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媞:本土派尋求國際支持,新統派又在哪裡

2020-12-24 觀察者網

3月28日,主張獨立建國的「香港民族黨」自行宣布成立。3月30日,國務院港澳辦表示,堅決反對任何「港獨」言行。

香港的局面發展到今天,想必不會有人否認,「港獨」正式成為一個Political Agenda(政治議題),其整套論述已經成型,並且具備了資本主義的市場邏輯,針對不同受眾,提供不同種類的商品。即使如何大逆不道,我們也很難無視「分離主義」一路劍走偏鋒,扛著「本土、民主、反共」的大旗,帶領著無數年輕人浩浩蕩蕩而來。

除此之外,我們還忽略了一個事實。繼旺角暴亂「總指揮」黃臺仰宣布將前往達賴在印度的住處,以講者身份參加4月28日至5月1日舉辦的「第十一屆族群青年領袖研習營」後,2月底在立法會新界東補選中,得到6萬多選票的「本土民主前線」召集人梁天琦3月28日在黃毓民的網絡電臺MyRadio節目中公布,將與黃臺仰同行。

黃臺仰(左)與梁天琦

去年舉辦的「第十屆族群青年領袖研習營」曾邀請「學聯」前後兩任秘書長周永康、羅冠聰和華人民主書院校長陶君行參加,周、羅二人作為學生代表發言,主題是「政改方案無民主成分,不是『真普選』」,二人要求國際社會幫手一起否決「假方案」。

時隔一年,隨著「學聯」在年輕人中政治影響力漸微,「本土民主前線」等一批「本土派」組織在「後佔中」時期急速成長,今屆研習營邀請風頭正盛的黃臺仰、梁天琦前往便是明證。MyRadio「臺長」梁錦祥頗為得意地說,以往以美國為主的勢力和外國傳媒在介入、報導香港時,常找民主黨劉慧卿、李柱銘等「老人」,而現在香港,「年輕人有say,這點顯示他們對香港的看法是很update的。」

然而梁錦祥的說法有倒因為果之嫌,由於公眾尚不清楚究竟美國等境外勢力對「港獨」這一議題的介入程度及所扮演的角色,便急於蓋棺定論,稱「梁天琦他們去印度就是對這種(將「港獨」視為禁忌)打壓的回應,你(中央)越打壓,我們越要表態」,反倒顯得欲蓋彌彰,而這種將外國勢力描述為旁觀者的解釋,顯然不夠準確。

不過,有一點很清楚,美國領事館官員3月初在金鐘密會黃臺仰、梁天琦二人等,隨後黃、梁二人就先後公布被邀與達賴會面,這都令人聯想外部勢力對香港情況不僅瞭然於心,並且總能及時出擊,引導也好,鼓勵也罷,反正是影影綽綽,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按照梁天琦的說法,今次研習營將在距離西藏最近的位置舉辦,「整個中國的『分離分子』比如『藏獨』、『疆獨』、臺灣、香港都會派人出席……同場有美國國會議員在。」他和黃臺仰每人將發言20分鐘。出席節目的另一位宣布參加立法會選舉的「熱狗」鄭松泰在旁不無羨慕地說,「下一個到你上《Times》」,上《Times》也是令「本土派」嚮往不已的榮耀嗎?這也讓人聯想到曾經登上《Times》的「學運領袖」黃之鋒,兩派人馬間的競爭關係在成員言談間不經意地呼之欲出。

此外,自港大《學苑》雜誌本月中正式出版「獨立宣言」以來,梁天琦的「本民前」Facebook專頁一直將有關發帖置頂,梁天琦本人亦在節目中承認,「我覺得我的工作是爭取國際社會支持(香港獨立)。」

顯然,「本土」不需要得到國際社會的支持,但是「港獨」作為一種政治主張,才需要獲得國際支持。與其說是支持,更像是變相向中國政府施壓。早先前保安局局長李少光接受《環球時報》訪問,曾批評黃臺仰、梁天琦與美國領事館官員密會,他說,「如果他們有國家觀念,這不是『賣國』嗎?」對著這群自稱被中國「殖民」的人,難以再用「國家觀念」來批評他們,因為他們根本拒絕承認自己是中國人。

