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不改革就會成為惠普?惠普是一家怎樣的公司

2020-12-14 手機鳳凰網

【PConline 雜談】在11月4日的華為心聲社區上,披露了一封總裁辦電子郵件。任正非在會議過程中表示「對於研發基層管理者管理能力退化,如果不能改革,我們就是下一個惠普。」

那麼「惠普」是怎樣的一家公司呢?

戴維·帕卡德(David Packard,1912年-1996年)和威廉·休利特(William Hewlett,暱稱Bill,1913年-2001年)兩人於1939年在美國加州聖克拉拉縣帕洛阿爾託市(Palo Alto,位於如今的「矽谷」)的一間車庫中創辦了惠普(HP)公司。公司名「HP」來源於兩人名字的首字母縮寫,據說是用扔硬幣的方式來決定誰的名字放在前面。

而在1939年時,並沒有今日的「矽谷」這個概念。「矽谷」這個詞,是由美國記者Don Hoefler在1971年創造的。它從1971年的1月11日開始被用於《每周商業》電子新聞的一系列文章的題目──「美國矽谷(Silicon Valley,USA)」。之所以名字當中有一個「矽」字,是因為當地的企業多數從事與由高純度的矽製造的半導體相關的產業活動,而「谷」則是從聖塔克拉拉谷中得到的。

在關於矽谷的多數報導中,一個不能被忽視的名字則是史丹福大學(QS排名世界第二)。

在20世紀40年代,斯坦福僅僅是一所名不見經傳的學校。在1941年,美國科學研究與開發辦公室(OSRD)為增強軍事科研能力,對大量高校撥款,在總計4億5000萬美元的財政撥款中,麻省理工學院得到了1億1500萬美元,斯坦福僅僅獲得了5萬美元。

而讓史丹福大學聲名鵲起的重要人物不得不提到弗雷德裡克.特曼教授(1900年6月7日-1982年12月19日),作為斯坦福教職工子弟的費雷德裡克·特曼,可以說是一名土生土長的斯坦福人。其在1922年獲得了史丹福大學電氣工程碩士學位,並在麻省理工深造獲得了博士學位。1924年回到斯坦福任教,擔任「無線電工程學」教授,電子通訊實驗室主任。1945年,其被任命為副校長。

之後,弗雷德裡克.特曼為史丹福大學的發展做出了一個重要決定。

史丹福大學

他深感到電子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趨勢,決定將斯坦福大量土地(斯坦福佔地面積33平方公裡,約12個北京大學的面積)中的一部分,規劃建設一個高新工業園區,興建研究所、實驗室、辦公寫字樓等,並聯合了包括惠普在內的第一批公司入駐。到1955年,已有7家公司在研究區入駐,1960年增加到32家,1970年達到70家。到1980年,整個研究區的655英畝土地全部租完,有90家公司的25萬名員工入駐其中。

「土地出租」為斯坦福帶來了不菲的財務收入,這讓斯坦福可以重金聘請頂級名師充實師資力量。此後,斯坦福發揮頂尖人才效應逐漸成為了我們今日所知悉的那個斯坦福。

這一舉措也催生了「矽谷」的誕生。因此,弗雷德裡克.特曼被世人稱為「矽谷之父」。而惠普在「車庫傳奇」之外的另一個廣為人知的稱呼則是「矽谷之母」。

美國矽谷

而「矽谷之母」與「矽谷之父」的淵源則要追溯至二十世紀30年代。

惠普的兩位創始人比爾和戴維作為史丹福大學的同級校友,共同受教於特曼教授。在特曼教授的鼓勵下(以及相傳借來的538美元),比爾和戴維幾經周折終於在1939年創建了惠普。在此之後,特曼教授作為惠普公司董事會成員長達40年之久,成為了矽谷歷史上最感人的插曲之一。1977年,比爾和戴維向史丹福大學捐款建造了現代化的弗雷德裡克.特曼工程學中心,以示對特曼教授的感激之情。此外,兩人連同其基金會與公司共計向斯坦福捐贈的金額已逾3億美金。

惠普的一些發展軌跡:

