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位「清北生」在餘杭落地生根「雙一流」人才在街道幹得如何

2020-08-28 浙江新聞杭州

2017年年底,餘杭區在北京大學召開就業宣講會,連過道都坐滿了人,不少學生現場遞交材料,表示非常期待到餘杭工作。

8月21日晚上10點,在杭州市餘杭區臨平街道,街道團工委副書記朱思婧梳理好辦公室的相關工作信息、整理全區創先爭優相關材料,腦子裡又復盤了老舊小區改造相關情況和進展,計劃好第二天的安排,才關閉電腦,結束了一天的工作。

1993年出生的朱思婧是浙江金華人、北京大學哲學碩士,2018年8月通過「清北」招聘,來到餘杭工作。

她說:「父母覺得在杭州的政府部門工作氛圍很好,生活環境很舒適,發展潛力也很大,希望我能發揮作用和價值。」

招引「清北生」,優化幹部隊伍結構,是餘杭的一項常態化工作。自2017年起,餘杭就打破只從體制內選人的壁壘,著力開展地校合作,走入清華大學、北京大學、浙江大學等高校「擺攤」吆喝,迄今已招錄102名「清北」碩士博士落地生根。

這些「清北生」可以自主選擇成為僱員或進入事業編制,他們中有不少人走上鄉鎮街道的工作崗位,在基層一線幹事創業。

最近,網上流傳一張餘杭區招聘公示的截圖,在這份長長的公示名單裡,清一色來自清華、北大的畢業生,一些崗位還是街道辦事處。

餘杭區委組織部相關負責人表示,這份擬錄用人員公示名單,並非今年的,而是2018年初招聘人員的公示名單。當時總共推出了100個崗位,最終有76人報到。

對此,有人讚許,高水平發展的確需要匹配高層次人才;另一種聲音則提出:基層街道工作真的需要招錄碩士博士嗎?

2017年12月30日,餘杭區迎來了首批前來面試的清華北大學子。

讓人才在基層成長

把論文寫在大地上

這些「雙一流」高層次人才在街道幹得如何?

1990年出生的浙江金華青年陳吉,是北京大學軟體與微電子學院電子與通訊工程專業的碩士研究生。2018年6月8日,他通過「清北生」招聘,來到餘杭閒林街道。在18個月內輾轉經濟發展、村社掛職、拆遷安置、黨政群團等崗位鍛鍊,得到了同事們的普遍認可:「腦子好使、思路清晰,給他布置一個任務,很快就有路徑反饋。」

今年1月,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閒林街道需要收集實時管理人口的出行情況。按照常規手段操作,需要發動網格員進小區「洗樓」、挨家挨戶收集信息,這將是一個巨大的工作量。陳吉提出:「是不是可以採取數位化手段?」他花了一個晚上,設計讓居民們掃碼填寫問卷,最後通過一枚二維碼,在3天時間內成功收集到10萬餘人的出行信息,為閒林街道開展疫情防控工作節約了大量人力時間成本。

由於陳吉對大數據領域有著獨特理解,特別是疫情期間破題基層治理的優異表現,目前他被借調到杭州市委組織部人才辦,專門從事「人才碼」方面的工作。

當初來參加「清北生」招聘的高祥榮,則是奔著餘杭鎮街來的。2018年春天,他離開武漢東湖高新區,正式入職餘杭街道。

「在高新區,我從事政府放管服改革工作,這讓我有機會看到全國各地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工作,餘杭『跑改』向基層延伸的經驗做法走了全國前列。」高榮祥說,這讓他堅定要來餘杭的念頭,所以當餘杭區面向「清北」招聘黨政機關儲備人才時,他抓住了這個機會。

到崗後的高祥榮開始全面參與街道群眾工作,還接到了一項重要任務——參與餘杭街道小城鎮環境綜合整治工作。每天跟著街道同事走村入戶、夜訪群眾,讓高祥榮在為地方經濟社會發展服務的同時,也增強了社會責任感,提高了做群眾工作的水平。

