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媞:「政治眾包」就能代表香港民眾之志嗎?

2020-12-22 觀察者網

4月10日,由黃之鋒、羅冠聰等牽頭成立所謂的政黨「香港眾志Demosistō」(下稱眾志黨),在關心該黨如何達致「眾志」前,我們應該問的問題是,「眾志」為何物?

筆者在前幾篇文章中提到,「港獨」或者「分離主義」正以商業模式運作,眾志黨以「自發、自立、自主、自決」為口號提出理念。其中,「自發」部分提到的「公民提案」恰好補充了筆者對他們的觀察。

眾志黨以「運動型政黨」自居,「將發展獨特的參與平臺,讓民間自發籌備社區活動和社會運動,強化公民社會的跨界互動」。而該黨主要的動員對象以專業人士中的「政治素人」為主,鼓勵他們以聯署形式提出提案,再由議員辦事處利用議會的資源,提供共享的工作空間,「讓提案和協作者從網絡虛擬世界走進社區據點,轉化議會資源,組織各種項目倡議和社區營造」。

打著「公民」旗號的所謂「公民提案」是什麼意思?眾志黨沒解釋,僅用Crowd-Sourcing標註,而Crowd-sourcing的另一個名字是「眾包」,這是網際網路時代不算新的商業模式。「眾包」指一個公司或機構把過去由員工執行的工作任務,以自由、自願的形式外包給非特定的(而且通常是大型的)大眾網絡。眾包有四個特點:

一、顛覆外包(外判)

二、蘊含著「攜手用戶協同創新」的理念

三、延伸了創新邊界

四、借社會資源為己所用(尤以「草根」的創新愈發成為主流)

放在眾志黨的語境下,過去由政黨或團體負責由上而下提出提議,再由上而下動員黨友、帶入地區和其他周邊社團,直接執行的方式已經落後於時代,且難再發揮號召力。

而在「眾包」的包裝和指引下,未來將由政黨從旁扶植、鼓勵、挑選,由下而上形成特定議題,並藉助網際網路,例如Facebook的力量進行發酵,凝聚網民的共識,再由政黨提供資源,例如議員辦公室、新媒體等手段,將網絡議題帶入現實的公民社會。若輿論對有關議題反應熱烈,作為管道或平臺的政黨再進一步將議題帶入議會,並走上街頭,對政府施加壓力。

眾志黨繼續誘惑支持者,「只要你願意成為提案者,就可以成為下場群眾運動的組織者」。這種做法差不多零成本,作為「第三方」的眾志黨差不多無需承擔政治、經濟風險——資源是議會(若當選),也就是納稅人出,提案則由政治素人(公民)提出。如果成功,眾志黨大可在軍功章上記一筆;如果失敗,就是群眾的錯,該黨早已「溫馨提示」:「半民主」的議會制度對議員權力有莫大限制,只要再接再厲,眾志黨還是會支持你們的。

事實上,在眾志黨提出的有關「公民聯署」、「公民提案」和「社區自發政策倡議」三種遞進的公民參與互相配合中,我們根本無法得知該黨扮演的角色,在具體操作上身份模糊。

可見,所謂「眾志」,其實只是「眾包」,換一種動員方式,讓港人為其打工,達到政黨的政治目的,更因其不倫不類的外國名稱「Demosistō」遭網友各種惡搞,建議改名「香港眾包黨」。

「香港眾志」成立時,亂象迭出,副主席黎汶洛不得不當眾道歉

如果讀者還有印象,黃之鋒、黎汶洛等今年2月表達組黨意向時,曾提到要借鑑臺灣網際網路平臺「零時政府」的做法,建立一個類似「眾包」的平臺,讓專業人士就特定議題自行挖掘,妄圖慢慢形成民間的網絡政府。

撇除長篇累牘的「理念」不談,眾志黨聲稱將在下月公布完整的「自決路線圖」,計劃在未來10年推行全民自決公投,決定香港2047年「二次前途」。為什麼等到下個月才公布?難免引人猜測與黨主席羅冠聰、秘書長黃之鋒本月中赴美國、加拿大演講有關,二人是否會在美國受人點撥,突然開竅,給出「西藥良方」?答案尚不可知,但結合「勇武派」組織「本土民主前線」骨幹梁天琦、黃臺仰將在本月底赴印度等事,我們看到一個完整的圖像,即無論標榜「本土」還是「自決」,皆甩不掉轉向國際,尋求外力幫助的老套路。

