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視覺 DKVISION 在北京舉行「量子視覺 AURA VR 攝影機發布會」,正式發布 20 目 10K 3D VR 攝影機 AURA 以及配套的控制軟體 AURA WORK 和後期製作軟體 AURA STUDIO。
過去的一年被稱為「VR 元年」,包括 HTC、Oculus、索尼、三星、微軟在內的國際科技巨頭,紛紛推出了消費級虛擬實境頭盔,根據 SuperData 的數據報告,這些高端頭顯的銷量在 2016 年達到了 630 萬臺。
與蓬勃發展的 VR 頭顯市場相比,VR 內容不足成為了制約整個 VR 行業發展的痛點。一方面,由於打破了多年以來形成的,傳統影視行業的內容製作邏輯,影視藝術家們需要探索新的路徑;另一方面,影視級拍攝設備的不足、後期製作手段的複雜,也束縛著導演們的手腳。
目前 VR 拍攝設備市場非常混亂,技術門檻較低的雙目消費級、6 目以下的準專業級拍攝設備,雖然價格便宜,但是難以滿足影視製作者的使用需求;而 OZO、Jaunt One、紅龍這樣的專業級設備,動輒數十萬人民幣的售價,或者上萬元每天的租金,成本又過於高昂。
量子視覺 CEO 張聰表示,在這個時間點上推出 20 目 10K 高端專業級拍攝設備 AURA,一方面在製作品質上對標國外的 OZO、Jaunt,彌補國內高端 VR 拍攝市場的空白;另一方面,憑藉國內製造業的成本優勢,以更低的價格支持國內外 VR 影視市場。
發布會現場吸引了數百位行業大佬、媒體記者以及資本巨頭的關注,包括 IDG 合伙人過以宏、松禾資本董事總經理司文敏、暴風魔鏡 CEO 黃曉傑、未來媒體聯合創始人秦瑞、小鬼當佳董事長宋濤、美聯英語總裁趙繼爽等人出席了本次發布會。
10K 3D 20 目 AURA VR 攝影機 領跑 VR 拍攝市場量子視覺本次發布會推出的 AURA VR 攝影機打破了國內 VR 攝影機目數少、清晰度低、3D 效果差的市場窘境,真正成為可拍攝 VR 沉浸式內容的產品。
AURA 整體呈直徑 20cm 的球形,黑色與太空灰相間呈現出極強的科技感,球型機身全部由輕金屬鋁合金打造,重量僅為 4kg,散熱性能優異。
AURA 的機身上裝有 20 個 1200 萬像素的 4K 高清視頻採集模塊。為優化成像質量,水平方向採用了 16 個定製化的 90 度廣角鏡頭,配合自研的 VR 視頻拼接算法,可以保障高品質的拍攝水平 360°×垂直 180°3D VR 影像。
AURA 可以支持目前主流的 H.264、H.265 視頻編碼標準,最大可以輸出 25fps 的 10K 3D 影像、60fps 的 10K 2D 影像以及 120fps 的 6K 2D 影像。此外,AURA 還可以進行 VR 直播,實時輸出 6K、30fps 的 3D VR 直播畫面。並通過 RTSP 協議進行有線或無線實時監看。
AURA 的安全距離為 50cm,可以在室內外各種複雜環境下連續拍攝 1 個小時。卓越的性能和強大的穩定性,可以適應電影製作、演唱會、綜藝現場、室內室外等等不同的片場環境。
在此之前,量子視覺已經參與過多個 VR 影視內容的拍攝製作,包括與黃曉明合作拍攝《新萬水千山總是情》VR 電影、中國網球公開賽、CIG2015 電子競技現場、吳奇隆稻草熊工作室的首部 3D VR 電影、《崑崙決》濟南站、張楚的首隻 VR MV,以及包括歐普照明、萬科地產、華為、美聯英語等等企業級應用案例。
隨著 2017 年,VR 與影視、教育、旅遊、醫療、直播等行業更加深入的融合,AURA 將以其專業的性能與穩定的服務,為更多的內容創作者們提供更廣闊的發揮空間。
