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中國人這個有著幾千年文明歷史的民族來說,有一個被烙印在民族血脈裡的東西叫——傳承!
如何傳承,傳承什麼,這些問題讓中國人又產生了一種傳家寶文化。可以作為傳家寶的東西數不勝數,但在眾多傳家寶中,最出名的,還要屬和田玉。所以古人在很早之前就提出了「傳家之玉」這一說法。
說到以玉傳家,很多人認為這是為了傳承財富,因為好玉會隨著時間的流逝歷久彌貴。
其實,這種觀點並不全面。如果僅僅是為了傳承財富,那麼黃金、鑽石甚至是人民幣不更簡單直接麼?
中國人以玉傳家的背後,其實有著更大的深意,當你完全了解了這種深意後,你就會被深深地折服。
01
揭開以玉傳家的真實內幕
中華民族五千年的文明歷史從未中斷,靠的就是一世紀又一世紀的傳承;中國人的小家能一代一代的繁衍下去,靠的同樣是一輩人又一輩人的傳承。
每一個中國人,都希望自己的家族、子孫能一代又一代的生生不息下去。但靠什麼才能保證一個家族的興旺發達?
正如古人所說:道德傳家,十代以上,耕讀傳家次之,詩書傳家又次之,富貴傳家,不過三代。
也就是說,如以金錢、財富傳家,那麼很難超過三代;如以良好的品德傳家,則可以確保家族後代生生不息,興旺發達。
所以,中國人自古以來就注重德育,也因此產生了膾炙人口的做人準則: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
這裡的善,就是德。而玉有五德,分別是仁,義,智,勇,潔。這正好對應了中國人最重視的良善、仁義、智勇、高潔、謙遜等所有美好的品質。
所以,以玉傳家,就是以德傳家。傳家玉,是中國人對後輩子孫最虔誠的護佑和期望。
畢竟,父母之愛子,當為之計深遠。
02
以玉傳家,是一種文化薰陶
中國人選擇以玉傳家,除了玉代表德這個重要原因之外,還因為玉代表一種文化薰陶。
以玉傳家,不僅顯得很有儀式感,更能烘託出一種文化和品位的氛圍。文化、品位這些東西正是中國人最重視的。
並且,自古以來,中國人對美玉至上的尊崇可謂登峰造極。
比如春秋時代的《管子》一書中這樣推崇美玉:「以珠玉為上幣,以黃金為中幣,以刀布為下幣」。
而至於「君子如玉」、「美人如玉」、「君子無故玉不去身」、「寧為玉碎,不為瓦全」等之類的說辭,在傳統文化中可謂俯首皆是,不勝枚舉。
所以,中國人選擇以玉傳家,既是一種文化素養的體現,也是一種對後世的一種則之神愛之切。套用今天的話來說就是:人前人後,有裡有面兒!
03
傳家之玉大有講究
長期以來,人們對於傳家之玉一直有一種誤會,就是覺得好玉只有富貴之人才買的起,所以以玉傳家是富貴人家的事情,和我們普通人沒有什麼關係。
其實在古代,也有很多窮困之家以玉傳家的事例。因為傳家之玉,重在傳家,而非玉本身。
傳家之玉,最為重要的,並非玉的好壞貴賤。以價格來衡量一件傳家玉的行為是膚淺的。所以,傳家玉的價格不是我們最該考慮的事情。
有錢,可以選擇好玉,錢少,可以選擇一般的玉。但是它們在傳承的意義這方面來說,都是一樣珍貴的。
所以,不必為傳家之玉的貴賤而耿耿於懷。傳家玉,貴在虔誠與德行。正所謂禮輕情意重,從這一點來說,豪商巨賈、達官貴人或平民百姓的傳承精神其實並無差別,更無高低貴賤之分。
雖然說好玉傳家更值得珍視,但是以玉傳家的內核應該是人心,是道義,是精神,是信念,是品德等內在的傳承。
玉入其國,則為國之重器;玉入其家,則為傳家之寶。
你,準備好自己的傳家之玉了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