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學各種酸鹼中和滴定曲線圖的認識與應用!

2021-02-23 高考化學

近年高考頻繁出現酸鹼中和滴定的圖像題,此類題試題綜合性強,難度較大,不僅考查學生定性與定量結合分析問題的思想,而且考查學生數形結合識圖用圖的能力,還要求學生能深入微觀世界認識各種化學過程來解決比較微粒濃度大小問題。

但萬變不離其宗:

離不開指示劑的選擇,

離不開滴定曲線的認識與應用,

離不開電離平衡、水解平衡與三守恆(電荷守恆、物料守恆、質子守恆)分析比較離子濃度大小等問題。

酸鹼中和滴定曲線圖是以所滴入的酸或鹼溶液的體積為橫坐標、以中和反應後溶液的pH為縱坐標體現中和滴定過程的曲線圖。

強酸與強鹼互相滴定的曲線圖,前半部分與後半部分形狀變化不大,但中間突躍大(即酸或鹼溶液一滴之差,溶液pH變化大,出現突變)。

分析強酸與強鹼互相滴定時的離子濃度大小,只要關注水的電離平衡即可,沒有其它平衡影響。

強酸滴定弱鹼或強鹼滴定弱酸的曲線圖,突躍小,較平緩;強酸滴定弱鹼的起點低(因弱鹼pH相對較小),前半部分形狀有差異;強鹼滴弱酸的起點高(因弱酸pH相對較大),前半部分形狀有差異。

分析強鹼滴定弱酸或強酸滴定弱鹼時的離子濃度大小,不僅要考慮生成鹽的水解平衡,而且還要考慮過量弱酸或弱鹼的電離平衡與水的電離平衡。

指示劑選擇的原則:指示劑的選擇不但要考慮變色明顯、靈敏,而且要選擇指示劑的變色範圍與滴定時pH突躍範圍相吻合,這樣就能準確指示到達滴定終點(即酸鹼恰好中和時的pH)。

例1.下圖曲線a和b是鹽酸與氫氧化鈉的相互滴定的滴定曲線,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鹽酸的物質的量濃度為1.0mol·L-1

B.P點時反應恰好完全,溶液呈中性       

C.曲線a是鹽酸滴定氫氧化鈉的滴定曲線

D.酚酞不能用作本實驗的指示劑

解析:認識滴定曲線圖是解題的關鍵,強酸與強鹼相互滴定突躍大,且恰好中和時溶液pH=7,故酚酞、甲基橙均可作指示劑。識圖:滴定前pH=1,c(HCl)=0.1mol·L-1,pH=13,c(NaOH)=0.1mol·L-1。

顯然a曲線為NaOH溶液滴定鹽酸的曲線,曲線b為鹽酸滴定NaOH溶液的曲線,P點表示鹽酸與氫氧化鈉恰好完全中和,溶液呈中性,唯B正確。

例2.(全國高考I卷12)298K時,在20.0mL0.10mol·L-1氨水中滴入0.10mol·L-1的鹽酸,溶液的pH與所加鹽酸的體積關係如圖所示。已知0.10 mol·L-1氨水的電離度為1.32%,下列有關敘述正確的是(   )

A.該滴定過程應該選擇酚酞作為指示劑

B.M點對應的鹽酸體積為20.0mL

C.M點處的溶液中c(NH4+)=c(Cl-)=c(H+)=c(OH-)

D.N點處的溶液中pH<12

解析:強酸滴定弱鹼的突躍小,且恰好中和時溶液處於弱酸性(生成的強酸弱鹼鹽水解呈酸性),故鹽酸滴定氨水時應選擇酸性範圍內變色的甲基橙為指示劑,A錯。

氨水與鹽酸恰好完全反應生成的NH4Cl水解顯弱酸性,pH<7,故pH=7的M點對應的鹽酸體積應該小於20.0mL,B錯。

由電荷守恆知,M點溶液中c(H+)=c(OH-),c(NH4+)=c(Cl-),但c(NH4+)=c(Cl-)≠c(H+)=c(OH-),故C錯。N點是未滴定前的氨水,c(OH-)=0.10 mol·L-1×1.32%=1.32×10-3mol·L-1,pH=11+lg1.32<12,故D正確。

