摸索中改革,民國時期的行政區劃改革與變動

2021-02-13 史事百傳

閱讀本文前,請您先點擊上面的藍色字體「史事百傳」,再點擊「關注」,這樣您就可以免費收到最新內容了。每天都有分享,完全是免費訂閱,請放心關注。

1912年中華民國建立到1949年新中國成立之時,在這期間,中國的行政區劃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北洋時期

中華民國建國初期,承襲清朝。可是在1912年辛亥革命之後就開始撤道,並且廢除府,將所有不管縣的州、廳全改為縣,還再次之餘開展了存縣並縣的工作。

1913年,中華民國開始全國普遍廢除府州,實現省道縣三級制,同時命令省行政長官稱為民政長,其行政機關為省行政公署。

民政長由中央任命,總理全省政務。開始時,不少省的民政長由都督兼任,其後,袁世凱為不使地方軍事都督控制地方行政,便逐步任命文官充當民政長,削弱都督權勢,但實效不顯。

省行政長官稱為都督,道行政長官稱為觀察使,縣長官稱為縣知知事。行政公署的組織機構為一處,總務,四司,內務、財政、教育、實業,機構及職官設置均較簡約。除此之外還設置了一些特別行政區域。

「道」在1914年5月改稱為道尹。1913年頒布了《劃一現行各道地方行政官廳組織令》後,道成為了介於省縣之間的二級政區,但是在制度上不是一級地方政府。1914年時在省縣之間設置93個道。

縣級區域方面全國和各個省內都出現了重名的現象,這給全國的工作帶來了很大的困擾。多達94組,涉及221個縣。於是在1914年1月實施各省同名之縣存一而改其餘各縣的決定,經此我國大多數縣名穩定下來。

同時在一些邊遠地區,準備設縣而條件不成熟的地方,則置設治局,作為一種過渡機構,但是性質和分縣是一樣的。這是民國時期行政區劃一個很重 要的組成部分。此時期的設治局大都在東北各省和盟旗地區。

若干地區遼闊,治理比較用難。1914年8月公布的《縣佐官制》。一些省份於要津地方設置了縣佐,做了縣政之佐理,其駐地以不與縣知事同城為原則。其所管轄的區域成為分縣,仍為縣的一部分。隨後,大部分縣佐於1930年2月被廢除。

這個時期的行政區劃主要是:省份依次排列,有直隸、奉天、吉林、黑龍江、山東、河南、山西、江蘇、安徽、江西、福建、浙江、湖北、湖南、陝西、甘肅、新疆、四川、廣東、廣西、雲南、貴州等22省。

在22個省之外設了京兆地方、熱河、察哈爾、綏遠、川邊等幾個特別區域,西藏、外蒙古、青海3個地方,另保留阿爾泰、塔爾巴哈臺、伊犁3地區(後均併入新疆省)。

訓政時期

北伐後,國民政府廢除了道,另外設立了專署,作為省的派出機構,是一個輔助機關。一個專署管理十幾個縣。

國民政府北伐後,改直隸、奉天2省為河北、遼寧,並京兆特別區入河北,將熱河、察哈爾、綏遠、川邊、寧夏、青海改建為6個省,總計28個省,另外加上西藏、蒙佔2個地方,以及分自俄、英收回的東省特別區、威海衛行政區。

國民政府並設立特別市,即直轄市,先後設置南京、上海、北平、天津、青島、武漢(後改名為漢口)、廣州(後降為省轄市,抗戰勝利後再升格)、西京(後降為省轄市,抗戰勝利後改稱西安並再升格)、重慶(抗戰時期設置)等9個特別市。

此外,東北政務委員會自設興安屯墾區,西南政務委員會曾一度設立瓊崖特別區,馬仲英則一度自設河西省,惟除了瓊崖特別區系獲同民政府報準外,均為地方私設省級政區。

憲政時期

1945年對日抗戰勝利後,中華民國政府將原東北三省根據滿洲國時期的行政醫劃改劃分成東北九省,增設遼北、安東、合江、松江、嫩江、興安等6省及瀋陽、大連、哈爾濱等3個直轄市。

