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政治

2021-01-07 華夏經緯網

    香港回歸前的政治制度是實行行政主導的體制。是由港督直接掌握的幾個最高諮詢機構、決策機構和權力機構——行政局、立法局和布政司署的整個行政系統,形成以港督為核心的行政主導體制,這是香港政治制度的鮮明特點。具有鮮明的殖民主義性質,總督高度集權,長期形成了英國式的公務員制度和司法制度,有較多的諮詢委員會。。。

    回歸後香港特別行政區的政治體制是行政長官負責制,即行政主導、司法獨立、行政與立法既相制約又相配合。香港特別行政區直轄於中央人民政府,其行政地位同省、自治區、直轄市等同,但是香港特別行政區實行高度自治、享有行政管理權、立法權、獨立的司法權、終審權以及貨幣發行權。香港特別行政區的設立使我國單一制國家結構形式有了新的充實。今後香港特別行政區應該逐步實行行政長官以及立法會全體議員均由普選產生,同時應逐步規範政黨活動,協調政黨關係。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治制度符合香港地區的特點。它不採用三權分立制度,也不實行人民代表大會制度,而是從香港的實際情況出發,並在組織和運作方面適當保留了特別行政區成立以前香港政治制度的某些做法,根據廣大香港居民的意願而創建的。它同香港的社會經濟制度相適應,能夠兼顧各個階級、階層的利益,有效地發揮特別行政區政權的職能和作用,保證祖國的統一和香港的穩定繁榮,促進經濟的發展。

  香港實施行政主導的管治模式,並制定由行政長官和行政會議領導的管治體制和代議政制架構。

  香港特別行政區的首長是行政長官,由具有廣泛代表性的選舉委員會根據《基本法》選舉、並經中央人民政府委任產生。行政長官負責執行《基本法》、籤署法案和財政預算案、頒布法例、決定政府政策以及發布行政命令,並由行政會議協助制定政策。首任行政長官是董建華,現任行政長官(2005年3月至今)是曾蔭權。政府的主要施政和行政工作由12個決策局和61個部門和機構執行,日常執行的人就是為數約18萬人的香港公務員隊伍。香港政府本身也是香港最大的僱主。

  香港的政府部門包括「三司十二局」,是司長及決策局的非正式統稱,最早由傳媒使用。三司是政務司司長、財政司司長和律政司司長。十二個決策局分別是公務員事務局、政制及內地事務局、教育局、環境局、食物及衛生局、民政事務局、勞工及福利局、保安局、運輸及房屋局、商務及經濟發展局、發展局、財經事務及庫務局。

  香港的政府部門通常稱為「署」或「處」(如衛生署、香港警務處),主管均為香港公務員,大部分向所屬的決策局局長負責,小部分直接向司長負責(如行政署向政務司司長負責),另外還有審計署直接向立法會報告;香港廉政公署和申訴專員公署直接向行政長官負責。

  根據《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一切的外交事務均由中央人民政府負責。中央人民政府授權香港特別行政區自行處理有關的對外事務。香港可在經濟、貿易、金融、航運、通訊、旅遊、文化、體育等領域以「中國香港 」(Hong Kong, China)的名義,單獨地同世界各國、各地區及有關國際組織保持和發展關係,籤訂和履行有關協議。香港參與的國際組織包括有世界貿易組織、亞洲太平洋經濟合作組織、亞洲開發銀行、國際結算銀行、國際奧林匹克委員會等共14個。當中有作為正式會員或創會會員(有部分組織早已在殖民地時期加入),亦有委派代表參與出席。

來源:百度

 

