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史載第一個西行取經的人,不是玄奘或法顯,後來竟成豬八戒原型

2020-12-17 視鑑

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與伊斯蘭教和基督教系並列,我們知道,佛教是在東漢時期傳入中國,永平十年,漢明帝劉莊夢金人而迎佛,佛教自此進入中國。

後漢以來的譯經事業都是由來自印度以及西行求法第一人西域的外國人及其子孫進行的。到了三國時代,終於出現了去西域求法的僧人。這個人就是朱士行。朱士行(203—282),三國時期的高僧,法號「八戒」,祖居潁川(今河南禹州)。 嘉平二年(250),印度律學沙門曇河迦羅到洛陽譯經,在白馬寺設戒壇,朱士行首先登壇受戒,成為中國歷史上第一位漢族僧人,也是第一位西行取經求法的僧人。

朱士行畫像

朱士行是後漢以來名士輩出的潁川出身。他在洛陽研究闡說般若思想的《道行般若經》,深感譯文的簡略艱澀,為了求得完整的經典,他於魏甘露五年(260)出遠行西域於聞(今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和田地區)求法。朱士行在於聞得到《放光般若經》原本,西晉太康三年(282),他派弟子弗如檀把經本送回洛陽。朱士行自己仍然留在于闐,後來在那裡去世。

佛教典籍中的記載

他派弟子帶回的《放光般若經》後來由于闐沙門無羅叉和竺叔蘭翻譯成漢語。朱士行以後又有法顯、玄奘等無數的僧侶西行求法,朱士行是西行求法的第一人。據說朱士行還是中國第一個正式受戒的出家僧侶,他以前,雖然也有出家的僧人,但都是沒有經過正式的受戒。

朱士行是豬八戒嗎?位於浙江省杭州市的西湖,作為中國屈指的風景名勝廣為人知。西湖湖畔有一座飛來峰,相傳這座山是從印度飛來的。飛來峰的巖壁上有三組據說是宋代製作的人物石雕像。其中一組是三藏法師玄奘與孫行者的像,作為孫悟空出現的早期事例相當有名。另一組是提有「朱八戒」三字的人物及其從者;最後一組是傳說中的最早給中國帶來佛典的迦葉摩騰與竺法蘭。這裡的「朱八戒」的「八戒」二字,據說本來是「士行」二字,後來才被改成了「八戒」的。那麼這組浮雕的人物應當是朱士行與從者。這樣的話,這三組浮雕的人物構成就成了最早的佛典傳來者、最早的求法者和最有名的求法者。這樣一來就容易理解得多,大概這才應該是本來的構成狀態。

飛來峰上的佛教浮雕

飛來峰風景

朱八戒也就是豬八戒,在《西遊記》的早期資料裡「豬八戒」都被寫成「朱八戒」。後來因為在北方發音裡,朱與豬同音,都念作「zhu」,所以「朱」被改成了「豬」,朱八戒也就成了豬八戒。豬在中國指的是家豬。也就是說,根據飛來峰的這些浮雕來看豬八戒的原型竟然是朱士行。

