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東家「傳家節」即日起至12月25日舉辦,這個由東家APP平臺專為手藝人和傳統文化愛好者們打造的節日,到今年已經是第五個年頭了。
「傳」為傳承,「家」既指東方文化之大家,也指千萬個溫暖小家,「傳家」的含義,就是讓文化和手藝代代相傳。「手藝傳家」是今年傳家節的題中要義:聚焦年輕的「匠N代」。看90後、95後的年輕手藝人如何發揮自己的優勢和特長,在傳承傳統手藝的同時積極創新,擁抱網際網路及各種新玩法。
四代守藝的95後匠人「劉公子」人稱「劉公子」的她,其實是個女孩子,本名劉鈺涵,是江西省工藝美術師,1995年出生於景德鎮陶瓷世家,從曾祖父至今傳承四代。
在瓷器繪畫設計上,劉公子深受祖父劉海和影響,肩負著堅守、傳承這份技藝的使命。但她希望在傳承家族技藝的基礎上進行創新。她認為,老一輩有豐富的經驗和閱歷,這是年輕人難以比擬的;但「前浪」們思維往往比較固化,「後浪」的優勢在於更有想像力,有自己的審美標準和堅持。生長在網際網路時代,她覺得很幸運。網際網路讓更多年輕人被看到,有機會施展才華。
2017年,劉公子入駐東家平臺。她從內容直播開始,與用戶分享好瓷、好器,以及生活中的美好點滴。
如今,線上銷售額已佔到劉公子整體銷售額的50%以上,今年的疫情並未對她的銷售額帶來太大影響。
劉公子說,好的瓷器會與人交流。她希望做到「師古而不泥古,古為今用」,讓傳統在新時代煥發新的活力。
「瓷三代」江歆:從創新到回歸90後的江歆是個「瓷三代」,外公、父母都從事陶瓷行業。她對工匠精神最初的感知,來源於曾在藝術瓷廠管理車間、對所有工序都精通的外公。從景德鎮陶瓷大學畢業後,江歆開始創業,至今已8年。
以往景德鎮的不少匠人都是大門緊閉,每家每戶開獨立小作坊。江歆認為,這個時代更需要合作,行業合作能成就新的東西,因此她選擇去打造品牌。
她說,年輕匠人獲取信息的方式與前輩大不一樣。上一輩匠人會抱著書當寶貝,可現在有了網際網路,學習和獲取信息更方便。年輕匠人作為「網際網路原著民」,能將這些信息分享給老一輩,也能更好地從他們身上學到很多。而無論是「後浪」還是「前浪」,都需要好的行業環境和土壤。
江歆說,線上銷售和直播是品牌加速器。此次東家傳家節,她將推出慕古系列復刻宣德雲龍紋大罐,還有復刻青花纏枝梔子花紋杯。
90後「匠二代」獨立陶藝師90後的吳志明是一名陶瓷繪畫手藝人。作為一名「匠二代」,吳志明從小跟著父輩學習傳統制瓷工藝。寫意山水描金青花瓷蓋碗、工筆淡彩白瓷筆筒、工筆重彩手作琺瑯蓋碗、勾邊填色折枝花紋青花瓷主人杯……他的作品更像畫在瓷器上的表達。
吳志明說,陶瓷是新工業、行業裝飾,因此需要搭配現代工藝。
在營銷上,他與父輩也很不同。以他為代表的年輕匠人們嘗試用短視頻、直播來營銷,現在直播已成為他的主要銷售來源。
來源:周到
【來源:周到客戶端】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