他們絕非是「真·本土」,絕非是「真·愛港」,只是以包括「眾包」在內的種種手段,裹挾、利用部分民眾而已。

看看眾志黨的黨員名單,說他的前身是「雙學」(「學民思潮」和「學聯」)並不為過。該黨創黨記者會上,前學聯秘書長周永康、岑敖輝亦到場支持。不過,二人並未加入,周永康稱不入黨是因為只希望協調各「傘後組織」的工作,並考慮在9月的立法會選舉之後,對其進行進一步整合。岑敖輝則直言,與眾志黨的「起步點」不同。

那麼,「傘後組織」最近做了什麼?同樣在4月10日,傘後組織「青年新政」聯同「東九龍社區關注組」「天水圍民生關注平臺」「長沙灣社區發展力量」「慈雲山建設力量」「屯門社區關注組」組成「選舉聯盟」,瞄準9月立法會選舉。早在社區紮根的「選舉聯盟」已有一定的群眾基礎,在去年區議會選舉中,8名當選的「傘兵」中就包括「青年新政」的鄺葆賢(九龍城區)和「東九龍社區關注組」的黃子健(觀塘區)。

而且聯盟一派當仁不讓,主張將早於眾志黨,於2021年進行「香港前途自決公投」,選項包括「維護一國兩制」和「港獨」,無論他們如何詮釋,大張旗鼓合併也應了筆者前文所說,「佔中拆大臺」是為了再次凝聚力量,新世代格局尚未確定,反對派內誰能獨領風騷,9月立法會選舉是關鍵一仗。

不過,值得留意的是,「選舉聯盟」表示將以「眾酬方式募集選舉經費」,看來無論路線是否一致,新世代都選擇了走「群眾路線」,積少成多,以弱勝強,總是香港人喜歡的勵志故事。

筆者曾經撰文,提到傳統的反對派學者、政客,皆沒有明確提出如何處理香港與內地的關係。而眾志黨的理念則「顧全大局」地提到「中國因素」,稱:「會不卑不亢,將其(中國因素)轉化成更有利本港民主發展的助力」。但他們所謂的「中國因素」僅是「新移民」,儘管他們看似較激進本土派「包容」,鼓勵新移民「認識本地歷史,學習在地文化,融入本港公民社會」,但字裡行間流露出自大態度。他們視新移民為從落後地區來港搶奪資源的對象,但有鑑於爾等尚未接受文明洗禮,因此「倡議政府支援更多民間團體,積極開辦融入課程予所有永久居港的少數群體,真正從根本調解各地文化差異。」

將「新移民」等同於「中國因素」不僅無知,說到底,「包容」的眾志黨根本不應刻意突出移民者與本地人的差異,特別是對於那些居港超過7年,取得永久居民的移民,他們和港人有相同的政治身份,就如梁天琦。所以這種偷梁換柱的說法,顯得非常不負責。

至此,新世代反對派的隊伍已具備雛形,除了傳統政黨的青年黨團外,還包括「雙學」演變而來的「香港眾志」;以「熱血公民」「香港民族黨」和「本土民主前線」為主力的「本土派」;「青年新政」等「傘後團體」成立的「選舉聯盟」。連社民連和人民力量也未能免俗地急急聯手,儘管兩黨在去年區選中僅獲得一席,即以「前線」名義當選的人民力量成員譚香文。

反對陣營新世代已經躍躍欲試,無論效果如何,隊伍已經頗具規模,文鬥武鬥皆能應戰。當這些五花八門的「港獨」政黨選準商業模式發展的時候,也給我們一個看清「分離主義」本質的機會。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平臺觀點,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關注觀察者網微信guanchacn,每日閱讀趣味文章。