例3.在常溫下,0.1000mol·L-1Na2CO3溶液25mL用0.1000mol·L-1鹽酸滴定,其滴定曲線如圖所示。對滴定過程中所得溶液中相關離子濃度間的關係,下列有關說法正確的是( )

①a點:c(CO32-)>c(HCO3-)>c(OH-)

②b點:5c(Cl-)>4c(HCO3-)+4c(CO32-)

③c點:c(OH-)=c(H+)+c(HCO3-)+2c(H2CO3)

④d點:c(H+)=2c(CO32-)+c(HCO3-)+c(OH-)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解析:用鹽酸滴定Na2CO3溶液依次反應為:

HCl+Na2CO3==NaHCO3+NaCl,HCl+NaHCO3==H2CO3+NaCl。顯然,a、b、c點鹽酸不足,均按第一個反應進行,d點二者恰好完全反應,按兩個反應進行。a點滴入12.5mL鹽酸反應後得到等量Na2CO3和NaHCO3的混合溶液,因CO32-水解程度大於HCO3-,故有c(CO32-)<<i>c(HCO3-),①錯。

b點滴入20mL鹽酸反應後得到NaHCO3、NaCl、Na2CO3的混合溶液,HCl與Na2CO3的物質的量之比為4∶5,由物料守恆知:5c(Cl-)=4c(HCO3-)+4c(CO32-)+4c(H2CO3),故②正確。

c點滴入25mL鹽酸反應後溶質為NaHCO3和NaCl,由質子守恆知:c(OH-)+c(CO32-)=c(H+)+c(H2CO3),③錯。

d點滴入50mL鹽酸反應後溶質為NaCl和H2CO3,由電荷守恆知:c(Na+)+c(H+)=2c(CO32-)+c(HCO3-)+c(OH-)+c(Cl-),因c(Na+)=c(Cl-),故④正確。正確答案為D。

例4.常溫下,用0.1000mol·L-1NaOH溶液滴定20.00mL0.1000mol·L-1CH3COOH溶液,滴定曲線如圖。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點①所示溶液中:c(CH3COO-)+c(OH-)=c(CH3COOH)+c(H+)

B.點②所示溶液中:c(Na+)=c(CH3COOH)+c(CH3COO-)

C.點③所示溶液中:c(Na+)>c(OH-)>c(CH3COO-)>c(H+)

D.滴定過程中可能出現:c(CH3COOH)>c(CH3COO-)>c(H+)>c(Na+)>c(OH-)

解析:強鹼滴定弱酸的突躍小,且恰好中和時溶液處於弱鹼性(生成的強鹼弱酸鹽水解呈鹼性),若選擇指示劑,只能選擇鹼性範圍內變色的酚酞。識圖:滴定曲線中的點①處是滴入10.00mLNaOH溶液中和後得到等量的CH3COOH與CH3COONa的混合溶液,由電荷守恆知:c(CH3COO-)+c(OH-)=c(Na+)+c(H+),CH3COOH的電離程度大於CH3COONa的水解程度,c(Na+)>c(CH3COOH),A錯;

點②處是pH=7的CH3COONa與少量CH3COOH的混合溶液,c(OH-)=c(H+),由電荷守恆知:c(Na+)=c(CH3COO-),B錯;

點③處是CH3COONa的弱鹼性溶液,c(CH3COO-)>c(OH-),C錯;點①之前加入少量的NaOH溶液時,可以得到少量CH3COONa與較多量CH3COOH的混合溶液,離子濃度會出現:

c(CH3COOH)>c(CH3COO-)>c(H+)>c(Na+)>c(OH-),正確答案為D。

例5.(浙江高考)25 ℃時,用濃度為0.1000 mol·L-1的NaOH溶液分別滴定20.00mL濃度均為0.1000mol·L-1的三種酸HX、HY、HZ,滴定曲線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在相同溫度下,同濃度的三種酸溶液的導電能力順序:HZ

