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8日,主張獨立建國的「香港民族黨」自行宣布成立。3月30日,國務院港澳辦表示,堅決反對任何「港獨」言行。
香港的局面發展到今天,想必不會有人否認,「港獨」正式成為一個Political Agenda(政治議題),其整套論述已經成型,並且具備了資本主義的市場邏輯,針對不同受眾,提供不同種類的商品。即使如何大逆不道,我們也很難無視「分離主義」一路劍走偏鋒,扛著「本土、民主、反共」的大旗,帶領著無數年輕人浩浩蕩蕩而來。
除此之外,我們還忽略了一個事實。繼旺角暴亂「總指揮」黃臺仰宣布將前往達賴在印度的住處,以講者身份參加4月28日至5月1日舉辦的「第十一屆族群青年領袖研習營」後,2月底在立法會新界東補選中,得到6萬多選票的「本土民主前線」召集人梁天琦3月28日在黃毓民的網絡電臺MyRadio節目中公布,將與黃臺仰同行。
黃臺仰(左)與梁天琦
去年舉辦的「第十屆族群青年領袖研習營」曾邀請「學聯」前後兩任秘書長周永康、羅冠聰和華人民主書院校長陶君行參加,周、羅二人作為學生代表發言,主題是「政改方案無民主成分,不是『真普選』」,二人要求國際社會幫手一起否決「假方案」。
時隔一年,隨著「學聯」在年輕人中政治影響力漸微,「本土民主前線」等一批「本土派」組織在「後佔中」時期急速成長,今屆研習營邀請風頭正盛的黃臺仰、梁天琦前往便是明證。MyRadio「臺長」梁錦祥頗為得意地說,以往以美國為主的勢力和外國傳媒在介入、報導香港時,常找民主黨劉慧卿、李柱銘等「老人」,而現在香港,「年輕人有say,這點顯示他們對香港的看法是很update的。」
然而梁錦祥的說法有倒因為果之嫌,由於公眾尚不清楚究竟美國等境外勢力對「港獨」這一議題的介入程度及所扮演的角色,便急於蓋棺定論,稱「梁天琦他們去印度就是對這種(將「港獨」視為禁忌)打壓的回應,你(中央)越打壓,我們越要表態」,反倒顯得欲蓋彌彰,而這種將外國勢力描述為旁觀者的解釋,顯然不夠準確。
不過,有一點很清楚,美國領事館官員3月初在金鐘密會黃臺仰、梁天琦二人等,隨後黃、梁二人就先後公布被邀與達賴會面,這都令人聯想外部勢力對香港情況不僅瞭然於心,並且總能及時出擊,引導也好,鼓勵也罷,反正是影影綽綽,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按照梁天琦的說法,今次研習營將在距離西藏最近的位置舉辦,「整個中國的『分離分子』比如『藏獨』、『疆獨』、臺灣、香港都會派人出席……同場有美國國會議員在。」他和黃臺仰每人將發言20分鐘。出席節目的另一位宣布參加立法會選舉的「熱狗」鄭松泰在旁不無羨慕地說,「下一個到你上《Times》」,上《Times》也是令「本土派」嚮往不已的榮耀嗎?這也讓人聯想到曾經登上《Times》的「學運領袖」黃之鋒,兩派人馬間的競爭關係在成員言談間不經意地呼之欲出。
此外,自港大《學苑》雜誌本月中正式出版「獨立宣言」以來,梁天琦的「本民前」Facebook專頁一直將有關發帖置頂,梁天琦本人亦在節目中承認,「我覺得我的工作是爭取國際社會支持(香港獨立)。」
顯然,「本土」不需要得到國際社會的支持,但是「港獨」作為一種政治主張,才需要獲得國際支持。與其說是支持,更像是變相向中國政府施壓。早先前保安局局長李少光接受《環球時報》訪問,曾批評黃臺仰、梁天琦與美國領事館官員密會,他說,「如果他們有國家觀念,這不是『賣國』嗎?」對著這群自稱被中國「殖民」的人,難以再用「國家觀念」來批評他們,因為他們根本拒絕承認自己是中國人。
黃臺仰、梁天琦密會美國領事館官員
另外,要知道,標榜「講粵語」、「捍衛本土」的梁天琦,屆時在研習營上將以英文發言,這和他及「本土派」的主張完全是背道而馳的。而所謂「英文始終是世界語言」的說法經不起推敲,周杰倫參加外國頒獎禮時,也依然說中文,如果「本土派」連這點堅持都沒有,說什麼捍衛?因此「捍衛本土」之說根本就是「主張獨立」的煙霧彈,而偷梁換柱也是「本土派」慣用的技巧。
這裡多說幾句,梁天琦、鄭錦滿(「四眼哥哥」,他已公布將出選立法會)等在節目中爆出近日成立的「香港民族黨」,其召集人陳浩天也是MyRadio《合眾唯識》節目(節目內容圍繞抗爭和時政)的主持人。鄭錦滿說,「香港民族黨」不是突然成立,而是在「佔中」運動期間,「已經在旺角街頭做講臺和常識」,而組織和參與的人士現在成為「香港民族黨」的班底。
