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奘
披荊斬棘西行取經
唐僧就是玄奘,他是一個和尚,是人不是神,更不是《西遊記》中描 繪的神話傳說人物,而是在我國歷史上曾具有卓越貢獻的歷史人物
提起唐僧取經,在我國幾乎家喻戶曉,人人皆知。大家都看過我國古代著名的四大小說 之一的《西遊記》吧!「唐僧取經」,途經九兀八十一難,由於孫悟空、豬八戒、沙和尚的保 護,終於到達「西天」,取回其經。這是眾所周知的神話°而「取經「 -詞.也幾乎成為今 天我們相互學習的一句口頭禪了。
唐僧就是玄奘(602—664),他是-個和尚.是人不是神,更不是《西遊記》中描繪的 神汚傳說中的人物,而是在我國歷史上曾具有卓越貢獻的歷史人物。么戲,他木僅是我國和 南亞諸國友好交往和文化交流的象徵.而且是國際I.學者一致公認的傑出的旅行家、翻譯家 和佛教哲學家。他那矢志不渝、百折不撓、不怕艱難、不怕犧牲的求學精神,是值得我們學 習借鑑的。
尋師訪友矢志西遊
晨光微熹,古老的茅檬紙窗下面,端端iEiE坐若一個八、九歲模樣,方面大耳、白皙清 秀的孩子,聚精會神地聆聽老年人講解《孝經》< 老年人講到「曾子避席」這一章時.孩子 忽然嚴肅地琵理衣襟,站了起來。老年人有點愕然,問是什麼緣故?孩子恭恭敬地說:「當 初曾子...聽到他的老師(孔子)之命,立即避席 今犬,兒『聽到父親的教導,璀道還應詼 安坐不動?」老年人微微一笑,點頭稱是.心裡暗暗捉摸:這個孩子讀書頗能理解,能夠獨 立思考。
這個孩子好學不倦,經常沉靜地在窗下攻讀史冃,
茅屋外面是個院子,老樹扶疏,隨風飄拂.米花茂申,蜂蝶&舞一群孩子吵著、嚷 著、跳跳蹦蹦,正玩得起勁,只是這個孩了充耳不聞似的,而對 堆書.瀏覽沉思…
這個孩子,就是玄奘,老年人就是他的父親,玄奘從小聰明,在父親的薰陶和村會艸脫的衫響R 養成了廣泛探索學問的興趣,XK 及好山時風靡的佛學。他從小就誦讀佛飲1 13步便出家到淨土寺當了和尚。出家後.他虔心佛學、在淨土字學習 3.槃論》、《棍火成論'丿等佛教基本經典.成績優異。後來他隨兄到 四川向名法師學佛經,
錦江舂色,玉壘背翠,卜甲.長街,來竹熙療、成都-片太平景象。城裡的佛寺.道場幵 捕r好幾處講座,講經說法,瓦相辯論.么奘々心致志的潛修學問,珍惜每一寸光陰.兩二 年內便精研了佛教的重妥經典但他是-個求知慾極強的人,並不以此為滿足,不顧兄長的 勸阻,順江東下,溯長江.渡三峽.到荊州求學講經。他在天皇寺和憎眾討論了半年佛學後 潟開削州,北向河南、河北等地,一向講學, 血求學,虛心向人請教,貫通廣各家的學 說。股後,他乂到了長安,向法常、僧辯網位大師學習。這兩位大師讚許他是佛門的「千裡 駒」,他因而成為長安聞名的人物.
1多年來,玄美在國內遍訪名師益攵,楨疑冋難,已經精通了很多佛教的重要典籍C他 開不以此為溝足,他的學問愈廣博,疑問也就愈鄉,原先他已發現各地法師對佛經的解釋很 不致、經典的翻譯也互有歧義,為了弄清楚佛教的敦理,他決心到佛敦的發祥地印度去. 求取真經,徹底弄個明白,以釋眾疑。
百折不撓西行求法
玄奘在25歲那年,離開長安西行,開始了遠涉異國的萬裡孤徵。
然而,擺在他的面m 困難重重;首先,朝任嚴禁人們擅自岀關.闖關出國,談何容 易;其次,玉門關外廣漠的地帶,都在西突厥葉護w汁的控制下,要通過這一地帶,必須到 葉護可汗庭,獲得可汗的允許和支持;再次,繞過巍峨的蔥嶺,取道中亞五國,還要經歷 險峻的鐵門.關.度大雪山進人理度。么奘既不熟悉路徑,又無人帶路,怎麼辦?何況途中還 要經過800多裡的大沙漠,上無飛鳥,下無走留,大風乍起,沙塵漠天,狂騰過後,沙礫如 雨,旅行隊伍往往被埋在沙礫下面(:向樓,陽光直射,熱風似火,逼得行人透不過氣來;夜 鬼,寒風如剪,可以活活把人凍死°
困難,嚇不倒矢志西行的玄奘!
