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貴傳家不過三代,以玉傳家可富十代,揭開傳家玉的真實內幕!

2020-12-17 藏玉文化

對於中國人這個有著幾千年文明歷史的民族來說,有一個被烙印在民族血脈裡的東西叫——傳承!

如何傳承,傳承什麼,這些問題讓中國人又產生了一種傳家寶文化。可以作為傳家寶的東西數不勝數,但在眾多傳家寶中,最出名的,還要屬和田玉。所以古人在很早之前就提出了「傳家之玉」這一說法。

說到以玉傳家,很多人認為這是為了傳承財富,因為好玉會隨著時間的流逝歷久彌貴。

其實,這種觀點並不全面。如果僅僅是為了傳承財富,那麼黃金、鑽石甚至是人民幣不更簡單直接麼?

中國人以玉傳家的背後,其實有著更大的深意,當你完全了解了這種深意後,你就會被深深地折服。

01

揭開以玉傳家的真實內幕

中華民族五千年的文明歷史從未中斷,靠的就是一世紀又一世紀的傳承;中國人的小家能一代一代的繁衍下去,靠的同樣是一輩人又一輩人的傳承。

每一個中國人,都希望自己的家族、子孫能一代又一代的生生不息下去。但靠什麼才能保證一個家族的興旺發達?

正如古人所說:道德傳家,十代以上,耕讀傳家次之,詩書傳家又次之,富貴傳家,不過三代。

也就是說,如以金錢、財富傳家,那麼很難超過三代;如以良好的品德傳家,則可以確保家族後代生生不息,興旺發達。

所以,中國人自古以來就注重德育,也因此產生了膾炙人口的做人準則: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

這裡的善,就是德。而玉有五德,分別是仁,義,智,勇,潔。這正好對應了中國人最重視的良善、仁義、智勇、高潔、謙遜等所有美好的品質。

所以,以玉傳家,就是以德傳家。傳家玉,是中國人對後輩子孫最虔誠的護佑和期望。

畢竟,父母之愛子,當為之計深遠。

02

以玉傳家,是一種文化薰陶

中國人選擇以玉傳家,除了玉代表德這個重要原因之外,還因為玉代表一種文化薰陶。

以玉傳家,不僅顯得很有儀式感,更能烘託出一種文化和品位的氛圍。文化、品位這些東西正是中國人最重視的。

並且,自古以來,中國人對美玉至上的尊崇可謂登峰造極。

比如春秋時代的《管子》一書中這樣推崇美玉:「以珠玉為上幣,以黃金為中幣,以刀布為下幣」。

而至於「君子如玉」、「美人如玉」、「君子無故玉不去身」、「寧為玉碎,不為瓦全」等之類的說辭,在傳統文化中可謂俯首皆是,不勝枚舉。

所以,中國人選擇以玉傳家,既是一種文化素養的體現,也是一種對後世的一種則之神愛之切。套用今天的話來說就是:人前人後,有裡有面兒!

03

傳家之玉大有講究

長期以來,人們對於傳家之玉一直有一種誤會,就是覺得好玉只有富貴之人才買的起,所以以玉傳家是富貴人家的事情,和我們普通人沒有什麼關係。

其實在古代,也有很多窮困之家以玉傳家的事例。因為傳家之玉,重在傳家,而非玉本身。

傳家之玉,最為重要的,並非玉的好壞貴賤。以價格來衡量一件傳家玉的行為是膚淺的。所以,傳家玉的價格不是我們最該考慮的事情。

有錢,可以選擇好玉,錢少,可以選擇一般的玉。但是它們在傳承的意義這方面來說,都是一樣珍貴的。

所以,不必為傳家之玉的貴賤而耿耿於懷。傳家玉,貴在虔誠與德行。正所謂禮輕情意重,從這一點來說,豪商巨賈、達官貴人或平民百姓的傳承精神其實並無差別,更無高低貴賤之分。

雖然說好玉傳家更值得珍視,但是以玉傳家的內核應該是人心,是道義,是精神,是信念,是品德等內在的傳承。

玉入其國,則為國之重器;玉入其家,則為傳家之寶。

你,準備好自己的傳家之玉了麼?

