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中小學校訓 「德」字出現最多

2020-12-16 中國文明網

    看看這些校訓

  重慶一中:明禮崇德、求知求真

  重慶八中:誠、勤、立、達

  重慶育才中學:求真、樂群、行知、創造

  西師附中:行己有恥,君子不器

  重慶外國語學校:厚德 尚美 篤學 圖新

  重慶十一中:博文修德,精益求精

  重慶十八中:海納百川,德建民齊

  重慶求精中學:求實、求真、求精、求新

  兼善中學:智、仁、勇、恆

  重慶第二外國語學校:誠信 遠見 追求卓越

  重慶市第二十九中:走向世界

  重慶市第七中:尚志、求實、勤學、尊師

  校訓,體現著一個學校全體師生的信念和追求。這些校訓或誕生於救國的烽火,或誕生於新時代是學校歷史和文化底蘊的體現。

  這些校訓出自誰之手?校訓,那些事你知道多少?從今天開始,我們將帶領大家一起走近校訓背後的那些故事。今日,我們首先梳理了重慶主城一些知名中小學的校訓,「德」是其中出現頻率最高的字。

  相同的校訓

  重慶一些知名中小學的校訓,都是在建校之初提出,歷史悠久。其中,不乏體現了一些知名教育專家的教育理念。

  同以「巴蜀」為名,巴蜀小學的校訓與巴蜀中學一樣,都是「公正誠樸」四個字,其意為:公而忘私,正大光明,誠實毋欺,樸實無華。

  據巴蜀中學校史記載,巴蜀學校創辦於1933年,創建人是當時的四川省政府主席王纘緒,是一所集幼稚園、小學、初中和高中於一體的私立學校。創建初期,江蘇教育家周勖成由黃炎培親薦出任首任校長,盧作孚、康心如、何魯等任校董,定下了「公正誠樸」校訓。

  南開中學與南開小學的校訓同為「日新月異,允公允能」,傳承自南開大學。抗戰期間,著名教育家張伯苓在重慶先後創立南開中學和南開小學,他為天津南開大學制定的校訓,也成為這兩所中小學的校訓。

  復旦中學繼承了上海復旦大學的校名,而校訓也與復旦大學相同:「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其出自《論語·子夏》:「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仁在其中矣。」意思是說,學習要廣博、堅定,並且要有敢於質疑的精神。

  最長的校訓

  「我們要為將來建設社會主義新中國培養人才,他們必須有文化、有道德、愛勞動、愛祖國,具有創造精神和鐵的紀律。這個辦學宗旨一定要明確,千萬不能培養特殊階層和嬌驕兒。」這段話就是人民小學的校訓。一般校訓短則四字,長也就十餘字,而人民小學的校訓卻長達79字。

  這個校訓,是劉伯承元帥親筆題寫的。

  學校建立後沒多久,解放戰爭爆發,學校隨軍轉移西南,並在戰火的洗禮中不斷壯大發展。西南解放後,學校遷至重慶,成為西南局直屬機關幹部子弟校,鄧小平的夫人卓琳任校長,並成立了校董事會,由賀龍元帥任董事長。之後,經過數次改動,最終成為今天的重慶市人民小學。

  最常見的字

  昨天,重慶晨報記者對重慶主城20多個中小學的校訓進行梳理後發現,「德」字是最常出現的一個字。

  比如重慶市一中的校訓「明禮崇德,求知求真」。崇德,見於《禮記》「上賢以崇德」,「崇」是推崇提倡的意思,「德」是指道德、德行。「崇德」指崇尚有德之人、推崇高尚的德行。所以說,校訓傳達的不僅是做學問的辦法,也是做事做人的理念。

  學校故事>>

  潼南中學 愛心銀行傳承接力

  潼南中學,一所始創於清道光13年(1833年)的百年老校。自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實踐活動開展以來,潼南中學以校訓「立志、修身、成才、報國」為載體,將其融入日常的教學生活中。

  說到「愛心銀行」,潼南中學師生無人不知。這所1998年就開辦的「銀行」,讓不少貧困學子圓了讀書夢,也讓師生們感受到愛的力量。

  從最初的「助貧基金會」發展到現在的「愛心銀行」基金會,「愛心銀行」基金迄今為止共收到學生捐款近50萬元,為千名貧困學子解決了困難,圓了大學夢。自成立以來,校團委一直倡議全校學生「愛心助貧」,號召每一個同學自覺、自願節約一天、一周、一月的零花錢捐助到「愛心銀行」基金會,然後志願隊將捐款捐助給家庭困難的學生,幫助他們走出學校,走向社會。(記者 林祺 實習生 陳晗 李林軒)