B.根據滴定曲線,可得Ka(HY)≈10-5

C.將上述HX、HY溶液等體積混合後,用NaOH溶液滴定至HX恰好完全反應時:c(X-)>c(Y-)>c(OH-)>c(H+)

D.HY與HZ混合達到平衡時:c(H+)=[Ka(HY)·c(HY)/c(Y-)]+c(Z-)+c(OH-)

解析:識圖:滴定曲線的突躍越大的酸,其酸性越強。在相同溫度下,同濃度的三種酸溶液的酸性:HX<</FONT>HY,故導電能力:HX<</FONT>HY,A錯;

當pH=5時,10.00mL NaOH溶液滴定等濃度的HY溶液,得到等量的HY與NaY的混合溶液,由於溶液中c(H+)=10-5mol·L-1,c(Y-)≈c(HY), Ka(HY)=c(H+)·c(Y-)/c(HY)≈10-5,B正確;

當HX、HY溶液等體積混合後,用NaOH溶液滴定至HX恰好反應時,得到等量的NaY與NaX,由於X-水解程度大於Y-,故Y-的濃度應大於X-,C錯;

當HY與HZ混合達平衡時,由電荷守恆知:c(H+)=c(Y-)+c(Z-)+c(OH-),c(Y-)=Ka(HY)·c(HY)/c(H+),D錯。正確答案為B。

1.(山東高考)室溫下向10mL0.1mol·L-1NaOH溶液中加入0.1mol·L-1一元酸HA溶液,pH的變化曲線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   )

A.a點所示溶液中c(Na+)>c(A-)>c(H+)>c(HA)            

B.a、b兩點所示溶液中水的電離程度相同        

C.pH=7時,c(Na+)=c(A-)+c(HA)

D.b點所示溶液中c(A-)>c(HA)

2.下列有關溶液中粒子濃度的關係式,正確的是( )

A.pH相同的①CH3COONa、②NaHCO3、③C6H5ONa三種溶液中的c(Na+):③>②>①

B.0.1mol·L-1某二元弱酸強鹼鹽NaHA溶液中:c(Na+)=2c(A2-)+c(HA-)+c(H2A)

C.下圖中pH=7時:c(Na+)>c(CH3COO-)>c(OH-)=c(H+)

D.上圖中a點溶液中各離子濃度的關係是:c(OH-)=c(H+)+c(CH3COO-)+2c(CH3COOH)

3.20℃時向20mL0.1mol·L-1醋酸溶液中不斷滴入0.1mol·L-1NaOH溶液,溶液pH變化如圖所示。此過程中溶液中離子濃度的關係錯誤的是(  )

A.a點:c(CH3COO-)>c(Na+)>c(H+)>c(OH-)

B.b點:c(Na+)=c(CH3COO-)>c(H+)=c(OH-)

C.c點:c(H+)=c(CH3COOH)+c(OH-)

D.d點:c(Na+)>c(CH3COO-)>c(OH-)>c(H+)

4.(諸城模擬)現有常溫下甲、乙、丙三種溶液,甲為0.10mol·L-1 的NaOH溶液,乙為0.10 mol·L-1的HCl溶液,丙為0.10mol·L-1的CH3COOH溶液,試回答下列問題:

(1)甲溶液的pH=              。

(2)丙溶液中存在電離平衡為                       (用電離平衡方程式表示)。

(3)甲、乙、丙三種溶液中由水電離出的c(OH-)的大小關係為             。

(4)某同學用甲溶液分別滴定20.00mL乙溶液和20.00mL丙溶液,得到如圖所示兩條滴定曲線,請完成有關問題:

①甲溶液滴定丙溶液的曲線是              (填「圖1」或「圖2」);