此「豬八戒」非彼「朱八戒」

相關焦點

  • 史上第一個去西天取經的人既不是唐僧,也不是法顯,比玄奘早500多年
    使得《西遊記》中唐僧西天取經的故事童叟皆知,於是,人們便潛意識的認為唐僧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去西天取經的人。其實早在唐僧之前就有去西天取經的人了,唐僧既不是第一人,也不是第二人。劉邦建立漢朝以後,隨著漢朝對外交往的正常發展,佛教已在西漢末年開始傳入中國。
  • 歷史上第一位去西天取經的人是誰?不是唐僧,而是八戒
    就因為這句話,唐僧玄奘開啟了他十萬八千裡的西行之路。一、玄奘為何要去西天取經?雖然《西遊記》是一部小說,但我們知道,玄奘西行求法的事跡卻是真實的歷史,而玄奘的目的也的確是為了到天竺求取真正的大乘佛法。玄奘發現了這一點,為了參悟最高佛法奧義,他只能選擇去天竺求取大乘佛法。這就是唐僧玄奘西行的原因。玄奘西行成功後,餘生致力於佛經原著的翻譯和參悟,為佛教在中國的傳播做出了巨大的貢獻。而他的這種百折不撓的精神,得到了很多人的崇敬。
  • 《西遊記》中去西天取經的人,為什麼是玄奘,而不是其他高僧?
    看過《西遊記》這部小說,或電視劇的人都非常熟悉,唐僧取經是小說的主線。一開始很納悶:一路上那麼辛苦,到底要到西天取什麼寶貴的東西啊?最後到了大雷音寺那裡,取到的自然就是佛經了。看完小說和電視劇之後,會產生另一個疑問:唐僧為什麼要取經?或者說,去遙遠的西天取經的人,為什麼是唐僧,而不是其他僧人?
  • 披荊斬棘西行取經
    玄奘披荊斬棘西行取經玄奘唐僧就是玄奘,他是一個和尚,是人不是神,更不是《西遊記》中描 繪的神話傳說人物,而是在我國歷史上曾具有卓越貢獻的歷史人物提起唐僧取經,在我國幾乎家喻戶曉「唐僧取經」,途經九兀八十一難,由於孫悟空、豬八戒、沙和尚的保 護,終於到達「西天」,取回其經。這是眾所周知的神話°而「取經「 -詞.也幾乎成為今 天我們相互學習的一句口頭禪了。唐僧就是玄奘(602—664),他是-個和尚.是人不是神,更不是《西遊記》中描繪的 神汚傳說中的人物,而是在我國歷史上曾具有卓越貢獻的歷史人物。
  • 東晉法顯西行取經比唐僧早200年 首位出國取經大師
    一部《西遊記》,使唐僧玄奘西天取經的故事家喻戶曉。很多人卻不知道,比唐僧早兩百多年還有一位中國歷史上去西天取經的第一人,他就是65歲高齡的東晉高僧法顯大師。更牛的是,回南京譯經的同時他還寫下了我國首本記述當時中亞、印度和南海諸國山川地貌和風土人情的遊記《佛國記》。
  • 吳承恩寫西遊記是有根據的:唐僧四人的現實原型是這四個人!
    在《西遊記》之中,唐僧的三個徒弟個個神通廣大,無所不能,在取經路上護送師父一路斬妖除魔,最後終於到達西天取得真經。那麼,在真實的歷史之上,唐僧究竟有沒有徒弟呢?如果有的話,他們又和《西遊記》中的孫悟空、豬八戒、沙和尚有著怎樣的關係呢?
  • 玄奘取經為什麼不走海路?他原來是偷渡去的印度
    唐玄奘到印度取經的故事在中國是家喻戶曉,著名的《西遊記》就以唐玄奘取經的故事為原型創作的。但是,關於唐玄奘取經的路線,許多人都頗有疑問。在古代,最佳的交通方式就是乘船,因為乘船速度較快,同時也特別輕鬆。而唐朝時期,中國和印度洋各國有海上絲綢之路聯繫,乘船到達印度是比較容易的。
  • 法顯西行取經比玄奘早230年
    出生地:襄垣縣上馬鄉 出家修行地:仙堂寺《佛國記——法顯西行》三集大型紀錄片在央視十套精彩上映  為紀念東晉高僧法顯天竺取經歸國1600周年,由襄垣縣和央視聯手拍攝的三集大型紀錄片《佛國記——法顯西行》,於3月6日至8
  • 法顯——比玄奘更早的西遊高僧
    法顯這時對佛教的信仰已非常虔誠,他對叔父說:「我本來不是因為有父親而出家的,正是要遠塵離俗才入了道。」他的叔父也沒有勉強他。不久,他的母親也去世了,他回去辦理完喪事仍即還寺。法顯性情純厚。有一次,他與同學數十人在田中割稻,遇到一些窮人來搶奪他們的糧食。諸沙彌嚇得爭相逃奔,只有法顯一個站著未動。他對那些搶糧食的人說:「你們如果需要糧食,就隨意拿吧!只是你們現在這樣貧窮,正因為過去不布施所致。
  • 玄奘真的有三個傳奇的徒弟
