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列,正是創始人的名字。金·坎普·吉列出生於19世紀芝加哥一個商人家庭,然而不幸的是,在他16歲那年,一場大火讓父親破產,家道中落,吉列被迫輟學,幹起了推銷員的工作。推銷員的工作十分不穩定,而吉列一幹就是24年。從吃的到穿的,從化妝品到五金,他啥都推銷過。二十多年的推銷經歷,讓他在社會上摸爬滾打,和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收穫了豐富的社會經驗二十多年的摸爬滾打,讓他學會和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收穫了豐富的社會經驗。一次,在巴爾的摩瓶蓋公司推銷產品時,吉列發現這種廉價的瓶蓋銷路特別好,好奇的他問老闆有什麼訣竅。老闆告訴他,這種瓶蓋是一次性產品,用完就扔,消耗得多自然需求量大,而且價格便宜,自然廣受歡迎。在那個崇尚發明、新產品日新月異的時代,這樣的產品理念讓吉列印象深刻。廉價定位,以低成本的一次性產品換來用戶的多次消費,以求得薄利多銷,讓吉列看到了希望。
作為推銷員,吉列自然十分注重自己的形象。但是當時理髮店裡的刮鬍刀很容易將臉刮破,而且還不容易刮乾淨。凌亂的胡茬和小傷口影響了自己的儀表和業績,吉列於是萌生了一個念頭,自己研發一款更加安全有效的剃鬚刀,既能刮乾淨胡茬,也不傷皮膚。這就需要刮鬍子的刀片兼具鋒利與安全兩大特性。在朋友的幫助下,吉列反覆試驗,卻始終沒能找到一款合適的刀片和設計方案。這時,巴爾的摩瓶蓋公司的經驗提醒了吉列——既然刀片難以一直保持鋒利,那用完就扔,再換一個不就行了?在這樣的設計思路下,1900年,吉列創造性地將刀柄和刀片分開設計,以便於刀片更換,開始設計一次性刀片。當時,來自麻省理工學院的科學家都認為這是一個不可能鍛造成功的空想設計。然而一年後,吉列卻成功打造出了一款極薄且極為堅固的鋒利刀片,經過前後八年的研發,吉列最終令人刮目相看。這種剃鬚刀片銳利無比,能夠輕鬆將鬍鬚割斷。為了能讓使用者更加穩定的自我操作,受到田地間耙子的啟發,吉列等人設計了"T"型的剃鬚刀刀柄,使用者手持刀柄,而刀片通過螺絲釘固定在兩塊金屬薄片之間,露出刀刃,刮鬍子的時候,刀片始終與臉呈一定角度,以避免刮傷。使用完後,下次即可更換新的刀片。
技術很炫酷,試驗很完美,但是市場卻不買帳。因為那個時候,沒人給自己刮鬍子。人們習慣去理髮店把這些交給理髮師,又何必自己動手來刮呢?1902到1903年,吉列開始量產剃鬚刀並打出廣告,靠著自己的看家本領推銷這一全新產品。但是第一年僅僅賣出51個刀架和168片刀片,可謂是業績慘澹。這可讓吉列急壞了,連前期朋友們的投資都眼看著即將血本無歸。
吉列冷靜分析了市場形勢,發現關鍵還在於使用者的習慣問題。要讓消費者養成使用一次性刀片的習慣,就需要普及他自己的刀柄。因為相比用一次就要更換的刀片,刀柄牢固,可以長期使用。一旦普及了"T"型刀柄,人們就會習慣性地持續購買他的剃鬚刀片。吉列改變了市場策略,將刀柄隨刀片附贈。這樣一來,凡是體驗到新型安全剃鬚刀好處的用戶,在刀片用完後還會持續購買,在新的營銷策略下,公司的銷售額開始逐漸上升。
不過,這樣的營銷手段,換來的用戶畢竟還在少數。吉列認識到,要進一步推銷剃鬚刀,需要更大範圍的宣傳推廣。吉列乘上了美國當時廣告媒介迅速發展的快班車,大力推銷自己的新產品,並宣傳自己的刀片不僅可以更換,而且質量上乘,最多可以刮10到40次都不壞。廣告攻勢很成功,人們都對這種前所未有的"T"型剃鬚刀提起了興趣。漸漸地,越來越多人認識到了它的獨特優勢——自己操作,隨身便攜,安全不易傷臉,鬍子還颳得更乾淨。
