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普洱茶包裝所用的綿紙和筍殼

2020-12-18 胖胖砍茶

胖胖侃茶

茶,是一壺有靈氣的水。

茶靜人自品,香飄才通靈;品茶在思想上要做到:空、靈、靜。

品茶,品的是一種思想,品的是一個思維,品的是一個辨別,品的是一個滋味,品的是自然風韻,悟的是靈神萬物。

隨著普洱茶逐漸被北方大眾接受,賣茶葉的商家們為了能讓茶葉更受歡迎,在包裝上可沒少動腦筋。但是由於普洱茶的獨特性質,包裝往往都是那幾種。一起跟著筆者來看看。

棉紙

雖然現在普洱茶的包裝有很多,但是細心的茶友們發現,普洱茶的包裝最常見的還是棉紙。因為普洱茶非常容易吸收異味,一旦吸收了雜味,普洱茶的品質就會大受影響,因此在包裝上一定要注意做到最好。有些茶商只顧外層包裝的奢華、漂亮,卻吝嗇給普洱茶包上一張棉紙,打開後總能聞到刺鼻的包裝紙味、膠水味。

馬三紙

馬三紙是普洱茶包裝棉紙中最常見的一種,是西雙版納獨有的植物——馬三所製成的紙。將馬三的外皮剝掉,取下中間白色的那一層物質,然後放入水中煮2~3個小時,再搗爛馬三,濾出紙漿,曬乾後就成為了馬三紙。這種馬三紙不僅能防異味,還可以防潮溼、防蟲蛀,是最適合普洱茶的包裝之一。

筍殼

在過去,人們也常常用筍殼來包裝普洱茶。將筍殼清洗乾淨,晾乾,再包在普洱茶的外層綑紮起來,就成為了古香古色的普洱茶包。但是在筍殼裡,還是需要給普洱茶包上一層棉紙,以防止潮溼。

普洱茶的包裝除了以上介紹的這些,還有紙盒、陶罐、竹簍等包裝。包裝普洱茶,不僅是為了好看、體面,也是為了能更好地保存普洱茶,保持環境和溫度的穩定,讓普洱茶能夠充分地發酵,以發揮出更香醇的味道。因此在普洱茶的包裝上,那些圖省小錢本末倒置的商家們會逐步的消失掉。

綿紙的原料與製作程序

白棉紙又軟又稀薄,毛竹筍殼又硬又長毛;一個吹彈可破的「軟妹紙」,一個皮糙肉厚的「硬漢子」,而正是這兩個物理觸感並不一致的事物,卻成為普洱茶包裝的「經典搭配」。在物質資源那麼豐富的雲南,是什麼緣分讓它們最終在一起的?

「軟妹」白綿紙:白棉紙是雲南地區傳統的生活用紙,取自一種叫構樹的樹種的樹皮。

白棉紙的製作過程

1.製做白棉紙前,先要把樹皮拿到溪水裡反覆清洗,一方面是為了除垢,一方面也讓樹皮變得更加鬆軟、適合製紙。

2.洗乾淨的樹皮會進行適當的揉捻,放進大木桶中沸水蒸煮二到三個小時。

3.之後用榔頭敲打煮好的樹皮,讓原漿逐漸凝結而出。

4.在得到原漿後,便能在水槽裡進行抄紙的工序了。不過之前要在原漿裡添加一種叫「滑葉」的樹汁,這種粘稠的汁液是天然的粘合劑。

5.然後,就像常常在電視裡看到的一樣,工人們拿著木榫,在紙漿中慢慢將紙揭出、分離開來。

6.經過晾曬、熨平之後,一張結實耐用的白綿紙就這麼誕生了。

這種白棉紙透氣性非常好,帶著一股淡淡的木香味,有防蟲蛀的功效,因此某些雲南寺廟裡的經文就是用這種紙張來抄寫的,保存幾百年完全沒有問題。

白棉紙外型上跟宣紙很像,但相較宣紙,白棉紙最能突出的特點就是柔韌、防潮性強。據說,用這種紙來包裝普洱茶的做法,是由茶馬古道上的「鶴慶商幫」與馬幫在上世紀四十年代最推廣開來的。

