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F是3D成像主流實現路徑之一,按照模式的不同,可以分為iToF和dToF兩種。iToF即indirect ToF,通過傳感器在不同時間窗口採集到能量值的比例關係,解析出信號相位,間接測量發射信號和接收信號的時間差,進而得到深度信息;dToF即direct ToF,通過直接測量光脈衝的發射和接收的時間差來獲取深度信息。
相比雙目視覺和結構光方案,ToF 方案實現起來相對簡單,不依賴光照和環境紋理,具有計算量小,測量距離遠的特點,並且沒有基線要求,易於集成。
但是,在實際應用中,ToF方案也存在著諸多的挑戰,比如IToF的飛點噪聲、多路徑幹擾、遠距離-高精度矛盾;dToF則暗計數率高、光子探測效率低、易受CIS的串擾效應影響,工藝難度大,產業鏈尚不成熟。
為了解決ToF方案存在的不足,光鑑科技提出mToF方案,通過在系統端結合軟硬體,引入調製光場的概念,通過空域、頻域、時域多維度的巧妙設計,創新硬體協同前沿算法,可以在物理上提升iToF抗幹擾、抗噪聲能力,解決 i-ToF 在實際應用場景中面臨的關鍵痛點,一定程度上可以媲美 dToF的性能。
9月4日,智東西公開課最新推出的光電3D傳感合輯第1講將正式開講,由光鑑科技首席科學家呂方璐主講,主題為《如何利用多域調製技術提升iToF 3D感知性能》。
呂方璐博士將從不同3D感知技術原理、ToF技術的實現路徑及挑戰,結合光鑑科技mToF多域調製技術和應用創新,為我們帶來深度講解。
課程時間
直播時間:9月4日晚7點直播地點:智東西公開課小程序
課程詳情
主題:如何利用多域調製技術提升iToF 3D感知性能提綱:1、3D視覺感知技術概覽2、ToF實現路徑及技術挑戰3、基於多域調製技術的mToF詳解4、mToF技術應用創新
講師:
呂方璐,光鑑科技首席科學家,清華大學電子工程系本科,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博士。本科成績排名前1%,獲得「清華大學優秀畢業生」、「北京市優秀畢業生」、「優 秀學生幹部」等榮譽稱號,以及大學生物理競賽特等獎和兩次國家獎學金。博士期間發起並領導了由Intel公司贊助的科研項目,他實現的納米雷射器有望將計算機速度提高20多倍。此外,他還發明 了比普通透鏡小一千倍的納米光學微型透鏡。基於這些研究成果,呂方璐發表了近30篇期刊與會議論文,三次獲得國際學術會議最佳論文獎,並榮獲「國家優秀自費留學生獎學金」。創立光鑑之前,在 科技諮詢公司Exponent擔任高級諮詢師,在消費電子領域有深厚積澱。
報名方式
添加智東西公開課小助手小柯(ID:zhixixi1008)報名,添加時請備註「姓名-公司/學校-職位/專業」,因報名人數過多,優先通過備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