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的期望是母慈子孝,現實往往是雞飛狗跳。問題在於孩子還是父母?怎麼說孩子才會聽?孩子在踢狗,你會怎麼說,大多數家長可能會說:不要踢狗了,聽到沒有?經過思考的家長可能會說:不要踢它了,狗會疼的,要保護動物。到底怎麼說才能讓孩子高興得聽話,讀完本文,你會有個完美的答案。
初為父母的時候,看著剛出生的嬰兒,父母們滿心歡喜。但隨著孩子不斷長大,父母發現養育孩子是最具挑戰的一件事,無論你有多愛孩子,在和孩子相處的過程中,會遇到各種困擾,父母和孩子都可能經歷生氣、煩躁、無奈,甚至崩潰。
我有一個12歲的女兒,自從升級為母親以後,一路走得可謂是懵懵懂懂,跌跌撞撞。感覺自己的人生又從頭開始,為了把孩子教育好,開始了漫長的學習。不斷地看各種育兒書籍,到現在自己看過六十多本書,逛遍各大育兒貼吧、論壇,雖然如此,在育兒過程中仍然問題多多,畢竟理論和實際存在一定差距,今天給各位寶媽分享下我的一些心得,有不同意見的可在評論區討論。
父母對孩子的影響到底有多深遠,有的時候我們雖然沒有很清晰地表達出來,但是我們往往容易在不知不覺的時候發現自己說話的方式、處事的方式,簡直就是跟二十年前的父母同出一轍。所以有了孩子以後,父母一定要學習和成長,給孩子做好榜樣,學會如何與孩子溝通,正面管教孩子尤其重要。
原生家庭的教育方式,是父母教育方式的源頭和參照學習的標準,所有家庭中父母「無師自通「的教育方式都是來原生家庭的學習。有很多的父母,總是在重複無效的教育方式,比如簡單的打罵、批評、說教,因為這就是原生家庭的教育方式。父母小時候發誓長大後一定不會用同樣的方式教育自己的小孩,沒想最後自己仍然變成了和父母一樣的人! 還想要重複同樣的故事嗎?
父母們經常說孩子不聽話,你說你的,他幹他的,甚至還要和你頂嘴和爭吵,這樣你來我往就容易引起家庭戰爭,嚴重影響親子關係,到了青春期,這種現象更嚴重,一點兒都不跟父母交流的孩子大有人在,這種情況怎麼辦?
我一開始也有這種困惑,但是看完《如何說孩子才會聽,怎麼聽孩子才肯說》這本書後,慢慢實踐,取得了不錯的成效,原來我一說話,孩子就會說:知道啦,翻來覆去就這一套。而運用有效的說話方法後,現在孩子有時候能主動與我溝通,有一次竟然破天荒提出和我一起去散步,在月光下,我們聊了很多,她說:媽媽,我覺得你真的理解我了,我覺得跟你聊天很高興。那晚,我覺得我們的關係親密了很多。主要我運用了有效溝通的方法,就是與孩子產生共情,理解孩子的感受,並且回應和認同孩子的感受。
舉一個小例子:孩子在踢狗,你會怎麼做,大多數家長可能會說:不要踢狗了,聽到沒有?經過思考的家長可能會說:不要踢它了,狗會疼的,要保護動物。而本書會教你一種方法:「回應感受,限制行為,然後提供一個選擇,讓事情順利進行。」具體怎麼做呢?父母可以說:我看到你踢得挺開心,但狗不是用來踢的,狗喜歡讓人輕輕的撫摸,我是來看看你可以踢點什麼東西,你喜歡踢球嗎?或者你的塑料球?怎麼樣,這樣說,孩子是不是很容易接受。
《如何說孩子才會聽,怎麼聽孩子才肯說》這本書是教導大家溝通的技巧,培養孩子的自立能力,使孩子健康長大,成為一個完全的個體。上面說的類似溝通的小方法書中有很多,希望能夠幫到你。
本書不是一個簡單的說教,或是理論知識的傳遞,它最實用的地方是書中為大家準備了大量的練習,父母可以一邊讀一邊做書中的練習,在做練習的時候可以寫下答案,然後甚至在每讀完一章,可以給自己留出一周的時間來演練,再繼續往下讀。你也可以與朋友交流練習效果。通過練習可以把理論變成行動,並且記錄下結果,這樣才能夠學到真正的技巧,並且形成真正屬於自己的育兒方法。
本書並不枯燥,反而是有很多個小故事組成,而這些小故事都是圍繞著核心反覆出現,加深父母對書本裡面的核心內容的理解,然後用一些簡短的詞語或句子,把核心內容概括出來。
結語
有人曾說過,那麼多家庭教育存在問題,是因為父母是不需要上崗證的,但是為孩子負責任的父母是會逐漸學習成長的,作為有個青春期孩子母親的我希望與大家一起共同成長,大家有什麼好書也可以在評論區推薦給我。我是風清揚劍客,一位中年媽媽,會給大家持續分享育兒心得,希望大家關注我,大家共同進步。
本文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