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想起真正開始了解繪本是大寶剛上幼兒園,班群裡的媽媽分享松居直的《如何給孩子讀繪本》。當時奔著書名去,不想闖進了松居直談日本原創繪本之路。
從引進國外繪本到帶領一批插畫師創作好的原創繪本,松居直初衷一直沒變,希望以繪本為媒介,給孩子們種下一顆顆幸福的種子。
在陪孩子親子閱讀兩年間,讀的很多作品都是外國引進的。最近有幸讀到一套風格獨特、有意思、有內涵的中國原創繪本,特別想分享給大家。
它就是由自由插畫師小武創作的《小小的故事》。小武是畢業於中國美術學院壁畫系,研究生畢業於中央美術學院視覺傳達與設計系。這套《小小的故事》一共有三本,分別是《我最喜歡的》、《探險家》、《小女巫的大鵝》,闡釋成長、友誼與冒險的故事。
日本繪本之父松居直一直強調,大人與孩子閱讀方式是不一樣的,大人讀圖畫書焦點在於讀文字,而孩子焦點在於讀圖,好的繪本應該是圖文融合的。孩子單是看圖可以理解80%以上書本內容,聽到大人讀的文字,可以在腦海裡浮現一幅幅串聯的畫面。
《探險家》中小橘貓愛探險,路途孤單與害怕,幸好有朋友青蛙陪伴,有好友小鳥急中生智的救援——撓撓鱷魚鼻孔,打噴嚏,讓小橘貓得救。最後,他們帶著愛與勇敢繼續踏上探險之路。
如《我最喜歡的》,小兔子喜歡家後院的群山,他吃喜歡的胡蘿蔔,希望自己長得更高、更強壯,跨山而走、與山比高,甚至可以把山抱回家。
在讀該繪本時候,2歲弟弟一直好開心:我也喜歡山,也喜歡吃胡蘿蔔。讀完,我試探著問,」小兔子能不能把山抱回家」。」當然可以啦。「
在大人看來,這肯定不可能,就如《愚公移山》一樣,很多人都覺得不可能,但堅信有時候會創造奇蹟。
《小小的故事》這三本繪本簡練的文字傳達一幅幅圖的精髓、簡單線條勾勒傳神展現故事的智慧,一個個想像力豐富的故事更是讓孩子喜出望外。
《小王子》本是一本寫給孩子看的童話,卻有很多大人喜歡。因為這裡隱藏著一些我們要一生踐行的哲理。
同樣的,這套《小小的故事》不僅受到小孩子喜歡,很多大人了讀出別樣的「味道」。如《探險家》裡,焦急的小鳥、鱷魚的大嘴尖牙也擋不住愛冒險的小橘貓探險之旅。小橘貓、鱷魚、小鳥的眼睛都是點與線條構成,卻如此傳神。這些線條與色塊勾勒的圖畫恰如孩子的圖畫,有趣、生動,深受孩子喜歡。
但是繪本傳達的冒險精神、友誼精神是很多大人都喜歡的,十分治癒。
如《小女巫的大鵝》,在小孩子看來,小女巫搭救了飢餓的鵝,鵝幫助小女巫做女巫湯,希望小女巫實現自己騎著掃把飛上天空的願望。
然而,小女巫擔心會摔跤,害怕被嘲笑,所以願望一直沒實現……鵝長大了,小女巫打破騎著掃把飛翔的規則,騎著大白鵝飛上天空,一起飛得更高更遠。
最後的兩句:「努力張開翅膀!不要在意別人的眼光!」「因為我們可以一起去更高更遠的地方!「在親子閱讀過程中,我不知不覺中有被治癒的感覺。
當打開繪本第一頁,這句 「小武擁有自己的精神世界,這讓她獨一無二。——阿瑟·霍布施米特(法國開心學校出版社前總編輯)」映入眼帘。
不由得對作者小武好奇,讀了編輯手記,才發現原來小武最初創作是給女兒畫一些小故事,然後發現自己真的擅長和熱愛通過繪本傳達愛。
小武畫自己帶娃的日常
小武稀奇古怪的腦洞
當看到小武畫了一些日常作品,十分喜歡,因為這也是我作為一個二胎寶媽的日常。在帶娃兵荒馬亂的日子裡,小武能夠通過畫筆表達自己、教導孩子表達自我、甚至把更多幸福的種子通過繪本傳到更多孩子心中,這真的讓我十分敬佩。
《小小的故事》就是這麼一套關於愛、勇敢與友誼的繪本,故事雖短小,但如美酒歷久彌新,十分適合與2-4歲的孩子親子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