胖胖侃茶
茶,是一壺有靈氣的水。
茶靜人自品,香飄才通靈;品茶在思想上要做到:空、靈、靜。
品茶,品的是一種思想,品的是一個思維,品的是一個辨別,品的是一個滋味,品的是自然風韻,悟的是靈神萬物。
隨著普洱茶逐漸被北方大眾接受,賣茶葉的商家們為了能讓茶葉更受歡迎,在包裝上可沒少動腦筋。但是由於普洱茶的獨特性質,包裝往往都是那幾種。一起跟著筆者來看看。
棉紙
雖然現在普洱茶的包裝有很多,但是細心的茶友們發現,普洱茶的包裝最常見的還是棉紙。因為普洱茶非常容易吸收異味,一旦吸收了雜味,普洱茶的品質就會大受影響,因此在包裝上一定要注意做到最好。有些茶商只顧外層包裝的奢華、漂亮,卻吝嗇給普洱茶包上一張棉紙,打開後總能聞到刺鼻的包裝紙味、膠水味。
馬三紙
馬三紙是普洱茶包裝棉紙中最常見的一種,是西雙版納獨有的植物——馬三所製成的紙。將馬三的外皮剝掉,取下中間白色的那一層物質,然後放入水中煮2~3個小時,再搗爛馬三,濾出紙漿,曬乾後就成為了馬三紙。這種馬三紙不僅能防異味,還可以防潮溼、防蟲蛀,是最適合普洱茶的包裝之一。
筍殼
在過去,人們也常常用筍殼來包裝普洱茶。將筍殼清洗乾淨,晾乾,再包在普洱茶的外層綑紮起來,就成為了古香古色的普洱茶包。但是在筍殼裡,還是需要給普洱茶包上一層棉紙,以防止潮溼。
普洱茶的包裝除了以上介紹的這些,還有紙盒、陶罐、竹簍等包裝。包裝普洱茶,不僅是為了好看、體面,也是為了能更好地保存普洱茶,保持環境和溫度的穩定,讓普洱茶能夠充分地發酵,以發揮出更香醇的味道。因此在普洱茶的包裝上,那些圖省小錢本末倒置的商家們會逐步的消失掉。
綿紙的原料與製作程序
白棉紙又軟又稀薄,毛竹筍殼又硬又長毛;一個吹彈可破的「軟妹紙」,一個皮糙肉厚的「硬漢子」,而正是這兩個物理觸感並不一致的事物,卻成為普洱茶包裝的「經典搭配」。在物質資源那麼豐富的雲南,是什麼緣分讓它們最終在一起的?
「軟妹」白綿紙:白棉紙是雲南地區傳統的生活用紙,取自一種叫構樹的樹種的樹皮。
白棉紙的製作過程
1.製做白棉紙前,先要把樹皮拿到溪水裡反覆清洗,一方面是為了除垢,一方面也讓樹皮變得更加鬆軟、適合製紙。
2.洗乾淨的樹皮會進行適當的揉捻,放進大木桶中沸水蒸煮二到三個小時。
3.之後用榔頭敲打煮好的樹皮,讓原漿逐漸凝結而出。
4.在得到原漿後,便能在水槽裡進行抄紙的工序了。不過之前要在原漿裡添加一種叫「滑葉」的樹汁,這種粘稠的汁液是天然的粘合劑。
5.然後,就像常常在電視裡看到的一樣,工人們拿著木榫,在紙漿中慢慢將紙揭出、分離開來。
6.經過晾曬、熨平之後,一張結實耐用的白綿紙就這麼誕生了。
這種白棉紙透氣性非常好,帶著一股淡淡的木香味,有防蟲蛀的功效,因此某些雲南寺廟裡的經文就是用這種紙張來抄寫的,保存幾百年完全沒有問題。
白棉紙外型上跟宣紙很像,但相較宣紙,白棉紙最能突出的特點就是柔韌、防潮性強。據說,用這種紙來包裝普洱茶的做法,是由茶馬古道上的「鶴慶商幫」與馬幫在上世紀四十年代最推廣開來的。
不過由於野生構樹資源少、蒸煮過程中需要消耗大量木柴等因素,手工造紙的成本與代價變得越來越高。所以,現在普洱茶餅上的白棉紙多是機器製造,並且還開創了銀絲棉紙、金絲棉紙等工藝美觀棉紙,那些美麗的「絲線」其實是添加的植物纖維。
「硬漢」毛竹殼
講完「軟妹兒」,我們再來說說「漢子」:毛竹殼。
雲南地區的民眾利用竹子的歷史非常悠久,所以當地的茶農也很早便開始用筍殼來包裝普洱茶,以避免茶葉在運輸途中發生受潮、受光等不良狀況,並且筍殼的製作成本接近於零!
