者實施鈦鎳記憶合金食管支架植入術,患者術後2小時即進食流質食物,2天後進食麵食及湯類食物,3天後患者進食無梗阻感順利出院
  • 隆回人民醫院開展首例永久性心臟起搏器置入術和心臟射頻消融術
    我院成功開展首例永久性心臟起搏器置入術和心臟射頻消融術12月1日,隆回縣人民醫院心血管內科,首例行「永久性心臟起搏器置入術」的35床戴某和行「心臟射頻消融術」的22床阮某同時出院。首例永久性心臟起搏器置入術11月29日,隆回縣人民醫院心血管內科和介入團隊在開展2000多例心臟介入治療後,成功將永久性心臟起搏器植入到一名「III度房室傳導阻滯」患者的體內。至此,醫院成功開展首例永久性心臟起搏器置入術!
  • 全國第九家 青島市立醫院完成省內首例經導管主動脈瓣置入瓣膜
    來源:青島市市立醫院手術直播 山東省首例經導管主動脈瓣置入Edwards SAPIEN 3瓣膜除了精彩紛呈的學術報告外,青島市市立醫院心臟中心TAVI團隊還進行了一場別開生面的手術直播,完成了山東省首例經導管主動脈瓣置入Edwards SAPIEN 3瓣膜手術,使青島市市立醫院成為全國第九家完成該型號瓣膜置入的醫院,手術的成功實施證實了球囊擴張瓣膜在我國臨床應用的有效性
  • 開陽縣人民醫院成功完成首例冠狀動脈造影術
    9月15日,開陽縣人民醫院心血管內科在貴州醫科大附屬醫院心內科專家的指導下完成了首例冠狀動脈造影術。冠狀動脈造影術是一種心臟內科的微創手術,從患者的手腕處的橈動脈或者腹股溝處的股動脈處進行穿刺,通過穿刺口置入動脈鞘管通路到達升主動脈根部的心臟的冠狀動脈,然後從這個部位注射造影劑使心臟的血管在X射線之下充分顯影,準確判斷心臟冠狀動脈血管病情。手術具有準確、安全、切口小、患者易恢復等特點,目前國內的中型以及大型的醫院均有常規的開展,是診斷冠心病的「金標準」。
  • 泌尿四科成功完成馬王堆院區首例輸尿管新型覆膜支架置入
    左:術前患者雙側輸尿管狹窄,右:術後複查腹部臥位片近日,馬王堆院區首例新型覆膜支架置入術在泌尿四科成功實施,患者通過手術解決了左側輸尿管梗阻、尿液引流不暢的問題,已經順利康復出院。充分了解到這種新型覆膜支架的特點後,楊先生表示,「為了不用每年頻繁更換輸尿管D-J管、更大程度地挽救我的腎功能,不管有什麼樣的風險,都願意積極去嘗試,因為這已經是多處求醫了解到的最好的辦法了」。在患者和家屬的強烈要求下,經過完善的術前準備,楊科主任團隊為楊先生在全麻下成功實施了左側輸尿管狹窄球囊擴張+覆膜支架置入術。
  • 梅州市人民醫院完成粵東西北首例 無導線起搏器植入
    近日,梅州市人民醫院成功完成粵東西北首例世界最小的心臟起搏器植入手術——無導線起搏器(Micra)的植入,這標誌著該院心血管內科的心臟器械植入水平邁入國際先進行列。 植入最小心臟起搏器 解決心率問題 患者賴伯今年75歲,因患有間歇性三度房室傳導阻滯到市人民醫院入院治療。
  • 第一人民醫院完成首例腹腔鏡下子宮+雙附件全切術
    近日,泰安第一人民醫院婦產二科成功完成首例腹腔鏡下子宮+雙附件全切術。手術是在泰安市中心醫院婦一科主任、泰安市第一人民醫院婦產一科第一主任曹章指導下,婦產二科主任趙豔紅帶領團隊實施的,這是泰安第一人民醫院與中心醫院建立緊密型醫聯體以來的又一重大突破。
  • 泰安市第一人民醫院在PCI治療領域迎來新突破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 記者 張澤文 通訊員 李彥翠12日,泰安市第一人民醫院心臟中心、介入診療部主任、醫院首席專家李敦恆帶領的心臟介入團隊成功完成了醫院首例冠狀動脈光學相干斷層成像技術(OCT)指導下藥物洗脫球囊治療術,這是醫院心臟中心在PCI
  • 黑龍江省首例大腦後動脈搭橋術在哈完成 解決腦梗後遺症
    東北網12月14日訊(徐勁松 董宇翔 記者 杜筱)近日,黑龍江省醫院與中國醫科大學航空總醫院知名神經外科專家的合作下,神經外二科在全省範圍內成功完成首例枕動脈和大腦後動脈搭橋術,填補了我省在此術式上的空白,也為由腦梗導致的大腦後動脈閉塞患者提供了另一條治療道路。
  • 雲南省第三人民醫院成功開展省內首例胰腺動脈鈣刺激靜脈採血術(AS...
