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動駕駛並不現實的今天,駕駛輔助系統又如何?

2020-12-11 騰訊網

Honda Sensing,如果要用意思來翻譯的話,應該叫「安全駕駛支援系統」。系統規劃於1997年,2002年10月首次發布了名為HiDS(Honda intelligent Driversupport System)的系統名稱,當中只有IHCC智能巡航控制、LKAS車道保持系統兩大功能。2014年11月在發布第五代Legend時,該系統進行了大幅升級後,重新命名為Honda Sensing。

整個系統主要依賴到了一個單眼攝像機與毫米波雷達、Parking Senser、周邊輔助攝像頭等設備。

位於車頭下方的毫米波雷達,是軍用科技民用化的最佳例子,懂軍事的車友應該聽說過「長弓阿帕奇」上的長弓型毫米波雷達吧?只不過軍用的有數以百計的收發單元,而汽車的只有幾個、十幾個。

行人防碰撞系統(CMBS)

行人防碰撞系統可以檢測行人和道路情況,當系統檢測到車輛從車道駛向路邊並可能將與行人發生碰撞時候,系統就會發出警告聲音與視覺訊號,以提示司機,這個系統還會自主適當轉向方向盤,以幫助司機避免發生碰撞。

當車輛駛入迎面駛來的車道且有與迎面駛來的車輛發生碰撞風險時候,系統會振動方向盤以警告司機,並在無法避免發生碰撞的時候施加自動制動。

道路偏離RDM系統(Road Departure Mitigation)

RDM系統能夠協助司機防止車輛無意中偏離道路。RDM系統在高於時速60km/h時候工作,單眼攝像機能夠檢測到道路的路線與邊界,如果車輛可能偏離了系統所檢測的道路,系統則會在車內顯示屏發出視覺警告,方向盤也會發出振動,以提醒司機。當車輛偏離原本的車道時候,系統會在1.5秒內反覆振動方向盤以提示司機,並應用正常的自動轉向輔助使車輛返回車道。

當系統檢測到車輛偏離的距離太遠時,系統將除了施加正確的自動轉向輔助外還會自動施加制動力,以使得車輛放回車道。

防碰撞制動系統(CMBS)

CMBS幫助司機避免與迎面而來的車輛以及前方的車輛和行人發生碰撞,並減輕碰撞時所帶來的傷害。高感雷達和單眼攝像頭可以檢測到車輛與行人,當系統確定存在碰撞危險時候,它將提供警告聲音與視覺提醒給司機,並振動油門踏板,當系統無法避免碰撞時候,它也會自動剎車。有5 kph的速度差時開始工作。

自適應巡航控制(ACC,Adaptive Cruise Control)

該系統能與前方車輛保持適當的距離,從而能夠減輕了司機的負擔,在擁擠的高速公路上行駛時尤其有效。高感雷達和單筒攝像機能夠檢測距離前方車輛的距離和時速差距,並控制加速和制動以保持適當的距離。30 kph起可以工作,並不是所有Honda Sensing均配備這項功能。

車道保持輔助系統(LKAS,Lane Keeping Assist System)

LKAS能夠提供自動轉向輔助,使車輛保持在車道中間,從而減輕司機疲勞。單眼攝像機通過檢測實線和虛線來檢測車輛行駛的車道,如果車輛可能偏離車道,系統會通過方向盤上的振動提示司機。此功能屬於Honda Sensing系統的標配,只要有系統就會有此功能。

交通標誌識別(Traffic-sign Recognition)

單眼攝像機能夠識別道路交通標誌,並在多信息顯示器或平視顯示器系統上顯示信息。通知司機有關城市駕駛的重要信息,例如限速標誌,禁止超車,停車標誌和禁止進入標誌等等。此功能屬於Honda Sensing系統的標配,只要有系統就會有此功能。