不過由於野生構樹資源少、蒸煮過程中需要消耗大量木柴等因素,手工造紙的成本與代價變得越來越高。所以,現在普洱茶餅上的白棉紙多是機器製造,並且還開創了銀絲棉紙、金絲棉紙等工藝美觀棉紙,那些美麗的「絲線」其實是添加的植物纖維。

「硬漢」毛竹殼

講完「軟妹兒」,我們再來說說「漢子」:毛竹殼

雲南地區的民眾利用竹子的歷史非常悠久,所以當地的茶農也很早便開始用筍殼來包裝普洱茶,以避免茶葉在運輸途中發生受潮、受光等不良狀況,並且筍殼的製作成本接近於零!

早年普洱茶或入京進貢或遠途貿易,跋涉耗時,顛簸崎嶇,風霜雨露,要經受層層考驗,這就需要有結實、防潮、避光的外包裝。同時普洱茶是需要呼吸和後發酵的,要與空氣有一定接觸,不能密閉封死,因此普洱茶的包裝材料除了結實,還要透氣,筍殼包裝便應運而生

筍殼是竹筍的籜片,較硬實,是天然的原生材料,用來包裹普洱茶,不會發生化學滲透,又能使茶葉免受外界汙染破壞,為普洱茶營造了良好的微環境,促進後發酵。被筍殼長時間包裹的茶葉,在衝泡時還可能散發出淡淡的竹香。

當然,既結實又透氣的材料多的是,普洱茶的先行者們為什麼偏偏選擇了筍殼?這要歸功於瀾滄江流域竹子生長茂盛的資源優勢

在勐海,人們採用當地盛產的野生大毛竹來製作筍殼,其葉型瘦長,質感細膩,表面反覆揉搓不開裂,且具有防潮、透氣、清香的優點,成為普洱茶整筒包裝的首選。用筍殼包裝普洱茶,可謂就地取材,成本接近於零。每年春夏間,竹林中筍皮老化,成片自然剝落,茶農便將其收集起來,整車整車地運回,清洗乾淨,烘壓定型之後,便成為包裝普洱茶的筍殼。

筍殼表面常留有竹毛,容易把人弄得又癢又疼,因此茶農在清洗筍殼時往往加上一道「刷竹毛」的工序,並且儘量挑選色澤均勻、形狀整齊的筍殼,以保證美觀。除了毛竹,還有雲南甜龍竹、香竹、黃竹等都可用於製作筍殼。

取洗淨的筍殼,像粽子一樣的把普洱茶餅綑紮起來,再加上鋼箍(以前是竹條)就可以了,相較於可以機器生產的白棉紙,筍殼包裝還是得依靠手工製作,最熟練的師傅包一個也得花費1到2分鐘。

毛竹並不是好伺候的主,由於先只為了運輸包裝,茶農們處理筍殼不會很精細,所以筍殼上常常留有竹毛,這種竹毛跟玉米葉一個德性——會把人弄得又癢又疼

隨著時間的推進,茶農們也明白良好的用戶體驗是十分重要的,於是在清洗筍殼時會加上一道「刷竹毛」的工序,並且也儘量挑選色澤均勻、形狀整齊的筍殼保證美觀。

老茶的另一重要鑑定參考:因為大多數筍殼都取自野生毛竹,所以上面常常留有蟲卵,所以撬一些老茶的時候,可能還會遇到一兩隻又肥又大的竹蟲。

現代正規企業在生產過程中,會經過紫外線殺菌,一般不再會有蟲卵這個問題。筍殼包裝的普洱茶味道更好?