相關焦點

  • 那些讓大家族綿延不衰的「傳家之寶」,我們有必要了解和研究!
    自古稱作「傳家之寶」的幾乎都是珠寶美玉,就算是金子,也經常是金鑲玉,為什麼「傳家之寶」都傳玉不傳金呢?今天就跟大家來說一說!子孫繁盛,富貴久長,這是人人都希望的,但事實卻是十有八九「富不過三代」,所以古時大家族特別重視子女教育,有的把「忠厚傳家久、詩書繼世長」作為家訓題在影壁上,提示著子孫,每天都要看在眼裡,記在心上。
  • 紅樓夢中,林黛玉家傳五代,賈寶玉家傳三代,此人家能傳近十代
    可傳承只有三代。以榮國府為例:榮國公賈源、榮國公賈代善、一品將軍賈赦。林家是書香門第傳承五世,賈家是「白玉為堂金作馬」的金玉之家,只傳承三世。這種設定,曹雪芹不可能隨意為之。而是與古人的文化價值觀完美契合。儒家思想講求「齊家、治國、平天下」。更有「立德、立言、立功」之說。以家國為「天下先」,小家的成就是國家天下的根基。
  • 學懂「家學文化」——為你解決「富」不過三代的困擾!
    王琨老師說:家族的悲哀就是我們的家族已傳了十幾代、幾十代,延續了百年,甚至千年,作為家族子孫的我們卻對家族一無所知!但財產會花光的,而祖訓呢,如果不去繼承與發揚,也會一代代失傳。這如何能「餵肥」我們的下一代?有俗語云:富不過三代。這富「遺失」在哪裡?
  • 張茂明:北齊歷史很好地詮釋了「富貴傳家,不過三代」的鐵律
    大大小小的政權不斷地從一個家族手裡轉移到另一個家族手裡,然而這許許多多短命的家族政權都具備一個共性:一代創業,二代腐敗,三代滅亡。孟子說:「君子之澤,五世而斬;小人之澤,五世而斬。」什麼原因呢?簡單地說,就是政權私有化,權力過於集中。
  • 李玫瑾教授:掙錢再多富不過三代,給孩子存錢,不如教孩子做人
    李玫瑾教授:掙錢再多富不過三代,給孩子存錢,不如教孩子做人做事。古人云:道德傳家,十代以上,耕讀傳家次之,詩書傳家又次之,富貴傳家不過三代。我們翻閱歷史不難發現,很多家族富貴起來非常快,敗亡的也非常快。歸根結底,這就是做人做事的問題,即便我們擁有優厚的物質條件,但是不知做人做事的道理,想必也富不了多長時間。
  • 富不過三代?泰順這家族卻連續興旺,傳家有道
    可以看到第二個門樓,一座三間一層木結構,朝正西,與第一個門樓成直角,門樓雕梁畫棟,體現較高木雕工藝。▲門樓木雕林家富而好義,林鳳鳴的父親林天彰有隱德,有一次他看到有戶人家以女兒償債,舉家痛哭,他慷慨解囊代為償債,妻子陶氏也拿出自己的釵釧等首飾資助。溫州知府楊士鑑題贈匾額「德隆慶集」,讚美林天彰積善餘慶。林鳳鳴繼承父親的仁德,周貧濟老,品格感化筱村周邊的人,在地方上很有威望,郡守張慎和題匾「瑞世偉望」,浙江學政竇光鼐贈匾「年高德劭」。
  • 富不過三代,窮也不會窮三代
    神仙通常會在一個海上的小島顯現降臨,窮書生打包行李往這個小島,親自要問神仙他家三代窮困的原因。途中路過一個村莊,窮書生因飢餓而昏倒在一個富翁家門口。富翁很有愛心的將他帶入家中,騰出一間客房讓他住,叫僕人煮營養的食物給他吃。幾天後,書生恢復體力,富翁問他為何會昏倒。書生將家中自祖父到他這一代,沒有人做過壞事,也很善良,不知為何,會窮了三代。
  • 破解「富不過三代」之困 各界專家建言要更關注「人」
    在17日於福州開幕的2015閩商國家財富論壇上,國內外家族財富管理領域的金融、法律、稅務專家,以及閩商企業家代表,共同就當前中國企業家在家族財富管理、傳承方面的需求、疑惑,中國家族財富管理市場的可持續性發展,展開思想交流,希望助力實現「基業長青、富過三代」的目標。
  • 《紅樓夢》「懷金悼玉」中的金玉有三個含義,不是金玉良緣
    《紅樓夢》"懷金悼玉",出自第五回《紅樓夢曲,引子》。開闢鴻蒙,誰為情種?都只為風月情濃。趁著這,奈何天,傷懷日,寂廖時,試遣愚衷,因此上,演出這懷金悼玉的紅樓夢。懷金悼玉,其中的金玉指的是誰?從廣義上來說,是指富貴轉瞬即逝,懷念當初的榮華富貴。金玉代表金玉滿堂,也指代富貴,金是富;玉是貴。金玉代表富貴。四大家族住在花柳繁華地,溫柔富貴鄉。
  • 王陽明說:真正善良的人,靠著這個字,家族能夠興旺十代,我懂了
    作者:南山大叔原創作品,抄襲、洗稿必究古語云:「道德傳家,十代以上,耕讀傳家次之,詩書傳家又次之,富貴傳家,不過三代。」這句話就是告訴我們,真正有道德的,特別是做人厚道良善的人,是能夠靠著自己家傳的精神財富,讓自己家族的興旺發達保持十代以上。而相反,如果一個人過惡多端,為非作歹,那麼,這樣的人,帶給家族的,只能是短暫的輝煌,甚至只是曇花一現的富貴。
