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距離1600米,發布多目視覺立體感知技術,智加科技是如何做到的?

2020-12-20 雷鋒網

智加科技又交出了新的答卷:技術上推出了有效距離達到1600米的立體視覺感知技術,加速無人卡車落地。

近日,智加科技發布了最新的多目視覺立體感知方案——有效距離達到1英裡(1600米)的立體視覺感知技術,可以精準判斷物體的位置和速度,結合多傳感器融合方案將大幅提升系統安全性。 

值得注意的是,有效距離1600米在自動駕駛領域內是個什麼樣的概念? 

從數據方面看,在感知環節中,雷射雷達、攝像頭和毫米波雷達三項主要傳感器的感知距離都在300米以內,而Waymo作為自動駕駛界的技術領頭羊,其所能實現的感知距離也僅為300米左右。

據雷鋒網了解,感知是自動駕駛技術中的關鍵環節,就像人體的眼睛、耳朵和鼻子,從外界獲取信息從而決定人體或者自動駕駛車輛的決策和行為。

感知能力越強,決策和行為的結果無疑會越精確,而投射在高速運行中的自動駕駛汽車中,其帶來的無疑是更安全和更高效。

那麼問題來了,此次智加科技的1600米有效感知距離是如何實現的?

多目立體視覺和算法突破

智加方面表示,此次公布的有效感知距離為1600米的立體視覺感知系統,是利用基於深度學習的多目視覺解決模塊及算法,構建高精度的物體檢測認知模型。

這一系統成功突破了立體視覺在自動駕駛遠距離上感知精度的限制,實現了1600米距離上對物體和車道的識別和更進一步的追蹤。

其實在自動駕駛中,感知不只是『看到』就夠了,還需要對行車環境中的物體進行測距、速度測量、分類、跟蹤。

智加科技方面告訴雷鋒網,此次來突破1600米的感知距離,主要歸因於在過去一年內,公司研發團隊利用邊緣深度學習、深度立體視覺、動態智能物體跟蹤等最前沿的技術,最終實現了這一突破。 *智加科技多目視覺立體感知系統長距感知圖像

如何精準判斷位置和速度?

從事自動駕駛物流貨運的都知道,200米和1600米的遠距離感知的不同的意義是什麼。

也就是說,感知能力200米,意味著有200米的剎車制動距離,其中還未將無人貨車載重計算在內。

意思是說,感知距離越長,剎車制動距離也就相應更長。

如今,從300米到1600米有效距離的跨越,智加科技提出了「看得清」、「看得懂」的技術指標。這份「底氣」來源於其核心技術點多目立體視覺系統。

與單目攝像頭帶來的視覺感知能力相比,智加科技的多目立體視覺系統實現了三維世界內的距離量測,並且在車輛的自我位置識別、移動車輛的類型、位置、速度以及車道線等要素的有效識別表現出了強悍的性能。

說得形象一點,通過這一系統,智加科技的車載感知設備可以同時識別1600米外的車輛的各種狀態:是小轎車還是重卡,是行駛中還是停靠路邊,是在當前車道還是相鄰車道等。

智加科技首席架構師Tim Daly表示:「1600米不只是數字意義上的突破,更應該包含著兩個標準:

立體視覺在有效距離上的突破,將從安全和降本節能層面對自動駕駛的場景落地有直接推動作用。

調查顯示,由駕駛員因素導致的車禍中,20%是由於駕駛員立體視覺感知不足造成的。

自動駕駛系統立體視覺有效距離從300米到1600米的突破,無疑將顯著推升系統的整體感知能力,進而保證駕駛過程中更強的安全性。

同時,有效的安全距離帶來足夠的預判時間,讓自動駕駛可以合理操作,減少急剎等燃油高消耗情況,降低運營成本。 

長距離感知比拼有必要嗎?

據雷鋒網(公眾號:雷鋒網)了解,美國卡車每秒鐘運行的速度約為30米,而卡車完成一次換道大概需要10秒,因此300米的距離也僅夠一次卡車變道,再加上司機的提前觀察,花費的時間將超過10秒。也就是說,較短的感知距離是不夠的。

但是,感知距離的提升需要更多研發投入和硬體成本,那麼從感知水平提升至1600米是否有必要?

首先,多傳感器融合將大幅提升系統安全性。

具體來說,目前自動駕駛行業正在向以高速公路貨運為代表的垂直應用場景率先落地而努力,而重型卡車的車輛特性也對系統的感知、規劃和控制能力帶來更加苛刻的安全要求。

在實際行駛中各種突發或小概率因素都會影響高速重卡駕駛預判,同時良好駕駛習慣帶來的燃油節省也依賴更好的視距條件,因此技術上對有效感知距離極限的追求逐漸成為眾多高速場景自動駕駛技術公司的共識。

