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晚報·齊魯壹點 記者 張澤文 通訊員 李彥翠
12日,泰安市第一人民醫院心臟中心、介入診療部主任、醫院首席專家李敦恆帶領的心臟介入團隊成功完成了醫院首例冠狀動脈光學相干斷層成像技術(OCT)指導下藥物洗脫球囊治療術,這是醫院心臟中心在PCI治療領域完成的又一新突破。
患者老年男性,於2017年1月因心肌梗死行前降支支架植入術治療,術後患者症狀明顯緩解,但出院後未遵醫囑規律服藥。於半月前開始無明顯誘因出現憋氣不適感,活動後憋氣加重,呈陣發性發作,伴劇烈頓痛樣胸痛。為進一步治療,患者再次來到醫院心內科就診。
入院後患者心電圖及動態心電圖檢查提示前壁心肌缺血。12日複查冠脈造影顯示:前降支可見支架影,支架內再狹窄100%,遠端血流TIMI 0級,右冠狹窄同前。主任醫師李敦恆與心內科、心內一科主任、副主任醫師李旺結合患者具體情況進行了深入討論,決定為其行OCT指導下藥物洗脫球囊(DCB)治療。
李敦恆介紹,OCT可以更好的定性和定量分析支架內再狹窄病變,優化ISR(支架內再狹窄)治療策略;術中OCT可幫助精準選擇DCB(藥物洗脫球囊);術後,OCT由於更高的解析度,可以觀察到藥球釋放後的藥物顆粒,更好評估DCB效果。
取得家屬同意後,李敦恆、李旺團隊按計劃開始手術,導絲順利通過閉塞的前降支,球囊預處理後通過OCT導管,掃描發現最小管腔面積(MLA)2.92mm,斑塊負荷(AS)37%,斑塊性質以纖維斑塊為主。依據OCT掃描結果,選擇3.0x30mm的藥物洗脫球囊,球囊擴張時間持續60秒,治療過程順利。術後再次OCT掃描評估發現術後管腔獲得良好,斑塊表面可看到藥物塗層顆粒,無明顯夾層出現。手術順利結束。術後患者訴胸及胸痛症狀明顯好轉。
李敦恆介紹,腔內影像技術的出現是冠狀動脈成像技術發展史上重要的進步之一,其中光學相干斷層成像(OCT)因具有高解析度可對腔內結構清楚成像,更是裡程碑式的進步。OCT在心內介入領域扮演了多種角色:評估冠脈硬化病變發展過程,指導 PCI並評價治療效果,探究急性冠脈症候群發生機制,觀察新型介入治療器械的效果以及優化介入治療方案等。
【來源:齊魯壹點】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