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面管教》3:和孩子溝通無效?試試喊個「暫停」

2020-11-13 閒學姐

孩子犯了錯,撒謊了,動手打傷小朋友了,你想要和TA講道理,TA還」強詞奪理「,結果整得你和孩子都越來越激動,溝通無效,你覺得好挫敗,怎麼辦?


《正面管教》來支招:就像用好孩子淘氣的關鍵期可以培養他的「懂事」一樣,抓住「犯錯」的時機,同樣可以培養他創造性解決問題的能力,自己解決問題的信心,以及不逃避問題或等待他人解決問題的責任心。

這就需要用好一對時空,「冷靜期」和「暫停區」。

當道理講不通,甚至發生衝突時,你和孩子都需要一個「冷靜期」,雙方都離開現場,靜一靜,整理好情緒再來解決問題。但這絕不是家長趾高氣昂的說「你現在沒法溝通,你背對著牆站會兒冷靜一下」。這裡的「冷靜」本質是「懲罰」。

也許你早說,ta犯了錯,為什麼不能懲罰?其實想明白一件事,懲罰也只是一個過程,一種方法,而非最終目標——讓孩子不再犯錯。而且它並不是明智有效的手段,還可能激化矛盾,或者給孩子種下安全感缺失等問題。多少人有小時候被關小黑屋的心理陰影?

相比之下,通過冷靜期和暫停區的手段,更容易實現有效溝通、讓孩子自主解決問題的目標。

不過我們需要注意兩個關鍵點:冷靜期≠冷戰期,暫停區≠小黑屋。

怎麼讓孩子適應冷靜期呢?你可以以身作則,例如沙發是你的「暫停區」,在那裡你準備一本笑話書,生氣的時候立刻離開現場,去沙發區度過你的冷靜期,看幾個笑話,讓心情變好。

可以讓孩子自己布置自己的「暫停區」,比如放上喜歡的玩具。也許你又要說:啥?做錯事了還有玩具,這是獎勵錯誤嗎?玩具同樣也只是一種路徑,暫停區的目的是為了讓心情變好,從而能夠從不理智的情緒中抽離出來,時間不用很長,然後一對一理性溝通,創造性地解決問題,而非迴避問題,或者等待他人為自己解決問題。

正面管教理論是不是再次顛覆認知?讓我們繼續學習,即使不做父母,也有很多機會成為家長、老師、長輩、職場人,只要與人打交道,難免發生摩擦,正面管教這一套方法都管用。

記得我喜歡的女演員陳數說,她和身為鋼琴家的先生有個約定,永遠不要帶著情緒溝通。這說明不管外人看起來多麼溫婉優雅的人都會有情緒,這是最正常不過的。然而怎麼處理情緒,怎麼和它共存但同樣能處理好問題或關係,才是智慧。

我們都給自己布置一個神奇的「暫停區」吧!我想好了,要在手機音樂app裡存一個好心情文件夾。你呢?

