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一晚上15個急診患者13個魚刺卡喉
近日,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胸心外科收治了一例誤吞魚刺導致食道穿孔的患者,這位患者拖了十天才來就診,經緊急手術後才撿回一條命。記者從中大醫院了解到,近期卡魚刺的患者特別多,最多的一晚上,15個急診患者有13個是誤吞魚刺的。
男子卡了魚刺誘發食道穿孔
50歲的張某不久前和朋友吃飯時誤吞魚刺,當時覺得咽喉部稍微有些疼痛,隨後就一直發熱。患者到當地縣醫院食道鏡檢查,醫生發現咽喉梨狀窩部位有大量膿液溢出,食管黏膜有擦傷破潰。隨後轉到中大醫院胸心外科就診,雖然胃鏡檢查後並未發現魚刺,可是經過其他系列的檢查最終確診為「食道穿孔、縱隔感染」。
「這位患者誤吞魚刺造成食道穿孔引起縱隔感染,在臨床上食道穿孔是一種非常兇險的疾病,死亡率高達80%—90%,而縱隔感染一旦感染到心臟,患者隨時有心臟驟停的危險,必須立即手術。」該院胸心外科主任薛濤教授介紹,手術難度大,因合併食道穿孔,感染源不易控制,一旦碰到周邊的大血管,還會有大出血的風險。經過多科專家聯合會診、討論,共同制定手術方案,最終專家們決定鋌而走險,胸心外科聯合耳鼻咽喉科共同為患者施行頸部膿腫引流術、縱隔膿腫廓清衝洗引流術。術中,專家從右頸部切口,經氣管旁間隙膿腔引流,又經胸腔右側,後縱隔膿腫廓清衝洗引流。目前,患者張某正在進一步康復中。
卡魚刺特別多,一晚上收了13個
「昨天晚上值夜班,15個來就診的,其中有13個都是誤吞魚刺的。其中有一例患者常常誤吞魚刺,翻開他的病曆本,發現因卡魚刺來醫院就診的都好幾次,原來他在吃魚時總是愛說話,古人說的『食不言寢不語』還是有一定的道理。」該院耳鼻咽喉科王麗芬主治醫師告訴記者,基本值夜班都能碰到不少卡魚刺的患者,多數都是吃魚時說話、吃魚太快等原因導致誤吞魚刺。
黃志純教授介紹,如果魚刺卡得不深,醫生可以用鑷子、魚骨鉗、喉鏡等解決問題。一旦魚刺進入食道,就會比較危險,醫生就要動用食道鏡,患者也要多受罪。你以為誤吞魚刺只是傷害了身體,那你就錯了!還可能讓你付出沉重的金錢代價。「曾經碰到一例患者,誤吞魚刺後食道穿孔、縱隔感染,前後花費近五十萬元才康復。」該院胸心外科周建民主治醫師介紹。
魚刺卡喉咋辦?專家教你解決方法
王麗芬主治醫師告訴記者,小於十歲的兒童扁桃體比較大,魚刺容易卡在口咽部,尤其是扁桃體,而對於成人來說,魚刺除了容易卡在扁桃體、舌根部外,還容易卡在會厭谷、梨狀窩及食道入口處。一旦魚刺鯁在食管狹窄處,危及周邊的大血管,隨時有大血管破裂的風險。
記者又獲悉,被魚刺卡後6小時內誘發感染最輕,及時就診是關鍵。對於如何處理,大多數市民都有這樣兩個誤區:一是強咽飯糰。二是吞醋化魚刺。前者不但無效,而且帶有危險性,因為魚刺扎入咽喉或食道黏膜時吞下飯糰,只會使魚刺扎得更深。後者也不適合,因為醋在食道內無法停留,無法達到軟化魚刺的目的。
專家建議,將壓舌板(在家中可用筷子、牙刷)放在舌部前2/3處,輕輕平壓,觀察整個口咽部,看是否有魚刺。扁桃體肥大的小孩,魚刺常直接刺在扁桃體上,容易看清。舌根部、咽喉部的檢查需要醫生用喉鏡,觀察舌根、會厭、以及梨狀窩處是否有魚刺。如發現有唾液滯留,應考慮魚刺可能已進入食道。有時經檢查可能發現沒有魚刺,而咽喉部疼痛的症狀仍很明顯,這可能是魚刺已埋入黏膜不易被發現,此時患者還需要繼續觀察、檢查。如果確實沒有魚刺存在,刺痛感會在1—2天內消失。
通訊員崔玉豔
記者戚在兵
聲明:凡註明為其他媒體來源的信息,均為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也不代表本網對其真實性負責。您若對該稿件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質疑,請即與東方網聯繫,本網將迅速給您回應並做處理。
電話:021-96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