責任編輯:侯哲

相關焦點

  • 理解香港政治
    惡性對峙,是香港政治之病。這病,是日加嚴重了。有人開始懷疑對峙結構,對「一國兩制」和香港前途持悲觀之論。故此,有必要重申對峙的本質與意義。本文分為四部分。第一部分用三個圖示描述香港政治概貌,分別為香港政治的元點、香港政治的內外結構和香港社會權力的重心,為後續闡釋提供一個知識基礎。
  • 陳端洪:理解香港政治(下)
    【在上篇裡,作者提出「對峙」是香港政治精神構造的根本特徵,並對香港政治的概貌和內部政治類型進行了介紹和解釋。本文中,作者進一步解釋香港「對峙」政治的概念和具體類型,並提出理性看待和引導香港「對峙型」政治的思路和建議。】
  • 陳端洪 | 理解香港政治:以「一國兩制」為學堂
    惡性對峙,是香港政治之病。這病,是日加嚴重了。有人開始懷疑對峙結構,對「一國兩制」和香港前途持悲觀之論。故此,有必要重申對峙的本質與意義。本文分為四部分。第一部分用三個圖示描述香港政治概貌,分別為香港政治的元點、香港政治的內外結構和香港社會權力的重心,為後續闡釋提供一個知識基礎。
  • 孔永樂:區選後的香港政治局勢
    重要的是,從選民登記人數可見,香港自上世紀民主改革以來,近半數市民仍未登記成選民。  有學者曾指出,傳統中國人心態普遍對政治冷感。故此,大多香港人不積極參與政黨,也不參與選舉投票。這解釋了為何香港政黨人數一直偏低,投票率亦未過半數。美國近數屆總統選舉投票率也只有約五成。不過,美國公民參與政黨及政治活動比率較香港高。
  • 吳邦國:香港政治體制的最大特點是行政主導
    當前位置:首頁 > 香港基本法委員會 > 工作動態瀏覽字號: 大 中 小 來源:  2007年06月06日 00:00:00         新華網北京6月6日電(記者李凱 茆雷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吳邦國
  • 香港特區政府政治委任官員宣誓擁護基本法和效忠香港特區
    新華社香港12月16日電(記者劉明洋)香港特區政府16日在政府總部舉行副局長和政治助理宣誓儀式,全體12位副局長和14位政治助理在行政長官林鄭月娥見證下,宣誓擁護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效忠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
  • 香港大律師公會再遭政治騎劫
    大律師公會9日回應韓正副總理有關止暴制亂是香港行政、立法、司法機關共同責任和國家共識的講話時聲稱,任何中央政府或其官員的言論,若給予外界的印象為以官方形式訓示法官或司法人員進行任何政治使命或任務的舉措,可能被當作對香港特區司法獨立的幹預,亦有損香港特區在基本法下享有高度自治權的原則,和「一國兩制」的概念及實踐云云。
  • 政治委任的香港公務員宣誓了,但還有搞事者唱反調!
    香港特區政府今(12月16日)早在政府總部舉行副局長和政治助理宣誓儀式,全體12位副局長和14位政治助理,在行政長官林鄭月娥見證下,宣誓擁護《基本法》及效忠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 副局長和政治助理是政治委任官員,須遵行政府的決定並對此承擔集體責任。他們除協助司局長處理各方面的政治工作外,副局長在相關局長暫時缺勤時更會代理其職責。 作為特區管治團隊的重要成員,副局長和政治助理須擁護《基本法》和效忠香港特區,實屬理所當然。
  • 幼兒園出現不當政治標語?香港教育局:學校絕不應有任何政治灌輸
    【環球網報導 記者 尹豔輝】據香港「橙新聞」《大公報》等港媒報導,有網民近日在臉書帖文並上傳圖片,稱荃灣有幼兒園及小學出現所謂「連儂牆」(指被香港激進分子用於張貼反對派標語的牆壁)。對此,香港教育局23日回應表示,已聯繫涉事學校了解情況,重申學校應注意年幼兒童的年齡及身心發展需要,絕不應有任何政治灌輸。
  • 香港中聯辦: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主導的政治體制由其憲制地位決定
    據央視新聞客戶端消息,中央人民政府駐香港特別行政區聯絡辦公室發言人9月7日表示,近日有關香港特別行政區政治體制話題引起社會關注討論,林鄭月娥行政長官發表談話指出,香港特別行政區的政治體制是「行政主導」,而非「三權分立」。對此,我們表示贊同和支持,對於這個原則性問題,有必要明確予以澄清。
  • 香港「去殖民化」的文化政治進路探究