鑑於「雙一流」人才發揮的實際作用、結合全區發展態勢,今年5月,餘杭不再將目光鎖定在清北,而是面向全國「雙一流」高校和世界百強名校的全日制碩士研究生及以上畢業生,面向更廣領域,尋找更緊缺專業人才。通過資格審查、素質評價、視頻面試、現場考核,目前,新一輪的「餘杭緊缺專業人才」引進已進入體檢環節。

清華北大學子正在面試中。考生以小組為單位進入考場,針對試題依次進行個人陳述。

讓「清北生」在餘杭紮根

經濟發展需要匹配人才隊伍

餘杭區委組織部相關負責人表示,在幹部培養體系中,對於新進人員,一般先到鄉鎮街道基層鍛鍊,再流轉到其他平臺崗位,「這很正常。」

這些人才來到餘杭後,如何讓他們安心紮根,是一個系統工程。餘杭對「清北生」的培養,從他們到崗報到時,就開始了——

為「清北生」提供生活導師和工作導師,開設「菁航班」定期開展主題培訓;用人單位根據人才特長、專業背景安排能夠發揮他們作用的崗位,制定符合他們實際的「一人一策」培養方案;到職一年之後,組織部門通過考察了解表現情況,還會根據個人意願、結合崗位匹配情況,作二次分配,根據專業背景和個人特長,不斷優化調整隊伍,人盡其才。

比如,一位英語專業人才,從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餘杭分局調整到區外辦;一名熟稔德語、喜歡歷史的人才,從錢江經濟開發區調整到良渚遺址管委會任職;一名公共管理專業碩士,從街道抽調掛職到區科協,專門服務院士專家和全區20餘家科技企業,從事供需對接,為黨委政府決策部署提供諮詢建議。

「2018年初至今,這些『清北』碩士博士狀態大都比較穩定,因為餘杭政策兌現到位、培養體系比較成熟。」這位負責人透露,第一批「清北生」來的時候,外界有一些質疑,他們內心也有點忐忑,「隨著培養政策的落實,很快這些質疑和忐忑都打消了。」

人才培育體系的推進,形成人才引進的良性循環。從2019年開始,陸續有這些「清北生」的學弟學妹來打聽:餘杭今年還招「清北生」嗎?一些在其他地方經歷過高層次人才引進的碩士博士,也來報名應考。

