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天都市報訊(記者陳媛通訊員高琛琛)1歲半的女寶寶乘大人不注意,把袖籠上的別針吞了進去,而且別針是開口的,針頭刺入食管,多科專家連夜給女嬰手術,終於取出開口的別針,昨日術後一周複查,結果顯示寶寶恢復良好。
12月6日,江岸區1歲半的瑩瑩(化名)午睡醒來後,外婆低著頭忙著給她換紙尿褲,她抓過床上的袖籠咬在嘴裡玩。過了一會兒,外婆突然聽到瑩瑩有嘔吐聲,抬頭一看,頓時嚇得冷汗直冒,袖籠上的別針不見了,外婆立即把孩子送到武漢兒童醫院。拍片顯示,果然有一個呈V字形的開口別針卡在孩子的食道口處。令人揪心的是,別針還是開口的。
武漢兒童醫院耳鼻喉科夏忠芳主任介紹,由於孩子年紀太小,食管細小脆弱,別針卡住的位置又比較特殊,手術的難度大、風險高。別針滯留可能發生縱膈氣腫,它一旦刺傷血管,很有可能發生大出血等險情危及生命。
武漢兒童醫院耳鼻喉科、心胸外科進行會診,制定了對孩子創傷最小的手術方案——食道鏡檢查並取出異物手術,如果無法順利取出就要進行開胸手術。夏忠芳將食管鏡置入後,在瑩瑩食管口處找到了別針,針頭還扎在食道內。如果不能及時取出,隨著食管和內臟的不斷蠕動,別針很有可能刺穿胸壁造成食道穿孔、食管瘻,進而導致胸膜炎、敗血症、感染性休克甚至危及生命。夏主任先用一個鉗子將別針沿著食道縱軸方向向下推,目的是暴露出插入食道的針尖。還好一切順利,針尖露出後,她再用另一個鉗子將其包裹、夾緊,納入食管鏡的管道內,避免它劃傷消化道,然後小心翼翼將它了拉出來。術後為了不刺激瑩瑩受傷的消化道,醫生只能通過胃管為孩子輸送營養,並對瑩瑩進行了嚴密觀察,以防出現氣胸乃至縱膈氣腫等併發症。昨日是術後一周,複查顯示,瑩瑩已基本康復。
夏主任介紹,她之前接診過不少類似病例,孩子們吞食的異物五花八門,有1元硬幣、玻璃球、紐扣、鐘錶電池等等,今年截至昨日,該科已收治食道異物患兒100餘例。
夏忠芳提醒,1歲到3歲是食道異物的高危年齡段,這種傷害重在預防。家長一定要將家中小件物品放好,如硬幣、扣子、徽章、玩具上脫落的細小零部件,以免孩子誤吞。孩子誤吞異物後,切不可通過吞食食物的方式消除異物,消化道卡入尖銳物品尤其危險,家長應及時將孩子送往醫院救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