對日抗戰的勝利,使中華民國政府收復臺灣,成為35行省之一。中華民國政府並將海南島設立海南特別行政區,作為建省之準備。

然而中華民國政府於1946年籤署《中蘇友好同盟條約》,承認外蒙古獨立,於1953年由「控蘇案」撤銷承認。2002年後逐漸與蒙古國建立關係。

在這個時期還出現了管理局這種行政機構。1932年在廣東茂名、關川兩縣接壤的梅茂地方設置了梅茂管理局,1947年底改設為梅茂縣。1934年由連陽化瑤局改置安化管理局,1946年6月升縣改名連南,同年在潮汕地區另增設南山管理局,1947年升為縣。

截至1947年6月底,全國直轄省級行政單位48個,其中包括35省.1地方(西藏),12院轄市。以下設57省轄市,2016縣,40設治局,1管理局,131旗。

1948年1949年9月底除增設梅茂、南山兩縣及添設設治局外,其他沒有什麼特別的變化。



【免責聲明】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與本站聯繫,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部分文章為轉載,並不用於任何商業目的,我們已經儘可能的對作者和來源進行了通告,但是能力有限或疏忽,造成漏登,請及時聯繫我們,我們將根據著作權人的要求,立即更正或者刪除有關內容。本站擁有對此聲明的最終解釋權。