「他們看中的,其實是杭州的整體發展和餘杭的環境優勢,年輕人也許不知道餘杭,但一定知道阿里巴巴。」

餘杭區委組織部相關負責人認為,隨著餘杭經濟社會高速發展,經濟環境、產業結構、人才生態等眾多領域都發生了深刻的變化。

「餘杭要發展,不僅需要吸引產業人才來創新創業,還需要從高站位和戰略眼光,引進培育高素質專業化幹部隊伍,與社會經濟發展水平相匹配。」這位負責人表示。

相關焦點

  • 馬上評|清北生下沉街道是好事,也得避免「招錄偏食」錯覺
    馬上評|清北生下沉街道是好事,也得避免「招錄偏食」錯覺  澎湃評論員 陽柳 2020-08-24 20:20 來源:澎湃新聞
  • 清華北大的學子去餘杭的街道辦事處,大家都在急個啥?
    加上了一個非常有吸引力的題目:《一定要努力讀書是那個清北 將來才有機會考餘杭的街道辦事處》。關鍵就在於兩個強烈的對比:清華北大和街道辦事處。網友關注的焦點不是餘杭招錄了多少清北學子,而是清北學子該不該去街道辦事處。
  • 武漢大學副教授王德福:清北生任職街道辦 屈才嗎?
    來源:環球時報原標題:王德福:清北生任職街道辦,屈才嗎王德福(作者是武漢大學中國鄉村治理研究中心副教授)近日,杭州市餘杭區一份招聘公示引發熱議。公示中清一色的清北碩博研究生,其中有8人任職街道辦事處。餘杭官方很快做出回應,稱此次招聘是「基於整個餘杭的高速發展態勢,特別是數字經濟蓬勃發展、社會治理工作繁重」的需要。除了「清北招聘」,餘杭區還曾專門面向海外世界百強高校碩研以上畢業生招聘政府高級僱員。餘杭的做法及其回應很有代表性。
  • 清北碩博任職餘杭街道,是地方「高攀」人才「低就」了嗎?|新京報快評
    清北畢業生放下名校包袱,投身基層施展才華,是擇業觀逐漸自主和成熟的標誌;而基層部門有魄力有底氣去清北等一流高校搶人才,也是我國公職人員聘用制度的創新。其中最亮眼的是當地運河街道、喬司街道等八個辦事處錄取的都是清華北大的碩士或博士。此前,深圳南外高級中學、華中師範大學附中等招聘清北碩博等高層次人才當老師也曾引發熱議,不過總體來說,隨著雙向選擇空間越來越多元,如今輿論層面對清北碩博到最基層工作已經基本脫敏了。但此次杭州餘杭區的招聘名單依舊引發了熱烈的討論。不少網友質疑清華北大的畢業生去街道工作,會不會大材小用?
  • 數名清北博士入職街道辦,誰說基層吸引不來人才?教育這麼幹也行
    最近,一則「數十名清北碩士博士爭相進入某街道辦事處工作」的帖子引發人們熱議。 那麼,上百位清北碩博生入街道辦做基層工作,是不是人才浪費呢?
  • 評 | 街道高材生,餘杭招聘課
    這份公示名單裡,都是清一色來自清華、北大的碩士或博士畢業生,他們應聘的是餘杭區各事業單位,有一些崗位還下沉到了街道辦事處。 網絡上的聲音,仍然不乏大材小用的論調。不少網友替這些名校學子感到「不值」,在他們眼中,街道工作大媽們都可以做,清華北大的畢業生具備較高的知識儲備,理應去做高水平的科研工作。不過,時代在變。
  • 清北畢業生去餘杭街道上班的思考
    這幾天清北畢業生去餘杭街道上班一度衝上熱搜,筆者也想聊聊自己的看法。 作為一名清北學子,是無數高考考生的夢想,作為中國頂尖的大學,清北學子去哪工作都經常成為輿論熱議的焦點,如前些年北大學子陸步軒賣豬肉,也是火了一段時間,從表面上看,整個社會都認為你上了最優秀的大學,作為最優秀的人才,你一個北大學生怎麼能去賣豬肉呢?
  • 「清北」碩士博士入職杭州街道辦,到底是不是人才浪費?
    有網友質疑,大量「清北」碩士博士去基層工作,特別是去街道鄉鎮工作,是不是一種人才浪費?8月24日,餘杭區政府工作人員方兵(化名)向《中國經濟周刊》記者表示,報考名單信息並不是餘杭區2020年的招聘名單,而是2018年餘杭區面向應往屆高校畢業生的招聘名單。
  • 清北碩博街道任職,是地方「高攀」人才「低就」了嗎?
    其中最亮眼的是當地運河街道等8個辦事處錄取的都是清華北大的碩士或博士。不少人質疑這會不會大材小用?還有人發問,名校碩博竟然這樣「不值錢」了?清北畢業生放下名校包袱,投身基層施展才華,是擇業觀逐漸自主和成熟的標誌;而基層部門有魄力有底氣去清北等一流高校搶人才,也是我國公職人員聘用制度的創新。