塞車輔助行進功能

從0~65 kph的速度範圍內,可以由系統接管油門、剎車和轉向,以減少駕駛者在塞車期間的疲勞。但此功能僅部分高配車型配備。

盲點信息系統

盲區信息系統會提示司機注意在乘客側盲區中檢測到的車輛。安裝在後槓內的雷達可檢測到車輛後四分之一盲區中的汽車,並通過車輛後視鏡上或附近的指示器提示司機。在相應方向上自動激活轉向指示燈時,系統會通過閃爍的指示燈通知司機並發出警報聲。

LaneWatch系統

LaneWatch使用內置在乘客側後視鏡中的攝像頭,可以顯示位於駕駛員後四分之一盲區的車輛,從而在改變車道時提供更大的視野。

多視圖攝像系統

安裝在車輛周圍的攝像頭使司機可以查看車輛周圍的區域。該系統還可以在泊車,駛至路邊,進入低能見度的十字路口並確認前方道路時為司機提供幫助。四個CCD攝像機(安裝在前格柵,左右後視鏡和後葉子板上)捕獲車輛周圍的圖像,這些圖像被縫合在一起並顯示在導航屏幕上,以鳥瞰視覺觀察車輛。還會顯示基於方向盤轉彎角度計算出的指導線。

停車傳感器系統

停車時,通過聲音和導航屏幕顯示向駕駛員發出提示,告知車輛周圍的障礙物。車輛的每個角落和後部裝有6個傳感器,用於檢測周圍的障礙物。警報聲和導航屏幕顯示根據障礙物的接近程度或是否有障礙物分為四個階段變化。該系統不僅可以幫助司機停車,而且可以在狹窄的道路上轉彎。當退出停車位時,系統使用安裝在後保險槓中的雷達傳感器檢測從側面駛入的車輛。聲音和導航屏幕顯示會提示司機。該系統還通過振動油門踏板來提示駕駛員。

自動大燈功能(Auto high beam)

其實這個系統已經無需太多介紹了,就是利用攝像頭感知前方的大燈和車尾燈,無感應時打開遠光燈;探測到時自動使用近光燈。

本田全球安全理念「人人安全」的意義就是要實現無碰撞社會,不論汽車乘客還是摩託車駕駛者,每人都可以實現安全共享道路。基於對過去道路的分析,本田開發了「Honda Sensing」系統,這是一種司機輔助系統,通過分析表明,許多致命的道路交通事故都是由於汽車偏離車道而造成的,包括設計行人的車道。Honda Sensing可以檢測到道路情況,並採取智能措施,避免發生交通事故。

(視頻來源網絡,版權歸出品方,我們只是搬運工)