1940年:惠普首次向員工發放獎金——5美元。

1942年:惠普開始在帕洛阿爾託建設首座大樓,一旦公司生意失敗,這座1萬平方英尺的建築物可以轉型為一家商店。

1957年:惠普IPO,股票價格為16美元。

1968年:惠普推出全球首臺能夠在磁卡上存儲程序的桌面科學計算器,廣告稱它為「個人計算機」(personal computer)。

1982年:惠普推出LaserJet印表機。

1989年:惠普成立50周年。惠普誕生的車庫成為歷史古蹟,並被稱作是「矽谷誕生地」。惠普營收增長至119億美元,員工總數達到9.5萬。

惠普的創業車庫

1995年:帕卡德出版《惠普之道》(The HP Way),記錄了惠普的歷史,並闡述了兩名創始人以人為中心的管理風格。

進入千禧年之後的惠普,雖然不乏收購康柏與EDS這樣的大手筆操作,並於2008年營收突破1000億美元。但在業務整合調整過程中,以高管的頻繁更迭和大規模裁員為代表的操作受到了廣泛質疑……而2011年110億美元收購Autonomy的操作,在近年來也被證實為遭遇欺詐,讓惠普損失了至少數十億美金……

2015年惠普正式拆分為兩家公司:HP(PC業務和列印及成像系統業務)與HPE(惠普企業業務)。

HPE於近年進行了多筆併購,以圖全方位增強自身在企業業務領域方面的綜合競爭力。

HP 2018財年營收585億美元,淨利潤為53億美元,同比增長111%;HPE 2018財年營收309億美元,淨利潤24億美元,同比增長50%。單純從這一年的財報來看,業務調整已經有了明顯起色。

惠普車庫法則

值得一提的是,《惠普之道》中所提倡的管理理念時至今日仍然被許多公司所推崇。其也通常被視為詮釋」矽谷精神」的最佳代表。正是在「矽谷精神」的影響下,1976年,史蒂夫·賈伯斯、斯蒂夫·沃茲尼亞克和羅·韋恩於賈伯斯家的車庫中創建了蘋果公司。1998年,兩名斯坦福學生拉裡·佩奇和謝爾蓋·布林在租來的車庫中創建了Google谷歌公司……