  • 東家「傳家節」聚焦「手藝傳家」:年輕的「匠N代」,擁抱網際網路新玩法
    「傳」為傳承,「家」既指東方文化之大家,也指千萬個溫暖小家,「傳家」的含義,就是讓文化和手藝代代相傳。「手藝傳家」是今年傳家節的題中要義:聚焦年輕的「匠N代」。看90後、95後的年輕手藝人如何發揮自己的優勢和特長,在傳承傳統手藝的同時積極創新,擁抱網際網路及各種新玩法。
  • 《哈利波特》哈利比馬爾福還有錢,典型的富三代
    導語:哈利比馬爾福還有錢,典型的富三代你知道哈利的隱形鬥篷是怎麼來的嗎?第一部《哈利波特與魔法石》哈利收到了一個匿名包裹和一封信。送給哈利禮物還不寫名字,是誰呢?哈利好奇地打開包裹,原來是一個隱形鬥篷。
  • 如何破解「富不過三代」?《易經》中早有答案,只需記住1句話
    為此後人不無感慨地概括為"富不過三代"!有一代創,二代守,三代耗,四代敗的說法。這個是為什麼呢?家族千年興旺與"富不過三代",差距就在家風。《易經》中千古經典名句"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秧。"道出了其中奧秘!
  • 耕讀傳家不僅是一個成語,更是先輩留予我們的精神財富
    唐人章仔鈞《章氏家訓》有訓:「傳家兩字,曰耕與讀;興家兩字,曰儉與勤」。「耕讀傳家」歷來被中國傳統家族留予子孫後代的家訓家規,比如方氏子孫被要求務農,秋收農忙結束之後,重回私塾讀書,如有違背「耕讀傳家」者,個人私有田地則由族中長老沒收成為祠堂的公田。成語耕讀傳家,「耕」,則耕種,事稼穡,豐五穀;「讀」是讀書,知詩書達禮義,修身養性,以立高德。意思是既學做人,又學謀生。
  • 古話說:富不過三代,這裡面有什麼人生哲理呢?
    作者:東滔道德經第九章有一句話:「金玉滿堂,莫之能守」這句話裡面所指的,"金"跟"玉"都是非常珍貴的東西,在古代的時候,它代表價值很高的物品,以及非常有權勢、地位等。有句話說得好:」創業難,守業更難」同時還有另一句叫「富不過三代」,這個三代也只是一個大概的數字,只是說沒有一個富貴之家會永遠傳下來的,總會在歷史的潮流中被慢慢地衝刷掉。唐代詩人劉禹錫,有一首非常有名的詩叫《烏衣巷》,其中有兩句是這麼說的:「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這句話什麼意思呢?就是以前姓王姓謝的兩大貴族之家的燕子現在都飛到百姓家裡面去了。
  • 俗語「聰明有種,富貴有根」的含義是什麼?別再傻傻不知道
    於是,許多人把「聰明有種,富貴有根」掛到了嘴邊,變個說辭,這種論調似乎就立馬高大上了起來。我們就來看看這個話到底是什麼來頭,說得到底對不對?   把這句話說得義正辭嚴的人,大體都認為人類的智慧可以像種子一樣不斷繼承,富貴就好比是大樹根系一樣延續。凡是聰明的必然生出聰明的下一代,凡是富貴的一定把富貴綿延長傳。
  • 以「傳家寶」為話題作文——忠厚傳家久,讀書繼世長
    品德至厚,讀書傳家高一.10張楚釩一罐青花,承載的是文化藝術;幾枚勳章,銘刻的是前輩榮耀;一句祖訓,發揚的是可貴精神。因此,在這三位同學的傳家寶中,我認為小程家的傳家寶更有價值。小張家的青花罐,也許它輾轉世間多年,也許它有過動人、壯烈的故事,可那些終究都是過去。青花罐凝聚著藝術家的心血,它是藝術的傳承。可它的那些只代表昔日風光的美好旖旎,早就隨風散去。或許而今的它也是具有一定審美價值的,但這種美也僅在於滿足眼睛、視覺需求,而後的意義似乎是寥寥可數的。
  • 耕讀傳家: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在這樣一種觀念的影響下,「鄉裡老農多見笑,不知稽古勝耕鋤」者有之,倡導「富家不用買良田,書中自有千鍾粟」者也有之。顯然,對於「耕」和「讀」的價值評判,原始儒家與後世儒者在觀念上,已經明若涇渭。從儒生「焉用稼」的傳統觀念,轉變為對「亦耕亦讀」生活的實踐和追求,其間,必定有著值得研討的思想文化背景。
  • 左宗棠:一代名臣 耕讀傳家
    站在柳莊「耕讀傳家」雕塑前,那個喊出「我之疆索,尺寸不可讓人」「身無半畝、心憂天下」的湖南人,那個只手撐住國土江山、使之免於割裂殘缺的奇男子,那個「新栽楊柳三千裡、引得春風度玉關」的大將軍,恍若穿過百年時光隧道,依舊個性鮮明地屹立在眼前,令人肅然起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