黃臺仰、梁天琦密會美國領事館官員

另外,要知道,標榜「講粵語」、「捍衛本土」的梁天琦,屆時在研習營上將以英文發言,這和他及「本土派」的主張完全是背道而馳的。而所謂「英文始終是世界語言」的說法經不起推敲,周杰倫參加外國頒獎禮時,也依然說中文,如果「本土派」連這點堅持都沒有,說什麼捍衛?因此「捍衛本土」之說根本就是「主張獨立」的煙霧彈,而偷梁換柱也是「本土派」慣用的技巧。

這裡多說幾句,梁天琦、鄭錦滿(「四眼哥哥」,他已公布將出選立法會)等在節目中爆出近日成立的「香港民族黨」,其召集人陳浩天也是MyRadio《合眾唯識》節目(節目內容圍繞抗爭和時政)的主持人。鄭錦滿說,「香港民族黨」不是突然成立,而是在「佔中」運動期間,「已經在旺角街頭做講臺和常識」,而組織和參與的人士現在成為「香港民族黨」的班底。

實際上,「本土派」從「佔中」運動開始,便借旺角佔領區一步步進攻,拆掉「雙學」(學聯和學民思潮)及其背後傳統泛民陣營搭建的「大臺」,從旺角「購物運動」、上水等地的「光復行動」,到發動「退聯潮」、推出《香港民族論》,再到「旺角暴亂」、「新東補選」等,年輕人通過實踐不斷完善「港獨」理論,並且已經形成一個頗具規模的架構和勢力。

介紹至此,我們幾乎可以得出一個結論,即「香港民族黨」只是整個「本土派」部署的一部分,功能是利用「理論的結晶」進行抗爭行動,引起香港社會和國家的關注,增加「本土派」與其金主議價的能力。這並不難理解,對國家來說,「港獨」是關乎主權的最重要問題,而對政客來說,「港獨」卻是一門買賣,他們有責任針對不同的客戶,提供不同的產品,從中獲取利益。

「香港民族黨」自行宣布成立

另外,「本土派」也看準傳統泛民陣營始終喊不出「港獨」的口號,就像民主黨日前稱將推出「決議文」,重申絕不會認同「港獨」主張;也如近期宣布停止運作的學民思潮,其前召集人黃之鋒將與骨幹成員黎文洛、周庭等籌備成立新黨,以2047香港前途為願景,提出「自決公投」的主張。

如果我們還記得,黃之鋒曾表示,「港獨」這種情緒正在增長,但並不是一個認真的願景,因為沒有國際支持。他說,支持香港獨立,只是一個激進的姿態,但要求香港獨立的訴求是膚淺的(Superficial),最終會退潮的。這兩種立場體現了反對陣營內部的競爭關係。

正因為傳統泛民講不出「港獨」,所以他們的新世代領袖今年不被邀請參加研習營了,而「本土派」經過這幾年的努力,終於成功將「港獨」變為讓中國政府難看的政治議題,他們的新世代領袖將被推上國際舞臺,所謂的爭取國際社會支持,真是倒是為非,難道不正是因為美國支持,「港獨」才被介紹給國際社會嗎,如若不然,美國國會議員為何千裡迢迢到印度出席研習會?

還有一個現象值得我們注意,梁天琦選擇在黃毓民的網臺節目(MyRadio)《毓民踩場》中公布前往印度,而不是召開記者招待會等舊有的套路,這顯示黃毓民及其「本土派」整套的文宣系統已經運作成熟。這也體現了「本土派」的自信,即「自己新聞自己報」,自己的網臺已能確保支持者接收到信息。多問一句,這個信息自3月28日爆出,直到3月31日,依然未見任何傳統媒體予以報導,為什麼出現這種情況?