這時侯,玄奘所騎的馬病死了.與他同來的一個小和尚因懼怕困難也先後返回°
-天,走到嘉峪關的路上.碰見一位老人、老人聽說玄奘要-個人西行取經.便再三勸 阻說:「西行的道路極為艱險,在沙渙裡以枯骨作為標記.成群結隊的還常有迷失,何況你 是單.身,不必去冒這樣的生命危險吧!」
玄奘答道;「我發誓西行,決不東退-步,裡死在途中,也決不後悔廣
老人被他的堅定意志所感動,不再阻攔了,還將自己騎的一匹赤色馬送給了玄奘,從 此、玄奘孤身孑影向沙漠進發< 黃沙漫漫.-強無際,他只有隨著白骨和駝馬糞的蹤跡前 進』沙漠裡遠處景物的倒影,由於氣流的急劇變化.往往瞬息萬變,映出一幅幅可怕的「沙 漠幻影L他心裡想;「我連死都不怕,還怕1麼!」這樣if 80多公裡,果真迷了路,攜帶 的一罐水也倒灑掉了,真是進退兩難!面對這種情況.玄奘心裡暗想;還是回去取來水再西 彳J吧。但他轉念乂思:「我當初立誓,若不到印度.決不向東後退一步,而今寧可西也而死. 決不東歸以生」,十是3即勒轉馬頭.在死菽般的旅程屮,玄奘滴水未進,四顧茫茫°黑夜,
沙漠裡閃爍著一堆堆磷火,令人膽戰心驚;白足 旋風挾裡黃沙,猶如夏天的傾盆暴如 他 毫不畏縮,一直走了四天五夜,起初只是唇枯佔R 後來渾身焦躁,喉嚨疼痛,呼吸迫促, 眼睛睜不開了.馬也不能動彈了,人和馬一齊倒腫件沙石上。
、r夜裡,一陣涼風吹來,人和馬才漸漸甦醒過來么奘勉強的上馬走了兒裡 這時老馬 突然轉過方向,遙見冇點蔥翠,那馬發奸般的撒KHF.奔,』發現君油油的一片申地和一汪甘 澄鏡澈的清泉。玄奘跳下馬來,人和馬喝個痛快.把生命從死亡的邊緣挽救了過來、經過兩 大的辛勞跋涉,終於進人伊吾國(今新疆哈密)境內.這時.早就聞知么奘大名的高昌(今 新債吐魯番)國王曲文泰聞訊G,V.即派岀使者將他迎入高昌國。曲文泰篤信佛教,敬重玄 奘的學識和人品,非要將他留在高昌國供養一.也不可。玄奘感謝他的盛意,然而到印度去的 意志卻是不可動搖的。他說:「我遠遊是為了求法』,今雖被大王所阻,但只有骸骨可以留 在這裡,我的精神和意志大土是留不住的。」雖後,玄奘以絕食表示自己去印度求學的決心, 曲文泰無奈,只得答應玄奘西行°
玄奘離開高昌國繼續西行° 一路都是高山峻岭,氣候嚴寒,終日風雪紛《,紀見白皚皚 的一片,上與雲連,山徑有時崎嶇險峭,有時陡少萬丈.山上沒有一點乾燥的地方,白天把 鍋子懸在*空煮飯,黑夜捶在冰上。就這樣,他 路翻雪山,越戈壁,經碎葉城,渡阿姆 河,登帕米爾高原,闖鐵1關天險,歷時一年,紓過T辛萬苦,九死一生,以他執著的追 求,頑強的意志和不倦的奮鬥,終於實現了白己的宿願,來到了他晝思夜想,殷殷向墓的佛 教發源地——佔代文明中心之…的印度,成為第一個週遊古印度的中國旅行家。
留學印度聲振五天
犀揭陀國的那爛陀寺,自建立以來,已有好幾百年了,經過歷代的增修,規模宏大。它 是當時印度最大、最壯麗的佛教寺院,佛教的齦高學府,也是印度學術文化的中心所在:這 裡有許多精通各項學術的學者,收藏了浩繁的大小乘典籍。
玄奘就是在這裡,留學整整五年C
在這裡.玄奘早晚不輾的潛心鑽研,把全部結論摸索了一遍,通曉了它的全部內容.對 印度的語言文字也下了一番功夫,為他日後的翻譯丄作打下了紮實的基礎。