相關焦點

  • 張媞:民眾還在迷茫,有人卻做起了「港獨」生意
    政治系畢業的陳梓恆竟然語塞,支支吾吾地說,「政治的事情,不懂回答」,然後再重申,「真普選」是指選舉權和被選舉權無不合理限制云云。這也引發我們思考,抗爭者對於他們爭取的東西,是否有足夠的認識,換句話說,抗爭者除了抗爭之外,他們的立場是否堅定?而守住所謂底線之餘,又是否清楚自己的談判空間有多大?
  • 新加坡前常駐聯合國代表馬凱碩:美國把香港當作「政治足球」
    在此背景下該如何看待香港問題特別是涉港國安立法引發的角力?世界格局又在朝什麼方向演變?《環球時報》記者就這些話題對馬凱碩(如圖)進行了專訪。馬凱碩曾任新加坡常駐聯合國代表,是新加坡國立大學李光耀公共政策學院創始院長。穩定的香港更能讓西方受益環球時報:在1997年之前,香港很明顯是西方在亞洲的「前沿陣地」之一,但如今香港已經回歸,中國的相關國家安全立法卻遭遇西方激烈反對。
  • 暴民政治現場:香港暴徒開始奪槍,炸街,燒人了...
    文章聲稱川普的「暴民政治」將帶來麥卡錫以來共和黨始料未及的危險和威脅。作者用了一個如此古老的詞彙:「暴民政治」(Ochlocracy)。時間轉到今天,這個標題用來形容當前之香港,竟然無比貼切。在不解政治學術語的普通民眾面前,香港「廢青」用自己的愚蠢和暴行生動解釋了何為「暴民政治」。
  • 《香港志》首冊出版 準確記錄史實
    由團結香港基金旗下香港地方志中心編纂的首部以香港命名的志書《香港志》首冊《總述 大事記》,昨日正式上架,多名政界和學界人士致賀。董建華發表視頻致辭時指出,香港是一個東西文化交匯的國際都會,亦是創造奇蹟的英雄地,雖然只是地圖上的一小點,但不可被看輕。《香港志》的歷史性出版,象徵著經歷200年風雨滄桑之後,香港終於回歸中華民族的修志傳統。
  • 謝伏瞻:在《香港志》首冊出版發布儀式上的致辭
    很榮幸受到董建華先生的邀請,參加《香港志》首冊出版暨香港地方志中心成立周年典禮。因疫情防控不能現場與會,深感遺憾。在此,我謹代表中國地方志指導小組,向《香港志》首冊出版、香港地方志中心成立一周年表示熱烈祝賀!向所有為《香港志》編纂出版付出辛勤勞動的社會賢達和工作人員表示誠摯敬意!
  • 眾包物流狼煙滾滾!美國亞馬、「京東眾包」、「達達」來勢洶洶!
    京東O2O子公司「京東到家」總裁王志軍曾對36氪表示,其實我們兩年前就開始考慮並測試眾包的事了。所以現在做「京東眾包」已經有了一定壁壘。京東眾包於5月初上線,據稱兩周就有了百名眾包配送員(體驗有待驗證)。 從當初的「Android機獨享」已進化成「iOS也可以」。另外,京東到家配送員的著裝也統一換上了「紅配綠」。
  • 理解香港政治
    香港內部政治的活力源於對峙的精神結構,然而,香港對國家安全的潛在威脅和香港社會內部的政治危機也恰恰依託於對峙的精神結構。在對峙結構中,我們不必奢求那種融為一體、親密無間的和諧,在維持國家統一和安全的前提下但求異質之合作。港人要珍惜「一國兩制」之大福,不要濫用對峙結構、濫用「說不」的自由和權力。
  • 臺灣民眾黨成立能否改變臺灣藍綠二元政治結構?
    作者 王建民     臺灣民眾熱衷政治,善於組團結黨。如今在新的政治形勢下,臺灣在「政黨法」通過一年後又出現新一輪組黨熱,「喜樂黨聯盟黨」、「臺灣維新黨」、「一邊一國行動聯盟黨」、「鄉鎮基層聯盟黨」與「臺灣民眾黨」等紛紛成立。
  • 在香港舉著米字旗上街的人,知道英國現在什麼情況嗎?
    在香港舉著米字旗上街的人,知道英國現在什麼情況嗎?能讓香港人成為勝利者嗎?「全民公決」的方式和英國何其相似反對派不惜操弄民意用香港和香港人的未來為自己的政治目的買單把西方民主奉為圭臬煽動情緒 操弄民意 玩弄香港只能達成「多數人的暴政
  • 人民日報評論:在香港校園搞政治操弄,這樣的學生會代表不了誰
    來源:人民日報客戶端自香港國安法實施以來,社會秩序逐步恢復,「修例風波」中處於「風暴眼」的大學校園也漸趨寧靜。然而一些香港高校的學生會,卻逆勢而動,仍在煽動極端情緒、傳播「港獨」思想,實在令人遺憾和失望。
  • 香港政治
    香港回歸前的政治制度是實行行政主導的體制。是由港督直接掌握的幾個最高諮詢機構、決策機構和權力機構——行政局、立法局和布政司署的整個行政系統,形成以港督為核心的行政主導體制,這是香港政治制度的鮮明特點。具有鮮明的殖民主義性質,總督高度集權,長期形成了英國式的公務員制度和司法制度,有較多的諮詢委員會。。。