觀看「本土派」節目之餘,也能感受到「本土派」打手更新速度之快,不是新論述層出不窮,而是面孔更新很快,且呼應這個時代的審美要求。從時尚的角度看,「本土派」製造出更多「自己人」的形象,要知道,選民投票很大程度是投與自己相像的人,因此戴著黑框眼鏡、Gel頭髮、學生裝扮的梁天琦和鄭錦滿,自然相對容易得到年輕人的接受。

另一方面,當我們跳出建制陣營,從更大的格局著眼,嘗試以普通市民的立場來閱讀整件事,我們會驚訝於自己看到的圖景。一邊是學聯、黃之鋒、民主黨和公民黨等政黨的年輕領袖勾勒出的「2047香港前途問題」之景,他們用「自決公投」提出了未來10年的香港願景;另一邊則是「本土派則推動「公投制憲」運動,誓要在最短時間內否決《基本法》,呼籲香港人當家做主,制定自己的法律。一邊是未來,一邊是當下,是兩條腿走路,對反對陣營的支持者來說,現在是前所未有的「黃金時代」,整個反對陣營百家爭鳴,照顧這一代的需求,還不忘為下一代耕田。

當選舉開戰時,作為一個普通的持反對立場的選民,你將如何作出選擇?太激進不好,那就投資未來,選擇「2047前途派」;等不及要改變,那就活在當下,選票就給主張獨立的「本土派」。

從中英談判到今天,反對陣營內的不同派系,依然在用恫嚇的方式進行政治動員,渲染「恐懼」和「仇恨」,「反對23條」是恐嚇、「反對國民教育」是恐嚇、「港獨」電影依然是恐嚇,穆迪、標普繼續調低評級也是用來嚇唬人的配套措施……到底什麼時候才有心懷善意的政客出現,用真的真誠和希望,用香港人能接受的方式,帶領香港人找到出路?

建制陣營內,在看似如常的運作之下,我們也能聽到對「新統派」的呼聲已起,儘管尚且微弱,可是筆者相信將有越來越多人能聽到。只是,「新統派」,你在哪裡?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平臺觀點,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關注觀察者網微信guanchacn,每日閱讀趣味文章。