就在吉列雄心勃勃地拓展市場的時候,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了。但是出人意料的是,一戰不但沒有打擊吉列剃鬚刀的銷量,反而大大刺激了吉列的發展。戰爭早期,美國保持中立,大發戰爭財,獲利的不僅僅是軍工企業,更有一大批生產日常必需品的公司。吉列也在這一時期"猥瑣發育",壯大實力。1917年,美國向德、奧宣戰,向歐洲戰場派兵。而因為吉列剃鬚刀的便攜性和自我操作性,它很快成為了這次大規模海外作戰中每個士兵背包中的標準配置。士兵們在條件艱苦、設施簡陋的戰場上也可以用吉列剃鬚刀給自己刮鬍須,很快就成為了吉列的活廣告。從歐洲戰場凱旋歸來的不僅是美國大兵,還有小小的吉列剃鬚刀。一戰結束時,吉列剃鬚刀片年銷量高達1.2億片,在美國市場的佔有率已經達到80%,一舉奠定了剃鬚刀行業的領軍地位。
通過一戰一炮而紅的吉列乘勝追擊,一步步打開了海外市場的大門。在戰爭中,這種可攜式的安全剃鬚刀就隨著美國大兵改變了歐洲人的傳統剃鬚觀念,1917年,吉列已經開設了44家海外分公司。而進入戰後的20年代,吉列進一步擴大海外市場,全球的吉列用戶高達約2000萬人。在剃鬚刀的包裝上,吉列採用了自己滿臉鬍鬚的肖像作為商標,這張鬍子臉也隨著吉列的優良產品漂洋過海,成為了"世界上最有名氣的一張臉"。再加上戰後適逢美國經濟的大繁榮,吉列迅速成長為一家國際知名的大品牌。
但是好景不長,順風順水的吉列很快遇到了成立後的第一次危機。曾經有一家同樣是生產剃鬚刀的企業Autostrop,希望得到吉列的收購,但是紅極一時的吉列倚仗自己的核心技術專利,對它們的技術和產品規模都看不上眼。誰知在1927年,Autostrop實現了技術突破,專利技術超過了吉列,一時搶佔了吉列的市場,幾乎將吉列逼上絕路。專利上的彎道超車,讓吉列意識到,不能坐吃山空,而要不斷研發新品,才能在市場保持長久的競爭力。
但是隨後的三十年代對于吉列來說卻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隨著經濟大蕭條的襲來,公司紛紛倒閉。吉列雖然堅挺住了,但是在保持產品品質的前提下,價格依然居高不下。生活拮据的底層受眾開始轉而使用更加廉價的劣質刀片,跟隨吉列進入剃鬚刀片行業的企業在美國有上千家,這些後來者用更廉價的產品奪走了吉列廣泛的用戶市場。
不過好在堅持品質的吉列還是挺過了風雨,隨著收入的回升,人們重新開始選擇吉列。從30年代開始,吉列出現在了眾多大型比賽的贊助行列,尤其是世界職業棒球大賽獨家廣播贊助權,吉列坐擁十多年之久,迅速打開了國際市場。吉列出現在了眾多大型比賽的贊助行列,還拿到了世界職業棒球大賽十年獨家廣播贊助權,使其迅速打開了國際市場 Comment by PC: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吉列又一次成為了軍需品,和一戰時一樣,如法炮製,再次賺了個盆滿缽滿,並再一次贏得了海外口碑。戰後美國國際地位得到鞏固,吉列的發展也是蒸蒸日上。到1962年,吉列銷售額達到2.76億美元,淨利潤為4500萬美元,利潤率達16.4%。在《幸福》雜誌美國500家最大工業公司的利潤率中,吉列公司排在第四位,投資回收率高達40%,高居榜首。
然而,繁榮背後卻暗藏危機。由於技術限制和使用壽命的定位,吉列的鋼製剃鬚刀片雖然鋒利,但是會粘附毛髮,難以清理,影響剃鬚。於是,經過5年的研發,1960年,吉列推出了高級藍色刀片作為最高級、最核心的產品。這種刀片上覆蓋著一層薄薄的矽,可以有效防止毛髮粘附。但是與此同時,來自英國的威爾金森劍公司研製出了不鏽鋼剃鬚刀片。這裡不是品牌哥說錯了,這家公司的名字就是叫做威爾金森劍。你要問他有什麼過人之處可以和吉列競爭,那品牌哥就暫時充當一下歷史UP主——我們都知道二戰史上的著名戰役史達林格勒戰役。此役蘇聯軍民頑強抵抗納粹侵略者長達200天,終結了德國的攻勢局面,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東部戰線的轉折點。時任英國首相邱吉爾為了表示對蘇聯人民的敬意,特別鑄造了一把史達林格勒之劍送給蘇聯。這把寶劍被視為傳統鑄劍工藝在現代工藝時代的最後作品,是現代最著名的寶劍之一,而負責鍛造的正是威爾金森劍公司。除此之外,戰後的威爾金森劍還生產打字機、摩託車、剪刀等其他精工鍛造相關的產品。一個做寶劍的公司,來做一枚小小的剃鬚刀片,還不是"灑灑水"、小意思。不鏽鋼剃鬚刀片的推出,是繼吉列發明安全剃鬚刀後,剃鬚用具的又一次重要革新,大大延長了刀片的使用壽命和安全性。同時,它的誕生也嚴重威脅到了大洋彼岸的吉列。
