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軒軒媽
開學第一天,閨蜜在朋友圈抱怨,讀小學的女兒過了一個暑假,就鬧著不肯去上學。因為上學要早起,又要做很多作業,太辛苦了。為此,女兒還底氣十足地質問她:「媽媽,為什麼你要讓我這麼辛苦!」
第二天,閨蜜又在朋友圈曬出一張照片:她給女兒請了一天假,早上十點,帶她到馬路邊,頂著太陽,跟著環衛工人一起撿路上的垃圾。雖然已經進入了秋季,但南方的秋初也還是挺熱的,早上10點也有30度左右。
事後,與閨蜜聊起這件事,我說你怎麼一點都不心疼自家女兒。她說:「那天孩子熱得快哭了,說不心疼是假的。但通過這個舉動只想讓她明白:這世界上有太多比我們活得辛苦的人,他們可能都沒有選擇的機會,但她還來得及。」
孩子用辛苦這個理由拒絕上學,那麼帶孩子實際體驗一下,什麼才是真正的辛苦,這種直接體驗式教育挺管用的。閨蜜說,自那以後女兒再沒提讀書辛苦這事了。
在日常生活中,很多父母遇到我閨蜜這樣的狀況,估計不會想到這種方式。除了抱怨孩子不聽話,更會是苦口婆心地教育,說上一大堆道理。如果孩子依然我行我素,那脾氣暴躁一點的父母估計要進入打罵環節了。
其實,對於特別難管教的熊孩子,最好的教育方式就如我閨蜜那樣,直接讓孩子去體驗痛苦和挫折,這比長篇大論的口頭教育會有用得多。
知乎上有位網友說,有一次坐高鐵,車廂裡有個四五歲的小男孩,一直在通道上跑來跑去,大聲尖叫,又跑過來踢她的座位,有幾次還踢到了她的腿。小男孩的媽媽卻自顧自玩手機,看都不看一眼。
當時這位網友在心裡嘀咕,自己運氣不好,又遇上一位熊家長和一位熊孩子……就在他忍無可忍,即將要跳出來指責這位小男孩時,小男孩的媽媽終於開口把他叫了回去。
這位媽媽讓小男孩站在自己身邊,突然踢了他一腳,網友本以為這樣就算教訓完了,沒想到媽媽又連踢了好幾下。小男孩終於委屈地哭了,這時媽媽問他:「我這樣踢你,你痛不痛?你煩不煩?」男孩邊哭邊點頭。媽媽說:「那你還不快去道歉!」
小男孩抹著眼淚走到網友身邊,乖巧地給她道了歉,然後跑回媽媽身邊求擁抱。可媽媽還是拒絕了,又說:「你剛才大喊大叫,全車廂的人有沒有被你吵到?」小男孩很快明白了,開始依次向每位乘客道歉。
雖然這位媽媽有些不按「套路」出牌,但還是忍不住想給她點讚。
這位一開始表現很熊的小男孩,可能只是因為他年齡小,自制力弱,尤其在旅途中,難免會因為興奮而失控。如果當時他媽媽和他講很多「懂禮貌」「尊重別人」的大道理,恐怕以他的年齡,並且以他正玩在興頭上的舉動,這種大道理不光無法完全理解,也很難在那一刻停下來。
但媽媽用了這樣一個「奇招」,讓孩子切身體會一下他給別人造成的痛苦和煩躁,這種教育方式只要一次,就能給孩子很深刻地印象。我想這位小男孩以後坐高鐵,肯定不會再有之前那樣的舉動了。
很多時候,我們都會感嘆,不怕熊孩子,最怕的是熊家長。每個熊孩子背後,十有八九都有一個熊家長。哦不,也可能是一大波熊家長。
我剛工作那年,拿到年終獎後,咬咬牙買了一支大牌口紅,平常不太捨得用,小心翼翼收在化妝包裡。
正月裡,某遠房親戚一家來我家玩。我被爸媽派去買東西,可是等我回來後,發現親戚家六歲的兒子在我房間裡,正拿著我的那隻新口紅,興致勃勃地在一本書上亂塗,地上已經扔了十幾本被他毀掉的書。
我一把搶回口紅和書,小孩愣了一下,然後就大哭起來。哭聲很快把大人引來了,熊孩子爸看到房間裡一片狼藉,卻只是笑呵呵地說:「孩子小不懂事,你別和他計較,他最近喜歡畫畫,可能把你口紅當成畫筆了。」
熊孩子一看爸爸沒批評自己,自己家人多勢眾,竟然誣陷我說我打了他。熊親戚們一聽這還得了,小孩的奶奶一屁股坐在地上開始嚎哭,他媽媽要衝上來打我。
這時候我爸這個神隊友出手了,他把我護在身後,也笑眯眯地對他們說:「我閨女還是個孩子呢,不懂事,你們都是大人了別跟她計較。」聽到我爸這麼說,我差點就要笑出聲了。
對方幾個人一時語塞,最後還是熊孩子的爺爺發話:「別在這丟人了,給我回家去!」
從此我們就和這家人斷交了,不過我一直記得我爸後來說的話:「我不能看著我閨女平白無故被欺負,何況這是觸及道德底線的問題。他們這樣縱容孩子,最終吃虧的反而是孩子自己。」
父母家人的三觀和行為,對孩子的成長真的太重要了,孩子就是一個家庭的鏡子,這話一點不假。
面對熊孩子和熊家長,我爸採取了「以牙還牙」的方式,讓他們也體會一下被「熊」的感受,這也不失為一種保護自己的方式。
針沒有戳到自己身上,不會知道究竟有多痛。如果不曾親身體驗,你永遠不能了解,你的行為給別人造成了多大的傷害。
這樣的場景,讓我想起了我的一對鄰居母子。兒子現在30多歲了,沒有工作也沒有結婚,就一直靠媽媽養著。媽媽已經快60歲了,還要每天風雨無阻去廠裡上班,用每個月掙來的微薄工資維持兩人的生活。
對他們的遭遇,我們村裡人既同情又覺得可恨。因為造成目前這樣的家庭局面,除了小夥子太懶不爭氣,更多的是他媽媽「慣」出來的。
兒子闖了禍,被找上門來,媽媽每次都是親自出面把對方趕走,從來不會讓兒子道歉,甚至沒有告訴他,他的行為是不對的,總想著自己的羽翼能庇護孩子一輩子。
「接納」這個詞是目前育兒界比較流行的詞,假如我們指出熊孩子家長的育兒方式不對,他們肯定會說:「我這是接納我的孩子。」殊不知,他們將接納變成了縱容。
一部分父母可能真的不知道怎麼教孩子,該罵的都罵了,該打的都打了,但是孩子依舊不聽話,依舊很熊。那麼建議參照我開頭提到的兩個故事的父母教育理念。
還有一部分熊孩子父母,可能壓根都沒意識到自己是有問題的家長,一直縱容孩子,最後毀了他的一生。
看完今天的文章,建議大家都對自己教育孩子的方式做個反思,及時走出誤區,給孩子更正確的教育引導。如
在管教孩子方面,你還有什麼想說的,歡迎在下方寫留言。
親寶寶原創,轉載請聯繫授權。
親寶寶,記錄寶寶成長,分享科學育兒知識,一家人的親子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