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本文轉載自青塔人才,已獲得授權
預聘、長聘、準聘、特聘、校聘......這些五花八門的專用名詞經常會出現在招聘公告中。初次接觸這些詞彙很容易混淆,有的詞意思相近,但叫法不同,有的叫法相同,但各校描述又有差別,求職者們往往看得雲裡霧裡。
字越少,高校操作空間就越大。例如提到「特聘」時,湖北和廣東某兩所高校會心一笑:這個我懂啊。
部分學校「騷操作」,導致很多求職者聽到「特聘」心裡就犯嘀咕,總感覺要被坑。所以只有搞清楚每個名詞背後的真實含義才能吃下定心丸。
小編將根據青塔人才網最新收錄的招聘信息,為大家舉例分析,歸納整理,逼坑防雷,帶你揭秘「x聘」隱藏的真實含義。
01
預聘-長聘
對於預聘-長聘,想必大家已經很熟悉了。國內「預聘長聘」實際是對 「Tenure-track」制度的本土再造,形式基本相似,均將教師聘用分為預聘和長聘兩個階段。
預聘可以被看作是一種長試用期,通常以3年為一個聘期。試用考察期最長可達兩個聘期共6年。若考察通過,則授予教師長聘終身教職———只要未出現違法違規的嚴重情形,則可聘用至國家法定退休年齡;但若考核不通過,則予以解聘或退出長聘序列。
用一句話來概括「預聘長聘」的特點就是高風險高回報,通過長聘考核如同飛升,不通過則趕緊捲鋪蓋走。
除此之外,國內「預聘長聘」制還有幾個特點需要求職者們注意。
首先是聘前「一人一議」,聘期內的考核目標、違約責任等內容通過雙方協商確認,並寫入合同,教師對於達不到要求的後果十分了解,所以對於預聘階段臨時工的屬性,高校在聘用時一般不給予編制,以免求職者產生沒通過考核也能留下的誤解。
來源:青塔人才網(https://job.cingta.com)
既然走「預聘長聘」軌的青椒承擔了較高的風險,那麼相應的會在待遇上進行補償,高校一般的做法是採用年薪制。一般來說新體制教師薪資往往高於舊體制教師,所以可能會出現同一個學校裡,新體制下助理教授(博導)的薪水遠高於舊體制正教授(碩導)的情形。
最後關於預聘到長聘的考核也有需要注意的地方。長聘軌教師的晉升軌跡為「助理教授—預聘/長聘副教授—長聘教授—講席教授」,其中長聘考核是一個專門環節。當助理教授獲得職稱晉升,但未進行長聘考核時,只能晉升為預聘副教授。只有通過了長聘考核,該預聘副教授方可轉化為長聘副教授,進入長聘崗位。如果再算上年度考核和三年聘期考核,走新體制的青椒可謂不是在考核、就是在考核的路上。
02
準聘
準聘和預聘雖然叫法不同,但內涵大致相同,僅從「準」和「預」字面意思也可看出,二者有都有「臨時性」的意味。
以「昆明學院2020年公開招聘準聘制教師崗位工作人員簡章」為例,其中對該校預聘製做了明確說明:
準聘制崗位是為有潛力獲得長聘制崗位的教師所設置的預備階段崗位,是指學校編制內教學、科研單位因引進博士困難、尚有空餘崗位,且直接從事學校全日制本科、碩士研究生教學或專職科研工作的崗位。
來源:青塔人才網(https://job.cingta.com)
如果從崗位的學歷要求和非升即走的形式看,昆明學院的預聘制像是一種「低配改良版」預聘長聘制,派遣期內考取博士即可進入事業編長聘崗,可以說是非常人性化的設計了。
還有的高校準聘制相當於本土化的預聘長聘制,例如廈門大學在2021年度黨政管理人員和輔導員招聘啟事中提到:
來源:青塔人才網(https://job.cingta.com)
連行政管理崗和輔導員都玩起了類似非升即走的形式,那麼對於這兩類崗位該以什麼標準來量化考核呢?歡迎知情人士在評論區進行補充。
03
校聘and特聘
校聘和特聘相對來說比較複雜多變,主要是因為各校有各校的「特」法,各校也有各校的校情,不可一概而論。
例如成都大學在2020年校聘(人事代理)崗位招聘公告中提到:校聘崗位以人事代理方式聘用,屬於編外人員。
來源:青塔人才網(https://job.cingta.com)
而更多時候,「校聘」出現在招聘中是象徵一種待遇上的優待,以唐山學院2020年博士研究生網絡招聘公告為例:新引進的博士校聘為副教授,獎勵績效工資可執行副教授標準。
來源:青塔人才網(https://job.cingta.com)
在華東交通大學在其今年發布的《校內聘任教授、副教授暫行辦法》中還有更加詳細的解釋說明:
我們能看到,對於很大一部分高校來說,校聘的意義就在於解決高級職稱編制不足的問題,給予那些達到標準但暫時沒有職稱名額而無法晉升的教師待遇上的補償,雖名為副教授,實際職稱還是講師。
而「特聘」更像是學術資源的傾斜,例如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有了「特聘研究員」,就可申請和主持3個項目,從青年基金到重點、重大都行;如果沒有這個標籤,就只能主持1項,能拿個面上就謝天謝地了。
這樣一來學校既突破了編制受限,又擴大了科研體量,還可視情況淘汰一批產出不達標的學術民工 ,可謂一舉多得。
還有人調侃「特聘研究員」就是「弼馬溫」。因為「特聘研究員」就像孫悟空一樣,本事再大,也沒被納入天庭體系,看似一入職就擁有最高級職稱,實則不被體制內認可。
至於「特聘」坑不坑,還是要看具體學校具體政策,多看多了解才能避坑。
小編介紹的幾個專業名詞你弄清楚了嗎?記得收藏反覆咀嚼消化哦~
5年,經管之家公眾號6500篇文章,
這裡是豐富而全面的經管知識庫+財經百寶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