相關焦點

  • 臺灣《東森新聞網》:統派媒體?獨派媒體?
    前「總統」李登輝最近在翠山莊與媒體記者茶敘時,刻意漏了「統派媒體」,直截了當的表達了他對部分媒體的好惡情緒之餘,政治人物將媒體分類為統派、獨派,或是只喜歡報喜的喜鵲,不喜歡報憂烏鴉的現象,對於臺灣人民知的權利,及民主政治品質的提升,實已是一項傷害。
  • 新黨主席鬱慕明:支持韓國瑜,但會整合統派競爭「立委」席次
    新黨主席鬱慕明針對臺灣地區2020大選,新黨主席鬱慕明昨天(20日)表示,臺北市長柯文哲組成臺灣民眾黨並結合第三勢力,新黨擺明是統派,不可能與他們整合;他作為新黨負責人,思考的是如何整合統派政黨,未來將呼籲統派政黨大整合
  • 臺統派大爆發:馬英九促成極獨、蔡英文造成急統
    【【環球時報綜合報導】】編者按:二十多年前,在臺灣,支持統一的團體頗有影響力,但隨著老一輩的凋零,「臺獨」勢力日益猖獗,統派團體的聲音逐漸沉寂。上述都是島內比較著名的統派組織。眾所周知,李登輝上臺後不斷從教育等方面推動「軟性臺獨」,其後果是,「臺獨」勢力上漲,民調中支持統一者比例不斷下降,甚至只剩個位數,而兩蔣時期該比例高達七八成。的確,在上世紀九十年代,臺灣統派團體頗有影響力,這可從選舉選票中看出來。但二十多年來,老一輩在凋零,新血液卻補充不及。前文提及的董奕靖在2013年加入中華統一促進黨。
  • 還有4年,民進黨欲讓「統派」在臺灣銷聲匿跡
    編輯:晨星前不久蔡英文已經宣布獲得成功連任的資格,自從連任之後,她的做法是讓人越來越困惑,可以說她的囂張言論已經讓大家看出了她的內心膨脹,不過她的底氣究竟來源於哪裡呢?蔡英文不僅多次叫囂大陸在臺灣地區的內部問題的解決上,蔡英文也有著自己的野心,大家都知道臺灣地區可以分為兩派,一派是「獨派」,一派是「統派」,顯而易見,蔡英文的所作所為都在表露著她的「臺獨」野心,她也明白要想在臺灣地區鞏固自己的地位,則需要消滅「統派」。對於蔡英文的種種做法,臺灣地區的知名教授汪明生作出了分析,認為她和民進黨在4年之內可能會盡全力消滅「統派」。
  • 林金源:統派青年是星星之火 希望能燎原
    我推測,認為自己是中國人的當然會支持統一,可是認為自己是中國人也是臺灣人的,就不見得支持統一。而這些有民族意識的人支持左派、支持共產黨,所以就被清理掉了。為什麼不去清理「皇民化」的那些人?蔣介石自己還跟日本合作,甚至把日本的戰犯、軍事將領,這些屠殺中國人民的劊子手引進到臺灣,組織「白團」來反攻大陸。內戰對我們的傷害這麼大,可惜的是臺灣到今天還是沒有人從這裡得到歷史的教訓。
  • 臺中大教授汪明生:民進黨欲4年內將消除統派
    奇蹟中國編輯:十二蔡英文贏得連任資格後,關於統派和獨派的勢力劃分也再一次發生了變化。臺灣的獨派分子這幾年一直都是成逐年上升的趨勢。這種趨勢其實是必然的,對大陸有感情願意支持統一的老一輩已經漸漸老去,而正在成長的中的年輕人則是接受這「去中國化」的教育長大的,政治立場自然更偏向獨派。而民進黨在執政期間對於兩岸問題的態度都是表面避而不談,內裡加緊獨化。蔡英文本人雖然沒有明確喊出「臺獨」的口號,但是實際上她的所有行動都是在為臺灣的「獨派」勢力添磚加瓦。她大力推行的」反滲透法」就是一個例子。
  • 臺灣知名教授:民進黨欲四年內消滅「統派」
    明面上支持「獨派」會引起海峽對岸的反感,但是「獨派」選民的選票也是「真香」,所以她就在行動上向「獨派」靠攏,嘴上含糊其辭。網友紛紛發出質疑聲,蔡英文這麼囂張?對此,臺灣知名教授汪明生表示:民進黨欲四年內消滅「統派」。
  • 李敖之子被微博封號:天啊,他們父子可都是「統派」!
    這年頭,臺灣的「統派」敢於直言不諱的承認自己是「統派」本就是稀缺品,在大陸的微博上為兩岸統一造聲勢,我們本應該求之不得才是,統一戰線的原則是什麼?支持我們的,堅決拉攏;中立的,盡力爭取;反對我們的,以無情的拳頭對待之!
  • 張媞:「政治眾包」就能代表香港民眾之志嗎?
    如果成功,眾志黨大可在軍功章上記一筆;如果失敗,就是群眾的錯,該黨早已「溫馨提示」:「半民主」的議會制度對議員權力有莫大限制,只要再接再厲,眾志黨還是會支持你們的。 事實上,在眾志黨提出的有關「公民聯署」、「公民提案」和「社區自發政策倡議」三種遞進的公民參與互相配合中,我們根本無法得知該黨扮演的角色,在具體操作上身份模糊。
  • 臺灣統派贊同繼續堅持「寄希望於臺灣人民」
    (兩岸40年)臺灣統派贊同繼續堅持「寄希望於臺灣人民」中新社臺北1月3日電 (記者 劉舒凌 張曉曦)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2日在《告臺灣同胞書》發表40周年紀念會上發表講話以來,臺灣統派人士及團體表示,多項民調顯示出臺灣支持統一的民眾明顯增加