相關焦點

  • 正面管教,不在孩子面前失控,試試這3招
    【正面管教卡工具你曾經因為孩子而失控過嗎?當我們無法控制自己行為的時候,可以試試正面管教工具卡。當父母和孩子衝突發生時,是無法解決問題的。只會增加和孩子的距離感並傷害感情。3.當你犯錯誤時,向孩子道歉。
  • 正面管教是家庭教育標配
    正面管教用一句話來概括,就是溫和而堅定的愛。所謂的溫柔就是態度溫和,所謂的堅定就是立場必須要堅定態度,溫和是對孩子的尊重,立場堅定是對自己原則的尊重。所以,正面管教是一致性溝通的一個標準件,既尊重了自己的原則,也尊重了對方的自尊,是一種有效的管教。相對於正面管教,還有另外兩種極端的管教方式,第1種是放縱型,或者說,溺愛型。
  • 陪孩子走過3~6歲(正面管教5)——如何運用「積極的暫停」?
    遇到這些情況,有沒有一種實用見效的管教方式或是溝通模式可以幫得到你,又幫得到你的孩子呢?積極的暫停就是一個不錯的方法。01在公共場合,如果孩子的情緒突然不好 ,你會怎麼辦?上個周末,幾位大朋友和各自的幾位小朋友又聚在了一起。
  • 正面管教工具卡16——積極的暫停
    今天來和大家分享正面管教工具卡的第16個工具——積極的暫停,一個讓我們情緒快速平復的方法。積極的暫停不是為了要懲罰誰,而是為了讓我們儘快從不良的、生氣的狀態中恢復過來。有些家長可能會說,這個方法我們家也經常會用到,當孩子無理取鬧的時候,我會讓他到自己的房間去反省,等到不哭鬧的時候再出來,但我想告訴你的是這並不是積極的暫停。
  • 越講道理,孩子越不聽話?《正面管教》:試試3R1H原則
    《正面管教》這本書,被很多媽媽所喜愛,並且也在管教孩子的時候嘗試使用裡面的理念。像閨蜜她們的做法,其實是進入了一個誤區,學會了「溫和」,卻沒學會「堅定」。每次都有一個小男孩會站在鼓上面跳,其他孩子完全沒辦法拍。他媽媽則笑意盈盈地說:「你這種玩法很有創意啊!你看小朋友都是用手拍的,你也試試?」然後嘗試把娃從鼓上抱下來,但孩子馬上又會站上去。
  • 《正面管教》:不懲罰、不驕縱,用和善而堅定的態度與孩子對話
    她養育了7個孩子,並有20多個孫輩。作為一名諮詢師,同時也是多個孩子的媽媽、奶奶、和姥姥。這就是我們提倡的正面管教的重要觀點,讓孩子處於一個有尊嚴、受尊重的氛圍中,幫助孩子體驗到歸屬感與自我價值感,進一步學會讓他們終身受益的良好品質和各項技能。
  • 孩子越來越叛逆,不服從管教,家長可以試試「非暴力溝通」
    孩子到了2歲之後,會進入叛逆期,在這個階段,孩子的自我意識變強,不想受到家長的約束,會變得特別的叛逆。其實每個孩子都會經歷這個階段,會讓家長感到特別頭疼,面對不服從管教的孩子,家長首先要從「溝通方式」上進行改變。
  • 正面管教工具卡,你真的會用嗎?
    孩子不愛學習、學習成績不好怎麼辦?……正面管教可以幫助家長發現自己對孩子的真正期望是什麼,以及怎麼實現這些期望。了解過正面管教的家長都知道,正面管教是有工具卡的,像撲克牌一樣的卡片,共有52張。正面管教52張工具卡基本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偏具體操作性工具,一共36張,另一類是偏理念的,一共16張。因為連接和鼓勵是正面管教的核心所在,所以52個工具中也無不傳達出這樣的精神。相信不少人和之前的我一樣,翻翻看看,沒怎麼使用這些卡片,也不是很懂卡片的意思。
  • 《正面管教》:當你管教孩子痛苦時,試試這三個方法
    要麼跟求祖宗似的求著孩子吃飯、學習、聽話;要麼跟見仇人似的,歇斯底裡的咆哮,打罵。可是仍然無濟於事。 我們總認為是孩子不聽話,難管教,可是我們很少反思是不是我們方法錯了? 直到看到《正面管教》這本書,發現原來育兒還可以用不打不罵的方式教育孩子。最主要是通過這種方式教育出來的孩子品性好,能力強,讓大人省心。
  • 正面管教親子答疑:家中兩個孩子打起來怎麼辦?
    2年前,因為孩子剛上幼兒園,每天哭著說不去幼兒園,要和媽媽在一起,到了幼兒園不和小朋友一起玩,總是一個人坐在一旁,焦慮的我參加了正面管教課程:1.上方卡演練——認識自己尊重差異2.區別鼓勵於表揚——喚醒孩子生命力3.有限的選擇——為孩子提供選擇,讓孩子決定4.關注孩子優點——幫孩子建造正向的自我認識