而長期壟斷市場的吉列卻反應遲鈍,並沒有因為不鏽鋼刀片的出現而做出什麼反應,依然堅持主打自己的高級藍色刀片。很快,吉列的競爭者美國利特爾埃弗夏普公司開始引進威爾金森劍的不鏽鋼刀片,以低價高質開始贏得客戶。吉列卻依然固守自己的刀片,認為不鏽鋼刀片使用時用力大,不方便,不會威脅到自己的產品。結果在1963年引入不鏽鋼刀片後的短短一年內,原先屬于吉列的市場被國內外競爭者瓜分大半。這時方才醒悟過來的吉列已經為時已晚,經過長期的不鏽鋼刀片研發才逐漸恢復原有市場份額。不過瘦死的駱駝比馬大,1968年,吉列剃鬚刀創下了銷售1110億枚刀片的歷史紀錄,依然稱霸剃鬚刀行業。
險些翻車的經歷讓吉列長了教訓,此後吉列在產品研發方面投入了更多的精力。1971年,吉列推出了第一款雙刀片剃鬚刀"Trac II",1977年,吉列又引入了Atra/Contour系統,首次在剃鬚刀上使用旋轉刀頭,搭配雙刀片,這樣一來,相比之前的設計,新產品更加貼合人面部,減少了受傷的風險,剃鬚更加乾淨。後來吉列還在此系統的基礎上首次增加了潤滑條,推動了剃鬚刀設計的又一次改進。
然而,再次打擊吉列的又依舊是一波強勁的低價策略。這次是來自法國的比克公司,比克原本是二戰後成立的一家製作原子筆的公司。1975年,他們憑藉著規模化的精工生產線開始涉足剃鬚刀市場。主打低價路線的比克讓相對高價的吉列一時間招架不住,決定和比克玩降價的惡性競爭,大打價格戰。這樣一來兩敗俱傷,吉列在80年代初經歷了一波嚴重的低迷階段。1986年,吉列痛定思痛,開始重組,精簡產品線,提高利潤率,重振核心業務,回到熟悉的發展道路上來,將在低端產品上過度浪費的錢轉投到品牌營銷和廣告投入。有著悠久歷史的名牌吉列還是有品牌市場的,但就在公司漸見起色的時候,1988年,著名日用品公司寶潔的收購風波又讓吉列陣腳大亂。經過幾次風雨,80年代的吉列實在是太難了可謂是歷經風雨。好在1989年,吉列運用推銷的老本行,成功掀起了"吉列-男人的最佳選擇"的廣告浪潮,讓吉列在幾次低迷之後再次振作起來。與此同時,吉列在研發方面的大量投入也收穫了成效。90年代初期,吉列將雙刀片安置在高靈敏彈簧上,推出"Sensor"產品,再次在剃鬚體驗上實現了顯著提升。千禧年前後,吉列還推出了女用剃刀等系列產品,大大改進了產品線,走出惡性競爭的迷茫,更加穩定了自己的產品定位。吉列還先後推出了劃時代意義的鋒速3及其動力刀片,首次採用三層刀片和電池供電技術,再次刷新了人們對於剃鬚體驗的認知。
但是2003年,伊拉克戰爭爆發,這次戰爭卻沒有像一戰、二戰那樣為吉列帶來好運,贊助美國軍方的吉列股票大跌。同時吉列又在熟悉的歐洲市場玩火玩出了事,因為在刀片包裝上使用希特勒頭像,吉列被停產1年,處罰金100萬歐元。股票暴跌,又遭遇停產罰金,吉列一時間雪上加霜、風雨飄搖。這時,寶潔又將收購吉列的事提上了議程。2005年,難以為繼的吉列董事會最終選擇了放棄,寶潔以570億美元併購吉列,寶潔也鞏固了世界最大日用消費品生產企業的地位。
被收購的吉列雖然難以追尋往日的輝煌,但是依然在高端剃鬚刀領域獨佔鰲頭。2014年,吉列推出 FlexBall系列,主打內置旋轉剃刀,讓剃鬚刀更加貼合面部輪廓,繼續推動著剃鬚刀領域的產品革命。代代更迭,從最初令人驚豔的"T"型刀柄,到五花八門的高科技產品,吉列見證並親歷了剃鬚刀演進歷史上一次又一次的關鍵時刻,而在一次性產品定位、廣告營銷、軍用推廣、價格競爭這些品牌發展史的風雲激蕩中,我們又能在吉列身上收穫很多關於品牌成敗的經驗與啟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