相關焦點

  • 中小學校訓偏愛「德學志善美」
    ,梳理辦學宗旨、辦學特色等內容,明確校風、校訓、校徽等,力爭在2016年底實現「一校一章程」,並出臺《德州市中小學章程制定暫行辦法》。校訓作為一所學校的靈魂,德州市中小學的校訓有什麼特色,最愛用哪個漢字?18日,記者隨機調查了城區19所中小學,發現不少校訓偏愛「德學志善美」等漢字。  從城區諸多學校校訓來看,最常見的是8個字,一般的格式為兩個或四個一組,對仗工整。
  • 高校校訓「德」為先:2454條中四詞八字最多,最長28字
    校訓作為一所高校學風的體現,也是大學培養人才的首要準則。日前,網易數讀對2454條學校校訓進行數據統計發現,在我國高校校訓中,「德」字出現的頻率高居榜首。四詞八字最常見最長校訓28個字何謂校訓?「德」字排第一「學」「行」「求」列其後校訓是一所高校要做什麼事、培養什麼人的精神體現。有人說得好,「校訓作為高校文明的標識,體現的就是對人的關注與期許」。
  • 國內大學校訓:八字校訓最多,「學」和「德」兩個字最受歡迎
    校訓是一個學校的靈魂,代表著校園文化和教育理念。國內高校眾多,有許多大學的校訓高度雷同,已經說不清是誰借鑑誰,因為百年大學變得越來越多了。採用最多的是譬如厚德、博學、團結、創新之類的詞彙,其中八字校訓成為最大熱門,因為讀起來霸氣對仗,符合喊口號時的習慣。
  • 晉江中小學校訓 「勤」字最常見
    ,這些校訓有「四字」和「四詞八字」兩種形式,如養正中學的校訓是「嚴、正、勤、實」,晉江二中的校訓是「團結、嚴謹、勤奮、創新」。,使用頻率最高的字(詞)是「勤」(勤奮),共在31所學校的校訓中出現,緊隨其後的還有「嚴」(嚴謹)、「誠」(誠信)、「創新」 、
  • 我們對比了成都50所中小學的校訓,出現頻率最高的是這幾個字
    如今,幾乎每一所中小學都有自己的校訓。確實,一句含義深刻的校訓,是一所學校的靈魂所在,它不僅體現了一所學校的辦學傳統,也反映著學校的歷史和文化的積澱,更表達著一所學校對所有學子的要求和期待。 縱觀整個成都範圍,各大中小學的校訓可謂是海納百川,各有千秋。那麼,這些學校的校訓究竟是什麼樣的呢?
  • 高校校訓「德」字為先 四詞八字最常見最長校訓28字
    無論國內還是海外,絕大多數高校都有其獨一無二的校訓,鮮明地表達出辦學理念和治學特點。  校訓作為一所高校學風的體現,也是大學培養人才的首要準則。日前,網易數讀對2454條學校校訓進行數據統計發現,在我國高校校訓中,「德」字出現的頻率高居榜首。  四詞八字最常見  最長校訓28個字  何謂校訓?
  • 重慶高校校訓多引自《周易》 「厚德」「博學」頻頻出現
    點擊重慶工商大學校訓能看到專門的釋義。網絡截圖    華龍網8月13日11時50分訊(記者 黃軍 實習生 王奕懿)校訓近來很火,它是一所學校的文化符號,也是學校辦學理念、治校精神的反映。如果關注高校校訓你可能會發現,很多高校的校訓相似或者有相同詞彙,它們也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契合。這些校訓是從哪兒來的?記者梳理了重慶各高校的校訓發現,校訓多出自古文,其中引自《周易》的較多,「厚德」「博學」等詞出現次數最多。
  • 校訓啟示:不論啥時代 "德"都排第一
    重慶部分歷史悠久的名校,校訓出自民國或清末,引經據典,注重儒家修養。而新時期校訓,用詞簡單上口,體現出價值觀的趨同,「德」字出現頻率最高,「求實創新」成為多家學校的標配。當代教育理念,已經與過去不同,追求的是科學素養、勞動創造和求真創新。但無論新老校訓,對道德修養都有一致的追求。
  • 探尋校訓背後歷史 重慶最早校訓出自晚清求精中學
    答案既不是重大的「十六字真言」,也不是西南大學的「8字校訓」,而是重慶求精中學的老校訓「因故知新,精益求精」。  求精中學辦公室副主任李衛國告訴記者,重慶求精中學創建於1891年,前身為求精學堂,是美國基督教MEM會牧師鹿依士按照西方教育模式創辦的新式學校,也是重慶第一所新式學校。
  • 校訓「德字最火」彰顯大學之道
    廣西大學的校訓石。資料圖片 來源:南國早報厚德、博學、知行、創新、自強……看到這幾個詞是不是有些眼熟?校訓被稱為一所大學的「精氣神、育人綱」。近日,記者將廣西27所本科院校的校訓進行整理分析後發現,與全國大部分高校校訓相似,「厚德」「博學」也成為廣西本土高校的「爆款」。(8月21日《南國早報》)「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一直以來,中國高校教育都始終把「德」字放在首位,用著名教育家陶行知的話來說:「道德是為人的根本,根本壞,縱然你有一些學問和本事,也無甚用處。」
