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河南省人民醫院兒科遇到了一例頗為棘手的病例。
兒科主任醫師程豔波介紹說:幾天前,一名9個月大的女嬰蕊蕊(化名),誤吞別針,導致別針卡在食管入口處,且針尖朝上刺入,非常危險。在商丘當地無法取出,父母帶著她直奔省醫急診科。
據蕊蕊母親介紹,當天上午,孩子被放在爬爬墊上自己玩玩具。其中一個玩具布偶別有別針,被蕊蕊摳下放進口中。
沒多大會兒,蕊蕊開始噁心嘔吐,吐出來的還有血塊。父母急忙帶她到當地醫院,拍片顯示食管異物,且情況複雜,建議到上級醫院取出。
程豔波說,小兒吞食異物,卡在食管的事,屢見不鮮了,每年都要取出百餘例。這其中有吞硬幣的、圍棋子的、玻璃球的,也有吞耳釘、耳環、戒指的。
在常見的異物中,棗核算是很危險的異物了,因為兩頭尖尖,易扎傷食管,且容易卡頓。但是像蕊蕊這樣,吞的是一枚鋒利的別針,且又倒鉤進食管的,還真是罕見。
它的取出難度在於:不能像平常那樣,用工具到達異物部位順著往外拉,越拉別針鉤得越深。為了保證順利取出,程豔波向耳鼻喉科請求支援,值班醫生王衛衛帶著專用的硬式喉鏡前來幫忙。
手術中,醫生們先用硬式喉鏡,將食管裡的別針調整了一下方向,然後,「肇事」的小別針被順利取出。
雖然過程非常順利,但對於孩子來說還是過於兇險,程豔波提醒,兩歲以內的寶寶,很容易發生誤食導致的食管異物,家長應注意不要把可直接放入口中的小物品讓小寶寶玩耍,且應注意不讓獨自玩耍的寶寶脫離家長視線。一旦發現寶寶誤食異物,應立即到醫院就診,儘早取出,以避免扎傷軟組織、食道穿孔等進一步傷害。
如何預防?
河南省兒童醫院耳鼻喉科主任韓富根說,孩子吞異物跟其生理和心理髮育有關。比如,孩子在小的時候喜歡吃手,實際上就是孩子通過嘴巴感知世界,探索世界的一種方式。
通常情況下,這種現象要持續到3歲左右,他們會不斷抓取身邊的東西放到嘴裡,認識物體,來尋求心理安慰。而吞入異物的患兒大部分在5歲以下,其中3歲以下的佔95%以上,且多為1到2歲的孩子。
對誤吞異物的預防,家長們最好要做到以下幾點:
1.根據孩子自身發育情況餵食,不要隨便餵一些堅果類食物,不要亂給孩子吃東西。
2.給孩子玩具前,先檢查是否有零部件鬆散易脫落的情況,避免被孩子吞入。孩子、媽媽的衣服儘量不要有配飾,謹防被孩子抓食。
3.一定要照顧好嬰幼兒。臨床上,最小的食管異物患者是個10天大的小孩,經檢查,發現食道裡有兩粒花生米,是她的小哥哥怕她餓著餵她的。
4.不要讓孩子邊玩邊吃,更不要在孩子吃東西的時候去逗孩子笑,或把吃的東西搶走,使孩子大哭。哭笑和說話都可能會讓異物進入孩子的氣管。