「學然後知不足,」五年後.36歲的玄葵並不以自己已經學到的知識為滿足,他離開那 爛陀寺,到印度各地去遊學。印度的東部、西部、南部,到處相滿了他的足跡。這些地方都 是陵谷縱橫的熱帶地區,他時常在密樹蔽天的林莽和杳無人跡的曠野中走路,酷熱的太陽曬 得喘不過氣來,往往理到迅雷暴雨的襲擊,有時野象成群.豺狼岀沒:,一不小心,就有喪失 牛命的危險。
但這些沒有影響他遊學的意志,他訪問了各地的名師學者,虛心向他們請教, 也閱讀了各地的藏書,熟悉了各地的風情民俗,.幾年以後,玄奘再次回到那爛陀寺,主持全 寺的講席,這時他的學問已達到爐火純青的境界廠、第二年,一個婆羅門教徒來那爛陀寺挑 戰.他把從婆羅門經中找出的41條理論宣布為顛撲不破的真理,並以生命為賭注尋人辯論. 在那爛陀寺無人應戰的情況下,玄奘毅然出4,從容不迫地把那41條駁倒。當那個羞愧有 加的婆羅門信徒自願認輸受死時么.奘寬厚地赦免了他°此舉為么奘贏得了巨大的聲名:.
玄奘在印度留學15年,遊歷70多城,他常常是白大遊歷調查,晚上在油燈下攻讀佛教 的各種經典、邏輯、文法,博覽佛教群書,學業大有長進,成為第一流的佛教學者-公元 同2年.玄奘岀席了在戎臼工都取女城舉行的經術討論會。參加盛會的有18個國王、數千 名佛教僧侶和婆羅門教徒.在這個大會上,玄奘以主講人的身份,發表了他的超眾的佛學論 <——《制惡見論》。按照當時的習慣,戒曰土發表聲明;如有人在論文中挑出,個字的毛 病,就斬論主的頭向大家澇罪。然而,在18天的大會中,沒有一個人得岀相反的意見.辯 論結束那天,玄奘按慣例坐在大象上,在萬眾的歡呼聲中繞場一周向人們致禮c從此,玄奘 名震印度,萬T的印度學者為他所折服。從這裡足可以顯示出玄奘的刻苦鑽研精神和高超的 學術水平。
理精竭慮譯經著書
曲女城大會閉幕,玄奘已42歲了。他雖身在國外浪跡15載,但內心卻一直縈懷著遙遠 的祖國。
從印度回到長安,徵塵剛去,他就開始對帶回的657部經書進行大規模翻譯。他態度十 分嚴肅認真。每當他決定翻譯某一部經典之前.總要先搜集齊各種不同的譯本,精細地進行 校勘比較,然後才肯動筆。玄奘惟恐自己的生命有限,完不成所帶回佛典的艱巨的翻譯事 業,就日以繼夜地工作c他每天都訂冇工作計劃,不肯虛耗半點光陰。他深夜二更才就寢. 而五更時即起身,把所要翻譯的經典先誦讀一遍,並用硃筆加以圈點句讀,準備在白天翻 譯°每天飯後和黃昏時候,他都要講燿新的經論,還要應付從四面八方來向他請教的僧眾和 學者。
時光冉冉,由於玄奘早年苦學,過度疲勞,取經途中又歷經了跋涉的艱辛和十多年來孜 孜不捲地翻譯勞累,他的健康深受影響,時時心胸絞痛,然而他並不以此介懷,一面醫療; --面卻加緊翻譯和講學工作。公元664年.他已是65歲的老人了,正月初一,他一手按撩 著心胸的陣陣絞痛,一於提筆翻譯《太宣積經》,剛寫了幾行,身體便支撐不住,從此永遠 地離開了人世C
玄奘從開始翻譯佛經那天起,直到他死前的第27天為止,20年間「虔誠不懈,專思法 務」。這期間.他除了有一次回家鄉看望同胞親姐姐外,沒有離開過自己的崗位。他一生總 共譯出佛經75部,1335巻,約1300多萬首。他還親筆寫岀12巻《大唐西域記》,為後人 留下一份極為寶貴的文化遺產。更為可貴的是,玄奘還給後人留下了艱苦桌絕的求知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