如何評價今日的惠普,是個見仁見智的問題……

相關焦點

  • 真面目揭露,惠普、戴爾同時斷供華為
    去年年底,華為公布了92家核心供應商的名單,在這一系列名單當中,從五月份美國商務部公布實體清單以來,一開始僅有高通、英特爾等幾家供應商宣布停止與華為繼續合作。此外,有消息稱更多與華為合作的美國公司,在當時的情況下儘可能優先給華為供貨,甚至有美國公司要求美國取消對華為的管制。
  • 惠普首超IBM成最大IT公司
    首次超越IBM公司成為世界最大的IT公司  2005年,當馬克·赫德走進位於加州的辦公室時,面臨的也許是惠普前所未有的艱難局面:惠普的股價在一路下滑,從1999年7月到2005年2月,惠普的股價縮水了63%;華爾街建議出售PC業務、分離印表機業務的聲音不斷,仿佛偌大的惠普集團已經走到了崩潰的邊緣。  而僅僅一年半以後,外界對惠普的態度便來了一個180度的大轉彎。
  • 給華為斷供的筆記本品牌是惠普、戴爾 不是聯想
    5月16日美國商務部宣布將華為列入「實體清單」,進入這個名單就意味著美國企業不能再跟華為做生意了,所以那段時間不是傳來某某美國企業斷供華為的消息。美國制裁公布之後,第一個傳出斷供華為的是聯想公司,聯想是國內公司中國際化做的最好的之一,不過聯想斷供的傳聞也引發了爭議,成為聯想又一次輿論危機,迫使聯想方面深夜發表聲明,否認斷供華為。
  • 紫光與惠普攜手打造「新華三」
    5月22日,紫光股份發表公告稱,將以不低於23億美元,收購惠普子公司華三通信51%的股權。此次交易紫光與惠普攜手打造一個「新華三」,將包括惠普公司的全資子公司H3C與惠普中國的伺服器、存儲和技術服務業務,總估值約45億美元(不含現金及負債),預計將於2015年底完成。
  • Autonomy 創始人林奇:我不想成為惠普替罪羊
    邁克·林奇近日在接受美國博客Business Insider(以下簡稱「BI」)採訪時,逐條地駁斥了惠普及其他各方對其所施加的指控。林奇宣稱,其不想成為惠普的替罪羊。 林奇稱:「當惠普自身陷入混亂時,人們肯定能夠認識到,我不會成為惠普的替罪羊。」 林奇還稱,惠普的數據並不合理。林奇也表示,他並非對惠普提出的數據感到疑慮的唯一人士。 林奇要求惠普對如何認為Autonomy的假帳問題導致惠普減記50億美元的詳細過程作出解釋。
  • 惠普:失去的 20 年
    作為一家年營收 585 億美元的巨頭企業,惠普突然改變商業模式戰略、調高價格,對惠普的市場佔有率會造成一定的影響。惠普可謂矽谷第一個 IT 巨人,因為在惠普之前,沒有人會把公司建在車庫裡,而在其之後,因為其榜樣的作用,車庫文化成為一種潮流。許多年輕人白手起家,在車庫中誕生了一個又一個偉大的公司,這其中就包括蘋果和谷歌。惠普當年創業的車庫,也被美國政府定為矽谷的誕生地。
  • 商務周刊封面文章:惠普的劇本
    在這次強氣流中,有的百年飛行器已經墜落,有的搖搖欲墜,有的劇烈顛簸,只有少數得以保持穩健的飛行姿態,繼續爬升,惠普公司便是其中之一。4年時間,一位埋頭幹活的「打工仔」把一家左搖右晃的公司重塑為收入穩定的、抗風險能力超強的全球最大信息技術供應商。這家企業是如何圍繞「成本」進行自我改造,以及通過輸出「成本之道」探索新的生意模式,使自己成為這場經濟危機的獲益者?
  • 惠普、華為、騰訊等親臨51Testing軟體測試專場招聘會現場
    據了解,一家國內知名的軟體公司開出月薪8000元居然招不到自動化測試工程師,最後月薪提高到12000元。深信服公司在本次深圳專場招聘會提供年薪20萬招聘高級軟體測試工程師。  惠普中國在北京分場的展位前積聚了大量的求職者,為此惠普公司特意在場館內準備了單獨的洽談室,先在展位上進行初步挑選,然後在洽談室進行單獨技術面試,據51Testing北京人才服務部的馬凱先生介紹,惠普在這次招聘會上面試的求職者不下
  • 惠普家用筆記本哪款好用 惠普和華碩哪個比較好
    可,現在市面上的筆記本品牌有這麼多,惠普筆記本是一個不錯的品牌,那麼惠普家用筆記本哪款好用,惠普和華碩哪個比較好一些呢?4、惠普(HP)星系列筆記本這款筆記本在整個的品質上是非常完美的,IPS的高解析度讓色域的飽滿度更高,完全能帶來不一樣的純粹視覺體驗,凹凸有致的菱形隔柵設計能三維立體的感受音樂,讓聽覺和感官都能享受到非一般的刺激。
  • 惠普公司大中華區總裁莊正松:重慶已成惠普全球最大筆電基地
    原標題:智匯八方|惠普公司大中華區總裁莊正松:重慶已成惠普全球最大筆電基地   今(15)日,在2020線上中國國際智能