  • ...一直在尋求支持其本土的AppGallery應用商店來完全替代谷歌Play...
    自從由於美國的行政命令,公司被禁止在較新的設備上預裝Google Play商店以來,華為一直在尋求支持其本土的AppGallery應用商店來完全替代Google Play商店。由於Google在Android平臺上的應用程式分發方面享有完全的統治地位,這是一項艱巨的任務,這要歸功於作為Android設備主要商店的十年之久。
  • 昨日國臺辦悼念的他,是「臺灣統派旗幟」
    來源:環球網臺灣統派代表人物、長期反對李登輝時期以來教科書「皇民化」與「去中國化」的前臺大哲學系教授王曉波30日凌晨在家中去世,終年77歲。此前「中國統一聯盟」前主席毛鑄倫於28日去世。上世紀70年代,島內發生「臺大哲學系事件」,即臺大哲學系內具有自由派色彩的學者遭國民黨政工系統整肅的一連串行動。王曉波以「為匪宣傳」罪名遭「警備總部」拘留訊問。「中央社」30日介紹稱,「解嚴」前後他經常在報章雜誌上發表評論,尤其是關於兩岸關係、臺灣史的議題。馬英九執政期間推動「課綱微調」,屢遭「獨派」抗議是在「去臺灣化」,甚至引發學生佔領「教育部」的運動。
  • 臺灣95後統派:相比當美日附庸 大陸是更好選擇
    原標題:聽臺灣年輕統派講「中國人認同」 多元形式宣傳統一立場進入2017年,臺灣人魏明仁在彰化升起五星紅旗、「中華愛國同心會」等團體「如影隨形」地抗議「港獨」分子,島內統派展示了前所未有的力量。如今統派在島內已不是外省老藍男的「專利」,在80後和90後青年人中也活躍著這樣一群人。
  • 因敬仰民進黨 香港「本土派」創立香港民主進步黨
    日前,香港「本土派」成員楊繼昌自稱欽佩民進黨成功發展本土主張,創立香港民進黨以期整合泛民派。不過,「老牌」「本土派」組織卻不以為然,甚至發文「討伐」。 意圖整合泛民 據香港《文匯報》14日報導,曾追隨「長毛」梁國雄的前社會民主連線成員楊繼昌13日下午在紅磡碼頭舉行記者會,宣布成立新政團「民主進步黨」。
  • 商學院本土認證"叫板"國際認證
    而且,國內商學院發現,國際認證標準的制定是參照歐美教學標準,並不以中國文化和教育特點而制定這讓中國商學院頗為尷尬。一位商學院院長坦言,中國商學院參加國際認證已經是「騎虎難下」了。一場「本土認證」與「國際認證」的論戰參加國際的認證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規範管理、提高工商管理的教育質量、提升國家水平的作用。但在教育部學位與研究生教育發展中心李軍主任看來,由於文化背景,尤其是教育體制、背景理念等這些差異性,國際教育認證並非完全適合中國自己高等教育MBA的發展特徵和發展規律。
  • 臺灣統派大爆發:馬英九促成極獨、蔡英文造成急統
    臺灣統派群眾抗議「港獨」分子訪臺。【環球時報綜合報導】編者按:二十多年前,在臺灣,支持統一的團體頗有影響力,但隨著老一輩的凋零,「臺獨」勢力日益猖獗,統派團體的聲音逐漸沉寂。不過,最近的一系列事件好像讓外界看到了統派力量的集中爆發——無論是愛國人士魏明仁新年伊始在島內升起五星紅旗,還是統派人士激烈抗議竄訪臺灣的「港獨」分子,都令輿論震撼。
  • 本土派OR外來派 有道雲筆記PK印象筆記(五)
    (原標題:本土派PK外來派 有道雲筆記VS印象筆記)
  • 韓國:本土箱包品牌比國際品牌「風頭更甚」
    在該國的一些大商場裡,這些本土品牌甚至有了與國際箱包品牌一拼的實力。雨果網從《韓國時報》日前的報導中獲悉,韓國國產的箱包產品比以往更加受歡迎,還得到了全球的認可,其箱包業已經發展到向海外市場擴張業務的水平。過去幾年中,韓
  • 五星紅旗飄揚臺北街頭 "統派"高喊:假"臺獨"滾出
    (原標題:五星紅旗飄揚臺北街頭 "統派"高喊:"臺獨"滾出)
  • 加拿大IRCC發布支持國際生的新籤證措施
    為支持國際學生在今秋以在線學習形式開始新學年,加拿大發布額外的措施——包括快速辦理學習許可,以及為無法提交所有必須文件的國際學生引入一個臨時的兩階段程序。表示新措施將允許申請人一旦收到approval-in-principle(原則上批准),將在國外在線學習時間計入他們的畢業後工作許可,「只要他們能夠滿足所有申請學習許可的要求以及在一段時間後收到學習許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