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製蠟染觸摸「美麗經濟」

2020-12-22 金臺資訊

「我2014年從成都三河學院畢業後,便留在當地找了一份平面設計工作,在當了5年城裡人後,去年9月份回村創業。」安順市鎮寧布依族苗族自治縣染韻布依姑娘工作室負責人伍家勇說,現在看來,辭掉成都的工作,回家創業的決定十分正確。

伍家勇是安順市石頭寨人。該寨依山傍水,是典型的布依族村寨,幾乎人人都會繪製蠟染。正是因為在這種環境成長,伍家勇從小就懂得繪製蠟染,並對此情有獨鍾。

緊挨石頭寨的花乜村,蠟染氛圍同樣濃厚,且位於黃果樹和夜郎洞風景區之間,加上交通便利,遊人相當多。設計專業科班出身的伍家勇,由此看中了商機:在花乜村創業,賣蠟染。

伍家勇的想法得到了好友羅秀以及張豔的大力支持,三人一拍即合,在經過學習考察後,於2019年12月成立了染韻布依姑娘工作室。

「把民族的變成世界的,把家庭傳承變成藝術作品,這是我一直想做的事情,也是我從成都回來的目的。」為此,伍家勇還將流行設計理念融入到傳統的蠟染手藝中。

在三人的努力下,染韻布依姑娘工作室逐漸成型。「我現在還記得,我們第一件訂單是一件名為『孔雀開屏』的旗袍服飾,客人當時愛不釋手的樣子讓我記憶猶新。也是在那個時候,我知道,我們已經向成功進發了。」伍家勇說。

「我們還從廣州學來了新技術,這種技術可以讓花紋更加好看。」正是這種將潮流與傳統結合的做法,讓染韻布依姑娘工作室的商品相當受遊客青睞。「美麗的蠟染就是美麗的經濟。我是做服裝設計的,聽說染韻布依姑娘工作室的蠟染工藝相當不錯,我特意從廣州過來考察,可以的話,希望能長期合作。」一名來自廣東的客商,在看了染韻布依姑娘工作室的蠟染後,評價頗高。

染韻布依姑娘工作室還帶動了周邊村民就業,韋啟珍便是受益者之一。她說,自己從12歲就開始做蠟染,至今已有40多年了,最拿手的是旗袍製作。拿著一張剛畫好的「孫悟空」,她高興地說:「這張『孫悟空』可以賣10多塊錢,我一天可以畫10來張。自從小勇回鄉創業後,我們忙完家中的活,都到他那工作,一天能賺不少錢呢。」

「生意好做,離不開家鄉的變化。近年來,不僅村村通硬化路,而且政府出臺了很多政策,支持我們創新創業。這,也是我們年輕人都往家裡跑的重要原因。」伍家勇說。(貴州日報當代融媒體記者 牟元媛)