  • 高校校訓有什麼特點?「德」字高居榜首 四詞八字最常見
    高校校訓有什麼特點?「德」字高居榜首 四詞八字最常見­  9月,各大高校紛紛開學。新生了解學校的時候,校訓往往必不可少。無論國內還是海外,絕大多數高校都有其獨一無二的校訓,鮮明地表達出辦學理念和治學特點。­  校訓作為一所高校學風的體現,也是大學培養人才的首要準則。
  • 國際學校校訓8字居多,最常用的原來是這個詞
    經統計發現,中國的國際學校偏愛用對仗工整的校訓,尤其以8字校訓居多,佔到了46%,比如北京新英才學校的「求真 篤志 明德 向善」,上海市平和雙語學校的「平正達禮 和善勵新」,南昌民德學校的「民德尚美 厚學敏行」等等。其次是4字和6字。偶數字數的校訓佔到了總數量的90%。
  • 我整理了國內100所頂尖中小學的校訓之後,看到了教育最好的樣子
    校訓既是學校辦學理念、辦學原則與目標的反映,也是一所學校教風、學風、校風的重要表現。簡言之,校訓就是一所學校要做什麼事,培養什麼樣的人的精神體現。因此在幫孩子選擇學校的時候,校訓也可以列入我們的參考因素。 突然很好奇,國內中小學的校訓是長什麼樣的?
  • "登高自卑""君子不器" 這些重慶中學校訓好勵志
    與此相對,還有的學校為了體現其本身開化的辦學思想,用中英雙語組成了「國際化」的校訓。繼上期整理重慶校訓的類型後,本期《重慶校訓》繼續為你講述這些頗具特色的校訓背後的故事。重慶外國語學校  國際範    國內第一批新式學堂  二十九中:走向世界  位於解放碑的重慶市第二十九中學,校訓只有簡單的四個字,氣魄卻頗為宏大
  • 中國大學的校訓,基本都是複製粘貼
    有13所高校,校訓只有2個字,如北京交通大學的校訓是「知行」,三峽大學的校訓是「求索」。言簡意賅,記起來也方便。而重慶幼兒師範高等專科學校的校訓就很長了。「無冥冥之志者,無昭昭之功。騏驥一躍,不能十步。駑馬十駕,功在不舍。」足足27個字,讓這條校訓名列中國高校校訓長度前列。
  • 這所大學的校訓只有2個字,我國各大高校校訓集錦
    大家都知道每一所大學都有自己的校訓,校訓代表著學校的風採及辦學方針,今天小編就給大家整理了一份校訓名單。01 清華大學校訓:自強不息,厚德載物02 北京大學校訓:思想自由,兼容並包03 北京師範大學校訓:學為人師,行為世範(小編覺得這個校訓很有意思,點讚)
  • 中國大學校訓分析:「學」「德」均被突出
    從秦漢儒學到唐宋書院,類似「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的表述,展示出我國歷代教育機構的辦學理念與教育智慧,諸如此類形式工整、寓意深遠的文句漸以固定文本的形式標示學校的培養目標,逐漸形成大學校訓。19世紀末中國出現第一批近現代意義上的大學,校訓成為每所大學應有必有的育人之綱。
  • 盤點:百餘「211」學校校訓偏愛「學德實新行」
    對於剛剛闖過高考,步入校門的新生們,多數大學會以「入學教育」作為第一課——傳遞辦學宗旨、理念,並教授校歌、校訓等。   記者梳理全國112所「211工程」大學校訓發現,選詞偏愛「創新」「求實」「博學」,每個詞的出現率都接近20%。
  • 給你三秒鐘,想得起母校校訓麼?江門70個「花樣校訓」大盤點
    從中小學到各大中專院校,江門的學校校訓都有哪些特點呢?它們和時代、和江門的結合緊密嗎?記者收集了70個學校的校訓,希望從中找到規律,解讀其中的深刻涵義。  從三個字到十六個字:全面發展是主旨  在記者收集到的這70個學校的校訓中,字數最少的是江門市培英高級中學的3字校訓「信、望、愛」,字數雖少但內涵豐富;類似的還有4字系列:新會第一中學的「嚴、勤、全、活」,新會黃克競博士學校的「誠、愛、勤、強」,恩平市獨醒中學的「愛、全、嚴、勤」,以及5字的臺師高級中學校訓:「愛、嚴、勤、禮、實」。
  • 盤點陝西52所高校校訓 「學」「德」兩字最受青睞
    「每份手寫的錄取通知書上,都寫著陝師大『厚德積學,勵志敦行』的校訓,」60歲的書寫者賈溫性老師說,這樣可以讓學生未進校門就了解到陝師大的文化,「我1974年進入陝師大學習,畢業後至退休,都一直在學校工作,校訓代表了師大培養師生都要『師以德為先,德以志為本』的特色。我們從2007年起堅持手寫錄取通知書,就是對校訓的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