②a=           mL。

1.D      2.D     3.C

4.(1)13   

(2)CH3COOHCH3COO-+H+ H2OOH-+H+

(3)丙>甲=乙    (4)①圖2  ②20.00

▐ 標籤:高考化學   重點關注

▐ 更多內容請關注微信公眾號平臺:高考化學 ID:gkhx100

相關焦點

  • 各種酸鹼中和滴定曲線圖的認識與應用
    ,還要求學生能深入微觀世界認識各種化學過程來解決比較微粒濃度大小問題。但萬變不離其中,離不開指示劑的選擇,離不開滴定曲線的認識與應用,離不開電離平衡、水解平衡與三守恆(電荷守恆、物料守恆、質子守恆)分析比較離子濃度大小等問題。滴定曲線的認識與應用:酸鹼中和滴定曲線圖是以所滴入的酸或鹼溶液的體積為橫坐標、以中和反應後溶液的pH為縱坐標體現中和滴定過程的曲線圖。
  • 高考化學各種酸鹼滴定曲線圖的突破
    高考化學各種酸鹼滴定曲線圖的突破高考頻繁出現酸鹼中和滴定的圖象題,此類題試題綜合性強,難度較大,不僅考查定性與定量結合分析問題的思想,而且考查數形結合識圖用圖的能力,還要求學生能深入微觀世界認識各種化學過程來解決比較微粒濃度大小問題。
  • 高中化學酸鹼中和滴定實驗知識匯總
    (1)實驗原理利用酸鹼中和反應,用已知濃度的酸(鹼)來測定未知濃度的鹼(或酸)的實驗方法。(7)滴定曲線酸鹼滴定曲線是以酸鹼中和滴定過程中滴加酸(或鹼)的量為橫坐標,以溶液pH為縱坐標繪出的一條溶液pH隨酸(或鹼)的滴加量而變化的曲線。它描述了酸鹼中和滴定過程中溶液pH的變化情況,其中酸鹼滴定終點附近的pH突變情況(如上滴定曲線圖),對於酸鹼滴定中如何選擇合適的酸鹼指示劑具有重要意義。
  • 高考化學:酸鹼中和滴定實驗
    (1)實驗原理利用酸鹼中和反應,用已知濃度的酸(鹼)來測定未知濃度的鹼(或酸)的實驗方法
  • 高二化學說課稿——酸鹼中和滴定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蘇教版《高中化學必修四》專題三:溶液中的離子反應,第二單元:溶液的酸鹼性的第二課時:酸鹼中和滴定本節課我主要採用誘導學生思考探索與定量實驗研究的方法。首先創設情境,引出問題,啟發質疑,引起學生好奇、驚疑,激發學生的內在動力。
  • 高考化學:指示劑的選擇對酸鹼中和滴定實驗的影響
    高二化學選修4的實驗專題裡有關酸鹼中和滴定及應用是高考化學常考的內容,其中酸鹼指示劑的選擇對於很多高中生來說存在迷茫和困惑。究其原因,還是近些年高中生很少親自做化學實驗這個不爭的事實。不做實驗也要參加高考化學的考試啊,怎麼辦?老師整理好相關資料,大家背誦下來吧。
  • 高中化學知識點總結:酸鹼中和滴定
    1.酸鹼中和滴定定義:用已知濃度的酸(或鹼)來測定未知濃度的鹼(或酸)。2~3滴,左手控制玻璃球(活塞),右手振蕩錐形瓶,眼睛時刻注視溶液的顏色變化,判定滴定終點,讀數。,標準液滴出瓶外;滴定終點時,滴定管尖嘴懸一滴溶液;讀數時前平後仰。
  • 酸鹼中和滴定實驗報告
    酸鹼中和滴定實驗報告單1、實驗目的用已知濃度溶液標準溶液)【本實驗鹽酸為標準溶液】測定未知溶液(待測溶液) 濃度【本實驗氫氧化鈉為待測溶液】2、實驗原理在酸鹼中和反應中,再根據化學方程式中酸和鹼的物質的量的比值,就可以計算出鹼(或酸)溶液的濃度。
  • 一輪複習||酸鹼中和滴定PPT
    實驗原理利用酸鹼中和反應,用已知濃度酸(或鹼)來測定未知濃度的鹼(或酸)的實驗方法。以標準鹽酸溶液滴定待測的NaOH溶液,待測的NaOH溶液的物質的量濃度為c(NaOH)=V(NaOH)c(HCl)·V(HCl)。
