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父母經常對孩子說:「你怎麼這麼不專心啊?」「你能不能注意力集中一點兒?」
好,今天我們就聊一聊到底什麼是「專注力」!
如果你發現孩子有下面這些表現:
1、孩子小動作多,左摸摸右看看,容易受到外界幹擾;
2、聽課的質量差,常常坐不住,多動;
3、平時做事情東一榔頭,西一棒槌,有頭無尾;
4、經常發呆,思想跳躍性大,情緒易衝動。
......
以上這些行為都是孩子的專注力不足的表現。我們的孩子不管他學習什麼學科,學習什麼內容,進行任何活動,他都需要良好的專注力,才能實現一個好結果。
但是,很多家長對專注力的認識是有誤區的!
有的家長認為:孩子注意力不集中是因為貪玩!
有的家長認為:孩子注意力不集中是因為沒有意志力!
有的家長認為:孩子注意力不集中是因為厭學!
其實這三個是對專注力認識的最大誤會!
專注力,又稱注意力。是指一個人把自己的感官,集中在某些事物上的能力。
但凡是能力,就需要練習才能提高。當你發現孩子有以上行為的時候,其實都說明了孩子專注力的水平不足,他需要訓練,而不是責怪!
比如,一個孩子應該看書的時候,他能夠把自己的視覺和思維集中在書本上,他能做到多麼集中,就有多少專注力!有的孩子能集中3分鐘,有的孩子卻能集中30分鐘,有的孩子卻一分鐘也集中不了,這就是孩子專注力水平的差異!需要訓練才能提高他的這項能力的水平。
比如微軟創始人比爾蓋茨,有資料顯示,在他小時候也非常好動,做事難以專心。 比爾蓋茨的媽媽沒有責怪孩子,而是認識到孩子的專注力不夠,因此他鼓勵孩子發展自己的興趣, 大量提供機會來提高孩子的專注力。蓋茨媽媽買來各種孩子感興趣的科普圖書,然後經常陪伴孩子一起讀書。蓋茨的外婆經常陪伴孩子玩跳棋、橋牌,比賽拼圖,這些都是對孩子注意力的提升大有幫助的活動。所以比爾蓋茨的專注力逐步提高起來。
我們想一想,如果比爾蓋茨的父母一直責怪孩子不專心,卻沒有給孩子任何提高專注力的幫助。一個多動、注意力渙散的比爾蓋茨,還能開創微軟時代嗎?
所以,到底什麼是專注力呢?
簡單的理解,專注力就是一種持久瞄準靶心的能力。好比,我們在靶場上準備打靶的時候,我們第一步要做的動作是什麼?
是:瞄準!
因為你在打靶之前,你看到的了大量的其他事物,比如:眼前有山、有樹、有水,可能還有飛鳥或者其他東西,對嗎?但是,你卻有能力進行選擇!去除一切其他幹擾,你在選擇靶心。你選擇的這個過程,就是專注的過程!你越是能夠高度地集中於靶心,你的命中率也就越高。
同理,孩子在學習的時候也是這樣的,他的靶心就是他的學習任務。他周圍原本有好玩的、有好吃的、有好喝的,旁邊可能還有人聊著他特別喜歡聽的一些話題,在他眼前有他需要寫的作業。此時需要孩子做什麼?需要他能夠穩定注意力,把自己的感官都瞄準在作業上。他能夠瞄的越準,學習效率就會越高!否則孩子就會浪費大量的時間,卻沒有任何的學習成果。
每個孩子能夠瞄準的時間長短是不一樣的,這就是專注力的持久性。
你的孩子注意力的持久性是多久呢?我們可以通過一個小活動來看一看,各位家長在孩子回家後,讓孩子單獨在一個房間裡寫作業,你在一邊觀察,你看看孩子能在你不提醒,不幹涉的情況下,專注的學習多少分鐘?這個分鐘數就是孩子專注力持久性的程度。
一起來對照一下,孩子的注意力持久性是否達標:
如果你發現:孩子寫作業沒有耐心,三分鐘熱度。這就說明孩子的專注力的持久性是不足的。當專注力的持久性不足的時候,他才會出現這些讓人心煩的行為,而這些其實不是孩子故意的,需要我們家長幫助孩子有意的訓練他的專注力的持久性,提升孩子的學習效率。
如何提升孩子的專注力呢?
有的家長就說,我的孩子他玩手機、看動畫片、看電視的時候就能看一兩個小時,屁股都不挪窩,他應該專注力沒有問題。其實這是因為看電視、玩電腦、玩手機,這些行為都不需要孩子特意把專注力集中在上面,他不需要努力,就可以做到。所以做這些事情的時候,時間再長也不能說明孩子的專注力水平。我們要通過孩子的有意注意來判斷他的專注力的持久性。
所以,我們要訓練的是:孩子有意「瞄準」的能力,也就是說有意注意的能力。
在《十節課讓孩子更有專注力》的課程裡我給大家講了十幾種訓練方法,可以幫助孩子學習效率大大提高。
下面我給大家給一個訓練專注力的小遊戲,相信對孩子注意力持久性的提高會很有幫助,我們一起來玩吧:
這個遊戲的名字叫做挑彩豆。
準備:兩個容器、一堆五顏六色的彩豆子
步驟:將彩豆放入其中的一個容器中,接著家長選擇一種顏色的彩豆,讓孩子挑到另一個容器中。家長挑的這種顏色彩豆的數量可以逐漸增加,這樣孩子挑出的豆子從少到多。專注力持久性的練習就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了。
這個遊戲中不僅練習了孩子對目標的瞄準性,又練習了孩子瞄準的持久性。其實我們的生活中就有很多練習孩子專注力的活動,比如穿針呀、撿菜呀、打字呀等等。』
感謝大家的閱讀,更多專業的專注力訓練,可以點擊【果姨媽育兒】的「專欄」或者點擊下面的「了解更多」進行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