據說因為筍殼很硬,以前的人們會在包裝前會把它浸泡軟,並且就在溼軟的狀態下綑紮普洱茶,所以處於筍殼內部的茶葉含水量非常高,潛移默化地加速了茶葉的陳化,而呈電飯煲狀的筍殼包裝,內部有較為穩定的溫度、避光、透氣,本身就形成了一個生態圈,像一個普洱茶發酵的溫床。

在七八十年代,因為出口標準的限制,筍殼包裝被認為是「不夠衛生」的做法,無法達到出口標準,在很長一段時間裡,中國普洱茶的外包裝都改成了紙盒。

雖然沒有數據支撐,但幾乎所有嘗試的茶友都表示——棉紙加筍殼儲存狀態下的普洱茶,口感真的會更好。也許就是這麼接地氣的包裝,卻得天下茶友之心的原因吧。

胖胖侃茶微信號,這裡有一群愛茶的朋友在等著您

相關焦點

  • 說「筍殼」譬如說普洱茶的筍殼包裝
    喝普洱茶的人,亦有諸多司空見慣的「渾閒事」,譬如說普洱茶的筍殼包裝。  早年普洱茶或入京進貢或遠途貿易,跋涉耗時,顛簸崎嶇,風霜雨露,要經受層層考驗,這就需要有結實、防潮、避光的外包裝。同時普洱茶是需要呼吸和後發酵的,要與空氣有一定接觸,不能密閉封死,因此普洱茶的包裝材料除了結實,還要透氣,筍殼包裝便應運而生。
  • 小小綿紙大講究,綿紙包裝普洱茶竟有這麼多好處!
    中國是茶的故鄉,各式各樣的茶讓我們眼花繚亂,自然茶葉包裝的材質也是五花八門。從瓷器、陶器到各類金屬材質的應用,都成為茶葉的另一道風景。例如鐵製茶葉罐、陶瓷茶葉罐等等。但是為什麼普洱茶的包裝千年如一日都是綿紙包裝呢。
  • 為什麼普洱茶的包裝都用綿紙?
    普洱茶是後發酵茶,因此對茶葉的包裝也是很有講究的,一般都是採用雲南制的棉紙包裝,這樣才能讓茶葉在好的環境下,慢慢的陳化。普洱茶是雲南的特產,是六大茶類中的黑茶,製作的工藝是通過渥堆發酵而成的,但是這樣的普洱茶還只是散茶,等到曬乾之後,制茶師傅們還會把它加工成各種各樣的茶餅,幫助後期發酵。
  • 為什麼普洱茶的包裝多用白棉紙?
    雖然比起典雅的青花瓷、小巧的鐵罐、精巧的竹簍,普洱茶的白棉紙看起來有些過於簡陋,但它卻是普洱茶的一大特色。雲南及緬甸一些廟裡的經文、經典都是用這種紙張來抄寫的。據說用白棉紙來包裝普洱茶的做法,是由茶馬古道上的「鶴慶商幫」與馬幫在上四十年代最推廣開來的。
  • 普洱茶為什麼使用白綿紙做包裝
    包裝是茶的衣飾,普洱茶穿得簡約。清淡素雅的白綿紙,看似簡簡單單,其實大有深意。花花世界,普洱茶卻如一位不世出的隱士,一襲白衣,煙雨任平生。▲ 吉益堂醇香·古喬木,如不世出的隱士普洱茶越陳越香,經過歲月的沉澱,會更好喝,更有價值,這就對其包裝的選擇提出很高的要求。因普洱茶的儲存環境需要通風、防潮、防異味。
  • 普洱茶餅茶怎樣保存比較好
    普洱茶餅茶適合在清潔、通風、避光、乾燥、無異味的庫房內長期保存。有的財力雄厚的普洱茶專業人士或者超級愛好者會建立專門的溫溼度可控的庫房保存普洱茶。第一種方式是用在紫砂罐或者建水紫陶罐等有一定透氣性的儲茶罐保存。方法是在罐底鋪上兩至三張綿紙,把用綿紙包裝的茶餅放入茶罐,在最上邊再鋪上棉紙一至二張,再用棉布做的茶布蓋在罐上,蓋上蓋子,放在清潔、通風、避光、乾燥、無異味的環境下保存。也可以把筍殼或者牛皮紙包裝的整提茶按上述方法放入茶罐保存。
