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看這些校訓
重慶一中:明禮崇德、求知求真
重慶八中:誠、勤、立、達
重慶育才中學:求真、樂群、行知、創造
西師附中:行己有恥,君子不器
重慶外國語學校:厚德 尚美 篤學 圖新
重慶十一中:博文修德,精益求精
重慶十八中:海納百川,德建民齊
重慶求精中學:求實、求真、求精、求新
兼善中學:智、仁、勇、恆
重慶第二外國語學校:誠信 遠見 追求卓越
重慶市第二十九中:走向世界
重慶市第七中:尚志、求實、勤學、尊師
校訓,體現著一個學校全體師生的信念和追求。這些校訓或誕生於救國的烽火,或誕生於新時代是學校歷史和文化底蘊的體現。
這些校訓出自誰之手?校訓,那些事你知道多少?從今天開始,我們將帶領大家一起走近校訓背後的那些故事。今日,我們首先梳理了重慶主城一些知名中小學的校訓,「德」是其中出現頻率最高的字。
相同的校訓
重慶一些知名中小學的校訓,都是在建校之初提出,歷史悠久。其中,不乏體現了一些知名教育專家的教育理念。
同以「巴蜀」為名,巴蜀小學的校訓與巴蜀中學一樣,都是「公正誠樸」四個字,其意為:公而忘私,正大光明,誠實毋欺,樸實無華。
據巴蜀中學校史記載,巴蜀學校創辦於1933年,創建人是當時的四川省政府主席王纘緒,是一所集幼稚園、小學、初中和高中於一體的私立學校。創建初期,江蘇教育家周勖成由黃炎培親薦出任首任校長,盧作孚、康心如、何魯等任校董,定下了「公正誠樸」校訓。
南開中學與南開小學的校訓同為「日新月異,允公允能」,傳承自南開大學。抗戰期間,著名教育家張伯苓在重慶先後創立南開中學和南開小學,他為天津南開大學制定的校訓,也成為這兩所中小學的校訓。
復旦中學繼承了上海復旦大學的校名,而校訓也與復旦大學相同:「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其出自《論語·子夏》:「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仁在其中矣。」意思是說,學習要廣博、堅定,並且要有敢於質疑的精神。
最長的校訓
「我們要為將來建設社會主義新中國培養人才,他們必須有文化、有道德、愛勞動、愛祖國,具有創造精神和鐵的紀律。這個辦學宗旨一定要明確,千萬不能培養特殊階層和嬌驕兒。」這段話就是人民小學的校訓。一般校訓短則四字,長也就十餘字,而人民小學的校訓卻長達79字。
這個校訓,是劉伯承元帥親筆題寫的。
學校建立後沒多久,解放戰爭爆發,學校隨軍轉移西南,並在戰火的洗禮中不斷壯大發展。西南解放後,學校遷至重慶,成為西南局直屬機關幹部子弟校,鄧小平的夫人卓琳任校長,並成立了校董事會,由賀龍元帥任董事長。之後,經過數次改動,最終成為今天的重慶市人民小學。
最常見的字
昨天,重慶晨報記者對重慶主城20多個中小學的校訓進行梳理後發現,「德」字是最常出現的一個字。
比如重慶市一中的校訓「明禮崇德,求知求真」。崇德,見於《禮記》「上賢以崇德」,「崇」是推崇提倡的意思,「德」是指道德、德行。「崇德」指崇尚有德之人、推崇高尚的德行。所以說,校訓傳達的不僅是做學問的辦法,也是做事做人的理念。
學校故事>>
潼南中學 愛心銀行傳承接力
潼南中學,一所始創於清道光13年(1833年)的百年老校。自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實踐活動開展以來,潼南中學以校訓「立志、修身、成才、報國」為載體,將其融入日常的教學生活中。
說到「愛心銀行」,潼南中學師生無人不知。這所1998年就開辦的「銀行」,讓不少貧困學子圓了讀書夢,也讓師生們感受到愛的力量。
從最初的「助貧基金會」發展到現在的「愛心銀行」基金會,「愛心銀行」基金迄今為止共收到學生捐款近50萬元,為千名貧困學子解決了困難,圓了大學夢。自成立以來,校團委一直倡議全校學生「愛心助貧」,號召每一個同學自覺、自願節約一天、一周、一月的零花錢捐助到「愛心銀行」基金會,然後志願隊將捐款捐助給家庭困難的學生,幫助他們走出學校,走向社會。(記者 林祺 實習生 陳晗 李林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