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鑑科技首席科學家呂方璐:利用多域調製技術提升iToF 3D感知性能|...

2020-12-17 智東西

ToF是3D成像主流實現路徑之一,按照模式的不同,可以分為iToF和dToF兩種。iToF即indirect ToF,通過傳感器在不同時間窗口採集到能量值的比例關係,解析出信號相位,間接測量發射信號和接收信號的時間差,進而得到深度信息;dToF即direct ToF,通過直接測量光脈衝的發射和接收的時間差來獲取深度信息。

相比雙目視覺和結構光方案,ToF 方案實現起來相對簡單,不依賴光照和環境紋理,具有計算量小,測量距離遠的特點,並且沒有基線要求,易於集成。

但是,在實際應用中,ToF方案也存在著諸多的挑戰,比如IToF的飛點噪聲、多路徑幹擾、遠距離-高精度矛盾;dToF則暗計數率高、光子探測效率低、易受CIS的串擾效應影響,工藝難度大,產業鏈尚不成熟。

為了解決ToF方案存在的不足,光鑑科技提出mToF方案,通過在系統端結合軟硬體,引入調製光場的概念,通過空域、頻域、時域多維度的巧妙設計,創新硬體協同前沿算法,可以在物理上提升iToF抗幹擾、抗噪聲能力,解決 i-ToF 在實際應用場景中面臨的關鍵痛點,一定程度上可以媲美 dToF的性能。

9月4日,智東西公開課最新推出的光電3D傳感合輯第1講將正式開講,由光鑑科技首席科學家呂方璐主講,主題為《如何利用多域調製技術提升iToF 3D感知性能》。

呂方璐博士將從不同3D感知技術原理、ToF技術的實現路徑及挑戰,結合光鑑科技mToF多域調製技術和應用創新,為我們帶來深度講解。

課程時間

直播時間:9月4日晚7點直播地點:智東西公開課小程序

課程詳情

主題:如何利用多域調製技術提升iToF 3D感知性能提綱:1、3D視覺感知技術概覽2、ToF實現路徑及技術挑戰3、基於多域調製技術的mToF詳解4、mToF技術應用創新

講師:

呂方璐,光鑑科技首席科學家,清華大學電子工程系本科,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博士。本科成績排名前1%,獲得「清華大學優秀畢業生」、「北京市優秀畢業生」、「優 秀學生幹部」等榮譽稱號,以及大學生物理競賽特等獎和兩次國家獎學金。博士期間發起並領導了由Intel公司贊助的科研項目,他實現的納米雷射器有望將計算機速度提高20多倍。此外,他還發明 了比普通透鏡小一千倍的納米光學微型透鏡。基於這些研究成果,呂方璐發表了近30篇期刊與會議論文,三次獲得國際學術會議最佳論文獎,並榮獲「國家優秀自費留學生獎學金」。創立光鑑之前,在 科技諮詢公司Exponent擔任高級諮詢師,在消費電子領域有深厚積澱。