值得一提的是,智加科技強調有效感知距離突破1600米是其多傳感器融合方案的重要部分。

此外,這一技術突破,與智加科技已有的近距離、中距離攝像頭以及雷射雷達、毫米波雷達等傳感器相結合,將大幅度提升環境感知信息冗餘度,進而提高安全性。

智加科技創始人兼CTO鄭皓表示:「感知和定位是一個異常複雜的技術集合,1600米的有效感知的距離是自動駕駛系統做出預測和規劃的重要參數,但仍然不夠。自動駕駛的安全應該是第一位的,這個數字能夠幫助系統得到更全面的冗餘數據,但基於安全目的對環境感知的極致追求永無止境。我們認為,基於雷射雷達、毫米波雷達和視覺的多傳感器融合是必要的。」

去年,智加科技和一汽、滿幫組建了一個自動駕駛卡車「軟體技術-車輛平臺-運營管理」商業化鐵三角。該戰略同盟,要在2021年讓無人物流卡車上路。此次智加科技發布的多目視覺立體感知技術,有效距離達1600米,說明他們正在朝著逐漸實現其自動駕駛商業化運營的目標穩步邁進。

雷鋒網原創文章,未經授權禁止轉載。詳情見轉載須知。

相關焦點

  • 千米感知誤差低於5%,嬴徹發布全球領先的超長距精準3D感知技術
    這樣的情況下,要保證行車安全,感知距離起碼要達到 300 米以上。車輛「看」得越遠、測得越準,就越能精確地判斷前車動向,做出合理的預判,保障行車安全。這就是嬴徹科技最新發布的超長距精準3D感知技術要解決的問題。
  • 無人駕駛:如何使用立體視覺實現距離估計?
    為了獲取每個障礙物的距離,工程師將相機與雷射雷達(光探測和測距)傳感器融合,使用雷射返回深度信息。利用傳感器融合技術將計算機視覺和雷射雷達的輸出融合在一起。使用雷射雷達這種方式存在價格昂貴的問題。而對此,工程師使用的一個有用的技巧是:對齊兩個像機,並使用幾何原理來計算每個障礙物的距離。我們稱這種新設置為 偽雷射雷達。
  • 3D視覺傳感技術
    被動測距法被動測距技術不需要人為地設置輻射源,只利用場景在自然光照下的二維圖像來重建景物的三維信息,具有適應性強、實現手段靈活、造價低的優點。但是這種方法是用低維信號來計算高維信號的,所以其使用的算法複雜。被動測距按照使用的視覺傳感器數量可分為單目視覺、雙目立體視覺和多目視覺三大類。
  • PerceptIn研發立體視覺感知模塊 可探測千米遠物體
    蓋世汽車訊 據外媒報導,當地時間1月17日,普思英察(PerceptIn)宣布推出一個可探測遠處1000米處物體的視覺感知模塊,該模塊專為半自動駕駛高速列車研發,而且可以調整以探測300米範圍內的物體,實現物流卡車等工業和商業自動駕駛車輛的部署。
  • 元橡科技雙目立體視覺 全視全知全行業賦能
    元橡科技(北京)有限公司(簡稱「元橡科技」)作為本屆論壇上唯一一家雙目立體視覺的企業應邀參會,元橡科技副總裁陳超先生在大會上帶來了《雙目視覺——全視全知的別樣體驗》的主題演講,並作為嘉賓參與了關於5G的圓桌探討。元橡科技專注雙目立體視覺,為全行業賦能,展現全視全知的全新體驗,備受追捧,成為論壇上閃耀的新星。
  • 自動駕駛邁進量產新徵程,技術玩家如何打開落地新方式 | CCF-GAIR...
    其中,備受關注的AI+智駕領域,智加科技、嬴徹科技、理工雷科、深蘭科技四大公司攬獲獎項。最佳壁壘成長獎——智加科技  成立於2016年的智加科技,是一家帶有矽谷基因的科技公司,瞄準高速幹線貨運物流,旨在推動「倉到倉」模式的L4級自動駕駛技術落地,以重塑高速運輸 。
  • 智駕科技MAXIEYE發布全新品牌戰略
    3月24日,專注於視覺感知智能駕駛系統產品的智駕科技MAXIEYE召開以「逆勢增長」為主題的2020年線上發布會。   在這場發布會上,智駕科技披露了「Power to Sense 感知的力量」全新品牌標語,以及Tier 1.5的智慧出行產業鏈定位。
  • 光鑑科技首席科學家呂方璐:利用多域調製技術提升iToF 3D感知性能|...
    相比雙目視覺和結構光方案,ToF 方案實現起來相對簡單,不依賴光照和環境紋理,具有計算量小,測量距離遠的特點,並且沒有基線要求,易於集成。但是,在實際應用中,ToF方案也存在著諸多的挑戰,比如IToF的飛點噪聲、多路徑幹擾、遠距離-高精度矛盾;dToF則暗計數率高、光子探測效率低、易受CIS的串擾效應影響,工藝難度大,產業鏈尚不成熟。
  • 發布全新品牌戰略、獲瑞立集團戰略投資,智駕科技MAXIEYE要做Tier...