  • 時代周刊:惠普為什麼必須趕走赫德
    曾當過演員和電視真人秀演員、後來成為惠普營銷顧問的朱迪·菲舍爾(JodieFisher)指控赫德對她進行性騷擾。赫德最終於8月6日辭去惠普董事會主席和CEO職務。  據悉,赫德用一筆數目不明的資金擺平了性騷擾一事,菲舍爾也否認與已婚的赫德有過「婚外情或親密的性關係」。雖然惠普稱赫德並未違犯公司的性騷擾規章,但惠普發現,赫德提交的一些支出報告隱瞞了他與菲舍爾的私人關係。
  • 評論:惠普是否還能恢復元氣?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136987.htm  我認為是惠普的原CEO卡莉•費奧莉娜(Carly Foirina)造成了惠普「悲劇的開始」,而這種情況是在其前CEO的領導下開始的,就是從2002年收購康柏電腦的時候開始的。那時候,惠普還是一個 蒸蒸日上的小型電腦公司,這使它打入臺式機內部,並成為噴墨印表機的三大製造商之一。
  • 惠普出售華三控股權,是一場多贏交易
    不得不說,這個略顯土氣的簡稱總是會讓人低估它的功底——在當今企業網的市場份額上,它已經超過了老對手思科,劍指老東家華為。當然,老東家這個詞,還不足以道破華為與華三之間複雜的關係。2003年,華為與美國3Com合資成立了華三,目的是限制思科在數據通信業務上的過度擴張,同時,它成為了華為進入美國企業業務的敲門磚,得到了華為的不間斷輸血,成長飛速。
  • 從惠普在華發展史了解江總的信息技術產業戰略
    基辛格建議惠普及其聯合創始人大衛•帕卡德(David Packard)8月份訪問了北京,並提議成立一家合資企業。事實上,這個美國科技巨頭已經開始準備了。 1979年6月初,惠普的營運長迪安 · 莫頓已經在敦促惠普的中國工程師劉濟寧返回中國,開始惠普在中國的業務。
  • 惠普之道重生
    一些人揣測,高不適應其前任符標榜的「高壓政策」,此外,高的通信業背景也使其難以率領一家全產品線的IT公司。然而,在中國惠普內部,疑惑「最多持續半個小時」。  因為當天是惠普2011年第二財季結算的最後一天,氣氛緊張,當天下午,符標榜連續主持會議。接下來的五一小假期衝散了所有疑慮,一切按部就班。  相比高瑞彬的離職,惠普人更關心的是,發條重新繃緊,因為PP回來了。
  • 惠普筆記本報價大全介紹
    導語:在筆記本的行業中,惠普憑藉著良好的口碑和優質的服務打動了消費者,在電子產品行業中嶄露頭角,現在成為了家喻戶曉的品牌。惠普是一家全球性的資訊科技公司,現如今是世界上最大的信息技術公司。相信也有不少的用戶使用過惠普的 筆記本電腦 吧?惠普作為一個國際品牌,它旗下的筆記本電腦價格方便是不是就比較昂貴 ?在 性價比上,惠普的筆記本又怎麼樣?
  • 北京惠普專賣店地址集錦【圖文】
    導語:HP 是 惠普公司的簡稱 ,英文全稱是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惠普 是一家跨國的資訊科技公司,公司的主營產品是 軟體 、 數碼影像、 印表機、 計算機的生產與銷售,相信大家都會想要購買惠普的產品,但是又苦於尋找惠普專賣店的地址。
  • 惠普-Autonomy會計欺詐誰之過
    商譽是公司的記帳條目,用以描述一家公司收購另一家公司的支付溢價。更確切地說,是購買價格與被收購公司的淨資產的公允市場價值之間的差值,商譽不能單獨出售。在這種情況下,惠普相當於支付了69億美元的溢價來收購Autonomy的淨資產。  現在,惠普開始對商譽減記,並指責Autonomy在財務報告中存在會計不當行為,這沒有任何意義。
  • 標配Type-C充電器的華為、榮耀、惠普輕薄本,哪個值得選?
    輕薄筆記本產品已經成為一個重要的細分產品,目前銷量也較不錯,而便攜筆記本更加便攜,就成了用戶新的需求。如此,過去粗、大、重的電源適配器就成了用戶的困擾。目前,部分便攜本已經在做電源的瘦身,搭載Type-C電源適配器,不僅配件輕,一定程度上也可以讓產品本身更加輕薄。
  • 惠普3D印表機 不僅僅是震撼業界的厚禮
    從目前公布的產品圖片來看,如此大的體積(機器尺寸為2178毫米x1238毫米x1448毫米,構建體積為406毫米x304毫米x406毫米)除了工業用途之外,似乎猜不出有什麼其他用途。那麼,這臺技術「時髦」的產品究竟是怎樣工作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