相關焦點

  • 時尚:印度尼西亞大使館展示蠟染與傳統面料
    【時尚:印度尼西亞大使館展示蠟染與傳統面料】在時裝周之際,印尼駐義大利使館將打開他的住所事件「夏季著衣剪貼板時裝」由奧斯卡Koefia的門。使館的大廳和花園將舉辦「時裝遠程」和「moulages」的展覽用手搭著並與蠟染和現代設計作出保留印尼文化等傳統面料製成的場合,可用印度尼西亞大使館,從爪哇,西努沙登加拉,東努沙登加拉省和蘇拉威西島鎮,由西蒙布魯諾編輯。異國情調的香味,能夠通過藝術的蠟染紡織品和甘美蘭樂隊音樂的典雅,融合傳統和印尼文化,義大利的時尚和聲音的西方傳統會議。
  • 神奇的貴州蠟染[圖文]
    代代相傳的手工技藝蠟染藝術的發展——彩色蠟染    蠟染的出現,可以上溯到兩千多年的春秋時期。《後漢書》、《新唐書》等史籍中,都有關於蠟染的記載。可見在唐宋以前,我國廣泛的區域都有蠟染。而唐宋以後,隨著各種加工便捷的染色工藝在國內逐漸推廣,全靠手工繪染的蠟染在很多地方便棄而不用,走向消亡。但山高坡陡、交通不便、封閉自給的貴州山區,蠟染卻得以在各族勞動婦女中代代相傳,長盛不衰,因而貴州被稱為蠟染之鄉。
  • 貴州蠟染,永不凋零的藝術奇葩
    凡到「多彩貴州」休閒觀光的遊人,領略過神奇風光與古樸原生態民族文化,收拾起悠閒寧靜的心情即將離別這片真山真水之時,都要順便捎上幾塊蠟染工藝品,或悉心珍藏,或饋贈親友,或用於家居裝飾,從中不斷收穫閒情雅趣。蠟染已經成為許許多多人們生活的必備品。  蠟染古稱「蠟纈」,與絞染、扎染被稱為「中國古代三大染纈基本工藝」。早在《後漢書》、《新唐書》等史籍中就有關於它的記載。
  • 貴州文化:寓意吉祥的侗家蠟染藝術
    侗家婦女素有蠟染的傳統。平日裡,侗家村姑農婦,三三兩兩,或坐在廳堂,或圍於樹蔭和瓜棚豆架下,俯身蠟染布板上,專心致志地做蠟染。她們用銅片製成的蠟刀,從溫在灰爐中的瓷碗裡沾上蠟液,描畫在白布上。蠟液落布即幹。畫畢,將蠟布放進藍靛缸裡浸染。
  • 蠟染花布是什麼 蠟染花布製作方法
    蠟染花布是什麼 蠟染花布製作方法 2018-04-20 09:42:25 來源:全球紡織網 蠟染花布是什麼?
  • 蠟染面料掉色怎麼辦?蠟染的衣服很掉色嗎?
    蠟染面料掉色怎麼辦?蠟染的衣服很掉色嗎? 2019-06-17 10:50:42 來源:全球紡織網 蠟染面料掉色怎麼辦?蠟染的衣服很掉色嗎?
  • 原來中國的蠟染,竟然幾乎分布在貴州
    蠟染古時候稱為蠟纈,是用蠟把花紋點繪在麻、絲、棉、毛等織物上,然後放入染料缸中浸染,有蠟的地方染不上顏色,除去蠟即現出美麗的花紋。這是我國古老的防染工藝,歷史已很悠久。我國古代發現的蠟染文物,有新疆于田屋於來克古城遺址出土的北朝(公元396—581年)藍色蠟纈毛織物藍色蠟纈棉織品及新疆吐魯番阿斯塔那北區墓葬出土的西涼(公元400—421年)藍色纈絹和唐代(公元618—907年)的幾種蠟纈絹、蠟纈紗;還有敦煌莫高窟130窟第一層壁畫下發現的唐代廢置的大量蠟纈殘幡。
  • 中國傳統文化,苗族文化,蠟染技術
    苗族是廣泛使用蠟染的民族。苗族人民盛穿蠟染衣裙。五彩斑爛的蠟染布及其製品不斷受到國內外人民的喜愛,蠟染的起源為何?這一洗,黑麻麻地布變成藍茵茵的布,布上有蜂蠟的地方沒染上梨汁,就現出布的底色,斑斑點點晶瑩透亮,十分美麗。巧姑娘縫了13年,縫出了一把藍底白花的撐天傘。10個老人把傘抬到頂天梁一撐,天就穩穩噹噹地蓋在人們的頭頂上了,還現出藍天和星星,十分好看。這據說就是蠟染的起源。後來,巧姑娘被封為花仙,她還教苗族學會了蠟染,苗家女兒從此穿上了象藍天和星星一樣美麗的蠟染衣裙。
  • 苗族蠟染手工技藝,點蠟成花
    廣西非遺【苗族蠟染手工技藝,點蠟成花】融水縣苗族蠟染製作手工技藝源遠流長,早在秦漢時代,苗族的先民就已經掌握了蠟染技術,據記載:「用蠟繪花於布而染之,既去蠟,則花紋如繪」,這種蠟染布曾被稱為「闌幹斑布」。