    雲南省第三人民醫院 供圖  雲南網訊(記者 雲小記)11月23日,雲南省第三人民醫院內分泌科與放射介入科合作,開展了雲南省內首例胰腺動脈鈣刺激靜脈採血術(ASVS),診斷疑難低血糖症。  11月10日,雲南省第三人民醫院內分泌科收治了一名由嵩明縣中醫院轉診的62歲女性低血糖症患者。患者一年內反覆多次出現低血糖。患者入院後積極完善相關檢查、排除多種低血糖相關疾病後最終考慮內源性胰島素分泌增多所致低血糖。
  • 我市完成首例膀胱起搏器置入術
    7月5日,記者從第三軍醫大學西南醫院獲悉,該院成功完成我市首例膀胱起搏器置入手術,目前,患者術後恢復良好。這也意味著,複雜性排尿功能障礙性疾病的治療完成了從藥物控制治療向個體化精準有效治療的轉變。首例受益患者劉某是四川達州人,今年47歲,10年前她開始出現尿頻、尿急症狀,白天小便次數達15—20次,夜間3—6次。
  • ...興山縣中醫醫院成功開展全縣首例血液透析長期導管置入術
    打通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命線 ——興山縣中醫醫院成功開展全縣首例血液透析長期導管置入術打通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命線——興山縣中醫醫院成功開展全縣首例血液透析長期導管置入術本網訊(通訊員 舒弦弦 袁書峰)10月19日,興山縣中醫醫院成功完成我縣首例經頸靜脈長期透析管置入術
  • 新泰市人民醫院救治一例急性心肌梗死合併右下肢動脈閉塞患者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 記者 王坤 通訊員 趙霞2020年12月9日上午10:35分CCU科有一位68歲男性患者突發劇烈胸痛並伴有右下肢疼痛,經新泰市人民醫院CCU科李彬主治醫師通過症狀、體格檢查、心電圖及心梗三項,診斷為急性心肌梗死合併右下肢動脈閉塞
  • 臨河人民醫院引進飛利浦大型血管造影機
    11月4日,功能布局更加科學合理、設施設備配套齊全的煥然一新的臨河人民醫院新院區導管室正式投入使用。當日,醫護人員藉助最新引進的飛利浦大型血管造影機,成功自主完成胸痛中心冠狀動脈造影術+支架植入術,胸血管外科下腔靜脈濾器置入術。截至11月19日17時,導管室已成功完成46臺手術。
  • 安澤縣醫療集團完成首例左側鎖骨下動脈閉塞支架植入術
    近日,安澤縣醫療集團在多學科協作基礎上,成功開展首例「左側鎖骨下動脈造影+支架植入術」,標誌著該院外周血管介入水平達到一個新的高度,更為全縣及周邊地區外周血管患者的治療康復提供了新的方法。患者為一名76歲男性,患高血壓、腦梗塞數年,因近期出現反覆頭暈,四肢活動無力,尤其左上肢為甚,且溫度低伴麻木,來到該院腦病科就診。
  • 九江市一醫院消化一科成功開展胃幽門及十二指腸消化管道支架系列...
    中國江西網九江訊 近日,九江市第一人民醫院消化一科於在治療胃鏡下為2例患者成功置入胃幽門及十二指腸道支架,該項技術的開展在本院及九江市均屬首例,填補了九江市第一人民醫院及九江市在該項技術上的空白。  患者周某某,男性,81歲,患者因「反覆腹脹腹痛1月餘,加重2天」入院,在家已有半月餘不能進食。
  • 泰安市第一人民醫院內鏡室成功為九旬老人行內鏡下經皮胃造瘻術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 記者 張澤文近日,泰安市第一人民醫院內鏡室成功為90歲經口攝食困難的鮐背老人成功施行了內鏡下經皮胃造瘻術(PEG),為患者提供了一種新的安全有效的腸內營養支持治療方式。來到醫院消化內科就診後,副主任劉永祥認為,為患者置入鼻胃空腸管雖簡單易行,但會增加痛苦,且存在出現消化道潰瘍的風險。考慮到李奶奶年齡偏大,結合其症狀和家屬的要求,劉永祥組織大家進行了病例討論,對患者進行充分的評估和準備後,決定為患者實施內鏡下經皮胃造瘻術(PEG)。
  • 郴州市第一人民醫院完成首例主動脈弓動脈瘤全去分支雜交手術
    紅網時刻7月15日訊(通訊員 羅丹)65歲的姜先生因胸部隱痛1周,到郴州市第一人民醫院就診,經檢查發現患有主動脈弓動脈瘤,收入住血管外科。雜交手術手術分兩步走:第一步,開胸做主動脈弓部的去分支手術,即把主動脈弓部的無名動脈、左側頸總動脈和左側鎖骨下動脈切斷結紮(去分支),從升主動脈用人工血管分別與無名動脈、左側頸總動脈和左側鎖骨下動脈轉流,以延長動脈瘤的瘤頸(第二步支架植入時的支架錨定區域)。第二步,經股動脈穿刺植入覆膜支架隔絕動脈瘤。
  • 桂林市人民醫院:小住幾天、瓣膜置換,心臟中心連續完成兩例TAVI手術
    原來,一周前,市人民醫院心臟中心團隊聯合麻醉、重症醫學科、超聲、放射等多個科室,採用主動脈瓣生物瓣植入術(TAVI術),為包括老蘇在內的兩位高齡心臟瓣膜病患者完成了微創瓣膜置換。這是該院在今年8月開展桂林首例TAVI術後,又邁出的重要一步。
  • 中國醫大一院多學科合作完成首例俯臥位下胸主動脈修復術
    讓急診科醫生意外的是,出血是由一枚椎弓根螺釘刺破胸主動脈導致的。原來,2015年患者在國外打工時,從樓梯上摔下導致胸椎骨折,在韓國當地醫院進行了切開復位內固定手術,用螺釘將患者的胸椎進行內固定。此次患者遭遇車禍,猛烈的撞擊導致了固定胸椎的螺釘刺破了他的胸主動脈,造成血胸,危及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