  • 香港舉著米字旗上街的人 知道英國現在什麼情況嗎
    原標題:在香港舉著米字旗上街的人,知道英國現在什麼情況嗎?一而再再而三侮辱五星紅旗卻打著英國國旗示威鬧事香港那些少數迷戀被殖民的人一次次踐踏14億中國人的底線>也就是俗稱的「硬脫歐」然而脫歐不是你想脫想脫就能脫哪怕是硬脫
  • 在香港校園搞政治操弄,這樣的學生會代表不了誰 | 人民銳見
    自香港國安法實施以來,社會秩序逐步恢復,「修例風波」中處於「風暴眼」的大學校園也漸趨寧靜。然而一些香港高校的學生會,卻逆勢而動,仍在煽動極端情緒、傳播「港獨」思想,實在令人遺憾和失望。這些學生會,不僅代表不了各自成員,代表不了兩校學生,更代表不了香港年輕人。學生會的首要目的,在於更好服務同學。
  • 藍營批民進黨當局滿腦子政治算計,吳敦義:蔡英文應該向民眾道歉!
    23日,新黨開記者會稱,民進黨滿腦子政治算計。國民黨主席吳敦義也表示,蔡英文當局有必要為忽視臺灣與香港社會的公平正義等問題向臺灣與香港的民眾道歉。臺灣地區領導人蔡英文22日中午還聲稱要求香港「起訴」陳同佳、要求港臺兩地「協作」,當天下午臺陸委會又稱已去信香港特區政府,揚言23日會派人赴港押解刑滿獲釋的陳同佳。據臺媒報導,對臺當局此前一連串做法,國民黨主席吳敦義23日表示,蔡英文當局前後反覆、決策搖擺,除對其強烈譴責,也應要求相關官員必須為此下臺負起政治責任,而且蔡英文以及臺「行政院長」蘇貞昌必須公開道歉。
  • 董建華:《香港志》首冊出版 記載香港與國家命運與共
    本文轉自【中國僑網】;【解說】由團結香港基金旗下香港地方志中心編纂的首部以香港命名的志書《香港志》首冊《總述 大事記》12月28日出版上架。全國政協副主席、香港地方志中心理事會主席董建華表示,《香港志》記載的是香港人自強不息,同舟共濟的動人故事,以及香港與國家命運與共、不可分割的血脈相連。【同期】全國政協副主席 董建華《香港志》記載的是香港人自強不息,同舟共濟的動人故事,是香港與國家命運與共,不可分割的血脈相連。
  • 臺媒:從民眾下跪到臺灣的自我中心主義
    臺媒:從民眾下跪到臺灣的自我中心主義 2017-03-31 09:同日,臺北市長柯文哲訪問東南亞,在泰國問到臺灣對香港的觀光優勢時,竟信口說出:「香港很無聊,一個小島有什麼好看的?」兩人都是語不驚人死不休,但這種睥睨天下、鄙夷萬方的說法,也反映出臺灣不可救藥的「自我中心主義」心態。  然而,也是同一天,臺北街頭卻上演了民眾下跪的場面。
  • TV派·透視 朱新梅:在線視頻眾包翻譯發展現狀——眾包翻譯基本特徵
    在文章《在線視頻眾包翻譯發展現狀》中,朱新梅博士從在線視頻眾包翻譯基本特徵、在線視頻眾包翻譯競爭格局、眾包翻譯發展趨勢、加快中國眾包翻譯發展的建議這四方面詳細地解讀了在線視頻眾包翻譯發展現狀。本期TV派為讀者朋友們分享此篇文章的第一部分——在線視頻眾包翻譯基本特徵。
  • 評論:政治操弄沒有出路
    影響選舉勝敗的決定因素,不是政治手段,而是民心民意。  全文如下:  「機關算盡太聰明,反誤了卿卿性命。」民眾不是傻瓜,民意不可輕視。臺灣、香港最近落幕的兩場選舉再次證明:政治操弄沒有出路!  再看本港九龍西補選立法會議員結果,反對派大佬李卓人被「政治素人」陳凱欣打敗。李卓人還在怨天尤人。怨天,是抱怨老天落雨,令中產投票「心淡」;尤人,是指責馮檢基「鎅票」。這位「政壇油膩男」好生搞笑!落雨只淋溼他的支持者,就不會淋溼陳凱欣的支持者嗎?再說,選舉結果顯示,他和馮兩人得票加起來,也沒有陳凱欣票數高啊!
  • 林文漪:傳承初心之志,恪盡興國之責!
    按:近日,受中共中央委託,中央統戰部召開黨外人士情況通報會,向各民主黨派中央、全國工商聯負責人和無黨派人士代表通報中共十九大精神。各民主黨派中央、全國工商聯負責人和無黨派人士代表一致表示,要傳承初心之志,築牢同心之基,恪盡興國之責,不斷增強「四個自信」,充分展示多黨合作制度的獨特優勢和強大生命力。
  • 張媞:本土派尋求國際支持,新統派又在哪裡
    3月28日,主張獨立建國的「香港民族黨」自行宣布成立。3月30日,國務院港澳辦表示,堅決反對任何「港獨」言行。 香港的局面發展到今天,想必不會有人否認,「港獨」正式成為一個Political Agenda(政治議題),其整套論述已經成型,並且具備了資本主義的市場邏輯,針對不同受眾,提供不同種類的商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