  • 課堂教學如何讓「雙主」理念落地生根?
    課堂教學如何讓「雙主」理念落地生根?課堂教學如何讓「雙主」理念落地生根?王營「教為主導,學為主體」,這是我們多年來一直在倡導的教育理念,也被當作一條重要的教學原則寫進教育學的專著裡,然而如何把這一理念落地生根,卻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 逾百位「洋教授」京滬面試招生,海外一流大學青睞碩博人才
    逾百位「洋教授」京滬面試招生,海外一流大學青睞碩博人才 由中國教育國際交流協會主辦的「第九屆博士生國際招生面試交流會」將於11月18-19日在北京港澳中心瑞士酒店、11月21日在上海花園酒店舉行,
  • 餘杭三季度「雙集中」,點燃「雙引擎...
    此外,東湖街道棚戶區改造(紅豐區塊)、餘杭街道原南湖酒廠地塊棚戶區改造安置房、餘杭街道西溪九年一貫制學校及配套幼兒園等7個重大民生項目,以及滬杭高速公路臨平段改建工程、杭行路北延及綜合管廊工程一期、永樂區塊河道整治工程等5個重大基礎設施項目,也必將進一步促進人民生活持續改善,加快高質量發展。  小餘兒從這些重大項目中,精選了一些比較有代表性的項目,趕緊一起來了解!
  • 清北生當老師,是因為教育情懷還是為了高待遇?一張表格為你解惑
    清北生選擇當老師,是因為教育情懷爆棚還是為了高待遇?接下去我來用一張表格為你解惑—— ,或者教育情懷也能當飯吃,那麼這些清北生來我們學校更能體現出他們的價值來:這邊的學生好多都是留守兒童,差生如過江之鯽,有時候校長要請個代課教師都要耗盡「洪荒之力」,而清北生如果可以屈尊來我們學校,我們學校的校長肯定會高興得合不攏嘴。
  • 一定要努力讀書上清北,將來才有機會考餘杭的街道辦事處...
    2020高考出了2個清北(北大2清華0)然而餘杭區儲備人才招聘公示的喜報明顯更加喜人喬司街道辦事處錄取的是北大軟體工程碩士臨平街道辦事處錄取的是北大中國哲學碩士東湖街道辦事處錄取的是北大法律碩士南苑街道辦事處錄取的是北大地球物理學博士倉前街道辦事處錄取的是清華材料科學與工程碩士
  • 安徽大學:"雙一流"不僅要進得去還要站得住
    當天,該校發展規劃處相關負責人表示,雖然該校目前的"雙一流"學科是材料科學與信息技術,同時也在文史類及應用文科類專業建設上充分發揮該校自身的優勢。據了解,除了圍繞該校"雙一流"學科--"材料科學與信息技術"所成立的物質科學與信息技術研究院外,該校還圍繞建設徽學與中國傳統文化世界一流培育學科,成立徽學與中國傳統文化研究院。
  • 餘杭喬司街道「意法黨建聯盟」成立!意法黨群服務驛站(人才工作站...
    「hello,大家好,這裡是『時尚一站 完美生活』喬司街道打造的設計師品牌推介會活動現場,我是主播優優,我是主播……」6月15日下午,餘杭區喬司街道意法創新創業引領直播活動在喬司意法輕紡城召開。黨建聯盟工作者等一批特殊的「主播」聚集在喬司意法輕紡城,為商家、企業進行推介直播。
  • 天津工業大學有雙一流「下車」風險?
    這樣評估起來,浙江理工大學就有了衝擊第二輪「雙一流」的底氣和實力,而天津工業大學有下車風險嗎?讓我們看看這排名背後的秘密吧浙江理工大學近年發展迅猛1、學校建設發展開啟新徵程。浙江理工大學餘杭校區奠基,為學校未來發展打開新空間,時尚學院高水平、國際化、應用型創新特色學院建設邁出紮實一步。2、師資隊伍建設取得新突破。校長陳文興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引進發達國家院士2名;新增省部級及以上人才18人。3、學科建設再上新臺階。
  • 馬亮:清北碩博進街道辦,是人才的浪費還是善用?
    但是也有人支持這一做法,認為街道辦也是重要舞臺,清北生同樣需要基層鍛鍊。一直以來,對於什麼樣的人進入什麼樣的單位工作,人們似乎都有一種約定俗成的默契。名校畢業、博士和碩士高學歷、品學兼優的高材生,就不應該出現在街道辦事處這樣的基層組織,反之亦然。哪怕是學而優則仕,名校高學歷的高材生也應該首先在省市政府乃至中央部委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