報名方式

添加智東西公開課小助手小柯(ID:zhixixi1008)報名,添加時請備註「姓名-公司/學校-職位/專業」,因報名人數過多,優先通過備註者。

相關焦點

  • ...納米光子晶片重構3D感知系統,憑藉低成本、高精度優勢打造閉環...
    5G的時代,3D視覺感知系統給了越來越多企業注入了新的活力,交互式、體驗式變革也成為主流。但與場景深度融合的3D視覺感知技術,如何實現軟體與硬體的深度結合則成為當下創新變革的動源。成立於2018年的光鑑科技自成立之日起,就定位為一家提供軟硬體結合的3D視覺感知系統的技術研發公司。
  • 提升通信、態勢感知能力 美陸軍發展高空氣球項目
    ↑安裝中的美陸軍高空氣球平臺據外媒報導稱,美陸軍正探索利用高空氣球作為一種低成本方式,為部隊提供更強的通信和態勢感知能力,同時增強陸軍在多域作戰中的裝備多樣化能力。近年來,隨著商業市場對高空氣球的研發投入,該領域技術取得長足進步,其中最重要的是續航和有效載荷性能。目前,高空氣球可在大氣平流層懸浮數周,在空機動和操控性更強,完成任務後更易於回收。通過高空氣球上攜載的各類智能系統,可提升任務區通信和態勢感知能力。
  •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舉行超限感知創新學術論壇,推進太空探索「覓音...
    細雨霏霏,春意萌新,新學期開學之際,西安電子科技大學「超限感知創新學術論壇」於3月1日舉行。西安電子科技大學鄭曉靜院士,中國航天科技技術集團包為民院士,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武向平院士,西安電子科技大學校長楊宗凱,副校長李建東出席論壇,錢學森空間技術實驗室、中科院西安光機所、中科院上海光機所、南京大學、北京空間機電研究所、西安電子科技大學等多家院所的70多名專家學者參會。論壇由超限感知前沿科學中心主辦,空間科學與技術學院承辦。
  • 英偉達首席科學家:突破晶片技術物理極限
    英偉達首席科學家Bill Dally在一年一度的中國GPU技術大會召開前接受第一財經記者獨家專訪時表示,GPU讓人工智慧(AI)的性能每年都能成倍提升,英偉達的研究人員正在定義如何在具有更高帶寬、更易於編程的系統中製造更快AI晶片的方法。
  • 千米感知誤差低於5%,嬴徹發布全球領先的超長距精準3D感知技術
    這樣的情況下,要保證行車安全,感知距離起碼要達到 300 米以上。車輛「看」得越遠、測得越準,就越能精確地判斷前車動向,做出合理的預判,保障行車安全。這就是嬴徹科技最新發布的超長距精準3D感知技術要解決的問題。
  • 有效距離1600米,發布多目視覺立體感知技術,智加科技是如何做到的?
    近日,智加科技發布了最新的多目視覺立體感知方案——有效距離達到1英裡(1600米)的立體視覺感知技術,可以精準判斷物體的位置和速度,結合多傳感器融合方案將大幅提升系統安全性。 值得注意的是,有效距離1600米在自動駕駛領域內是個什麼樣的概念?
  • 「雙創」3D感知新浪潮:ToF技術
    談及ToF技術,劉洋介紹,「對於公眾來說,ToF是一項新的3D視覺技術,ToF傳感器是實現物聯網的關鍵技術之一。智能家居、智能安防、智慧零售領域,ToF傳感器用於識別和跟蹤人體,讓人類生活各方面變得更加智能;在自動駕駛/車內感知及監控/AGV領域,ToF傳感器是車載雷射雷達、車內人體識別、車內手勢識別的重要元器件等。
  • 科學家開發合作感知技術 幫助自動駕駛車輛識別角落或被遮擋的行人
    蓋世汽車訊 據外媒報導,澳大利亞科學家採用合作感知(也稱集體感知)信息技術(CPM),可幫助聯網自動駕駛汽車(CAV)看到角落的行人,甚至是被建築物遮擋的行人,並及時避開跑步的行人。
  • 我國科學家創新光能利用方法 提升光伏電池發電量
    新華社珠海5月10日電(記者 胥金章)記者10日從國家太陽能光伏產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獲悉,珠海新概念航空太空飛行器有限公司首席科學家李曉陽帶領的創新團隊,首創光能利用新方法,創造出超鏡電工業產品並完成實驗室和戶外自然環境持續應用測試認證,使普通晶矽光伏電池的發電量提升4至5倍,相對大幅減少光伏電池用量,降低光伏發電成本
  • 自動泊車環境全景感知技術瓶頸已突破——專訪追勢科技CTO蔣如意博士
    回國後作為德國團隊與中國團隊的技術接口,成功把算法導入到中國團隊,並長城汽車的車型上實現了量產。2015年,作為首席科學家加入上海歐菲智能車聯,主導了園區自動駕駛、記憶泊車、自動泊車、自動在線標定等核心算法模塊的創新及落地。2019年,聯合創立上海追勢科技,目前擔任CTO一職。