    2020年,得益於瑞立集團的戰略投資背書,智駕科技MAXIEYE將繼續推進產品的市場化落地進程,立足商用客車市場的份額優勢,逐步在商用重卡市場擴大規模,並通過開放合作,實現視覺感知技術產品在乘用車以及智慧出行產業的多場景商業落地。庚子年開年的3月,疫情陰霾籠罩下的汽車出行市場不如往日般熱鬧,智駕科技MAXIEYE的發布會以一種全新方式在線上召開,打破了這份平靜。
  • 真正意義上的智能洗衣機 雲米EyeBot智目洗洗烘一體機評測
    終於就在今年,深耕於全屋智能家電的雲米科技推出了這款劃時代的洗衣機產品——雲米EyeBot智目洗洗烘一體機,從根本上解決了衣服洗淨度的問題,究竟這是一款怎樣的黑科技家電產品,讓我們一同來看看吧。 這款雲米EyeBot智目洗洗烘一體機的設計語言並非像松下、東芝等日系品牌走張揚路線,也沒有像三星、LG等韓系品牌那樣選擇簡約風格,而是儘可能迎合國人審美進行設計,做到了內斂又不失個性
  • 西北工業大學群智感知前沿領域研究位居世界第一
    與此同時,西北工業大學在全球率先研發通用的「群智感知作業系統平臺」——CrowdOS發布。該平臺支持群智任務敏捷發布、複雜任務高效分配、多粒度隱私保護等核心功能。讓未來的城市生活更加高效便捷如何了解城市交通路網的暢通和擁堵情況,並對車流和人群進行引導?如何低成本、高效率地獲知遍布城市的公共設施出現了損壞?如果發生了安全事故或者突發事件,該如何取證?城市的空氣、水體等的檢測如何能更有效?城市中某一地區的消費者是否更偏愛某些特定的產品?
  • 雲米EyeBot智目洗烘一體機讓媽媽放心
    這是由於寶寶日常所接觸到的汙漬種類比較多,衣服就會相對比較難洗,很多寶媽為了洗乾淨衣服往往會加大洗衣液用量。但在洗衣機固定的洗漂程序下,過量的洗衣液沒法徹底漂清,自然就會殘留在衣服上。EyeBot智目洗洗烘一體機就以解決寶媽們的燃眉之急為己任。
  • 2020汽車雷達和汽車視覺前瞻技術展示交流會圓滿落幕!
    、上海智駕汽車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兼董事長周聖硯、鷹駕科技(深圳)有限公司CTO段儕傑參與。同時,在完全無人化自動駕駛系統尚不能大規模部署的當下,如何將低級別自動駕駛中的運營數據和高級別無人駕駛的研發數據閉環打通,並儘可能縮小兩套系統在數據特性、數據使用方式上的差異,也是自動駕駛公司需要突破的技術難點。來自蘇州智加科技有限公司的高級主任科學家崔迪瀟以多目視覺主導的L4級自動駕駛閉環感知系統為主題進行演講,圍繞上述兩點,分享智加科技的思考與進展。
  • 量子視覺 DKVISION 發布 20 目 10K 3D 專業級 VR 攝影機 AURA
    量子視覺 DKVISION 在北京舉行「量子視覺 AURA VR 攝影機發布會」,正式發布 20 目 10K 3D VR 攝影機 AURA 以及配套的控制軟體 AURA WORK 和後期製作軟體 AURA STUDIO。
  • 嘉楠科技發布勘智晶片 兼備機器視覺與聽覺能力
    所謂「勘智」,即勘物探智,嘉楠科技表示為勘查物聯網需求,探索智能新世界。兼具機器視覺與機器聽覺的勘智晶片K210通過完全自主研發的神經網絡加速器IP,採用高性能64位RISC-V作為CPU,可以在超低功耗下進行高速卷積神經網絡計算。
  • 一臺有潔癖的洗衣機 雲米EyeBot智目洗洗烘一體機深度評測
    一方面是因為高端家電功能多用料足,另一方面在品質上也相對更牢靠,所以希望這臺雲米EyeBot智目洗洗烘一體機不要令我失望才好。【產品外觀】雲米的物流送貨很快,下單後一天就送到家了。開箱後的第一眼就覺得這臺洗衣機很是氣派,之前還暗暗覺得有些貴的念頭瞬間煙消雲散,就這設計,就這做工,值了!
  • 單目視覺ADAS的技術與體驗升級之路|雷鋒網公開課
    目前,單目視覺ADAS技術相對成熟,同時成本也比較低,應用最為廣泛。那麼,到底單目視覺ADAS背後有哪些技術原理(算法、硬體)?同時如何讓廣大用戶觸手可及?以下分享也許可以解答您的疑問:ADAS的實現途徑;單目視覺ADAS的基本原理;單目視覺ADAS的技術難點(數據樣本積累、算法、晶片
  • 智米發布全新直流變頻循環扇:9米強風+臺地兩用
    6月18日,智米科技發布了一款風扇新品——直流變頻空氣循環扇。該產品延續了智米風扇獨有的自然風功能、無線使用、靜音運行等特點。機身設計方面,智米直流變頻空氣循環扇配備了一截支持拆卸的支柱,用戶可以調節其機身高度。
  • 雙目立體視覺的數學原理
    1.前言戲說雙目立體視覺是基於視差原理,由多幅圖像獲取物體三維幾何信息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