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有家長打電話給波波老師說:「胡老師,我現在特別害怕收到你的信息,手機一響,我不看信息就知道孩子闖禍了。」
於是波波老師改變了過去有缺點找家長的做法,變成了有優點找家長。給家長一個驚喜,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波波班級裡有這麼一個學生,平時毛病很多,學習缺乏自覺性,在月考中,語文最低分才30多分。可是我發現,他讀課文聲音很好聽。於是,我讓他作為語文早自習的領讀,並錄下視頻上傳家長群。由於這位學生音色悅耳動聽,贏得了家長群裡的一致認可,這便讓家長和學生嘗到了成功的喜悅。過了幾周,家長打電話給我說:「孩子從那以後,在家裡學習的自覺性提高了,不僅喜歡讀語文,而且還會主動跟著錄音大聲朗讀英文課文、單詞。」私下裡,語文陳老師也告訴我,他對語文的興趣高漲,特別積極。隨後,波波老師在班級裡表揚了他,還給他發了一個學習進步獎。
這個方法有用後,波波老師便在全班推廣,讓更多的孩子作為早讀標兵。孩子只要體驗一次成功的喜悅,便會在內心激起無休止的追求信念。更多的家長們向波波老師反映,孩子愛讀書了,終於不用守在孩子身邊,逼著孩子讀課文了。
上學期,有家長給波波老師反映,孩子在家不做家務,而且還很沒有禮貌,甚至還和父母吵架頂嘴。
當波波老師知道此事後,在某個周末做了家訪,首先是讓孩子給父母賠禮,並定了幾條尊重父母的規矩。然後,波波老師和家長一起,帶著孩子一起做家務,教孩子做家務的技巧。後來家長反映,孩子在家裡慢慢變了,變得對父母有禮貌了,更會主動分擔家務活。家長也喜歡通過班級微信群分享孩子在家裡幫忙做家務活的點點滴滴。
波波老師覺得德育工作要堅持。每周給孩子們布置德育作業,要麼是給爸爸媽媽做一頓飯,要麼是幫忙洗一次衣服,打掃一次衛生。每周由班長負責記錄,周日晚德育時間對做得好的同學進行物質獎勵。堅持了一學期以後很多家長們給我反映,孩子慢慢地已經養成了做家務活的習慣。並且在這一過程中,父母和孩子的交流越來越多了,感情也越來越深了。
班上有一些後進生的家長,每次見到波波老師總是唉聲嘆氣,他們覺得好像自己的孩子成績不好,或者行為習慣有差,對孩子失去了教育的信心。 在學期期末家長會前,波波老師想到了一個主意——給同學們布置了一個任務:找同桌身上的優點,不管是哪方面的,給自己的同桌寫一封表揚信。第二天收集起來,嘿,還真不少。於是,在家長會上,波波老師選讀了他們的信件。孩子的父母們聽得很感動,眼淚直打轉,有家長說:「我從來沒有想到自已的孩子還有這麼多優點。」家長們由此了解到孩子的另一方面,增強了對孩子教育的信心。
之後,有學生反省了自已,在作文中寫到:「我沒想到同學們還這樣看得起我,我決心一點一點地改,不辜負同學們對我的信任。」後來這位同學的確進步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