相關焦點

  • 可能是目前最好用的自動駕駛輔助系統!
    今天我來試駕體驗沃爾沃XC60的Pilot Assist領航輔助系統,心急的同學馬上戳下面的兩個視頻觀看這項功能演示,不著急的同學可以先看文字內容。以這輛沃爾沃XC60為例,其搭配的Pilot Assist自動駕駛輔助系統能滿足車輛在特定條件下的自動跟車、主動剎車、車道保持等駕駛操作。
  • 創新BMW自動駕駛輔助系統Pro
    寶馬自動駕駛技術獲專業蓋章好評啦——日前,在Euro NCAP(歐洲新車安全評鑑協會)駕駛輔助測評中,全新BMW 3系搭載的自動駕駛輔助系統Pro榮獲 「VERY GOOD」評級。專業測評機構的肯定再次證明了該項技術的成熟以及卓越的客戶體驗。
  • Waymo改稱「自動駕駛」為「完全自動駕駛」暗指特斯拉輔助駕駛系統...
    DoNews1月11日消息(記者 翟繼茹)11日,據外媒報導,谷歌旗下自動駕駛公司Waymo表示,將捨棄「自動駕駛」一詞,使用「全自動」來描述自己的汽車。Waymo稱,一些汽車製造商錯誤使用了「自動駕駛」這一次,讓公眾對駕駛輔助系統產生了錯誤的印象。
  • 放手的前提是放心 廣汽埃安LX自動輔助駕駛系統體驗
    自動駕駛,是無數人的願景。早在上世紀個人電腦還不普及的年代,自動駕駛都已經出現在電影上。雖然我們這一代人很有幸可以見證著自動駕駛從無到有的進化,但目前體驗過多家L2級自動駕駛系統後,發現都還是有很多局限性,不完善的地方。
  • 從「妄想」到現實 自動駕駛的昨天、今天和明天
    總有人問,到底什麼才算「智能汽車」,這其實並不容易去定義。自動駕駛的概念已經誕生逾百年,自然語音對話早已在手機、智能音箱等民用設備上普及,裝在車上怎麼就「高級」了?  2013年,包括奧迪、福特、沃爾沃、日產等傳統車企開始認真發力自動駕駛,同時期還出現了一大批自動駕駛初創公司。  也是這一年,埃隆馬斯克發了一條推特:「特斯拉要為Model S開發輔助駕駛系統,緊張的工作正在進行中」。兩年後,特斯拉Autopilot正式問世,成為市面上最好用的L2級輔助駕駛系統,量產車領域的自動駕駛之戰打響。
  • NAV聯盟:推動自動駕駛技術標準化,致力於自動駕駛汽車走向現實的問題
    NAV聯盟:推動自動駕駛技術標準化,致力於自動駕駛汽車走向現實的問題 工程師青青 發表於 2018-06-29 06:59:00 據報導,大眾目前已經與Aquantia
  • 創新發展 BMW自動駕駛輔助系統獲得最高評級
    寶馬集團在自動駕駛領域擁有豐富的經驗,並不斷將階段性的成熟駕駛輔助科技推向市場。今年,在Euro NCAP(歐洲新車安全評鑑協會)駕駛輔助測評中,全新BMW 3系搭載的自動駕駛輔助系統Pro榮獲 「VERY GOOD」評級。
  • 新能源車自動駕駛的最佳「載體」!智能駕駛輔助的差別你懂嗎?
    摘要:現如今,隨著汽車智能技術的不斷發展,駕駛輔助系統早已不是什麼新鮮事兒。上至百萬級,下至十萬級的汽車幾乎都有配備。但對於普遍消費者而言,這裡面或許會存在一個誤區,那就是駕駛輔助與自動駕駛傻傻分不清。...
  • 挑戰特斯拉自動駕駛最強功能——自動輔助導航駕駛
    電動汽車觀察家聯合唯電新能源汽車社區,對FSD中最強大的功能,Navigate on Autopilot自動輔助導航駕駛(簡稱NOA)功能,進行了一次首都機場到大興機場的雙機場NOA自動駕駛挑戰。這樣的路段中,高速路段超過90%,而且大興機場高速出口非常臨近大興機場。
  • 30萬以內日系三強,誰最會玩自動駕駛輔助系統?
    隨著第七代天籟的面世,日產也帶來最新的ProPILOT智控領航系統,也就是我們常說的自動駕駛輔助系統。 與很多豪華品牌不同的是,這套系統並沒有經過過多的閹割,到了國內依舊能達到L2級別自動駕駛,在合適的路況下代替人為的部分操作,實現車輛駕駛輔助。
  • 特斯拉系統升級8.1版本 自動輔助駕駛功能解鎖新姿勢