  • 最為「簡陋」的普洱茶包裝憑什麼沿用數百年!
    自古以來,我們常常將七餅茶用天然的筍殼曬乾之後捆在一起即便是放置數年之久依舊大體不變。經常收藏茶的茶友更是直接專門直接入手整提裝的普洱茶放在家中存放,那麼這兩種包裝為何會從古至今一直沿用呢?!今天我們便來剖析普洱茶的黃金搭檔——手工棉紙及筍殼。
  • 普洱茶的包裝與工藝
    龍馬同慶和雙獅同慶到底有多少年?如果再牽扯老料新壓和老茶新包裝,問題就更複雜了。其次看印刷是否與茶所聲稱的年代吻合。像在20世紀70年代、80年代,包裝紙、內票印刷還沒有雷射照排印刷技術,鉛字較容易造成時代的區割。當時的用紙也和現代不一樣,油墨有時也是要考慮的因素。筍殼、鐵絲、紙筒等有時也能洩露時代的消息。
  • 普洱茶,為什麼要壓製成餅?
    很多茶友都比較糾結普洱茶是餅茶好,還是散茶好,關於這個問題青衫之前寫過一篇《專業解讀:為什麼說存普洱茶餅茶比散茶好?》的文章,感興趣的茶友可以前往查閱。曬青:把揉捻好的茶葉拿到竹子編織而成的籬笆裡陽光自然照射,現在茶農制茶理念得到普遍的提高,幾乎每家都會都一個專門曬茶的大棚,大棚內的溫度大概在40度左右,天氣好的時候一天就可以曬乾,這樣最大程度保留了普洱茶的有機質和活性物質
  • 普洱茶白棉紙和竹筍殼的奇遇
    講完了「軟妹紙」,我們來扒一扒「硬漢子」-- 毛竹殼雲南地區的民眾利用竹子的歷史非常悠久,當地的茶農也很早便開始用筍殼來包裝普洱茶,以避免茶葉在運輸途中發生受潮、受光等不良狀況,並且筍殼的製作成本接近於零!在當時的物質條件下來說,簡直就是完美。
  • 當普洱茶餅有了蟲子,你該這樣做!
    據普洱茶界有關資料記載,普洱茶餅上的蟲子分為兩類,一類是停留在茶餅表面,專以吃茶餅包裝綿紙為生的茶蟲,也稱為"紙蟲";另一類是活動於茶餅之中,以茶為食的吃茶之蟲,是名副其實的"茶蟲"。這兩類茶蟲分別有哪些特點呢?
  • 市場上普洱茶餅茶包裝紙正面設計有些什麼特點和不足
    有的包裝僅有文字而無圖案,部分隨意有個簡單的圖形就成為圖案,如產品名稱加個有顏色的框就作為圖案,邊上加個圓線條或者有花紋或小圖案的圓形邊框就成為圖案,大部分以青山或山脈或者與制茶有關的圖案或者茶馬古道地圖等等比較直白的圖形作為主體圖案。第三個特點是用色比較簡單。一般包裝的圖案和文字只用到三到四種顏色,而且顏色大多以黑、綠、紅、黃和白底為主。
  • 普洱茶為何有黴味?發黴的普洱茶您會處理嗎?
    勐曌小貢的售後人員為您解答,普洱茶發黴的原因和處理方法:一、普洱茶發黴是什麼狀態:1、普洱茶發黴的初期:如果發現葉子發軟,香氣減少,但沒有明顯的黴症,也沒有黴味。這個時候對茶葉影響不大,可以將茶餅拿到陰涼乾燥和通風的地方,自然祛除溼氣,雖然香味會降低一些,但對品質不會影響。2、普洱茶發黴中期:葉子軟塌,表皮會出現發黑或者發灰的情況,有白色斑點,但掰開茶餅看不到裡面發黴症狀。
  • 什麼是生茶與熟茶,如何收藏普洱茶?