  -END-

感謝大家的閱讀,你的閱讀是對小編的鼓勵,如果覺得文章還不錯的話,小手輕移點一下右下角,點「 好 看 」,謝謝對小編的支持,小編一定每天給你們帶來更多資訊。



相關焦點

  • 清末民國時期漢字簡化的發展:摸索與開拓
    清末民國時期是有意識且較系統地進行漢字簡化的起始階段,儘管該時段的漢字簡化工作進行得還不全面、不深入、不徹底,但它卻是自唐宋以來社會生活中不時出現減省形體、俗寫形體,到新中國成立之後進行系統簡化工作的中間階段。不過,其時學者並非一開始便將目光聚焦到漢字中已有的減省形體上,並非天然地有成系統的簡化方案和推行辦法供他們採納。
  • 大安區召開鄉鎮行政區劃調整改革實施階段工作會議
    會場四川新聞網自貢9月16日訊(段紅宇)9月9日,大安區召開鄉鎮行政區劃調整改革實施階段工作會議,貫徹落實省市關於行政區劃調整工作部署,安排全區鄉鎮行政區劃調整改革實施階段工作。自貢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唐傑出席會議並講話唐傑強調,此次會議的召開,標誌著大安區的鄉鎮行政區劃調整改革工作正式進入實施階段,這是大安區的一件大事,更是一件喜事。鄉鎮行政區劃調整改革工作要依法開展,要按照相關規定和國有資產、集體資產管理以及廉政紀律等的要求做好交接工作。
  • 德陽市各地鄉鎮行政區劃調整改革全面進入組織實施階段
    12月19日上午,旌陽區鄉鎮行政區劃調整改革動員大會召開,安排部署組織實施階段工作。據悉,經省政府批覆同意,羅江區部分鄉鎮行政區劃作了調整,撤銷了10個建制鎮中的3個。撤銷御營鎮,將其所屬行政區域劃歸萬安鎮管轄;撤銷慧覺鎮,將其所屬行政區域劃歸金山鎮管轄;撤銷蟠龍鎮,將其所屬行政區域劃歸白馬關鎮管轄。據了解,羅江區上一次大規模鄉鎮行政區劃調整是在2006年,由原來的14個鎮、1個鄉調整為10個鎮。
  • 民國時期省制的探討和實踐:中國設多少個省比較合適?
    作為一個人口眾多、國土遼闊的大國,平均省區面積28.24萬平方公裡,平均人口4104.0萬人,一個省區相當於一個中等國家,省級行政區面積過大,人口過多是現行行政區劃最明顯的問題之一。民國時期,北洋政府和南京政府就曾對省制的歷史問題進行了改革,例如北洋政府時期的省-道-縣三級區劃,和南京政府時期新設置的熱河、察哈爾、綏遠、西康四省。
  • 一圖看懂遂寧鄉鎮(街道)行政區劃調整改革,你現在是哪裡人?
    日前,記者從遂寧市鄉鎮行政區劃調整改革領導小組辦公室獲悉,遂寧市新一輪鄉鎮行政區劃調整改革方案已獲省政府、市政府正式批覆並對外發布。行政區劃調整蓬溪縣部分鄉鎮(街道)行政區劃調整大英縣部分鄉鎮(街道)行政區劃調整據了解,今年7月,省委、省政府確定了新一輪鄉鎮行政區劃調整改革的先行試點市、縣,遂寧名列其中。
  • 中國行政區劃的由來
    在新時代、新背景、新面貌下,我國需要對行政區劃制度進行改革,讓它能夠與新社會相輔相成。改革二字意味著改變與革新,這是基於舊制度的改變,基於新環境的革新,而這一切都要從清朝的舊制度說起。清朝時,我國的行政區劃是基於省(正式稱呼為布政司)、府、縣的三級行政制度。然而《內政年鑑》一書卻將「道」與省府縣相提並論,稱為四級行政制度。
  • 聚焦 | 四川鋪開4610鄉鎮行政區劃改革,試點市縣建制鄉鎮減少30%
    10月8日下午,四川省委書記彭清華出席全省鄉鎮行政區劃調整改革工作會時要求,充分認識鄉鎮行政區劃調整改革的重大意義和有利條件,各級黨委主要負責同志要親自掛帥、靠前指揮,作為黨委、政府「一把手」工程來實施,當好改革的一線指揮員和施工隊長,以最大的決心和堅定的信心打贏這場改革硬仗。
  • 樂山市市中區鄉鎮(街道)行政區劃調整改革方案(草案)!
    樂山市市中區鄉鎮(街道)行政區劃調整改革方案(草案)一、總體設立情況樂山市市中區現設立鄉鎮(街道)32個,其中:鄉10個、鎮15個、街道7個。此次鄉鎮(街道)行政區劃調整改革,我區鄉鎮(街道)實際減少15個,減幅47%。現擬設立鄉鎮(街道)17個,其中:鄉2個、鎮10個、街道5個。
  • 新中國70年行政區劃調整的歷程、特徵與展望
    回顧70多年來新中國行政區劃調整的歷程,根據行政區劃調整的背景、目標和主要內容的不同,可以將其劃分為以下四個時期。新中國成立後,在行政區劃上曾出現過較大的變革。對於一個新生國家來說,這是一種正常的現象。因為從歷史上看,朝代更迭使國家的政治、經濟、社會和文化等諸多領域都會產生很大的變動,勢必要對原有的國家結構體系做出相應調整,以適應新的形勢和需要。
  • 解讀民國時期服飾特點
    從歷史的角度來看,民國時期,中國人的衣、食、住、行發生了較大的變動。從文化的角度來看,民國時期的衣、食、住、行的變化時中國文化從傳統向現代轉變的直接特徵。女子纏足一方面迎合中國傳統的對女性要求纖細、柔軟的審美觀;另一方面滿足一些男子的畸形性需求,因此女子纏足一直在封建傳統勢力中存在。儘管有大量的有識之士的反對和統治者的禁止,卻難以制止纏足之風。民國初建,妄想更新,社會上興起一種改良社會風俗熱潮,其中就有禁止纏足。由於地理文化因素,民國年間,纏足現象農村多以城市,小城爭多於大中城市,內地多以沿海。