    高速輔助轉向功能。此功能旨在輔助駕駛員進行保持車道的操控,依靠主動巡航控制系統,可以在感知四周交通流量的情況下進行車速保持。在駕駛員激活輔助轉向功能時,車輛會根據轉向燈信號,自動檢測周圍環境是否安全,在安全的情況下,自動駛入相鄰的車道。在此次系統升級前,包含有自動泊車功能、前撞預警以及主動巡航控制在內的功能已通過空中升級推送給搭載第二代全自動駕駛硬體的車型。
  • 專家:特斯拉今年實現Level 5自動駕駛不現實
    特斯拉Autopilot;圖片來源:特斯拉官網此前,馬斯克聲稱特斯拉將在今年內實現L5級自動駕駛,但是專家一致認為,當前,這是一個在技術上不可實現、且幾乎荒謬的目標。汽車安全中心(Center for Auto Safety,非營利汽車安全監督機構)執行董事Jason Levine表示:「這根本不現實。
  • 領界智行駕駛輔助系統解析 主動剎車、自動泊車等介紹
    導讀:隨著汽車科技的高速發展,許多有實力的汽車品牌的新車型上都已經搭載了駕駛輔助系統。不同於自動駕駛,駕駛輔助系統在目前該階段已經是比較成熟的產品,它可以很好地幫助駕駛員減少駕駛疲勞、提高駕駛安全性以及降低車輛的駕駛難度,對於家庭用戶來說,這些配置是再適合不過的了。
  • 淺談ADAS先進駕駛輔助系統
    自動駕駛,一個被盲目濫用的名詞,就算車子已能夠自動加減速、轉向、甚至停車入庫,在完全除去人類操作之前都算不上「自動駕駛」,ADAS才是你該認識且熟悉先進駕駛輔助。什麼是ADAS?一場由Tesla所引發的國道事故讓「自動駕駛」再一次被搬上檯面,儘管高度可靠的系統讓人不自覺忽略行車安全重要性,但ADAS的發展並不等於能將方向盤完全交給電腦,時時緊盯路況、替安全做最後一道把關才是ADAS系統的發展初衷。先簡單說一下ADAS到底是什麼?
  • 自動駕駛 | 傳感器融合–自動駕駛的關鍵技術_易車網
    傳感器融合為了使車輛能夠自動駕駛,必須藉助傳感器來感知周圍環境:攝像頭、雷達、超聲波和LiDAR傳感器等。傳感器如何實現自動駕駛大眾甲殼蟲看上去很美,但它並不能識別周圍的環境。對於汽車實現自動駕駛來說,感知環境就像人類利用感官一樣至關重要。
  • 最全自動駕駛技術匯總 解析Waymo自動駕駛安全報告
    Waymo堅信,自動駕駛技術每年可拯救上千個本該在交通事故中喪命的民眾。公司對安全性的承諾及付出體現於該公司所做的每一件事中,從企業文化到如何設計、測試這項技術。在這份安全報告裡,Waymo詳細闡述了的工作理念:安全性。該份安全系統概論強調了Waymo自動駕駛車輛在長達350萬英裡實地路測及在上千萬英裡的自動駕駛模擬測試中所學到的重要經驗和教訓。
  • 自動駕駛方案供應商如何使用高精地圖?
    高精度地圖被行業認定為L3及以上自動駕駛的必選項。進入2019年,L3自動駕駛量產前夜,高精度地圖正在從技術研發階段走向量產。當高精度地圖上車,使用者必須要了解的幾大問題是,高精度地圖如何在自動駕駛系統中發揮作用?自動駕駛方案供應商又如何使用高精度地圖?
  • 自動駕駛大閱兵 i-VISTA自動駕駛挑戰賽
    [愛卡汽車 科技頻道 原創]  2004年,在美國加州的Mojave沙漠,DARPA(美國國防部高級研究計劃局)組織了一場名為Grand Challenge的自動駕駛挑戰賽,它是世界上的第一次自動駕駛比賽,從此拉開了自動駕駛商業化發展的序幕。
  • MIT全新模擬系統教授自動駕駛汽車避免現實中碰撞
    麻省理工學院的科學家創造了一種新的仿真系統,他們發明了這種系統來訓練具有無限轉向可能性的自動駕駛汽車。 仿真系統的目標是幫助自動駕駛汽車學習駕馭各種最壞情況的場景,然後才能在全國和世界的真實街道上自由行駛 。
  • 自動駕駛:較強遊戲規則顛覆者
    同時,英特爾公司執行長科再奇發表了一篇標題為《自動駕駛:較強遊戲規則顛覆者》的文章。在自動駕駛的問題上,科再奇提出了「汽車是新興消費空間」的觀點,他認為,自動駕駛系統是安全帶、安全氣囊和防抱死制動系統的延伸,而英特爾的長期目標是完全避免駕駛相關的生命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