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勞動託舉夢想,奮鬥書寫華章。勞模是民族的精英、人民的楷模,是共和國的功臣。近期,全國勞動模範和先進工作者表彰大會召開,紅網時刻專門開設「勞模精神耀三湘」欄目,展現勞模和先進工作者風釆,弘揚勞模光榮、勞動偉大的時代風尚和精益求精的敬業精神。
湖南省先進工作者、益陽市羽毛球學校校長李瓊。
紅網時刻 記者 劉志雄 鍾浩 益陽報導
獲得全省先進工作者,僅從表情上很難看出李瓊的激動。因為羽毛球教練工作,李瓊獲得過太多的榮譽。
從長沙接受表彰回到益陽,與益陽市委書記瞿海等人合影后,李瓊便回到了她的工作崗位,身為益陽市羽毛球學校校長,她一年有330天在羽校、在羽毛球場上。在她心中,「培養羽毛球運動人才,為這些孩子的一生做準備」是她最重要的事業。
李瓊在陪學員訓練。
艱苦奮進造就輝煌隊伍
李瓊曾被評為全國群眾體育工作先進個人,全國優秀教練員、全國五一巾幗標兵等,從她手中已走出了包宜鑫、賈一凡兩名世界冠軍,被國家體育總局確定為「精英教練員」。(註:精英教練員目前僅評選兩屆,每次100人,從所有奧運項目教練中評選。)
但最困難的時候,李瓊和她的孩子們連個像樣的訓練場都沒有。「那會廣東的隊伍還會刻意帶過來『體驗生活』。」回憶起事業剛起步時的困難,李瓊不由得笑了笑。
1998年,李瓊18歲,跟自己曾經的羽毛球老師一塊帶著8個孩子從安化羽校搬到益陽,組建益陽體校羽毛球班。2002年益陽將承辦省運會。「但98年的時候連個項目隊伍都沒有,那時候的益陽體校幾乎沒人了。 」李瓊說,「沒場地、沒隊伍、沒項目。」
1998年至2002年,在益陽市委黨校倉庫,李瓊度過了她最難忘的4年。倉庫蛇鼠橫行,夏天潮溼悶熱,冬天冷如冰窟,但就是李瓊帶的這8個孩子中,走出了世界冠軍。8人中,1人進了國家隊,3人進了省隊,4人選擇讀大學且依然從事羽毛球行業。「我16歲從教,到帶著隊伍來益陽時,是憋著一口氣的。」李瓊回憶說,「當時感覺自己從小進國家隊的夢想已經沒機會了,就想著培養更多的小孩出來。」
「當時省裡對參賽隊伍的扶持是根據過去成績來的,導致別人發兩箱球我們就只有半箱,只能靠各種加練。」
2002年省運會,是李瓊羽毛球教練事業的第一個高光時刻,8個孩子拿了7.5塊金牌(含團體獎)。此後的省運會中,李瓊帶的隊伍基本要拿下羽毛球項目金牌的一半,被省裡稱讚說是湖南羽毛球的「益陽現象」。
李瓊在訓練學員。
傾情陪伴溫暖孩子一生
2019年3月,拿下全英羽毛球公開賽冠軍的賈一凡,第一時間給李瓊撥來越洋電話,感謝她及羽校的多年培養。這時的李瓊,已經不再直接帶隊伍了。
從2002年任新組建的益陽羽校副校長,到2005年任校長,直至今日,李瓊對待學員態度始終如一,像待自己小孩一樣陪伴他們訓練、成長。
益陽羽校的培養階段是6歲至12歲,學員們都還小。「一年級的孩子過來,怎麼上路是個難題,需要慢慢給自信。」
王文弢是李瓊2001年接手的學員,如今在益陽羽校任教練員,在他心目中,李瓊對孩子的責任心之強幾乎難以比擬。「每天早上6點起來帶孩子早操,一遍一遍地細心教小隊員動作,一年保持330天以上,我們教練員都需要向她看齊。」
除了春節期間長假,李瓊幾乎天天在學校,教練和孩子們同吃同住,這是她帶頭做出的榜樣。
「羽校剛起步的時候,有次連著帶不同的孩子去醫院,護士感覺不對勁就問我有幾個孩子,我脫口就說9個,護士驚到了,我後面才反應過來說自己是老師。」李瓊從不把自己當單純的教練,而是給予學員父母般的關懷和陪伴。「學生們如果結婚,我基本都會去喝喜酒。」
「為孩子的一生發展做準備,成才不只是世界冠軍。」是李瓊常跟教練員們念叨的話。
這些年間,李瓊確定了益陽羽校辦學方針,將校長、教練員的制度、職責,運動員比賽訓練、管理等23項制度進行了修正。自從2007年成功晉級「國家級」單項體校並參加先進單位評比後,益陽羽校蟬聯至2017年,之後不再進行該項評比。
「能有10%的學員進省隊,這樣的隊伍全國都不多。」 李瓊自豪說起益陽羽校的成績, 她現在不再具體帶隊伍,開始更注重培養教練員隊伍。談及今後的打算,李瓊希望能在全民健身、群眾體育上多做些事,「羽毛球不僅是競技體育,健康的體育習慣能讓孩子終身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