    西行的真正障礙在中國歷史上,早在玄奘之前就有很多人西行取經,這些事跡讓玄奘心生嚮往。其中東晉僧人法顯的成功及其所撰《佛國記》,更直接激發了玄奘求取佛教經典的決心。唐武德九年(626年),玄奘在長安遇到來自中印度的僧人波羅頗密多羅,他是印度納蘭陀寺權威佛學家戒賢的弟子,能記誦大小乘經典十萬頌。玄奘聽到這個消息如獲至寶,親自登門向這位印度高僧請教。玄奘聽他說戒賢深諳百家佛學經典,並且正在納蘭陀寺講學,於是立下西行求法的決心。
  • 歷史上真實的「豬八戒」,你絕對想不到。
    家喻戶曉的《西遊記》中,豬八戒的知名度僅次於大師兄孫悟空,名列第二,「二師兄」的稱謂名副其實。憨態可掬、好吃懶惰而又詼諧可笑,這個躍然於紙上的原著形象經過電視劇改編後更加生動活潑。然而,如果有人告訴你這個深入人心的「文學形象」並不是作者的憑空捏造,而是有其真實的歷史原型,你信嗎?
  • 沙僧是什麼動物成精?與孫悟空豬八戒完全不一樣!
    原著第八回,觀音去長安招聘取經組長,在福陵山被他攔路打劫。「此山是我開……」臺詞還沒念完,被觀音劈頭一頓臭罵:「你是那裡成精的野豕,何方作怪的老彘,敢在此間擋我?」豬八戒趕緊嚴正申明—— 「我不是野豕,亦不是老彘,我本是天河裡天蓬元帥。
  • 法顯西行:被玄奘西遊淹沒的壯舉
    湯用彤讚譽說,法顯是「廣遊西土,留學天竺」之開創者。西行求法開創之人作為開創西遊天竺之路的僧人,法顯創造了哪些奇蹟呢?唐代高僧義淨(635-713),也是一位偉大的西行者,曾經如此比較法顯與玄奘:「觀夫自古神州之地,輕生殉法之賓,顯法師則創闢荒途,玄奘師及中開王路。」
  • 玄奘法師西行取經、翻譯經典的傳奇故事(宣化上人)
    一天練習多次,後來自己感覺爬山的技術不錯,又到山上去實地練習,約有一年經驗,技術方臻熟練。於是上表,申請到天竺取經。當時(唐朝)的法令,禁止人民出境,所以未獲唐太宗(李世民)批准。惟玄奘法師拿定主意,無論批准與否,決定赴天竺一行。所以最後不得不私自出境。
  • 唐玄奘真實的漫漫西行路,遠比書中描寫的八十一難更艱險
    《西遊記》中的唐僧離開大唐前去西天取經,可謂是無限風光和尊崇,唐太宗李世民封他為「御弟」,贈通關文牒,並親率文武百官為其送行。唐僧取經歸來,唐太宗又是親自出城迎接。我們知道《西遊記》是吳承恩筆下的一個神話故事,裡面的人物,包括孫悟空、豬八戒、沙和尚都是虛構出來的角色。不過,他們的師父唐僧卻是真實存在的歷史人物。
  • 《西遊記》,玄奘取經,佛經故事向神魔小說的轉化
    《西遊記》,唐玄奘取經的故事,是怎麼向神魔小說進行轉化的。關於玄奘及其取經故事,據《舊唐書·方伎傳》和其他野史筆記的記載,玄類(602-664),俗姓陳,名偉,洛州猴氏(今屬河南省堰師縣緞氏鎮〕人。他約於隋大業十一年〔615)出家,玄奘是他的法名。他那聰悟不群的天資和積極探求的精神,曾為他獲得佛教「千裡駒」的讚譽。
  • 西遊記中唐僧經歷八十一難,真實的玄奘西去取經承受哪些磨難?
    小時候的唐僧勤敏好學,悟性極高,被觀音菩薩選為取經人,趕往西天大雷音寺取真經。唐僧在西去的路上收了三個徒弟孫悟空、豬八戒、沙和尚,三個徒弟一路降妖伏魔,逢山開路、遇水搭橋,經過了九九八十一難。終於在三個徒弟的保護下,順利到達大雷音寺,求取真經後,返回大唐,受到唐太宗的親切接待。
  • 唐僧不止會取經,印度人說如果沒有玄奘,重建印度歷史是不可能的
    大多數人都知道玄奘取經取回了真經,卻很少有人關注他還買一贈一給了一份贈品,那就是大唐西域記。《大唐西域記》,簡稱《西域記》,為唐代著名高僧唐玄奘口述,門人辯機奉唐太宗之敕令筆受編集而成。《大唐西域記》共十二卷,成書於唐貞觀二十年(646年),為玄奘遊歷印度、西域旅途 19年間之遊歷見聞錄。其中,包括玄奘遊學五印,大破外道諸論的精彩片段,高潮迭起。《大唐西域記》系唐太宗欽定,玄奘親自編撰,由弟子辯機整理而成。
  • 法顯、玄奘與丘處機:三個人四本書的故事,讓中國看到了世界
    歷史上,從法顯、玄奘,到全真道人丘處機,他們一路西行,用腳步丈量世界,留下的作品成為研究西域和中西文化交流的珍貴史料。《佛國記》全文不到14000字,記述了法顯從399年至413年的西行經歷,該書既是佛教地誌類著作,同時也是一部典型的遊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