實際上,「本土派」從「佔中」運動開始,便借旺角佔領區一步步進攻,拆掉「雙學」(學聯和學民思潮)及其背後傳統泛民陣營搭建的「大臺」,從旺角「購物運動」、上水等地的「光復行動」,到發動「退聯潮」、推出《香港民族論》,再到「旺角暴亂」、「新東補選」等,年輕人通過實踐不斷完善「港獨」理論,並且已經形成一個頗具規模的架構和勢力。
介紹至此,我們幾乎可以得出一個結論,即「香港民族黨」只是整個「本土派」部署的一部分,功能是利用「理論的結晶」進行抗爭行動,引起香港社會和國家的關注,增加「本土派」與其金主議價的能力。這並不難理解,對國家來說,「港獨」是關乎主權的最重要問題,而對政客來說,「港獨」卻是一門買賣,他們有責任針對不同的客戶,提供不同的產品,從中獲取利益。
「香港民族黨」自行宣布成立
另外,「本土派」也看準傳統泛民陣營始終喊不出「港獨」的口號,就像民主黨日前稱將推出「決議文」,重申絕不會認同「港獨」主張;也如近期宣布停止運作的學民思潮,其前召集人黃之鋒將與骨幹成員黎文洛、周庭等籌備成立新黨,以2047香港前途為願景,提出「自決公投」的主張。
如果我們還記得,黃之鋒曾表示,「港獨」這種情緒正在增長,但並不是一個認真的願景,因為沒有國際支持。他說,支持香港獨立,只是一個激進的姿態,但要求香港獨立的訴求是膚淺的(Superficial),最終會退潮的。這兩種立場體現了反對陣營內部的競爭關係。
正因為傳統泛民講不出「港獨」,所以他們的新世代領袖今年不被邀請參加研習營了,而「本土派」經過這幾年的努力,終於成功將「港獨」變為讓中國政府難看的政治議題,他們的新世代領袖將被推上國際舞臺,所謂的爭取國際社會支持,真是倒是為非,難道不正是因為美國支持,「港獨」才被介紹給國際社會嗎,如若不然,美國國會議員為何千裡迢迢到印度出席研習會?
還有一個現象值得我們注意,梁天琦選擇在黃毓民的網臺節目(MyRadio)《毓民踩場》中公布前往印度,而不是召開記者招待會等舊有的套路,這顯示黃毓民及其「本土派」整套的文宣系統已經運作成熟。這也體現了「本土派」的自信,即「自己新聞自己報」,自己的網臺已能確保支持者接收到信息。多問一句,這個信息自3月28日爆出,直到3月31日,依然未見任何傳統媒體予以報導,為什麼出現這種情況?
觀看「本土派」節目之餘,也能感受到「本土派」打手更新速度之快,不是新論述層出不窮,而是面孔更新很快,且呼應這個時代的審美要求。從時尚的角度看,「本土派」製造出更多「自己人」的形象,要知道,選民投票很大程度是投與自己相像的人,因此戴著黑框眼鏡、Gel頭髮、學生裝扮的梁天琦和鄭錦滿,自然相對容易得到年輕人的接受。
另一方面,當我們跳出建制陣營,從更大的格局著眼,嘗試以普通市民的立場來閱讀整件事,我們會驚訝於自己看到的圖景。一邊是學聯、黃之鋒、民主黨和公民黨等政黨的年輕領袖勾勒出的「2047香港前途問題」之景,他們用「自決公投」提出了未來10年的香港願景;另一邊則是「本土派則推動「公投制憲」運動,誓要在最短時間內否決《基本法》,呼籲香港人當家做主,制定自己的法律。一邊是未來,一邊是當下,是兩條腿走路,對反對陣營的支持者來說,現在是前所未有的「黃金時代」,整個反對陣營百家爭鳴,照顧這一代的需求,還不忘為下一代耕田。
當選舉開戰時,作為一個普通的持反對立場的選民,你將如何作出選擇?太激進不好,那就投資未來,選擇「2047前途派」;等不及要改變,那就活在當下,選票就給主張獨立的「本土派」。
從中英談判到今天,反對陣營內的不同派系,依然在用恫嚇的方式進行政治動員,渲染「恐懼」和「仇恨」,「反對23條」是恐嚇、「反對國民教育」是恐嚇、「港獨」電影依然是恐嚇,穆迪、標普繼續調低評級也是用來嚇唬人的配套措施……到底什麼時候才有心懷善意的政客出現,用真的真誠和希望,用香港人能接受的方式,帶領香港人找到出路?
建制陣營內,在看似如常的運作之下,我們也能聽到對「新統派」的呼聲已起,儘管尚且微弱,可是筆者相信將有越來越多人能聽到。只是,「新統派」,你在哪裡?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平臺觀點,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關注觀察者網微信guanchacn,每日閱讀趣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