  • 科技人物專訪|華熙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首席科學家郭學平:以合成...
    郭學平在國內首創透明質酸發酵生產技術,以該技術創立的華熙生物現已成長為全球透明質酸龍頭企業。「華熙生物成為全球最大的玻尿酸龍頭企業,得益於科技創新。」郭學平表示,基於科技支撐,華熙生物去年完成了對競爭企業的收購,產能擴大約10%。科技改變的不僅是華熙生物本身,更是城市的產業能級。
  • 科學家發現銅酸鹽超導體中的能隙調製
    現在,在美國能源部布魯克海文國家實驗室研究高Tc超導體的科學家已經有了確鑿的證據,證明存在著一種稱為「 對密度波」( pair density wave)的物質狀態,這是大約50年前理論家首次預測到的。他們的研究結果發表在《Nature》雜誌上,表明該相與超導性在鉍基氧化銅超導體中共存。
  • 英偉達首席科學家解讀「黃氏定律」:替代摩爾定律,定義AI時代?
    【新智元導讀】英偉達將於12月15日-19日召開GTC中國線上大會,今日的主題演講由英偉達首席科學家BillDally分享關於AI、計算機圖形學、高性能計算、醫療、邊緣計算、機器人等領域最前沿的創新以及AI推理、GPU集群加速等最新的研究成果。沒錯,英偉達GTC大會又來了,不過這次沒有老黃,背景也不是他家的廚房。
  • 英偉達首席科學家Bill Dally解讀「黃氏定律」:替代摩爾定律,定義...
    新智元報導 來源:NVIDIA 編輯:Q,LQ 【新智元導讀】英偉達將於12月15日-19日召開GTC中國線上大會,今日的主題演講由英偉達首席科學家
  • 陳芬兒院士被聘任為魯南製藥首席科學家
    本報臨沂訊 8月14日,魯南製藥集團與陳芬兒院士項目合作籤約暨首席科學家聘任儀式舉行。魯南製藥將通過與院士的合作,依託院士科研團隊的人才、技術優勢,進一步加大新技術、新產品研發,提高科技成果轉化率,提高魯南製藥集團的核心競爭優勢和知名度。
  • 科學家如何利用水凝膠技術加速人類健康研究?
    本文中,小編整理了多篇重要研究成果,共同解讀科學家如何利用水凝膠技術加速人類健康研究?與大家一起學習!研究者表示,這種能在一分鐘內為單一細胞分裝水凝膠液滴的新技術還能被用來「誘騙」骨髓幹細胞分化成為特殊類型的細胞;同時該技術還是對當前技術的改進,當前很多方法通常會以一種不受控的方式將大量水凝膠與細胞混合,這就會使得細胞與其周圍環境之間進行相互作用而難以進行研究,而新型的水凝膠沉積技術就可以用於治療目的,比如支持用於製造新型組織的幹細胞等。
  • Facebook 又出黑科技,手機照片一鍵切成 3D 大片
    為了讓更多人體驗到這種新的視覺格式,Facebook 利用機器學習開發了一個系統。這個系統可以推斷出任何圖像的 3D 結構,任何設備、任何時間拍攝的圖像都可以被轉換成 3D 形式。這就可以讓人們輕鬆使用 3D 照片技術。不僅如此,它還可以處理幾十年前的家庭照片和其它珍貴圖像。
  • 曠視科技首席科學家孫劍:如何打造雲、端、芯上的視覺計算(含30張...
    上午場的議題為「計算機視覺前沿與智能視頻」,由香港科技大學RAM-LAB 主任劉明擔綱主持。在他的串聯下,香港科技大學教授權龍、曠視科技首席科學家、研究院院長孫劍、雲從科技聯合創始人姚志強、臻識科技 CEO 任鵬、雲飛勵天首席科學家王孝宇以及商湯聯合創始人林達華等學界、業界大咖進行了 6 場深度分享,既有計算機視覺技術的前沿研究動態,也有相關技術落地的具體方向。
  • 魯南製藥聘任陳芬兒院士為首席科學家
    齊魯網臨沂8月14日訊(記者 劉夢琦 通訊員 杜永武)14日,魯南製藥集團與陳芬兒院士項目合作籤約暨首席科學家聘任儀式在集團服務中心舉行。張貴民介紹了企業情況,重點介紹了科技創新及取得的成果。張貴民表示,將通過與陳院士的合作,依託院士科研團隊的人才、技術優勢,進一步加大新技術、新產品研發,提高科技成果轉化率,提高魯南製藥集團的核心競爭優勢和知名度,希望陳院士及其團隊積極地發揮科研專長,在魯南製藥高質量發展、科技成果轉化方面,為實現「百年品牌,千億魯南」的目標,為蘭山區和臨沂市的經濟社會發展貢獻力量!
  • 使用數字示波器進行多域測量
    傅立葉變換是將時域函數變換成頻域頻譜的主要技術。該變換可以為從某個時域波形中採樣的信號給出某個時間點的頻譜快照。它使得瞬時頻譜可以測量,從而可以測量某個信號在任何時刻的頻率分量。據此,可以觀察頻譜隨時間而發生的變化,了解什麼時候存在以及什麼時候不存在幹擾,時域事件和頻域事件之間是如何關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