    說起普洱茶,想來大家都不陌生,它是雲南特產名茶,主要在雲南省的西雙版納、臨滄、普洱等地區。普洱茶是用雲南大葉種鮮葉製成的茶,按照工藝分為生茶與熟茶。話說回來,做好決定將普洱茶買回來後,我們又該怎麼收藏(存)普洱茶?茶葉存的好,那麼滋味會更好。一般來說,影響茶葉品質的因素有強光、高溫、水分、氧氣和異味,只要在這5個方面進行合理預防就行了。比如我們存普洱茶的環境要避光,不能被強烈的太陽光照射到。
  • 為什麼總有人說普洱茶的水很深?真相究竟是什麼
    幾百元一餅的老班章,毫無疑問不是老班章村的茶葉,綿紙上印著老班章,唯一的效果就是:送人,尤其不懂茶的人的時候,讓人知道這是大名鼎鼎的老班章,倍有面子,僅此而已。對於懂茶的人,也沒必要較真,大家心裡有一個默契就行。要說的是:很多茶商套路不懂茶的茶客,有點過分了!
  • 【普洱茶】一提七餅?暗藏什麼玄機?
    七子餅茶也屬於緊壓茶,它是將茶葉加工緊壓成外形美觀酷似滿月的圓餅茶,然後將每7塊餅茶包裝為1筒,故得名「七子餅茶」。那麼普洱茶一提為什麼剛好是七餅嗎? 從其中「每七圓為一筒,重四十九兩」可以看出,當時的餅茶就已經習慣是七餅一提了,為什么正好是七呢?有各種解釋。
  • 普洱茶包裝棉紙上的「茶油」根本不是油
    經常喝普洱茶的茶友會發現,一些通過自然陳化的普洱茶包裝棉紙上會出現片狀棕褐色的印記,觀感和觸感都十分像油漬,業界稱之為「茶油」。植物細胞是由細胞壁、細胞膜、葉綠體、細胞核、液泡、細胞質構成,植物的營養物質主要儲存在液泡和細胞質中。組成普洱茶化學成分的六大主要物質「多酚類物質、含氮化合物、糖類物質、芳香類物質、水浸出物和生理活性成分」,多數源於茶樹葉肉細胞的液泡和細胞質之中。
  • 普洱茶的獨特性,普洱茶為什麼這麼受歡迎?
    在普洱茶渥堆過程中,初期主要黴菌有黑麴黴、青黴,中後期以黑麴黴和酵母為主。黑麴黴能產生20種左右的水解酶,其中澱粉酶、纖維素酶和果膠酶,可以分解澱粉、纖維素、原果膠等大分子水不溶性化合物,水解產物大多為單糖、胺基酸、水溶性果膠和可溶性碳水化合物。這些物質是形成普洱茶甘、滑、醇厚的物質基礎。
  • 普洱茶棉紙包裝——簡單卻不簡陋
    普洱茶常見的包裝,便是拿一張紙將茶餅包住。比起其他茶葉,用或精美或高檔的裝袋罐子,這樣的包裝未免有些過於簡單,但這樣的選擇,並非出於節省成本,這一張紙於普洱茶的意義,十分重大。此紙非尋常用作包裝的紙並非咱們普通見到的紙張,而是棉紙。這種棉紙,取材自雲南地區,一種名為構樹的樹皮,用傳統手工製作而成。還有另外一種棉紙,用的是西雙版納獨有植物——馬三中間白色的那一層物質作為原材料,同樣以手工古法,製成棉紙。
  • 你家中存放的普洱茶,還好麼?
    第二大惡習:生熟混放 很多茶友了解到普洱茶應當避光避異味之後,將普洱茶裝箱封存,但如果將生普洱茶和熟普洱茶封存在同一隻箱子中,由於生熟茶的香氣有較大不同,反而會相互汙染,導致串味,最終同一箱中的生普洱茶和熟普洱茶都會「壞」掉了——沒有了原來的風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