算法&雲服務:助推 VR 內容進入 2.0 時代AURA 強勁性能的核心,在於其背後量子視覺自研的 3D 拼接算法。量子視覺 CTO 黃之燊表示,目前市場上常見的拼接軟體都存在一定的缺陷。比如 Kolor 所使用的 multiband 拼接算法會導致畫面清晰度下降、3D 效果不佳等問題;去年 Facebook 開源了 Surround 360,雖然一些 VR 內容公司藉此擁有了製作 3D VR 內容的能力,但是要優化一類算法也絕非易事,例如當拍攝物體距離相機過近運動時,會產生重影等畫面問題。
3D 是高品質 VR 內容的關鍵,過去十數年來中國電影乃至美國好萊塢一直在探索研究 3D 技術。經過多年的研究積累,量子視覺認為,正確的 3D 應當包含兩個要素:無垂直方向視差、水平方向視差同深度一致,AURA 出廠前會進行嚴格的出場校正,保障每一個鏡頭的位置、角度準確。同時,量子視覺的拼接算法會對合成的 VR 視頻進行細緻的 3D 調教,保障輸出的 VR 視頻的高品質 3D 體驗。
其實 AURA 攝影機本身,也是計算機視覺算法的產物。黃之燊表示,量子視覺在設計 AURA 前已開發出自己的 VR 視頻拼接算法,通過適配自有拼接算法和綜合計算鏡頭的 FOV、鏡頭數量、攝影機直徑、最佳畫面質量以及最小畫面畸變的最佳值,得出了目前 AURA VR 攝影機的 20 個 4K 高清視頻採集模塊的設計方案。
為了配合 AURA 攝影機,量子視覺還自主研發了 AURA WORK 和 AURA SUTDIO 及 AURA LIVE 服務軟體。AURA WORK 可以實現實時監看各個鏡頭畫面,遠程設置單個、或多個鏡頭參數,升級攝影機固件等功能。
AURA SUTDIO 可以讓 AURA 在工業化的標準流程中實現一鍵快速素材導出、拼接、剪輯,並通過本地或者 SaaS 伺服器進行高品質 3D 拼接和立體深層渲染,並無縫銜接其他後期特效軟體。
AURA LIVE 可以幫助 AURA 通過一根網線即可實現長距離 20 路視頻的數據傳輸,並且在機器端就進行了符合直播拼接運算的解碼工作。
高品質 VR 內容製作服務,引領產業升級進入 VR+時代發布會上,量子視覺與暴風魔鏡、小鬼當佳、未來媒體舉行了戰略合作籤字儀式,共同探索利用 VR 技術服務消費行業改造升級。而在此之前,量子視覺已經服務過華為、萬科、暴風體育、美聯英語、婚禮雲等多個行業的頭部公司。
「通過在婚禮、兒童攝影、教育培訓等等行業中應用 VR 技術,我們確信 VR 內容能夠幫助消費行業升級」量子視覺 CEO 張聰籤約儀式上表示。「顧客存在需求,但是對拍攝出來的 VR 內容質量要求很高,量子視覺希望聯合行業一起,提供高品質 VR 內容,推動 VR+產業升級。」
量子視覺成立於 2015 年 12 月,三名創始人都是計算機視覺相關領域博士。除了創始人團隊科研背景和實力雄厚之外,研發團隊的其他成員均來自國內、國際頂級科研機構(包括清華大學、香港中文大學、上海交通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等),也擁有來自頂級科技公司的資深工程師(騰訊、百度、華為、大疆等)。此外,AURA 的工業設計,更是由一位獲得過紅點設計大獎的設計師操刀。
量子視覺此前已經完成兩輪融資。2016 年 1 月獲得松禾資本數百萬元天使輪投資,同年 6 月獲得 IDG 數千萬 A 輪融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