    香港回歸後,香港特區政府從主權和法理等層面實現了「去殖民化」,但仍然面臨著社會制度、話語權方面身份認同等方面的去殖難題,尤其是在新的歷史條件下,「殖民主義」問題已經演變為「後殖民狀況」,這使得殖民問題由單純的文化問題變成了一個政治問題。香港「去殖民化」需重新確立國家認同,拒絕精神文化漂泊,掌握自己完整歷史的書寫權與話語權。
  • ...香港憲制秩序,企圖把香港變成獨立或半獨立政治實體,純屬痴心妄想
    企圖把香港變成獨立或者半獨立的政治實體,這純屬痴心妄想。香港中聯辦發言人表示,香港特別行政區是直轄於中央人民政府的地方行政區域,中央人民政府依照憲法和基本法對香港特別行政區行使全面管治權,既包括中央直接行使的權力,也包括授予香港特別行政區依法行使的高度自治權。有授權,就有監督。中央授予特別行政區高度自治權,並不意味著中央沒有或放棄監督權。
  • 香港大學-巴黎政治大學本科雙學位課程啟動
    今日(15日),香港大學和法國巴黎政治大學宣布,正式啟動香港大學-巴黎政治大學本科雙學位課程。全新的香港大學-巴黎政治大學本科雙學位課程融合了兩所世界級大學的優勢,為對商業、人文及社會科學感興趣的學生提供國際化的學習經歷。就讀此雙學位課程的學生,首兩年將於巴黎政治大學就讀。
  • 王英津新著《香港特別行政區政治體制分析》評介
    王英津新著《香港特別行政區政治體制分析》評介 2018年06月10日 10:55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 作者:張建 字號 內容摘要:《香港特別行政區政治體制分析》一書是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政治學系王英津教授為首席專家的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
  • 香港特首曾蔭權參觀珠海學院 打破多年政治禁忌
    中新網6月25日電 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曾蔭權今天參觀了建在香港的珠海學院,這是數十年來首次,打破了當地政治上一項無形禁忌。  據「中央社」報導,曾蔭權上午到珠海學院參觀,以了解珠海學院的發展。參訪期間,曾蔭權參觀新聞系錄像廠和仿真直播室,又與16名學生座談。
  • 暴民政治現場:香港暴徒開始奪槍,炸街,燒人了...
    文章聲稱川普的「暴民政治」將帶來麥卡錫以來共和黨始料未及的危險和威脅。作者用了一個如此古老的詞彙:「暴民政治」(Ochlocracy)。時間轉到今天,這個標題用來形容當前之香港,竟然無比貼切。在不解政治學術語的普通民眾面前,香港「廢青」用自己的愚蠢和暴行生動解釋了何為「暴民政治」。
  • 全國港澳研究會專家:香港政治體制是以行政長官為核心的行政主導...
    全國港澳研究會15日舉辦網上討論會,就香港中聯辦主任張曉明有關香港特別行政區政治體制特點的講話展開研討。  研究會會員、深圳大學港澳基本法研究中心教授宋小莊認為,解讀香港特區的政治體制,如果從橫向的角度看,就看不到中央和香港特區的關係,就會誤以為是三權分立。但如從縱向的角度看,加入了中央的因素,就不可能認為是三權分立了。
  • 梁海明:如何彌合香港家庭「政治代溝」
    香港反修例風波已經持續兩個多月,暴力示威活動不僅給經濟社會發展造成極大破壞,還加深了年輕一代和老一代之間的隔閡。一些香港年輕人受極端暴力分子煽動,為了參與示威遊行,甚至不惜與父母斷絕關係。筆者認為,香港年輕人和老一代出現隔閡,尤其在政治議題上出現分化和對立主要有以下三方面原因。
  • 香港警務處處長:把別人子女奉獻成「政治祭品」非常可恥
    【環球時報駐香港特約記者 葉藍】「究竟是誰將我們善良的年輕人變為充滿仇恨的惡魔?」香港警務處處長鄧炳強在一個研討會上如此狠批在「修例風波」期間有政治紅利的得益者不斷抹黑、污衊警隊,向青少年灌輸仇警情緒,令香港犯罪年輕化,更發展至本土恐怖主義、威脅國家安全。
  • 香港中學校長談修例風波:不要讓校園淪為政治角力場
    中新社香港9月2日電 題:香港中學校長談修例風波:不要讓校園淪為政治角力場中新社記者 龍曼過去兩個多月修例風波困擾香港,許多青年選擇走上街頭表達訴求。針對個別學生組織提出開學後「罷課」,他堅決反對並呼籲不要讓任何政治目的凌駕於教育之上,不要讓校園淪為政治角力場。黃錦良認為,過去兩個月,許多香港青年參與非法集會、遊行,其中一個原因是,修例風波出現的時間點正值暑假。由於學校未能發揮出應有功能,無法對學生進行教導和援助,學生極容易受到朋輩或別有用心的團體及個人所煽動、影響與利用,去參與暴力示威或違法衝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