  • 貓媽正面管教沙龍家長課堂02班
    教育學博士、傑出的心理學家、教育家簡·尼爾森和心理學家琳·洛特以個體心理學為理論支撐共同開發了正面管教家長課程。 您  將  學  到 貓媽正面管教沙龍第二期持續四周,上課時間在每個周六的上午,每次課程您將至少學到四個正面管教工具,並且您有充足的課後練習的時間。
  • 常青藤瓏璟臺幼兒園《正面管教》家長閱讀分享交流會
    面對孩子的問題,我們怎樣和善並堅定的與孩子溝通、交流?幫助孩子體驗到歸屬感和自我價值感。
  • 正面管教的3個誤區,家長必看
    但剛開始接觸正面管教的家長,難免遇到問題。下面的3個誤區是新手家長經常犯的,快來看看,你有沒有踩過雷吧。 畢淑敏在《請為你的誇獎道歉》裡,寫過一個故事:朋友去北歐一個教授家做客,在他家看見了他美麗的小女兒。小女孩5歲左右,一頭耀眼的金髮,眼珠是湛藍的顏色。朋友把禮物給小女孩,她很有禮貌地笑著說謝謝。
  • 管教孩子不是懲罰,就是嬌縱?為孩子長遠計,請學會正面管教
    哥哥和弟弟都很大方,毫不吝嗇地分享給大家一起玩。眼瞅著快到晚飯時間,他倆也玩累了,說要回家。當哥哥去要回挖沙工具的時候,卻出現了不小的爭執。有個小朋友還沒玩夠,死活不願意還玩具。在這類驕縱式管教手段的教養之下,孩子會逐漸形成以自我為中心,目中無人,任性的性格特點。看到這裡,也許有家長就會說,我們也意識到了這些管教方式不太好,但想要管好一個孩子,怎麼做才是對的呢?所以我們接下來就要一起來聊聊正面管教的那些事。
  • 正面管教,「寬嚴」並行——陳綺「正面管教」講座記錄(下)
    他們仍然用自己的父母教育自己的老一套的方法來教育自己的孩子,沒有與時俱進,就容易感覺方法其實已經不實用不適用了,至於怎麼樣改進怎麼樣提高,他們卻毫無頭緒,只有去看書學習新的教育方法,才有可能更好地跟孩子溝通。「正面管教」系列圖書全套6冊,針對不同年齡階段的孩子、學生,建議大家去閱讀,加以領會和運用,肯定會有不少的收穫。
  • 8月讀書文章1--《家庭中的52個正面管教工具》
    8月讀書文章1--《家庭中的52個正面管教工具》 這本書主要圍繞作者的真實生活和養育孩子的經歷講述了家庭管教中的正面管教方法,主要在控制家長情緒、和孩子相處方式、引導孩子內在評價體系等方面給予解決方法。1、情緒管理:教育孩子,家長首先應該學會管控自己的情緒,接納不完美,掌控情緒,特別是和孩子相處的時候學會讓自己的情緒冷靜下來,不要被情緒主宰自己。
  • 如何長期有效的管教孩子 10分鐘解讀《正面管教》
    了解了孩子的錯誤目的,將有助於你採取最有效的行動,幫助孩子達到他們真正的目的:獲得歸屬感和價值感。02和善與堅定是正面管教的基石作為父母、長輩,我們太習慣於用懲罰、說教以及其他形式的責難、羞辱和痛苦來促使孩子做得更好了。
  • 《正面管教》:如何不懲罰、不嬌縱地有效管教孩子?
    當然不是,「熊孩子」並不是沒法管,「別人家的孩子」也不是天生的,關鍵還是管教方法。如果說看病講求對症下藥,那麼管孩子講求的是明白孩子的心理。正面管教就是美國傑出的心理學家、教育家簡·尼爾森博士在深入研究阿德勒和德雷克斯心理學理論的基礎上創立的。
  • 與孩子日常溝通的技巧——怎麼說孩子才會聽?《正面管教》筆記
    第三講 與孩子日常溝通的技巧——怎麼說孩子才會聽?怎麼答孩子更願意說?一、啟發式問答孩子每一個問題都要重視,多用啟發式答問。保護和重視孩子的溝通意願,激發孩子探索的興趣。家長要重視孩子的每個問題。具體做法是不要直接回答孩子的提問,而是嘗試用啟發式答問。
  • 讀《正面管教》
    正面管教是一種既不懲罰也不驕縱的管教孩子的方法,孩子只有在一種和善而堅定的氣氛中,才能培養出自律、責任感、合作以及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才能學會使他們受益終生的社會技能和人生技能,才能取得良好的學業成績。書中提到了七項重要的感知力和技能。1.對個人能力的感知力。例如,「我能行」。2.對自己在重要關係中的價值的感知力。例如,「我的貢獻有價值,大家確實需要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