  • 「說課比賽一等獎說課稿」高二化學說課稿——酸鹼中和滴定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蘇教版《高中化學必修四》專題三:溶液中的離子反應,第二單元:溶液的酸鹼性的第二課時:酸鹼中和滴定本節課我主要採用誘導學生思考探索與定量實驗研究的方法。首先創設情境,引出問題,啟發質疑,引起學生好奇、驚疑,激發學生的內在動力。
  • 酸鹼中和滴定-化學選修4同步優質系列教案
    3.2.3酸鹼中和滴定(閱讀)閱讀課本P48了解酸鹼中和滴定的概念。〖板書〗酸鹼中和滴定一、定義:用已知濃度的酸(或鹼)來測定未知濃度的鹼(或酸)的方法叫酸鹼中和滴定。二、原理(A:酸,B:鹼):用一種已知濃度的酸與一定體積的未知濃度的鹼反應,若能測得恰好完全反應時消耗酸的體積,就可求出鹼的濃度,這就是中和滴定的原理。
  • 酸鹼中和滴定實驗誤差分析
    1.用已知物質的量濃度的酸(或鹼)來測定未知物質的量濃度的鹼(或酸)的方法叫做酸鹼中和滴定。
  • 分析化學|酸鹼滴定
    從本章開始我們就開始進入四大滴定了。今天我們就先來說一下酸鹼滴定的一些重點知識點。
  • 酸鹼中和滴定歸納與分析
    1、定義:用已知物質的量濃度的酸(或鹼)來測定未知物質的量濃度的鹼(或酸)的實驗方法叫中和滴定法。   2、原理:在中和反應中使用一種已知物質的量濃度的酸(或鹼)溶液與未知物質的量濃度的鹼(或酸)溶液完全中和,測出二者所用的體積,根據反應化學方程式中酸、鹼物質的量的比求出未知溶液的物質的量濃度。
  • 知識遷移能力:由酸鹼中和滴定曲線到其他的滴定曲線
    我們在人教版選修4第三章《水溶液離子平衡》第二節《水的電離和溶液酸鹼性》中學習了酸鹼中和滴定。 例:在0.1000mol/L的鹽酸25.00mL中逐滴滴入0.1000mol/L氫氧化鈉溶液25.00mL。
  • 第二節 酸鹼滴定法
    第二節 酸鹼滴定法   酸鹼滴定法是以酸鹼反應為基礎的滴定分析方法。利用該方法可以測定一些具有酸鹼性的物質,也可以用來測定某些能與酸鹼作用的物質。有許多不具有酸鹼性的物質,也可通過化學反應產生酸鹼,並用酸鹼滴定法測定它們的含量。因此,在生產和科研實踐中,酸鹼滴定法的應用相當廣泛。
  • 實驗測定酸鹼滴定曲線-化學選修4同步優質系列教案
    pH值變化特點;④體會定量實驗在化學研究中的作用。二、實驗原理:酸鹼滴定曲線是以酸鹼中和滴定過程中滴加酸(或鹼)的量為橫坐標,以溶液pH為縱坐標繪出的一條溶液pH隨酸(或鹼)的滴加量而變化的曲線。它描繪了酸鹼中和滴定過程中溶液pH的變化情況,其中酸鹼滴定終點附近的pH突變情況,對於酸鹼滴定中如何選擇合適的酸鹼指示劑具有重要意義。
  • 重中之重——酸鹼滴定
    第四章:酸鹼滴定法必看知識點  本章是必考內容  第一節:酸鹼溶液的
  • 和孩子一起做酸鹼滴定實驗吧
    介紹:該實驗的目的是得到酸-鹼中和反應的滴定曲線。與學生的化學課本呈現幾乎相同。滴定曲線是顯示滴定溶液的pH相對於添加的標準溶液(滴定劑)的體積的變化的曲線圖。   酸鹼滴定曲線可以用幾種方式構建。一種方法是在每次手動添加等分滴定劑溶液後手動記錄和繪製pH值。另一種方法是在自動添加滴定劑期間連續自動記錄和繪製pH值。
  • 高中化學知識點:酸鹼中和滴定曲線
    高中知識搜索小程序在歷年高考命題中,通過圖象考查弱電解質電離平衡、pH與起始濃度的關係、有關混合溶液pH的計算、離子濃度的大小比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