  • 家紡也能扎染蠟染?——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扎染蠟染的傳承與現代視覺藝術的有機結合,對於扎染蠟染藝術的視覺化傳承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在平常的生活中,家紡產品是應用最多而且具有日常屬性的藝術表現形式。將扎染蠟染技術與家紡產品相結合,可以使扎染和蠟染融入尋常百姓家、在人們日常生活中廣泛流傳。
  • 貴州非遺丨揭秘古老神秘的苗族蠟染
    精美的蠟染、刺繡作品讓人眼花繚亂,從被扇、圍腰到裙、帽、袋、鞋、書畫、包布等節日及日常服飾,各種各樣的蠟染刺繡品,多多可真是長見識了呢~那麼作為一個地地道道的貴州人,你對古老的苗族蠟染又了解多少呢?今天,就跟著多多一起去看看吧!
  • 蠟染布的材質是什麼?蠟染布有什麼特點?
    蠟染布的材質是什麼?蠟染布有什麼特點? 2019-06-17 10:35:12 來源:全球紡織網 蠟染布是我國少數民族特有的一種面料,特別在黔東和黔南的苗族使用群體比較廣泛。蠟染布這裡指的是面料染色工藝,並不是染色工藝。
  • 蠟染布是什麼布 蠟染布能做什麼
    蠟染布是什麼布 蠟染布能做什麼 2017-12-06 11:44:04 來源:全球紡織網 蠟染布是什麼布?蠟染布能做什麼?
  • 省文旅廳調研梘槽苗族鄉扎染蠟染苗繡工坊
    四川新聞網消息(李玉鳳)10月15日,省文化和旅遊廳副廳長嚴颯爽,率隊到梘槽苗族鄉調研扎染蠟染苗繡工坊,市、縣級領導陪同調研。鄉黨委書記李長清,現場就目前梘槽苗族鄉扎染蠟染髮展現狀、前景、發展思路等向調研組進行介紹。
  • 蠟染大師王月圓:以刀代筆,繪製指尖藝術
    繪出大輪廓,便可以得心應手地畫出各種美麗的圖案。染色浸染的方法,是把畫好的蠟片放在藍靛染缸裡,一般每一件需浸泡五、六天。第一次浸泡後取出晾乾,便得淺藍色。再放入浸泡數次,便得深藍色。蠟染之鄉--安順安順素來被稱之為「蠟染之鄉」,至今在當地人身上,還能看見蠟染的影子。孩子的背扇上、老人的圍裙上,都能看到蠟染的圖案。
  • 古代傳統工藝的代表,手工藝草編與竹編,民間工藝丹寨苗族蠟染
    在上世紀八十年代以前,草辮手工藝品在我縣及周邊有一定的影響,由於經濟落後等原因,所制產品大部分自家使用,部分產品如手工草帽在市場上銷售。大名開始從事草編手工藝深加工,所開發的草編產品約有千種,產品至歐亞等國家,為當地的經濟發展和農民增收曾經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
  • 讓蠟染成為新時尚
    這幅正在繪製的作品名叫《鳳凰吉祥》,而作者是蠟染大師楊正華。在平壩區重彩真絲蠟染工坊產品陳列室裡,掛滿了各種絲製彩色蠟染產品——款式有布匹、披肩、絲巾、領帶等,有的色澤豔麗,有的清新雅致,配上形態各異、栩栩如生的圖騰花紋,在燈光照耀和微風吹拂下顯得靈動柔亮,令人注目。
  • 扎染和蠟染有什麼區別 扎染與蠟染的區別和種類
    扎染和蠟染有什麼區別 扎染與蠟染的區別和種類 2017-08-08 11:35:11 來源:全球紡織網 扎染和蠟染有什麼區別?
  • 大多數湖南人都不知道,1匹鳳凰古鎮的蠟染布料是怎麼染制而成的
    不曉得自己出生在什麼地方,但從記事起,就生活在這個美麗的古鎮。今天是我的成人禮,在鳳凰古鎮,每一匹被選中的成年棉布都將舉行名叫「蠟染」的儀式,而我很幸運,正是其中之一。鳳凰古鎮成人禮的第一步,就是填志願,據說是因為這兒的蠟染師傅有兩個流派:一為土家族蠟染印花布;一為苗族蠟染土布。
  • 山東青島:非遺蠟染進校園
    2020年12月1日,來自貴州安順的非遺蠟染走進山東青島洛陽路第一小學,為學生們帶來一場苗家傳統蠟染的文化講座,學生們通過學習手工蠟染技藝,感受非遺文化的魅力。↑2020年12月1日,山東青島洛陽路第一小學的學生在體驗手工蠟染技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