早年普洱茶或入京進貢或遠途貿易,跋涉耗時,顛簸崎嶇,風霜雨露,要經受層層考驗,這就需要有結實、防潮、避光的外包裝。同時普洱茶是需要呼吸和後發酵的,要與空氣有一定接觸,不能密閉封死,因此普洱茶的包裝材料除了結實,還要透氣,筍殼包裝便應運而生。
筍殼是竹筍的籜片,較硬實,是天然的原生材料,用來包裹普洱茶,不會發生化學滲透,又能使茶葉免受外界汙染破壞,為普洱茶營造了良好的微環境,促進後發酵。被筍殼長時間包裹的茶葉,在衝泡時還可能散發出淡淡的竹香。
當然,既結實又透氣的材料多的是,普洱茶的先行者們為什麼偏偏選擇了筍殼?這要歸功於瀾滄江流域竹子生長茂盛的資源優勢。
在勐海,人們採用當地盛產的野生大毛竹來製作筍殼,其葉型瘦長,質感細膩,表面反覆揉搓不開裂,且具有防潮、透氣、清香的優點,成為普洱茶整筒包裝的首選。用筍殼包裝普洱茶,可謂就地取材,成本接近於零。每年春夏間,竹林中筍皮老化,成片自然剝落,茶農便將其收集起來,整車整車地運回,清洗乾淨,烘壓定型之後,便成為包裝普洱茶的筍殼。
筍殼表面常留有竹毛,容易把人弄得又癢又疼,因此茶農在清洗筍殼時往往加上一道「刷竹毛」的工序,並且儘量挑選色澤均勻、形狀整齊的筍殼,以保證美觀。除了毛竹,還有雲南甜龍竹、香竹、黃竹等都可用於製作筍殼。
取洗淨的筍殼,像粽子一樣的把普洱茶餅綑紮起來,再加上鋼箍(以前是竹條)就可以了,相較於可以機器生產的白棉紙,筍殼包裝還是得依靠手工製作,最熟練的師傅包一個也得花費1到2分鐘。
毛竹並不是好伺候的主,由於先只為了運輸包裝,茶農們處理筍殼不會很精細,所以筍殼上常常留有竹毛,這種竹毛跟玉米葉一個德性——會把人弄得又癢又疼。
隨著時間的推進,茶農們也明白良好的用戶體驗是十分重要的,於是在清洗筍殼時會加上一道「刷竹毛」的工序,並且也儘量挑選色澤均勻、形狀整齊的筍殼保證美觀。
老茶的另一重要鑑定參考:因為大多數筍殼都取自野生毛竹,所以上面常常留有蟲卵,所以撬一些老茶的時候,可能還會遇到一兩隻又肥又大的竹蟲。
現代正規企業在生產過程中,會經過紫外線殺菌,一般不再會有蟲卵這個問題。筍殼包裝的普洱茶味道更好?
據說因為筍殼很硬,以前的人們會在包裝前會把它浸泡軟,並且就在溼軟的狀態下綑紮普洱茶,所以處於筍殼內部的茶葉含水量非常高,潛移默化地加速了茶葉的陳化,而呈電飯煲狀的筍殼包裝,內部有較為穩定的溫度、避光、透氣,本身就形成了一個生態圈,像一個普洱茶發酵的溫床。
在七八十年代,因為出口標準的限制,筍殼包裝被認為是「不夠衛生」的做法,無法達到出口標準,在很長一段時間裡,中國普洱茶的外包裝都改成了紙盒。
雖然沒有數據支撐,但幾乎所有嘗試的茶友都表示——棉紙加筍殼儲存狀態下的普洱茶,口感真的會更好。也許就是這麼接地氣的包裝,卻得天下茶友之心的原因吧。
胖胖侃茶微信號,這裡有一群愛茶的朋友在等著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