  • 市優化鄉鎮行政區劃和村級建制調整改革工作領導小組(擴大)會暨做...
    市優化鄉鎮行政區劃和村級建制調整改革工作領導小組(擴大)會暨做好改革「後半篇」文章推進會召開 2020-10-21 17:51 來源:澎湃新聞 政務
  • 自貢市強推行政區劃改革助力全市經濟社會發展
    自貢市強推行政區劃改革助力全市經濟社會發展 2018年04月19日 10時50分 來源: 自貢市府 【字體:大 中 小】
  • 昭覺縣人民政府關於《昭覺縣鄉鎮行政區劃調整改革方案 (草案...
    為全面落實省委省政府關於鄉鎮行政區劃調整改革的決策部署,深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新型城鎮化戰略和省委「一幹多支」發展戰略,促進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按照《行政區劃管理條例》(國務院令第704號)和省州相關要求,我縣擬制了《昭覺縣鄉鎮行政區劃調整改革方案(草案)》,現予以公布。歡迎社會各界人士提出意見和建議。意見徵求時間從即日起至2020年12月4日18時止。
  • 為新都區行政區劃調整暨體制機制改革做好「後半篇」文章
    近日,市政協副主席、民進成都市委主委楊建德率市政協農業農村專委會、民進界別與農業界別政協委員一行,赴新都區就行政區劃調整暨體制機制改革有關情況進行調研。調研組走訪調研了三河街道五龍社區、新繁街道瀾木社區,新都區有關部門負責人介紹了自去年10月以來,行政區劃調整和體制機制改革工作的推進情況,以及傳承文化根脈、優化產業發展空間、推動農商文旅體融合發展的工作成效。參加調研的委員們在座談中表達了對行政區劃調整後的公共服務功能、場鎮生產生活、債務產權和未來收入問題的關注。
  • 中韓兩國「市制」改革績效差異的深層原因 | 檢書
    韓國當代的行政區劃格局還遺留有較多傳統的、歷史的成分與痕跡。與日本近代改革的徹底性相比(廢藩置縣,韓國卻不能廢道而由中央政府直轄郡、市),仍屬於較為溫和的、保守的改革。這些對行政區劃改革中遵循法律規定調整,對地方、社區等的尊重、承認和維護,具有重要意義,使得韓國的行政區劃演變較為規範,有章可循,也未對社會和地方造成過大影響和衝擊。
  • 帶你了解一下省、路、州、郡、府、縣這些行政區劃名詞的淵源!
    行政區劃就由郡縣兩級制變成州郡縣三級制。3、魏晉南北朝的州、郡、縣三級制西晉的統一時間很短,從東晉以後,南北對峙的分裂局面延續了兩百多年。這段時期戰爭頻繁,在戰爭中立功的武將或者敵方來投降的將領,一般都給予州刺史或者郡太守的封賞。為了滿足越來越多的封賞要求,只有把州郡的範圍分割得越來越小。到了南北朝的後期,一共有220個州,999個郡。
  • 柳州中院召開跨行政區劃集中管轄行政案件改革工作新聞發布會
    ▲新聞發布會現場9月3日上午,柳州市中院召開跨行政區劃集中管轄行政案件改革工作新聞發布會,通報了柳州基層法院一審行政案件集中管轄改革的重要意義,集中管轄的範圍、時間,集中管轄改革工作的籌備情況和工作安排。
  • 新時期中國體育改革與制度創新
    在這場全方位的社會大變革中,中國體育摸索自身的改革與發展之路,不斷根據社會進步作出調整。  分析舊體育體制的來由與運行機制,就會發現它與當今環境下社會發展的不協調之處。制度創新將賦予新時期體育發展以旺盛的生命力,是中國體育「十一五」時期的重點工作,這一時期也正是中國體育改革處於關鍵性轉折的重要階段。我國體育制度創新和變遷的社會過程,也就是適應社會發展需要,逐漸使新制度融入到體育管理運行機制中去,並被各方所認同而成為基礎性制度的過程,是通過制度調整推動體育自我發展的過程。
  • 清華大學民國時期招生試卷曝光,回到民國,你還能考上大學嗎?
    清華大學民國時期招生試卷曝光,回到民國,你還能考上大學嗎?卷合筆落,刀劍回鞘,牽動人心的兩天高考今天結束了。高考,承載著成千上萬個家庭和孩子的夢想,寒窗12載,終於到了檢驗自我的時候。從今年的考試題中可以看出來,高考的改革正在進行大變化。其實高考至今,改革不少,變化也不少。從1977年恢復高考,遂之被稱為「黑色七月」。再到時間被改為六月,再到已經推行十年的文綜一張卷。其實中國在民國時期就已經高考時代了。
  • 鄒迎曦|淺析民國時期兩淮鹽稅的徵收與管理
    辛亥革命,清帝退位,民國肇造,這是一個重大的歷史事件。辛亥革命後鹽業行政發生了大的變化,兩淮鹽運使改稱鹽政總理,泰州分司改稱泰屬總場,各場鹽課司改稱場公署,場大使改稱場長。但是,名譽上是進行了改革,實際上同清末相比,並無二致,鹽官的統治、鹽商的壟斷,依然如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